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乐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优秀的人,都善于更新自己

①古语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优秀的人总是在不断更新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②一位企业家在创业之初,因为工作繁忙,经常忽视个人形象。有一次,理发师忍不住对他说:“你的容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连你都这么随意,你觉得客户还会愿意购买你家的产品吗?”企业家下决心改掉了原来不修边幅的习惯,果然取得了更好的业绩。

③一个人长得是否好看是天生的,但整体形象却是可以后天改变的。好好收拾自己,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取悦。更新自己的形象,以最佳的状态面对生活,才能获得生活的垂青。

④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一种思维方式的惯性,喜欢用已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有的人可以很快找到答案,有的人花了几天也没有头绪,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同。有时候,成功迟迟不来,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思维方式需要更新。别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换种思维,天地可能更开阔。

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变化。一个人只有像电脑更新系统一样,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与时俱进。如果你的思维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停滞不前,那就没有新思想的产生,就不能解决新问题,也就很难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⑥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发现,你的圈子全是消极颓废、躺平混日子的人时,就要考虑及早止损“退群”。而当你发现,你的圈子全是阳光向上、遇到困难依然无畏前行的人时,就要坚定地长期“驻扎”。你想在工作上有所收获,就要与那些事业心强、积极向上的人为伍;你想有阳光的心态,就要经常与那些困境中依然能够微笑面对生活、走路带风的人交往。不断更新你的社交圈子,才能给你的人生带来更多正向的引导,择善而交,是一种智慧。

⑦有一位工人装配零件已经十年了,他操作非常娴熟,也很努力。可是最近,企业新上了一套完全由电脑操作的自动化生产线,他的工作都改由机器来完成,他被迫下岗了。

⑧厂长诚恳地对他说:“引进新设备的计划,我在几年前就告诉你们了,也告诉你们要抓紧学习新知识。曾经和你干同样工作的小胡不仅自学了电脑,还找来新设备的说明书研究,现在他已经是车间主任了。我并不是没有给你机会,是你自己放弃了。”

⑨人最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别人,而是昨天的自己,只有勇于打破自己,重塑自己,才能抓住机遇,在变化中找到新的出路。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就“为什么要更新自己”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逻辑严谨。 B、文章第①段引用古语,意在表明人要勤于省身和不断革新,既提出本文中心论点,也可充当论据。 C、本文第②段和第⑦⑧段运用两个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浅显易懂,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D、第④段加点词“可能”表示不确定,天地是否开阔还需结合实际,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2)、围绕中心论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展开了论述?
(3)、第5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面材料,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标题中“更新”一词的理解。

材料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刻在澡盆上的警词,旨在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创新不已。句中三个“新”字,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肌肤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在这里引申为精神上的弃旧图新。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每天能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②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③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④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终于找到那块手表。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
        ⑤《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⑥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⑦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选自《趣品人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意义才有分量

何冠军

    作家为了一篇文章认真构思、持续修改,画家为了一幅作品精心打磨、不弃微末,歌唱家为了一首歌曲倾注情感、反复练习……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不辞劳苦、精益求精?很多人也许会给出相同的回答:“有意义”。其实,意义意味着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人生。人们愿意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投入精力,正因为这样的过程能够体现人生意义。

    人最终关切的,是自己的存在及意义。曾经,路遥凭借小说《人生》收获巨大成功,很快便被鲜花和掌声包围,但他对功成名就、轻松安逸的生活始终保持着警惕。在给亲人的信中,他如此写道: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常思生命意义,常怀忧惧之心,路遥得以远离名利的羁绊,最终创作出《平凡的世界》等佳作。事实证明,那些不畏劳苦艰辛、积极求解人生真谛的人,不仅能赋予自己前行的力量,也能为他人点燃一盏明灯,照亮生活的道路。

    然而,追寻意义的旅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现实中,有的人在浮华中迷失自我,被事物外在的表象遮挡了视线;有的人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精神世界却一贫如洗;有的人贪恋职位官帽,除此之外心无所寄、情无所托,只能在患得患失的焦虑中艰难度日。一个人如果缺少对意义的追问和思考,就容易被各种诱惑所扰。长此以往,个人难免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斗志,进而陷入空虚无聊的境地。

    鲁迅先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确,人生的意义难以在一己之私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23岁的马克思曾在博士论文中留下了一个判断:“知识不是来自经验,也不是来自理性,因为知识,就来自凝视他人的目光,倾听他人的呼吁,并立志为他人做些什么。”从这个意义出发,一个人只有让自己的生命走出自我狭隘的小圈子,与更远的远方和更多的他人相联系,才能走上通向意义世界的坦途。

    找寻到人生意义并执着前进,就能在平凡中书写出伟大。塞罕坝林场夫妻11年坚守望火楼,用无声的奉献,见证了一片林海的诞生;王泽山院士本已功成名就,却又历时二十载攻克火炸药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为什么他们的内心如此安静恬淡,他们的步伐如此坚定从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一以贯之地肩负着自己的人生意义,守望着造福百姓的淳朴初心。

    对于“知易行难”的传统认识,有人曾提出“知难行易”的观点:如果在“不知”的基础上“行”,必定会走许多“之”字路,容易犯错误、做无用功。对个人来说,很多时候,正是由于没有看清人生的意义,人生停滞不前,生活暗淡无光。勇于扛起意义的重量,才能让生命绽放,真正铸就人生的辉煌。

(《人民日报》2018年08月03日04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说尺子

    ①从100分到98分,挨一顿揍;从55分到61分,得一个吻。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

    ②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口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

    ③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举债治疗数月,告借无门,不得不离开医院,病死家中。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金有树临死前写下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冷漠,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遗憾。

    ④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而当有一天,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身上,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薄情 , 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⑤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爱的尺子,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苛责自我,宽厚待人,星星之火,势必燎原,人间终会洒满阳光,洒满爱。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善用人生“无球期”

刘元通

    ①回味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视线总被跳跃的足球吸引,射门那几秒的精彩尤其令人喝目。然而,看球也讲门道,无球人的穿插策应、往返奔跑,也是球赛精妙绝伦的一部分。正如一位教练所说,“衡量一支球队,最应该看他们无球状态下的跑位”。

    ②一场普通足球比赛的有效时间不过80多分钟,平均算来,每人持球很难超过4分钟。这短短4分钟很重要,也绝对值得全力一搏,但更重的胜利砝码,潜藏在另外80多分钟的无球时间之中。有人曾问一位著名足球运动员,“为什么你控球射门的机会总是比别人多?”得到的回答是:“你只看到了我控球,却没看到我的无球跑动。跑到位,球就自然到你脚下。”

    ③无球与有球,状态都很关键。不仅是绿菌场,在各个领域、各项事业中,同样如此。比如,一纸红头文件分量不轻,但决策之前扎实的调查研究可不敢有丝毫马虎;航天飞机上天只需几分钟,但之前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漫长研制、设计、运输、维护等过程,急不得一分、少不得一秒。人生亦如是,万众瞩目的射门总是少有,得球盘带的机会也属难得,更寻常的状态是人在镜头之外、球在他人脚下。

    ④不会“无球跑位”,就会远离“有球机会”。初入职场,做一些复印打字跑腿之类的工作,就觉得自己不被看好,认为所做工作无足轻重,从而虚度光阴,放弃学习;面对改革重任,凡事奔着“球”去,短期内出政绩的、吸引眼球的抢着做,利于整体长远但于己无“进球之功”的则躲着不愿做;斤斤计较于帽子和名分,脚下无球,就抱着事不关己的消极心态,成为实干赛场的旁观者、场边人。不会前后穿括、从旁策应,甚或脚下使绊、暗中拆台,这种“拼搏人生”的心理姿势不仅很难看,也会让自己惹上红牌黄牌,更会导致所在队伍的整体失利。

    ⑤能否以积极进取态度对待“无球期”,决定了人生赛场的攻守态势。正如国画中的留白、散文中的闲笔,猛一看感觉不到它的作用,其实正是为人生的下一笔铺垫蓄势、深埋伏笔。

    ⑥如果说持球、进球是人生的高光时刻,那么,之前的用心跑位就是最给力的蓄能。人不能总幻想在聚光灯下长途奔袭、一球成名,完成这一切,前提条件就是做好无球时刻的沉潜与力量积蓄。从这个意义上说,“脚下没有球”的日子,更值得珍惜、努力和奋斗。多一些无球时洞察形势的大局观,跳脱出凡事奔着球去的思维局限,学会盯着球的未来落点拼命奔跑,在“镜头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用功努力,才能更多接获命运的“传球”,洞穿人生的“胜利之门”。

(选自2018年8月1日《人民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