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大安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决不投降

①那年我十八岁,高三。妈妈重病住院了。突然有一天,她病情加重,已经病危,需要立即做手术。爸爸却不签字,也不说话。医生说父亲是重压之下,患上了抑郁症。那一瞬间,我内心突然崩溃了,连眼泪什么时候流出来都没有察觉。

②我浑浑噩噩地见了主治医师,那是我第一次在手术单上签名,拿起笔觉得有千钧重。不手术,只能等待生命耗尽;做手术,也许生命马上结束,也可能换来重生。要怎么选?我拿着病危通知单,手抖得像个筛子。

③换上隔离服,进了ICU。我握着妈妈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妈妈吃力地说:“囡囡,别哭,要坚强。你自己要好好用功,也要把弟弟管好。咱家有三张存折,密码是家里电话号码后六位倒过来,就在床头柜最底下那个抽屉。一个留着给你上学用,一个给你弟弟上学用,剩下的一个备用……”

④“妈,别说了,你不能有事,你有事了我和弟弟怎么办?”“囡囡,妈妈会努力,妈妈会努力的。”

⑤我多想她能像平常一样,在我掉眼泪的时刻,抱抱我,告诉我:“囡囡,没关系,妈妈在,不要怕。”可是没有,她生病了。顷刻之间,我的家就要支离破碎了。

⑥妈妈被推进手术空的时候,我脑子里设想了无数种可能。最糟糕的情况是,妈妈病重了,爸爸抑郁,弟弟才八岁。而我才十八岁,也还是个孩子,一直被爸妈护在手心里,从未经历过风吹雨打。我觉得天沉沉地压下来,前路茫茫,一片黑暗。我绝望无助,想选。我甚至深深埋怨爸爸。他太爱妈妈、太怕失去妈妈了,可是他整个人沉浸在恐惧和悲伤里,抛下我和弟弟怎么办?作为父亲,这不是不负责任吗?他就那么蹲在那里,软软的像一摊泥。我望着他,眼泪又掉了下来。

⑦我又埋怨,又理解,又生气,又心疼,心里五味杂陈。

⑧医院真是个考验人意志的地方,我在绝望中徘徊,感觉自己瞬间长大。万幸,妈妈闯了过来。医生把妈妈从手术室推出来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绝望中的第一束小火苗。只要有一丝活的可能,前方的路再难走,我心里都有了底气。我想,这就是磨难强行激发出的我们灵魂深处最美好的东西。

⑨妈妈依然昏迷,爸爸精神萎靡,弟弟需要照顾。

⑩距离高考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我还是打定主意,向学校请了假。面对家里突然的变故,弟弟怕得发抖。他仰着脸问:“姐姐,你说妈妈会不会死,爸爸会不会疯?”我故作坚定地告诉他:“不,他们一定会好起来的。”这话是说给他听,更是说给自己听。

⑪上午,带着爸爸在医院照顾妈妈,我一秒钟都不敢让他离开我的视线;下午,领着爸爸去做康复治疗,看到那些患者被关在铁门里面,或哭或笑,大喊大叫,我的内心极度恐慌。每次从康复中心出来,我的腿都是软的,要一手牵着爸爸,一手扶墙,才能正常走路。

⑫三月的阳光已经带着暖意,可我时常感觉到刺骨的寒冷。那是我最黑暗绝望的日子。我很累、很怕,可我挺过来了。妈妈的病渐渐好转,爸爸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⑫往后的岁月,每当遭遇艰难,想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十八岁的自己,那个用稚嫩的肩膀死命扛起整个家庭的自己。那么难的日子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⑭生活中,我们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绝望。那些击不垮你的绝望,最终会变成光,把未来的路照亮。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我”的情感、心理

内心崩溃

拿着病危通知单

恐惧害怕

面对爸爸妈妈生病、弟弟年幼

绝望无助想逃

看到妈妈闯了过来,被推出手术室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决不投降》不仅关联了主要情节,还揭示了本文的情感主旨。 B、第⑦段“我”埋怨父亲,生他的气,是因为他懦弱地把家里这一摊事丢给“我”一个人面对,他却只顾自己悲伤。在“我”看来父亲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C、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其中叙述条理清晰,描写细致生动,议论点明主旨。 D、可用海明威的“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
(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那些击不垮你的绝望,最终会变成光,把未来的路照亮。”
(4)、请根据本文的内容,在第③段省略号处补充一段母亲的神态描写。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诧异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天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闻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精彩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超脱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踩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很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需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早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作者:乔叶,有改动)

比较阅读《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现代文阅读

读书是快乐的

国洪琨

    ①与书结缘,还是在孩提时。那时我的小叔在家开了一个小书店,专门出租连环画。借着这个便利条件,“小人书”陪伴我度过了小学时代。尽管那时读书还似懂非懂,却初步尝到了读书的乐趣。

    ②参加工作后,时值“文革”文艺萧条时期,伴随我的只有平时积攒下的一堆书籍,时常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孤独无依,只有以书为伍,读书解闷。本是无奈之下的阅读,却常常有出乎意料的收获。读书之时,心如止水,心无旁鹜,仿佛两个人在空灵寂静的屋子里促膝交谈,彼此之间的呼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日复一日,渐渐养成了一个永远不变的爱好——读书。

    ③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乐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在有月或没月的夜晚,去会见曹雪芹,去拜访罗贯中,去聆听鲁迅大师的教诲,瞬间完全进入了心灵被净化的状态。以书为伍,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清纯;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儒雅。仿佛与圣贤相对而坐,聆听教诲,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一部史书,犹如展开一部历史的长卷,谛听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甘苦;翻开一册文学经典,如同走进一片风景胜地,诗情画意呼之欲出,犹如置身其中。李白的孤傲,陈子昂的愁怀,鲁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梁实秋的淡雅,一一呈现在面前,心境与文字互为水乳,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进入如诗如画的意境。古贤今哲所论述的广泛空间纵横万里,上下千年,读之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省。

    ⑤___________________。书是良师,读旧书如见故人,看新书如遇新知。以书为师,似与先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以明净的心灵与智者娓娓道来,忘记了一切得失荣辱,有的只是一份恬淡求知的心境,一颗祈求解读人生的心灵,让心绪得到安详和宁静。书又是益友,当你痛苦时,书给你抚慰;当你困惑时,书给你解疑;当你迷茫时,书给你指路;当你消沉时,书给你振作。与书为伍,如有良师益友指路导航,目光可以穿越历史的漫长隧道,透彻人生的真谛。

    ⑥__________________。潜心书海,酿就读书人一份无拘无束的读书快意,而所谓的增长知识都是在似春雨润物、春蚕食叶般的快乐阅读中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同一本书,年轻时读,多半出于猎奇的心理,不能深味;中年时读,便能领会书中精髓,得到洞悉与启迪;年高时读,则犹如人置高处,一览无余。即古人所说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而老年读书则如台上观月”。由此看来,读书的品位也是渐入佳境的。

    ⑦其实,人生本身就是一部无字之书。漫漫人生,光阴似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脚踏实地地撰写人生之书的每一个章节。如今,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满眼的物欲充斥着人们的视野。我们的心灵需要文化的浸润和濡养,读书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心境。只要有心读书,便可忙里偷闲。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份,若非有意有情,很难与书结为“百年之好”。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参悟天地,投入社会。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修心养性,增知致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明。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④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⑤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气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⑥“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儿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里哩!”

    ⑦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那个什么测试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啦!”

    ⑧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他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⑨“什么?爹?”

    ⑩“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阅读

大地的语言

阿来

①今天,在远离它们故乡很远很远的地方,我看见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②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③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器上的模样。

④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⑤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⑥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⑦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⑧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麦。黍。瓜。 麻。 菽。

⑨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⑩“爰采麦矣? 沫之北矣。”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在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农家小小的仓房。

⑪就因为在让人心生宁静平和的景色中描摹过这些形状美丽的字眼,我得感谢让我得以参加此次旅行的朋友。就在这样的心情中,我们到达了周口市淮阳县。我是说到达了淮阳县城,因为此前,已经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⑫正是这样的存在让人感到安全。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土地不可能满布工厂。中国人自己不再农耕的时候,这个世界不会施舍给十几亿人足够的粮食。中国还有这样的农业大县,我们应该感到心安。国家有理由让这样的地方,这样地方的人民,这样地方的政府官员,为仍然维持和发展了土地的生产力而感到骄傲,为此而自豪,而不因另外一些指标的相对滞后而气短。

⑬我相信利奥波德所说的:“人们在不拥有一个农场的情况下,会有两种精神上的危险。一个是以为早饭来自杂货铺,另一个是认为热量来自火炉。”其实,就是引用这句话也足以让人气短。我们人口太多,没有什么人拥有宽广的农场,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森林供应木柴燃起熊熊的火炉。更令人惭愧的是,这声音是一个美国人在半个多世纪前发出来的,而如今我们的国家,许多精英却只热衷传递那个国度华尔街上的声音。

⑭离开淮阳前,我去龙湖漫步,水汽氤氲,水生植物生机勃勃,“有蒲与荷”“有蒲与莲”,让人心灵也丰沛而滋润。因为这宽广的土地,这土地上蓬勃茂盛的庄稼,因为这丰盈之水,短暂的淮阳之行值得永远忆念。

(选自《大地的语言 阿来散文精选集》,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饸饹面吃哈。”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⑦我心灰意冷,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甲】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乙】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⑪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⑫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⑬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⑭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