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衡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教学检测试题
【材料一】①孔子名丘, 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 贫寒失势, 才流落到鲁国去。 他自己做了一 个儒士, 儒士是以教书和相礼为职业的, 他却只是一个“老教书匠”。 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 的地方, 就是“有教无类”。 他大招学生, 不问身家, 只要缴相当的学费就收; 收来的学生, 一律教他们读《诗》书》等名贵的古籍. 并教他们《礼》乐》等功课。 这些从前是只有贵族 才能够享受的, 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
②他又带着学生, 周游列国, 游说当世的君主; 这也是从前没有的。 他一个人开了讲学 和游说的风气, 是“ 士 ”阶级的老祖宗。 他是旧文化、 旧制度的辩护人, 以这种姿态创始了 所谓儒家。 所谓旧文化、 旧制度, 主要的是西周的文化和制度, 孔子相信是文王、 周公创造 的。 继续文王、 周公的事业, 便是他给他自己的使命。 他自己说,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所述的, 所信所好的, 都是周代的文化和制度。 《诗《书》《礼》乐》等是周文化的代表 , 所以他拿来作学生的必修科目。 这些原是共同的遗产, 但后来各家都讲自己的新学说, 不讲 这些; 讲这些的始终只有“述而不作” 的儒家。 因此《诗》书》《礼》《乐》等便成为儒家 的专有品了。
③孔子是个博学多能的人, 他的讲学是多方面的。 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 ”, 养成 为国家服务的人, 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 他教学生读各种书, 学各种功课之外, 更注 重人格的修养。 他说为人要有真性情, 要有同情心, 能够推己及人, 这所谓“直 ”“仁 ”“忠 ” “ 恕 ”; 一面还得合乎礼, 就是遵守社会的规范。 凡事只问该作不该作, 不必问有用无用;
只重义,, 不计利。 这样人才配去干政治, 为国家服务。 孔子的政治学说, 是“正名主义”。 他想着当时制度的崩坏, 阶级的紊乱, 都是名不正的缘故。 君没有君道, 臣没有臣道, 父没 有父道, 子没有子道, 实和名不能符合起来, 天下自然乱了。 救时之道, 便是“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正名定分, 社会的秩序, 封建的阶级便会恢复的。 他是给封建制度找了一个 理论的根据。 这个正名主义, 又是从《春秋》和古史官的种种书法归纳得来的。 他所谓“述 而不作”, 其实是以述为作, 就是理论化旧文化、 旧制度, 要将那些维持下去。 他对于中国 文化的贡献, 便在这里。
④孔子以后, 儒家还出了两位大师, 孟子和荀子。 孟子名轲, 邹人; 荀子名况, 赵人 。 这两位大师代表儒家的两派。 他们也都拥护周代的文化和制度, 但更进一步的加以理论化和 理想化。 孟子说人性是善的。 人都有恻隐心, 羞恶心, 辞让心, 是非心; 这便是仁义礼智等 善端, 只要能够加以扩充, 便成善人。 这些善端, 又总称为“不忍人之心”。 圣王本于“不 忍人之心”, 发为“不忍人之政”, 便是“仁政”“ 王政”。 一切政治的经济的制度都是为 民设的, 君也是为民设的——这却已经不是封建制度的精神了。 和王政相对的是霸政。 霸主 的种种制作设施, 有时也似乎为民, 其实不过是达到好名好利好尊荣的手段罢了。 荀子说人 性是恶的。 性是生之本然, 里面不但没有善端, 还有争夺放纵等恶端。 但是人有相当聪明才 力, 可以渐渐改善学好; 积久了, 习惯自然, 再加上专一的工夫, 可以到圣人的地步。 所以 善是人为的。 孟子反对功利, 他却注重它。 他论王霸的分别, 也从功利着眼。 孟子注重圣王 的道德, 他却注重圣王的威权。 他说生民之初, 纵欲相争, 乱得一团糟; 圣王建立社会国家, 是为明分息争的。 礼是社会的秩序和规范, 作用便在明分; 乐是调和情感的, 作用便在息争。 他这样从功利主义出发, 给一切文化和制度找到了理论的根据。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材料二】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 他是河南巩县人。 安禄山陷长安, 肃宗在灵武即位, 他从长安逃到灵武, 作了“左拾遗” 的官, 因为谏救房瑁, 被放了出去。 那时很乱, 又是荒 年, 他辗转流落到成都, 依靠故人严武, 作到“检校工部员外郎”, 所以后来称为杜工部 。 他在蜀中住了很久。 严武死后, 他避难到湖南, 就死在那里。 他是儒家的信徒: “致君尧舜 上, 再使风俗淳”是他的素志。 又身经乱离, 亲见了民间疾苦。 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 发抒自己的感想。
唐代以诗取士, 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 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庭及贵人的玩 意儿。 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 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 诗的领域扩大了, 价值也增高 了。 而杜甫写“ 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 国家的实在状况, 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 (胡适《白话文学史》), 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第十二)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 Wifi’, 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 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 “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 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 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 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 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 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 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 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 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 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 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 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 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 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图表一
项 目 | 上网时间、年龄 | ||
调查项目 |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 10岁以前“触网” |
所占比例 | 82.9% | 70.4% | 61% |
图表二
上网目的 | 聊天交友 |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 玩网络游戏 | 学习调查资料 |
所占比例 | 29.63% | 49.8% | 40% | 16.3%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