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衢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任正非的传播课

原创:邹振东厦大邹振东5月21日

▲本文共1500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任正非今天接受记者采访,赢得满堂喝彩,有评论称521是任正非日。这次访谈,让世界见证了华为不再只是中国的卓越企业,而是世界级的领袖企业。作为一名传播学者,我不能从政治学、经济学、外交学等领域解读他的谈话,只能从传播学角度谈谈我的思考。

    任正非的访谈,其实是给中国与世界上了一堂传播课——不仅传达出政治胸襟与商业智慧,而且表现出极高的传播水平。

    无论是特朗普的美国利益第一,还是中国网民的“奉陪到底”,爱国,都是这场舆论战的制高点。在这个时节,在中国舆论场,一切对中国产品的冷嘲热讽都不招待见;一切遭受打压或忍辱负重或奋起抗争的企业,都会被视为民族英雄,这非常好理解。

    舆论战最重要的,不是打击敌人,而是争取朋友。舆论战的功能,不是消灭敌人,而是分化敌人与孤立敌人。口水是打不垮敌人的,可以直接打垮敌人的东西,在军事上是武器,在经济上是产品。把敌人扩大化,就是帮助敌人扩大力量。

    所以,任正非很清楚:“大家要骂就骂美国政客,这件事不关美国企业什么事情。”任正非甚至高调感谢美国公司,宣称美国企业和华为是同呼吸共命运的。这样把美国和美国政客分开,把美国政客和美国企业分开,这就是最大化地孤立敌人与争取朋友。

    苹果、谷歌不是我们的敌人,美国公司不是我们的敌人,美国人民更不是我们的敌人。正如日系车不是我们的敌人,日本企业不是我们的敌人,日本军国主义及其鼓吹复活者,才是我们的敌人。

    任正非坦承自己家人现在还在用苹果手机,发挥了意见领袖卓越的引导作用。没有人会怀疑任正非的爱国主义,换了别人,可能就不敢这样说,或者说了也不起什么作用。好的意见领袖的一句话,有时候赛过一千篇社论。

    商业传播与政治传播不同。可口可乐公司卖产品给消费者之前,绝对不会问你信奉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无论是支持特朗普还是希拉里,你只要付钱它就卖。

    任正非把政治和商业分开,把爱国和商品分开。他非常清楚:如果中国人买华为就是爱国,不买就是不爱国,那么欧洲人、美国人买华为怎么解释?我们希不希望全世界都来买华为产品?

    华为公司是中国企业,但华为手机是世界产品。只有中国人买华为,不算胜利。让更多的外国人买华为,才对中国公司有益。把产品与爱国脱钩,是传播大智慧。

    最受欢迎的英雄形象之一就是“自信得有点谦虚”。过去太多这样的形象,要么太自信—自信得狂妄;要么太谦虚——谦虚得做作。

    任正非一方面非常自信:“美国政客目前的做法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华为的5G是绝对不会受影响的,在5G技术方面,别人两三年肯定追不上华为。”

    另一方面非常清醒:“美国科技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很多小公司产品超级尖端,在我们的行当上(5G),我们做到了前列,但是就整体国家而言,我们和美国比,差 距还很大。”

    中美贸易战有四个舆论战场:中国舆论场、美国舆论场、中美间舆论场与国际舆论场。每一个舆论场的功能、传播目标与策略都是不同的。

    像任正非这样的表达,“虽然我们与美国有冲突,但最终还要一起为人类做贡献”,在国际舆论场就比特朗普的格局高,得分多。

    对于特朗普来说,他最核心的舆论场是美国舆论场。从舆论战效果看,真正让特朗普胆寒的,不是我们在中国舆论场高唱一千万遍“打倒美帝野心狼”,而是让他在美国舆论场丢掉一千万张选票。他到处制造美国的敌人,恰恰就是要在美国舆论场激起同仇敌忾的情绪。

    特朗普“推特”治国,就说明传播是特朗普最重要的武器。跟美国打贸易战,就不能只局限在政治、经济与外交领域,专家就不能只是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与外交学家。当务之急就是要搞清楚特朗普舆论战的传播策略与舆论方法。用传播的方法对付传播,用舆论的方式对付舆论,有时候不只是事半功倍,甚至是四两拨千斤。

阅读1.5万 在看243

(本文5月22日上午下载于微信公众号,有删改)

【注】①新闻背景: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未经政府许可向华为供货。5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给华为及其合作伙伴90天的临时许可,将封堵令推迟执行3个月。5月21日上午,75岁的华为公司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接受国内媒体150分钟的采访,对美国禁令,5G,知识产权等热点话题进行回应。②“推特”是一种个人社交平台,类似于微信。

(1)、在作者的分析中,任正非对媒体的回应包含哪些传播智慧?请简要概括。
(2)、阅读新闻要了解立场,请结合文本信息,分析本文的立场。
(3)、从这篇文章看,作者的传播水平如何?结合内容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延缓全球变暖的种种奇思妙想
          ①科学家们为延缓全球变暖提出了各种奇妙的想法。
         ②有人主张,要围绕地球建立一个由小微粒或太空飞船组成的人工太空环,遮蔽热带阳光,调节地球温度。不过能够对太阳光进行有效散射的粒子将会使我们的每个夜晚都变得和满月时一样亮。如果给地球围上一个由粒子或飞船组成的“腰带”的话,赤道上就会出现一个阴影,要部署这些粒子,就必须使用一些专门的控制飞船,像牧羊犬一样照看粒子群。
        ③英国的大气专家正在验证将海盐注入云层是否能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后果。云层被注入海盐后,如果能向太空反射更多的太阳光,那么云层就可以作为天然的阻热屏障。人工将海盐注入云层,不仅会增加反射到太空中的热量,造成冷效应,还能抑制雨的形成,这意味着云层能持续更长的时间,反射更多的热量,从而使得冷效应持续更长时间。
        ④有些科学家指出,在空间安置一面反射镜,把部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某个局部区域,就能改变这个局部区域的气候状况。例如,由于高空云层能阻挡地球向空间散发热量,会使地球表面越来越热。人们利用空间反射镜,就把太阳光集中反射到高空云层上,让云层逐渐受热而散开,加快地表热量的散失,从而降低地球温度。制造和安装空间反射镜,在技术上已不再是天方夜谭。1993年,俄罗斯科学家在“进步”号宇宙飞船上,成功地进行了代号为“旗帜”的人造月亮实验,首次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阳的一面。这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启示。
         ⑤还有科学家设想:如果在位于地球至太阳距离1%处的某个位置上,设法漂浮一片尘埃云,就可以遮挡太阳光。所用的尘埃可取材于月球,把装有月球尘埃的若干个圆筒发射到空间某个位置上。在每个圆筒内装有炸药。当圆筒抵达规定的位置时,让炸药爆炸,使尘埃扩散开,制造一片永久性的,具有一定密度的尘埃云遮挡阳光。
        ⑥美国海洋学家马丁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提出一项宏伟的实验设想:给太平洋或大西洋“补铁”(即在海洋某些区域倒入大量铁屑),为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增加铁源。地球上约50%的光合作用是由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所完成的。如能在大洋的某些区域倾倒一定数量的铁屑,使海洋浮游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就能使浩瀚的海洋变成一块“大海绵”,源源不断地吸收大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使大气降温。

阅读《往事依依》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享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②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晓得啥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特别开心,附近的杂草却特别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而且真以为自己是—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而且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束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如何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天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刭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⑧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留言:

    ⑨“我们耍全心全意默默地开拉,以花束证明自己的存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独腿人生

罗伟章

    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与闲市区有一段距离,下公交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曾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了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元。”见我犹豫。车夫开导我说:“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这不是讹人嘛。”我举目张望,看望再有一辆三轮点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无呢。”“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穿着人力三轮车车夫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至少有55岁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右腿上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摆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搜得可怜。

    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瞪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上坡路。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綳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重地喘着粗气。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踪影。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待他嘴息稍定, 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他说:“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下了车,那两个外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自豪的情感,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2元钱。

    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我怕被你朋友看见……”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但此时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谢谢”我轻声地说。“谢谢您!”车夫郑重地说。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广州的冬天——琵琶越

    看惯了北方的冬天,便可说广州的冬天着实让人摸坏着头脑

    如若说,北方的冬天是心宽体胖的青壮年男子,那广州的冬天算得上是变化无常的少女。

    不如北国的入冬那般规行矩步,广州的入冬是变幻多端且悄无声息的。前日还是身披短衫、头打花伞遮阳的炎炎夏日,如今却已是身披大袄,围中缠脖了

    打一个多月前算起,周遭就陆续传来入冬的讯息,而广州的冬天如同一位正在赌气的少女,试探得送来一丝温凉,而后又露出烈日,驱散凉意,没等回神便又是一个夏日。待到你耐不住性子,对着入冬屡试屡败的消息嗤之以鼻,索性叠好收起长衣时,酷寒的北风便以千军万马之势袭来。清晨下床之时,窗外常伴着小雨,寒意咄咄逼近,准打你个趔趄。当老天昭示万物入冬,阴雨既散,艳阳重现,温度又隐约重升,一日便由冬回秋了。暖意让你起收起棉衣厚袄之意的一刻,刺骨寒风又给你个措手不及。由此循环往复,“冬少女”露出它羞赧的一面,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兴许是不想轻易让你看清她秀美的容颜。

    广州的冬天,如一张无垠的地毯,遍及每个角落北方的冬日,只及于街上稀稀落全副武装的男女老少们身上,在屋里烤着暖气的人们又如同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可到了这南粤的广州,不论窗里窗外,冬意别无异样。窗外,满街的榕树仍是焕发着浓浓绿意,路牙上的草丛里依旧掩着几束野花,只是花瓣四周已微微泛黄。这草丛里不时还传来几声虫鸣,颇有春日回青之意。然而可别被这般景象蒙蔽,若是上街徘徊踱步,凛冽的寒风准让你颇有刺骨以致驱散阳气之感。大自然不知何处放置了一台庞大的加湿器,给这“北风其喈”的冬日无休止地增添着湿气。混杂了湿气的寒风,如同冬日里乱舞的狂魔,侵蚀着本已干瘪无光的肌肤,把丝丝阴寒渗入骨髓,倘若你想要走进屋内以避寒风,可能会心灰意冷.虽说没了寒风,但依旧阻挡不住寒意。纵使一个百毒不侵的人,身着羽绒棉衣,大抵可与寒意相持一时,不过阴冷的空气总会待你解衣更袍时钻入你的胸怀,让你有无处可逃之感。因而,若是说起寒冷,那广州的冬真可算是冬天

    在广州,雪可是个稀罕物,屡屡阴云涌动,落下的不过是“嘀嘀嗒嗒”的雨声。这里整个冬天始终贯穿着“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情状,每当冬雨哗哗落下,路人身上的衣服就又要添上一件。可不论天气再寒,雨水再多,也难以赢得高傲的雪花的青睐。不过,老天是公平的,没有了雪花的广州,山上的冰挂便是雪的化身。别处的冰挂从树干到枯枝,粗壮的冰柱沉沉的拉拽着枝干,残忍地不给树枝一丝喘息。而广州的冰挂是秀美的,水滴轻轻躺在每寸枝叶之间,待寒气来袭,自觉凝结附着在方寸树枝上,没有别处冰挂的冗赘。俯身细察,小巧精致的冰针映着初升的阳光,散发着晶莹剔透的光芒。山间成片的冰锥如锦旗上的吊坠,显得分外玲珑可爱。这独特的冬景,也算是点缀了冬的千百种姿态了吧。

    广州的冬天,仍挥之不去夏日的蒇蕤,也不乏南国的柔美,不过,冬日终归冬日。在这纯粹的初冬清晨,不知有谁,愿和我在冰封的山头,共赏这冬的姿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