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Q21联盟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①“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B)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摘编自《老海棠树》,中国盲文出版社)

(1)、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我记忆中奶奶所做的事。

糊纸袋

(2)、本文词语运用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处加下划线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评析。

①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②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3)、同样的内容,标点变化后,语气也会发生变化。请你品读第⑥段画线的语句①,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章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深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雪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①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②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记叙文阅读。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阅读《如何打败辛勤的富二代》,完成下列各题。

    ①翻开历史,发现很多盛世竟是二世祖们打造的。三世的文帝、四世的景帝,沿袭上一代留下来的丰厚基业,造就了汉朝中兴、文景之治;唐代的“二世祖”李世民靠自己打拼下了大唐盛世、贞观之治;满清入关的“二世祖”康熙,也翻开大清的盛世图景。

    ②当然,历史上不努力的 “富二代”也是明晃晃地摆在那儿。李白他们家是大商人,跟西域做跨国生意的,所以他当初到长安时,身上带着不少钱,只是后来花完了。杜甫的爷爷是宰相杜审言,他含着金汤匙出生,后来越过越穷,“瘦妻僵前子仆后”。此外,秦二世胡亥,本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在赵高和丞相李斯的扶植下承袭帝位,但他却终日只顾花天酒地,恣意妄为,激起陈胜,吴广起义,在24岁时被迫自杀于望夷宫,辉煌的秦王朝也在其手中完蛋。

    ③说了半天才发现,“富二代”跟普通人没两样,有出息的也有败家的。那么问题来了,你可能轻易打败一个颓废的“富二代”,你拿啥跟人家勤奋的“富二代”比?

    ④看似每天吃喝玩乐、刷微博撕明星的万达首富王健林的公子王思聪也让网友们刮目相看了。近日,王思聪在豪宅里接受BBC的采访,全程用流利的英语交流,分析问题有理有据,让人惊呼:“原来王思聪竟是个有思想的人”。这位看似不务正业的“富二代”毕业于英国名牌大学,父亲给他的5亿“练手资金”不仅没被骗,还悄悄砸出了5家上市公司。

    ⑤这时,就要谈谈关于“家族竞争”的意识问题。你要清楚,你现在不是跟王思聪竞争,是跟他爹王健林甚至他爹的爹王义全竞争。也就是说,在家族竞争的范畴里,你跟王思聪的爷爷是一辈的。

    ⑥此外,我们生于一个平面的信息时代,享受太多父辈没有的社会资源,你还要闹哪样?不过呢,稍微值得安慰的是,据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7%未能传到第3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4代及以后依然经营。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一说;德国则用“创造,继承,毁灭”这三个词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

    ⑦代代相传的财富终究有烟消云散的一天。与其羡慕嫉妒恨那些生来就是王者的人,不如自己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既然做不了“富二代”,那就勇敢地尝试做“富一代”吧。

(选自2016年1月第278期《意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春酒

琦君

    ①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令家家邀饮春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②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悦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缝的八宝酒了。

    ③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④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⑤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12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⑥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⑦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⑧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⑨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予,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⑩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是建设在对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紧握木棒的黑孩子

(R·赖特)

    ①那天晚上,母亲告诉我:今后我必须学会自己到食品店买东西。母亲领我到大街拐弯处的食品店走了一趟,让我记住路怎么走。我激动不已,觉得自己一下子长成了大人。

    ②第二天下午,我就拎着篮子沿着人行道去那家食品店买东西。

    ③当我走到街道的拐弯处时,突然,一伙流氓蹿了出来。他们揪住我的衣领,把我推倒在地。他们夺走了我的篮子,抢去了我的钱。我惊慌失措地回了家。

    ④我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母亲,可是她没做声,随即坐了下来,写了一张所买东西的清单,给了我更多的钱,又打发我去食品店。我踌躇着走上了大街,发现还是那帮小痞子在路边闲逛,我掉头飞奔回家。

    ⑤“又怎么啦?”母亲问我。

    ⑥“还是刚才那群流氓,”我战战兢兢地回答,“他们还会揍我的。”

    ⑦“我要你自己去对付这些人,”她平淡地说道,“好,去吧。”

    ⑧“我害怕。”我乞求道。

    ⑨“走吧,不要理睬他们。”她告诉我。

    ⑩我走出家门,径直沿人行道走去,心里祈祷着——那群小流氓别再骚扰我。

    ⑪然而,正当我走到几乎和他们并排的时候,其中一个突然喊道:“看,还是那个黑小孩儿。”

    ⑫地痞们向我逼过来了。我感到心惊肉跳,马上转身狂奔起来。很快,我被追上了。他们把我搡倒在人行道上。我哭喊,恳求,用两脚使劲蹬,但都无济于事,没逃脱被殴打的噩运。他们掠走了我手中的钱,扯住我的两腿猛拽,朝我的脸上凶狠地抽扇。最后,我又是哭着走回家。

    ⑬母亲在门口遇见了我。

    ⑭“他们打……打……打我,”我边抽泣边委屈地说,“他们抢……抢……走了钱。”我正要迈上台阶,渴望着躲进“家”这个避难所。

    ⑮“你不要进来。”母亲阴沉着脸警告我。

    ⑯我吓得退回原地,瞪大了眼睛看着母亲,心中无限委屈。“可他们一直追着打我。”我哭诉着。

    ⑰“那你就给我站在该站的地方,”母亲用吓人的声调说道,“今天晚上我非教你学会挺起腰板儿不可,并且让你学会怎样保护自己。”说着,她走进屋里 , 我只是战战兢兢地等着,不知道母亲要做什么。

    ⑱不一会儿,母亲出来,拿出更多的钱和另一张买东西的清单,而且另一只手中拿着一根又长又重的木棒槌。“带上这些钱和这张清单,还有这根木棒槌,”她说,“去,到商店把东西买来。”

    ⑲我疑惑了——母亲在教我打架——这是她以前从没有做过的事。

    ⑳“可是,我怕——”我嗫嚅着。

    ㉑ “要是买不了东西,你就不要进这个家门。”母亲冷冷地说。

    ㉒ “他们会欺负我,他们……”

    ㉓ “那你就呆在外面,不准回来!”

    ㉔我憋足了力气向台阶上冲去,试着挤过母亲,闯进屋里。可随即而来的,是脸颊上重重的一记耳光。我被抽到了大街上。我哭求着:“妈,求求您让我明天再买吧!”

    ㉕ “不行!”她说,“现在就去。你要是空手回来,我非揍你不可。”

    ㉖ “砰”的一声,母亲关上了门,上了保险。

    ㉗那伙流氓就在我身后,只身一人面对这阴森的街道,我惊骇地颤抖着。只有两条路可走,或是回到家里,或是远离家门。攥着木棒,边抽泣边思索。如果我回到家里,最终也躲不过被母亲打一顿,而且自己丝毫不会对此做什么改变,然而,我要是走上街头,去面对那些无赖,那么至少可以获得机会用木棒和他们较量较量,看到底谁输谁赢。

    ㉘我慢慢沿街走着,接近了那伙地痞,我捏紧了木棒,紧张得几乎停止了呼吸。

    ㉙我已经站在他们对面了。

    ㉚“黑小子,又来啦。”他们狂吼滥笑着,很快把我围住,其中一个正要抓我的手。

    ㉛ “我他妈宰了你们!”我从牙缝中挤出这样一句话。随着我的吼声,手中的木棒早已使一个地痞的脑袋开了花。接着又是一棒,闷住了另一个流氓。

    ㉜就这样,我打倒了一个又一个,把刚才的怨恨和愤怒全部倾注在这根木棒上。我明白,只要我停歇一秒钟,痞子们就会缓过劲来,所以我要把他们一个个打倒,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再爬起来。我呐喊着,挥舞着,眼睛里含满了泪水。刚才所遭受的殴打,所受的屈辱,一幕幕又在脑子里呈现。阵阵余悸使我每抡动一次木棒都要用上全身每一分气力。

    ㉝挨过一顿猛击,小流氓个个狂呼乱喊,抱头鼠窜。有个地痞瞪大了眼睛看着发生的一切,一点儿也不相信这是刚才那个任他们肆意欺侮耍弄的黑小子。他们大概从来也没看见过这样的疯狂愤怒。

    ㉞我站在那儿喘息着、叫骂着;激他们上前来斗。当发现小流氓们真的吓破了胆时,我就急追过去。他们喊着、叫着飞跑进各自的家。

    ㉟随后出现在街道上的是那些地痞的父母们,他们是来吓唬我的。是平生第一次吧,我冲着大人们高声喊叫。我警告他们,如果要找我的麻烦,那我就让他们尝尝我木棒的滋味。

    ㊱最后,我终于走到商店,买了东西。

    ㊲回家的路上,我仍紧握木棒,准备着再次用它保护自己。可是,这回连个流氓的影子都没有碰上。

    ㊳就是那天晚上,我赢得了在美国孟菲斯城的街道上行走的权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