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评试卷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面临的几大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大气质量受到影响,全球气候变暖。这将导致灾难性天气频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将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臭氧层被破坏

臭氧层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许多科学家认为,氟利昂作制冷剂及在其他方面使用,会使臭氧层被破坏。氟利昂由碳、氯、氟组成,其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状,因此尽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不断减少而形成“空洞”,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能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影响生态平衡。

三、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其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灾害、岩石风化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料、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尤以后者为甚。水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1)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2)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造成的农田污水;(4)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5)森林砍伐,水土流失;(6)因过度开采,产生矿山污水。水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工业排污致使作物减产,品质下降,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地球,人类,正遭受着越来越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及时行动起来,一起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

材料二

 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的基础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它的目标是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它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材料三

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生活虽然主要集中于生活领域,主要靠人们自觉转变观念并加以践行(附调查表格),但也需要政府营造一个助推的制度环境,包括制订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实施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措施,也需要企业积极跟进,加入发展低碳经济的“集体行动”。实现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附表格:

认识与行为

低碳理念

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

初中学生

85%

65%

50%

做工人员

75%

75%

65%

退休老人

50%

85%

90%

关于“不同人群与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

(1)、对以上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臭氧层是一个很强大的大气层,氟利昂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破坏臭氧分子,因为其量甚微,所以不会使臭氧分子减少而形成“空洞”。 B、大气污染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灾害、岩石风化、核爆炸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料、汽车尾气等),尤以后者为甚。 C、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灾难性天气频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将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D、文中调查表可得出结论:年纪越轻,了解低碳理念的人越多,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越符合低碳要求;年纪越大对于低碳理念了解的人越少,生活方式和习惯就越不符合低碳要求。
(2)、根据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给“低碳经济”下一个定义。
(3)、结合材料,说说为了实现低碳生活,政府、企业、个人分别可以做些什么。(请各举一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 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选自《生物入侵者》)

阅读下面文字及连接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她静静地站在十米高台上,耳朵听不到任何嘈杂的声响,全场肃静,连呼吸声都能听见,大家都在等这个前三跳令人赞不绝口的选手的这一次的表现。

        这是全红婵的第四跳,也是唯一一个倒立动作。她紧贴在台边上,双腿打直,双手渐渐向腿靠近,撑在双脚之间,两条腿轻轻地抬起,在空中并拢,完成了倒立,不掀起一丝波澜。

        突然,她猛地抬头,双腿弯曲,手掌撑了一下,离开了跳台,动作干脆得仿佛在空中停顿了一秒,定格成了一幅画。她自如得活像一条在水里游动的鱼,灵巧活泼却不失一个“梦之队”队员的稳重。整套动作安排合理,倒立后跳更是展现出了全红婵纤细的身材。虽然难度系数是3.2,但整个在空中的动作的完成度和连贯性是其他选手比不上的。

        还没等大家从她完美的动作中反应过来,全红婵已经伴随着一串串小到不用在意的白色泡沫中消失于水中,几乎没有落水的声音,只看到气泡从水底轻轻冒上来,然后破裂。水花在她的感染下,也全然消失不见。

        此时,全场的气氛拉到了高潮,会场中的音乐声被观众和教练们无限的称赞声压下去了,观众席上的中国助威团一个个都挥动着手中的红旗,呐喊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洪亮。

        10分,10分,10分!全场满分的第四跳成绩让全红婵已经以“断层式”的差距锁定了这枚金牌。最终,她征服了所有的裁判,以三跳满分,总分466.20的优异成绩,夺得了这枚金牌。她震惊世界的精彩表现和独门秘技“水花消失术”使所有人都记住了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有这样一个14岁的中国姑娘——全红婵。

近日,“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的话题刷爆网络,请你参加“语文封面”专题研讨活动。

材料一

近年来,本来就有不少人喜欢晒小时候的老课本,“回忆的游丝在纸张间穿行,我似乎又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有网友如此说:“‘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后,才让我发现,语文课本早就在学生时代带我行了万里路,但当时只忙着埋头苦读,刷题‘赶路’,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如今亲眼看过了不少祖国美景,才更体会到了‘语文’的浪漫。”

实际上,可以写进语文课本的山川美景、文化古迹数不胜数,都配得上“框”进语文课本封面,或被写进课本。网友自制“语文课本封面”,已延伸到自制“历史课本封面”“地理课本封面”等。就像一位网友的评论:“我们热爱山川,就像鱼儿热爱海洋,就像雄鹰依恋天空,就像鸟儿眷恋森林……”那种热爱是发自骨子里的。

有的还把山川美景的静态照片配上音乐,剪辑出会动的“语文书”。这样的创意表达方式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开始主动接触传统文化,既向传统文化寻找浪漫,也从中寻找精神力量。而一些传统文化项目为“争宠”于年轻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呈现,使自己“潮”起来,给年轻人以新鲜感,年轻人便亲近之、乐享之,这是可喜转变。自制“语文课本封面”其实是这种风潮的延续。

(人民日报客户端有删改2024.03.14)

材料二

内卷千回,不如走心一次。在竞争激烈的文旅市场中,真情实感的穿透力往往比“花式内卷”更能打动人心。“课本封面”视频之所以能够深深击中民众的心,是因为它触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共鸣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联想到之前出圈的城市,淄博情真意切的动车广播、“尔滨”那充满爱意的一句“小土豆”,无不因其真实、质朴的情感表达而感动游客。课本封面的爆火,启示各地文旅部门用更直击人心、更富情感共鸣的方式来推介自己的城市和文化。

沿着旧地图,不如寻找新大陆。为了吸引游客、留住游客,除了贴心周到的旅游服务和公开透明的消费环境之外,还需要有“出圈”的辨识度。在融媒时代,文旅推介不再是简单的砸广告、拍视频,而是善于用技术做出新意、为城市立好人设。

像“课本封面”视频模板,用创新的思维和技术手段,将地域特色与现代短视频传播手段结合,从而打造出耳目一新的体验。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河南现象级节目“中国节日”系列,首创“网剧+网综”,通过媒体融合创新,让全国甚至全球看到了河南之美。

____,____。课本封面的走红,事后能找到客观因素,但爆火是悄然而至。这也告诉我们,在文旅推介大湖中,你或许永远押不中下一个风口,所以不如主动去追寻风口、创造风口。比如,“尔滨”爆火的背后,就是因为当地早早做好了谋划和准备并且不断出新,花大力气全民“宠客”,最终才接住“泼天的富资”。

(浙江宣传有删改2024.03.18)

材料三

部编版语文封面

(选自微信公众号“随物志”)

材料四网络版语文封面

(选自网络 2024.03.1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滋养精神最有效的方式,然而阅读也有“深”“浅”之分。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这种阅读方式如今广为流行。

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浸在一部纸质经典书中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     (摘编自百度百科,有改动)

【材料二】

[注]数字化阅读方式有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

数据来源于《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和《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今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二是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视觉图像脱离了高度抽象的文字编码,人们不需要解码,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三是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

浅阅读多是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这种浅显化、碎片化的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弱化,知识难成系统。浅阅读中,读者只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量地占有信息。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心态,使读者对外来信息只简单接受,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浅尝辄止。同时数字阅读中各种各样的链接和音像让青少年很难养成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弱化了他们的专注力和阅读理解力。浅阅读一旦成为习惯,必导致思考力和文化感受力的萎缩。

(根据王晓敏《数字语境下“浅阅读”利与弊的辨析》等文章改编)

【材料三】著名心理学家内尔发现,当读者进行深阅读时,阅读速度会变慢。这使得读者能通过反思、分析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丰富阅读的内容,看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意蕴。这是一种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精神体会的阅读。当然深阅读不等于慢阅读。阅读程度的深浅跟阅读速度的快慢没有必然的联系,要看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思维的深度加工。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本书,只要在阅读中思考深,或者感悟深,都是深阅读。

没有深阅读,阅读的很多内容就会成为过眼云烟。只有深入思考,深度挖掘,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也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深阅读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比起浅阅读来是呈几何增长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和一部分人的浮躁情绪,让深阅读变得困难。

怎样才能深阅读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寻找关联

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联想,从本书的其他章节或者其他书籍里面,寻找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二、纵向挖掘

遇到一些重要或难以理解的知识,我们要去深度挖掘它背后的原理和背景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知识融会贯通。

三、精准转化

在真正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讲述。这是一个对书本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和整理,然后重新阐述的过程。当你进入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你就迈进了深阅读的门槛。

四、圈画批注

在阅读中带着问题思考,把问题或内在的理解感悟转化成文字。通过思维导图、文字批注等方法,来实现你与所读材料的互动,让阅读向纵深行进。

其实,阅读的“深”与“浅”可以并行不悖。鲁迅主张读书既要“泛览”“多翻”,又要“专精”“读活”。书海无涯,采用何种方式阅读最终取决于个人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目的。

(根据叶峰《阅读的正餐与快餐——深浅阅读的利弊分析》等文章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活字印刷术似乎在一夜之间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或者被静静地安放在博物馆里,成为历史的痕迹。直到2008年,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活字印刷术”的大型表演让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重现于世人眼前。于是,大家开始了寻找,最终在浙江省部一个静谧的山村一-平阳坑镇东源村里,发现了还活在民间的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技术。

材料二:东源村位于浙江省瑞安市西南部,据当地《太原郡王氏宗谱》记载,元代初年,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的王法懋开始把木活字印刷技术引入族(宗)谱编修事业,“梓辑”(运用木活字印刷编修宗谱的工艺)之艺由此问世,历代相承不绝。明代正德年间,王法懋的部分后裔由福建迁入浙江平阳。清代乾隆元年(1736),王法懋五世孙王应忠率其子孙由平阳迁入东源,“梓辑”之艺就在东源扎根,一直传承至今。

东源木活字印刷技术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是已知的我国唯一保留至今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术,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东源木活字印刷技术的生产流程包括刻字、检字、排版、校对、印刷、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线装等二十道工序,完整再现了古代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

材料三:“写”和“刻”,是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中的关键工序。执毛笔,将字写于木块上,用的老宋体,且需反写。刻时,要“先横再竖”,丝毫马虎不得,一个厘米见方的字,往往要刻上十几分钟,静心运气,方能“功到字成”。这备用的字模,得准备两三万颗。

印刷前,从储字盘中挑出目标字块,吸满墨汁,排列整齐,将湿润的纸张覆盖其上,用鬃刷在表面来回扫动。待纸张泛出均匀墨迹,一张印刷品便成了。这看似简单,门道可不小,润版次数、墨汁浓度,需根据个夏秋冬四季的湿润度及温度予以调整,凭的是多年积累的经验。

材料四: 非遗要“活”起来,需要大胆创新。为了让东源木活字印刷走出谱牒限制,非遗传承人开始印制古书线装本、大学录取通知书等,定制木活字家居挂画摆件服务,推出生肖诗文、婚书等一系列文创产品,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非遗要“活"起来,还可通过培育发展非遗主题民宿、非遗研学等新兴产业。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学习了生物学,小冀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玉米”的资料。

资料一:

【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珍珠米”“棒子”。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根系强大,秆高,粗壮。叶宽大,带状披针形。异花授粉。果穗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外被数张苞叶。籽粒大,扁长型或方圆形。喜温暖,喜光。需肥、水多,较耐旱、耐瘠。中国主要产区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籽粒除供食用或作饲料外,工业用途极广,可制淀粉、葡萄糖、乙醇等。秆、叶可青饲或作青贮原料,苞叶可作编织工艺品的原料。

(摘录自《辞海》)

资料二:

到了玉米开花的季节,雄花开花会稍微早于雌花开花。雄穗在开花的5天到8天时间里,能产生2000万粒以上花粉粒。玉米的花粉很小很轻,有点微风,成熟的花粉撒落,就会给长在同一株植株上或周边其他植株上的雌蕊授粉传粉。随后,玉米须变暗并开始变干,籽粒呈白色水泡状,里面有清澈透明的液体,这时籽粒的含水量高达85%。接着玉米须变干,玉米籽粒内的物质呈浆糊状,淀粉和营养物质迅速积累,并且顶部开始凹陷。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籽粒的水分下降到55%。最后,成熟的玉米籽粒基部形成黑色层,黑色层的作用是阻止干物质和养分从植株移动到籽粒。到了收获的季节,剥去玉米的芭叶,我们就能看到金黄的玉米了。

(摘编自《玉米的一生》)

资料三:

一个基因可以关联农业未来,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优良品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生物育种研究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的应用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我们团队针对黄淮海、西南山区玉米品种在抗病、品质、产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选育了20多个玉米新品种,创制出大量热带玉米新种质,供国内选育出的品种占西南玉米片区种植面积50%以上。

(摘编自2023年7月31日《中国教育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