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大安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决不投降

①那年我十八岁,高三。妈妈重病住院了。突然有一天,她病情加重,已经病危,需要立即做手术。爸爸却不签字,也不说话。医生说父亲是重压之下,患上了抑郁症。那一瞬间,我内心突然崩溃了,连眼泪什么时候流出来都没有察觉。

②我浑浑噩噩地见了主治医师,那是我第一次在手术单上签名,拿起笔觉得有千钧重。不手术,只能等待生命耗尽;做手术,也许生命马上结束,也可能换来重生。要怎么选?我拿着病危通知单,手抖得像个筛子。

③换上隔离服,进了ICU。我握着妈妈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妈妈吃力地说:“囡囡,别哭,要坚强。你自己要好好用功,也要把弟弟管好。咱家有三张存折,密码是家里电话号码后六位倒过来,就在床头柜最底下那个抽屉。一个留着给你上学用,一个给你弟弟上学用,剩下的一个备用……”

④“妈,别说了,你不能有事,你有事了我和弟弟怎么办?”“囡囡,妈妈会努力,妈妈会努力的。”

⑤我多想她能像平常一样,在我掉眼泪的时刻,抱抱我,告诉我:“囡囡,没关系,妈妈在,不要怕。”可是没有,她生病了。顷刻之间,我的家就要支离破碎了。

⑥妈妈被推进手术空的时候,我脑子里设想了无数种可能。最糟糕的情况是,妈妈病重了,爸爸抑郁,弟弟才八岁。而我才十八岁,也还是个孩子,一直被爸妈护在手心里,从未经历过风吹雨打。我觉得天沉沉地压下来,前路茫茫,一片黑暗。我绝望无助,想选。我甚至深深埋怨爸爸。他太爱妈妈、太怕失去妈妈了,可是他整个人沉浸在恐惧和悲伤里,抛下我和弟弟怎么办?作为父亲,这不是不负责任吗?他就那么蹲在那里,软软的像一摊泥。我望着他,眼泪又掉了下来。

⑦我又埋怨,又理解,又生气,又心疼,心里五味杂陈。

⑧医院真是个考验人意志的地方,我在绝望中徘徊,感觉自己瞬间长大。万幸,妈妈闯了过来。医生把妈妈从手术室推出来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绝望中的第一束小火苗。只要有一丝活的可能,前方的路再难走,我心里都有了底气。我想,这就是磨难强行激发出的我们灵魂深处最美好的东西。

⑨妈妈依然昏迷,爸爸精神萎靡,弟弟需要照顾。

⑩距离高考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我还是打定主意,向学校请了假。面对家里突然的变故,弟弟怕得发抖。他仰着脸问:“姐姐,你说妈妈会不会死,爸爸会不会疯?”我故作坚定地告诉他:“不,他们一定会好起来的。”这话是说给他听,更是说给自己听。

⑪上午,带着爸爸在医院照顾妈妈,我一秒钟都不敢让他离开我的视线;下午,领着爸爸去做康复治疗,看到那些患者被关在铁门里面,或哭或笑,大喊大叫,我的内心极度恐慌。每次从康复中心出来,我的腿都是软的,要一手牵着爸爸,一手扶墙,才能正常走路。

⑫三月的阳光已经带着暖意,可我时常感觉到刺骨的寒冷。那是我最黑暗绝望的日子。我很累、很怕,可我挺过来了。妈妈的病渐渐好转,爸爸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⑫往后的岁月,每当遭遇艰难,想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十八岁的自己,那个用稚嫩的肩膀死命扛起整个家庭的自己。那么难的日子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⑭生活中,我们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绝望。那些击不垮你的绝望,最终会变成光,把未来的路照亮。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我”的情感、心理

内心崩溃

拿着病危通知单

恐惧害怕

面对爸爸妈妈生病、弟弟年幼

绝望无助想逃

看到妈妈闯了过来,被推出手术室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决不投降》不仅关联了主要情节,还揭示了本文的情感主旨。 B、第⑦段“我”埋怨父亲,生他的气,是因为他懦弱地把家里这一摊事丢给“我”一个人面对,他却只顾自己悲伤。在“我”看来父亲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C、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其中叙述条理清晰,描写细致生动,议论点明主旨。 D、可用海明威的“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
(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那些击不垮你的绝望,最终会变成光,把未来的路照亮。”
(4)、请根据本文的内容,在第③段省略号处补充一段母亲的神态描写。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异乡屋檐下,有我那打工的老父

阿贵

    ①如今,64岁的他仍在异乡做着民工。

    ②儿时,每当我遇到困难时,父亲就用“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句话来鼓励我。没想到,父亲在天命之年后,不到十年间,却几乎遭遇了人世间所有的苦难伤痛。面对人生噩运,父亲日渐佝偻的身躯里,却包裹着一颗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心。

    ③2000年6月,新婚不久的我接到父亲从老家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34岁的大哥患上了绝症,且是晚期。

    ④我马上联系医院,因是癌症晚期,医生说,即使手术后,大哥的生命也只能延续一年。

    ⑤那段时间,父亲日夜守护在大哥床边,取药喂饭,端屎端尿,我多次去医院时,父亲都俯在大哥的床边睡着了,皓首白发,让我酸楚得直想落泪。

    ⑥一年后,大哥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哭天抢地的妻子和两个正在读书的儿子。父亲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每天,他都默默地下田劳作,日夜操劳。可在他刚强的外表之下,谁能读懂他一颗破碎的心呢

    ⑦2001年12月的一天,父亲从老家再次拨通了我的手机,说:“你母亲患上了癌症,已经到了晚期!”

    ⑧一时,我想不出合适的语言来安慰父亲,父子在电话里静默了许久,默默地挂了电话。

    ⑨我火速赶回老家,张罗着在县人民医院为母亲进行了手术。医生仍残酷地重复着大哥手术后的那句话:“回家好好静养吧,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⑩母亲回家后,父亲除了下田干活外,都在母亲床前。母亲与父亲同年同月出生,身世凄苦,为了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未能享一天清福,却又罹患绝症,怎不让父亲痛断肝肠!

    ⑪一年后,59岁的母亲走完了她的人生苦旅。痛失长子,又送走了发妻,父亲苍老、憔悴得让人心疼。家里欠下上万元的债务。父亲没有时间悲伤,整日泡在田里苦扒苦做,他的背佝偻得像个问号。然而,不幸又一次袭来。2006年9月的一天,在县第一高中读书的大哥的儿子突然瘫倒。侄子患的是强直性脊柱炎,如不及时诊治,后半生将面临瘫痪的命运。

    ⑫饱经苦难的老父已没有一滴眼泪了

    ⑬由于无钱医治,侄子被接回了家,心智尚未成熟的他遭此重创,心灰意冷,天天对着房顶发呆,不发一言。父亲安慰他:“孩子,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们一起想办法,只要有希望,我们就争取!”

    ⑭父亲每天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在县里乡里四处求助。当地一家报纸报道了侄子及父亲遭遇到的坎坷命运后,一家医院伸出了援手。

    ⑮为了偿还债务,父亲在农忙过后,外出打工。6年来,父亲到杭州修过高速公路,到天津大沽港挖过下水道,到河南安阳修过桥,到北京四环道上栽过花草。父亲的打工生涯注定比别人多了些艰辛。他在浙江修高速公路时,因为年龄太大,被施工方无情清退。在天津大沽挖下水道时,他和年轻小伙子干着一样的活儿,每天收工后累得躺在工棚里就不愿意起来。

    ⑯去年8月,我服务了近10年的单位,找借口把我和一些老员工给清退了。为了给自己讨个公道,我选择了走司法程序。“孩子,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父亲这句说了一辈子的话,让我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触动: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尚能积极面对命运带来的伤痛,我人生中的这点小波折,又算得了什么?

    ⑰今年春节,在外打工的父亲平生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年三十中午,父亲喝了二两白酒后,乘着微醺的醉意给我打来电话。他在电话里高兴地说:“孩子,别担心我,超市里啥都能买到,城里过年比咱家热闹。前几天,我把攒的两千块钱寄回了家,把你娘当年生病时的欠款还上了。人活这一辈子,沟沟坎坎谁都免不了,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⑱我每次走在上下班的路上,看到那些游走在城市边缘的打工人群,尤其是像我父亲年龄一样大的老人,总要多看他们几眼。因为在异乡的屋檐下,也有我打工的老父啊!

(选自《意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苍鹭

       ①六月的一个夜晚,一个小女孩匆匆跑过洒满阴影的森林。已经晚上8点了,西尔维娅担心她祖母会责怪她这么晚才回家。奶牛在一条小溪边停下来饮水,西尔维娅在一旁等着,把赤脚伸进冰冷、清澈的溪水中。

       ②突然,从不远处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西尔维娅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你好,小女孩,”一个年轻小伙子高兴地叫道,“这儿离大路多远?”西尔维娅发抖着低语道:“两里。”她面对的是一个带枪的高个儿小伙子。

       ③陌生人开始和西尔维娅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我一直在打鸟,”他抱怨道,“但我迷路了,你认为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

       ④西尔维娅没有回答,她很高兴就要到家了,她看见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陌生人放下枪,把他遇到的问题告诉微笑着的西尔维娅的祖母。“当然,你可以和我们呆在一起,”她说,“我们不怎么富裕,但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吃完饭,他们三人坐在屋外,年轻人说他是个收集研究鸟类的科学家。

       ⑤“你把它们装在一个袋袋里?”西尔维娅问道。“不,”他慢慢回答道,“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药品把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在我家的实验室中,我收集了100多种全美国不同种类的鸟的标本。”“西尔维娅对鸟也知道一些,”她祖母自豪地说,“她十分熟悉森林,鸟就在她手边吃食。”

       ⑥“那么,西尔维娅也许能帮助我。”年轻人说,“前些天我在不远处看见一只白苍鹭,这几天一直在找它,白苍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鸟,你见到过吗?”他问西尔维娅,但她沉默不语。“它是一种高大、奇特的鸟,有柔软的白毛和又细又长的腿,它可能在大树的顶上有自己的巢穴。”西尔维娅的心开始狂跳,她在森林另一边见过它!年轻人正盯着西尔维娅,“我将付给告诉我白苍鹭在哪儿的人10美元。”那天晚上,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10美元能买的好东西……

       ⑦第二天,西尔维娅和年轻人一起呆在森林里,如果年轻人把枪留在家里的话,西尔维娅会过得更快乐些,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杀死他似乎很喜欢的鸟。

       ⑧但西尔维娅看着年轻人,眼中流露出爱慕的神情,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

       ⑨第三天,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她静静地离开家匆匆地赶往森林。最后她找到一棵大松树,从那儿可以看见整个森林。她确信她可以看见白苍鹭把巢藏在哪儿。

       ⑩突然,西尔维娅又黑又灰的眼睛看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一只带着宽阔白翅膀和又长又细脖子的鸟飞过来停在她面前的一根树枝上。白苍鹭松开羽毛并呼唤坐在旁边另一根树枝上的配偶,然后,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西尔维娅长叹了一口气,现在,她知道这只野鸟的秘密了。

       ⑪大约一小时后,西尔维娅回来了。当她跑进厨房时,她的祖母和年轻人全站了起来。现在是她说出秘密的最佳时刻,但西尔维娅却沉默不语。年轻人友好的目光深入到她的眼里,他可以给西尔维娅和她的祖母10美元,他答应过,而她们需要钱。除此之外,西尔维娅想让他开心。

       ⑫但西尔维娅沉默不语,她想起白苍鹭在金色阳光中飞行的情景和它们一起在世界顶端观望日出的情景。她不能说出白苍鹭的秘密而出卖它们的生命。年轻人那天晚些时候失望地离开了。西尔维娅很伤心,她想成为他的朋友。他再也没回来,但许多个夜晚,当她赶着祖母的奶牛回家时,她仿佛听见了他的口哨声。

       ⑬鸟可能比它们的猎人更是好朋友吗?谁知道呢?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鹰之歌

高尔基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

    太阳照在高高的天上,山把热气吹上天,山下海浪在拍打岩石……

    突然,在蛇盘着的那个山谷里,从天空中坠下一只苍鹰。它胸口受了伤,羽毛上染着血迹……

    鹰短短地叫了一声,就坠在地下,带着无可奈何的愤怒,撞在那坚硬的岩石上……

    蛇大吃一惊,连忙逃开了,但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受伤的鸟眼前,对着鸟的眼睛发出咝咝的声音:“你要死了吗?”

    “对,我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也英勇地战斗过!……我看见过天空!……你绝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空!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天吗?空空洞洞的,我怎么能在天上爬呢?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蛇对那自由的鸟这样地回答,可是它却在心里暗笑鹰的这些梦话。而且,它这样想着:“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使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该多么好啊!战斗是多么幸福啊!……”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别在流行中失去自我

范思翔

①从“高手在民间”的“炫技”拍摄,到跳、唱、抖不能停的“鬼畜”剪辑,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迅速征服了大量95后、00后。最新数据显示,“快手”拥有近7亿累计用户,1.2亿日活跃用户,“抖音”正向此靠近。当深度用户捧着手机“刷一天根本停不下来”“坐地铁看,走路也看”时,他们是在迷恋什么?

    ②“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某短视频APP如是宣称。只是放眼望去,那些十来秒的短视频中,真正的普通生活、优质记录倒在少数,多半还是自虐式吃异物、无意义搞笑以及刷底线猎奇。如果说此前网络上为人诟病的“三俗”内容还是打打擦边球、尚显“含蓄”的话,那么这些短视频无疑是在赤裸裸地进行感官刺激。回顾这些年网络流行的一些风向,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一种趋势:载体从文字、图片到视频,浏览时间从以分计到以秒算,提供的信息日渐低俗,用户的时间被越切越碎,品位似乎也一降再降。互联网大潮起起落落,低俗短视频的风潮终会过去。只是,若按这趋势发展,下一次的流行物是否会更让人大跌眼镜?

    ③潮流代代不同、年年变化,不变的是年轻人始终能够敏感地追上潮流、乐在其中。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轻人正处于“三观”塑造期,他们所追逐的流行风潮,必将“润物细无声”般内化于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之中。相较于过往,如今的潮流风向标主要发源于网络,更新更快、花样更多,却也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如若不加选择地终日追逐,部分年轻人空虚迷茫的状态只怕更甚。

    ④有媒体研究者曾说:“毁控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所热爱的东西”,直接影响着人生的主题能否深化。警惕“娱乐至死”、拒绝浮躁,静下来寻找值得交付的热爱,无论是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一曲好歌,恐怕都比十来秒的视觉冲击有意义得多。

    ⑤“人活着总要有个主题,使你魂梦系之。”青年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本应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般给人以希望。当下,价值多元、选择爆棚,青年人如果每次都随流行而去,在屏幕中“坐井观天”,任凭人生的主题被一次次冲散,那就会失去专注力和思考力。相反,生命的这一阶段,正是学本领、长才干、拓视野的黄金年龄,正是大展拳脚、实现抱负的关键时期,还应该有科学、文化等饱满且值得追寻的日常。青年人应躬耕于自己的人生主题,努力实现价值,别在流行中失去自我。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①“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B)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摘编自《老海棠树》,中国盲文出版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