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在关于《水浒传》的阅读交流会上,九年级1班同学各抒己见:

小唐:《水浒传》全是糟粕,就比如武松血溅鸳鸯楼,连丫鬟都杀,算什么好汉?

阿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敢作敢当,怎么不是好汉?独臂擒方腊,怎么不是好汉?

小唐:可原著中明明是鲁智深擒的方腊!

阿豆:央视版电视剧《水浒传》都是“武松独臂擒方腊”,权威认证,准没错。

兰兰:小时候听评书和看各个版本的民间故事,都说是“武松独臂擒方腊”,武松那么威猛,老百姓都那么喜欢,那方腊肯定就是他擒的。

小芳:反正我是武松粉丝,他是我心中的神,独臂擒方腊,这才是最完美的设定。杀丫鬟?怎么可能!

小唐:要真是武松擒的方腊,那原著中智真长老为鲁智深作的偈语“遇腊而执”作何解释?

兰兰:历史上的方腊和武松就不是同时代的人,施耐庵和其他作者不都在虚构改编吗?只要改编得好,我照样喜欢。

阿豆:我看一湾浅蓝的《戒刀》就改编得挺好。

小唐:什么?武松居然和方腊是师兄弟?拜托,改编可不是乱编!

小语:我赞同小唐的说法,《水浒传》尽是糟粕。此书恶毒污蔑丑化女性,108将仅有3位女性,毫不重视。且女好汉个个相貌丑陋,绰号母夜叉、母大虫、一丈青更是粗俗不堪。

【材料二】

批判性思维,其主要内涵是:以一种保持怀疑的、无偏见地、理性的态度进行分析和论证的思维技能。批判性阅读是批判性思维在阅读中的应用,是一种我们阅读文本时有意识的主动参与和作者进行内在对话的阅读方式。我们作为读者,与作者是平等的。当我们阅读作者叙述的观点时,也在同时进行思考:作者表述的观点是否正确?该观点是否有充分的依据来支撑?作者由理由到结论的推理是否符合逻辑?我是否同意作者的这个观点?

在上述情形下阅读时,我们就不再是被动的阅读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思考者,与作者进行着观点的交流。批判性阅读一般要经历理解和批判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处在理解阶段时,我们的阅读目的是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站在和作者对话的立场与作者进行观点的交流,阅读的首要任务是发掘作者所表达的论证过程。从理解阶段进入批判阶段,我们的阅读目的变成了对先前发掘的论证的质量评估,此时以自主思考作者论证的观点为主,阅读的任务就成了对先前论证过程的拷问——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证过程是否符合逻辑。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逐步积累批判性阅读经验,少走弯路。

不要迷信权威,即使是权威专家的话和权威教科书上的知识也有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很多读者在看到作者身份、出版物来源之后,往往潜意识或者下意识地将里面的阅读内容视为金科玉律。

对于各种资讯、信息、知识需要区分事实表述和观点表述。

在阅读的时候不要预设立场,不要先被情绪所困扰。预设立场和充满情绪是内心存在偏见的表现,容易禁锢读者的思维和视野,影响读者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从偏见和情绪的土壤之中只能盛开非理性的花朵。

如果产生质疑,那就去寻找一手资料,并且通过严密论证去证实或者证伪自己的判断。这样既可以加深对于已有知识的理解,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并且强化了读者的批判性经验。(改编自“知乎”网站)

【材料三】

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建议“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网站对此进行了答复,认为《水浒》内容能被选入教材,主要考虑到“《水浒》文学价值巨大”“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且“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以下为部分回复内容:

《水浒》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水浒》价值取向与现代文明不合拍,是阅读《水浒》不可回避的问题。但阅读《水浒》是否必会造成中学生误入歧途?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当代青少年误入暴力犯罪深渊与《水浒》有直接的因果关联。退一步来说,如今阅读的渠道太多,单靠“堵”的方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唯有理性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让学生个体“偷摸着自由阅读”相比,将《水浒》内容选入教材并进行有效引导,又何尝不是更优举措?正如华南师范大学张敏强教授认为:“《水浒》内容很有价值,应在中小学课本中保留,但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授课老师有必要进行引导。”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其经典性而完全忽略对学生困惑的引导,也不能因为其充斥“暴力”等元素而因噎废食,应该让学生理解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和“糟粕”,要以理性的态度来解读它,通过解读,实现解“毒”。

(改编自浙江省政府网站)

(1)、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松的形象较为复杂,个别行为存在争议,这为各种形式的改编和读者的个性解读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B、相较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批判性阅读更注重强调读者的主体意识,读者要有意识地主动和作者对话。 C、材料一中的小芳预设了立场并且充满了对武松的崇拜之情,她不迷信权威,这体现了批判性思维。 D、授课老师要对学生阅读《水浒传》进行有效引导,不能忽视书中的糟粕而寄希望于学生自我解“毒”。
(2)、依据材料二,请你将“批判性阅读两阶段”对应的文本信息填入下面序号处,完善该表格。

批判性阅读两阶段

理解

批判

目的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① 

自主思考

任务

发掘论证过程

(3)、你认为一湾浅蓝的《戒刀》一文对《水浒传》原著的改编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理由。
(4)、针对材料一中小语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他进行反驳。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有余地

马军

①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画虾,享誉世界画坛。虽寥寥几笔,区区数只,却灵动绝妙,神韵天然。尽管无一滴水,但却似万顷碧波,浩渺荡漾。正是余下的“飞白”之地,给予人们无限想象空间和强烈艺术感受。

②艺术如此,其他领域何尝不是这样呢?

③孔子观于鲁桓公庙,见一特别之物,名曰欹器。其静止不动时呈倾斜之状,水至一半,恰器正端平。而满则立覆,滴水皆无。遂感慨不已:“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世间万物,未有不满倾盈缺者,只要推而极之,不留余地,必然事与愿违,到头来,不但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是连已经得到的也会失去。

④因此,先贤不厌其烦,以肺腑之言告诫后人“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抓住这个“尽”字,从四个紧贴人们生活的方面,反复陈说万万不可以“尽”。凡事须留余地,不能把事做绝,不可把话说满,那样,就等于自己把自己置于困境。而势焰熏天,享尽奢华,尚以为不足,待势尽之日,必是不期而至的噩运之时。“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这种说法早已千古不爽。尽处即是绝处,正如强弩之末,亦如凋谢之花。

⑤宋代官员张知白,深知此理。据《训俭示康》记载,他有一句名言深得司马光叹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只有常将有日思无日,方不至无日成末日。宋代大儒邵雍,满腹经纶,有洞彻天地之机,他对“尽”字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用短短一联,将事物的最佳状态形象生动地描摹尽致:“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⑥历代先贤无不深谙此道,范蠡、张良于大功告成之际,拒绝享受人生极顶的无限风光,在一片惋惜与留恋的氛围中急流勇退。曾国藩一生奉“花未全开月未圆”为人生最高境界,书斋即名“求缺斋”。立大功而不居,处高位而不富,有洪福而不享,手握重权而不存一丝一毫的非分之心,总是谦而又谦,退而又退,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回旋余地,成为善始善终功德圆满的“中兴名臣”。清廷给他的盖棺之论“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谥以“文正”。

⑦留有余地就要适时止步,特别是进取或攫取之心太盛,抑或“余地”之处诱惑太强时,要能当止则止,为身后留下余地以做转圜空间。这样,终身都不会被动和受辱。墨子谓“止”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隋朝大儒王通专作《止学》,其杰出智慧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名垂史册的魏征、李靖、徐世绩、房玄龄等千古贤臣,皆出自其门下。

⑧据《增广贤文》记载:“十分聪明用七分,留将三分与儿孙。若将聪明都使尽,远在儿孙近在身。”七分即是不尽,三分即是余地,如此自可游刃有余,绵绵不尽。反之,“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到那时,则进退维谷,悔之晚矣。

(选文有删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但却有心无力,这才应该是经典阅读危机最为清晰的表达。经典阅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尴尬境地,有着时代大背景及与现实交织的诸多复杂原因,比如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等。而且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决定了化解这一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观念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内在动力的生发也是厚积之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可能是正解。

(摘编自《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复归》)

【材料二】

①去年10月,天津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曾围绕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收到的一组回答让他们深思:一方面,受访大学生表示“不读书上不了台面,会暴露自己没有修养”;另一方面,又表示“要花精力社交,建立归属感”。

②为何对经典阅读的认同度高,但实际阅读得少?天津大学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对经典名著的推荐,已经让青少年从小确立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而“时间碎片化”则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天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虞京春对此深以为然:“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但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她同时也感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却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竿见影,这也是部分读者远离经典的原因”。

(摘编自《上好大学生经典阅读“必修课”》)

【材料三】

①古典文学作品由于时代久远,与现代汉语语言上存在诸多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其接受的难度越来越大。单纯在古典文学教育中强调兴趣教学,肯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古典文学的学习,自古就强调“熟读”的重要性,甚至强调“死记硬背”,这是其学科性质决定的。多阅读,多背诵,形成一定程度的强制诵记十分必要。要努力在尊重古典文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

②文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熏陶式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让学生经常处于文学的氛围和影响之中,“润物细无声”。全媒体时代,学生们日常接触最多,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网络与新媒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与学生建立以古典文学为内容的交互空间,将图书馆、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将强制阅读与拓展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无时不在的古典文学氛围里形成阅读习惯。

(摘编自《文学院系学生古典阅读状况堪忧》)

【材料四】

       

图一:中国大学生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图二: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摘编自《当代大学生古代文学经典阅读情况调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王晓河

①齐白石创作山水画,以“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为追求,坚持“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开辟出新奇独特的图式构成与创作技法。隔行不隔理。无论绘画还是其他工作,都要在追求原始创新、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湖南考察时要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迈向科技强国,科技工作者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不断在自主创新上寻求突破,在自立自强上夯基筑台。

③从实践看,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钱学森曾告诫,国防科技创新决不能满足于“追尾巴”“照镜子”。习惯于“追尾巴”就容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一味“照镜子”就如同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创新。不满足于模仿,不止步于相似,必须锐意创新“创着干”。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北斗导航、“嫦娥”奔月、量子科技,无不是靠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取得的。在应对公共医疗卫生突发事件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病患治疗、疫情防控、疫苗研发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创新之重要,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④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只有气势壮才能本领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发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热血气概很重要。“搞科技,必须敢搞最尖端的,必须用勇气搏击科技‘浪尖’”,陈定昌院士主动到高精尖领域中探究,遂成为精确制导领域中流砥柱。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面对艰险挑战、繁重任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志,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果敢,方能唤起磅礴之力,打开科技新局面。

⑤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也没有坦途,关键要沉潜心志、打磨功底。两弹元勋邓稼先常年风餐露宿不仅披肝沥胆制定核试验理论方案还时常深入西北戈壁滩试验场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十年磨一“箭”,率领技术团队解决了复杂力热环境、大质量多干扰分离等世界性难题,探索出大推力火箭研制之路。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科技工作者进军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攀登人迹罕至的“高寒带”,不是因为有奇计妙招,而是因为有“更上一层楼”的韧劲,有“独钓寒江雪”的毅力。“一其心”心无旁骛,“冷板凳”沉静稳坐,“刨根问底”上下求索,“磨杵成针”独具匠心,最终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⑥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砥砺自立自强之志,锤炼独创独有之能,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瞄准薄弱环节协同攻关,一定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浮游生物

张旭东

①浮游生物泛指水体中那些没有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很弱的生物。比如水母借助收缩伞状身躯移动,纤毛虫通过抖动纤毛而行。最小的浮游生物只有几微米,而最大的浮游生物要数水母,加上触须,最长可达40米。

②浮游生物基本上随波逐流,因而它们的分布主要受海流影响。这些生物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被称为浮游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捕食其他生物为生的则称为浮游动物。

③浮游生物有着非常阳光的生活态度,可以说是大海中的“阳光使者”。一方面,它们将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从表层海水传递至海底;另一方面,它们奉献自己,供养更为高等的鱼类及海底生物。

④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长大并繁殖后代,一部分逐渐沉降至海底,还有一部分成为浮游动物的“美食”。浮游动物的尸体或排出的粪便也会沉降至海底,这些颗粒较大,沉降速度快,成为海底生物,如珊瑚、海绵、深海鱼等的主要“口粮”。这一过程好像有一台泵将碳元素从海洋表层输送到底层,因此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生物泵”。

⑤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那有没有可能加快“生物泵”的运转效率,从而遏制全球变暖?

⑥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科学家在海洋中进行了多次施肥实验,希望通过增加海洋中的浮游植物,达到让浮游动物多进食、多排泄粪便的目的,以提高“生物泵”效率。事与愿违,这些实验虽然增加了海洋中浮游植物的量,但浮游动物并没有增多,因而排泄的粪便颗粒也没有显著增加。鉴于效果不理想,加上大规模施肥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不良后果,国际社会已经叫停了海洋施肥实验。

⑦浮游生物不仅有奉献自我的美丽“心灵”,还有很高的“颜值”。浮游生物分类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浮游生物时,被它们美妙的身体结构深深震撼。现在有些水晶灯和雕塑的造型设计,就借鉴了浮游生物的结构。

(节选自“中国科学院”官网“科普文章”专栏)

【材料二】

2019年中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状况(部分)

红树林生态系统

广西北海红树林生态系统呈健康状态,红树面积与群落类型稳定。

海草床生态系统

海南东海岸海草床生态系统呈亚健康状态,海草的平均盖度为20.7%,平均密度为363株/平方米。

海湾生态系统

海湾生态系统多数呈现亚健康状态,杭州湾生态系统呈不健康状态。

珊瑚生态系统

广西北海和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均呈健康状态。

【材料三】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议论文阅读

让勤奋学习成为扬帆远航的动力

易舟

①如今,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使自己的思维视野、认知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青年人,要让勤奋学习成为扬帆远航的动力。

②勤奋学习要夯实基础,持之以恒。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韧劲,在学习阶段把基石打深、打牢,才能为青春蒿满能量。

③勤奋学习既要学书本知识,也要注重实践。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田野落地生根;80后“新农人”魏巧,靠自身所学和一股子拼劲返乡创业,成为数字化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广大青年带着理论知识寻找实践坐标,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④勤奋学习要不断探索,创新提高。2024年1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圆满完成商业首航,背后是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型邮轮项目设计青年团队的默默付出。团队成员王高帅说:“当时国内资料有限,每次一拿到资料,大家就分组学习,再通过交流汇报的方式进行总结。”从零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到学习吸收再创造,青年团队见证了一张张图纸变成一艘巨轮,该团队也获评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

⑤青年人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才能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