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中考一模)试卷
【材料一】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 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 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 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凡做一 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 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 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 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 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 最为有利。庄子说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作者:梁启超,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材料二】
不久前,“00 后小伙刮腻子得世界冠军”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很多媒体以及网友纷纷称赞。新闻主角马宏达是名学生,他在 2022 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抹灰和隔墙系统项目中获 得冠军。按照普通人的理解,抹灰也就是刮腻子,无非就是将腻子刮在墙上以保证墙面平整。但在世界级比赛中,却有着偏差不得超过 1mm 的苛刻标准。为此,马宏达进行了长达 5 年的艰苦训练,赛前,每天训练量突破 7 小时。
当然,众多褒扬之下,也有别的论调,譬如,“把工地上刮腻子的拿出去比,分分钟摘冠军回来”“拿这个奖有啥用? 告诉更多年轻人以后毕业出来刮腻子?”“我出 350 元一天过来跟我干”……这话难听却值得人深思。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诸多时代因素促使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固化于大众思维内,倘不能通过不断地制度创新来真正提升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就很难夯实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基础,实现未来经济高质量与高效益发展目标。
事实上,我国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资源仍然比较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国家要提高技术、通过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更依赖于高素质劳动力的供给。而今,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立足于此。
不仅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着重提到了“完善分配制度”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容,其中“坚持多劳多得,促进机会公平”等格外使人振奋。
(来源:光明网2022 年10 月 26 日 有删改)
材料一:
2020年, 南方周末记者随机抽取了福建莆田、 泉州等地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108份,部分调查结果见下图:
中学生购买零食频率 | |
每天一次 | 18.39% |
每天一次以上 | 18.74% |
每周 3-5 次 | 40.84% |
极少或从不买 | 22.03% |
学生因零食问题身体不舒服 | |
有 | 31.49% |
没有 | 66.24% |
很严重,还去过医院 | 2.27% |
材料二:
近年来,哈尔滨、上海、安徽巢湖、云南昭通等地都发生过小学生食用小零食发生中毒甚至死亡案例。2021年5月16日下午,湖南隆回县某中学116名学生因食用校外流动摊点的凉皮等小零食后出现集体中毒症状。
材料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的范志红说:“零食的真正危险在农村,其进货渠道无从知晓, 更没有建立大超市的索证制度, 一旦出事,悔之晚矣。 家长要明白,给孩子小零食, 补的不是营养,而是一种看不见的慢性毒害,跟下毒没有两样。 ”
材料四:
很多中学生经常去路边摊购买零食, 除了路边摊零食香气诱人、 美味可口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食物容易让人上瘾。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研究发现,实验鼠常吃香肠、熏肉、乳酪蛋白等高热量、 高脂肪食品后,大脑内部会发生一些改变,这种变化类似于动物吸食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成瘾后大脑发生的变化。
【材料一】
2022年世界读书日(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均较上一年有所提升。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60周岁及以上人群占7.2%,18-59周岁人群占92.8%。77.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人均每天接触手机时长为101.12分钟。32.7%的成年国民养成了“听书”的习惯。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0本。
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向好,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上一年增加了0.22本,平均每天阅读时长也有所增加。在0-8周岁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达到73.2%,较上一年提高了1.5%。
【材料二】 名人谈读书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学者季羡林 |
读书的方法是,第一为精,第二为博。读书的目标应该为: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教育家陶行知 |
好书,它必须是有意义的,能够给你带来一些东西,很有可能是贴近生活的。貌似平静的世界潜藏着太多不平常的细节,而平常与不平常都不可忽略。阅读如果能够给你带来“惊喜”,那是最好的状态,因为所有来自阅读的惊喜,终将回到不知名的阅读者身体内部或者心灵深处。这样的惊喜,可能会给你的生活、心灵带来一些小小的震撼,它会使你这个人变得更好。——作家苏童 |
【材料三】
观点声音
《人民网》:手机阅读的出现使纸质等其他媒介的阅读时间变少,因为手机可以满足其碎片化时间的管理,比纸质媒介更为方便。接触过手机阅读的青少年有的对科研学术等专业学习类的阅读兴趣开始减少,不少人在养成手机阅读的习惯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降低,过去一些良好的纸质传媒阅读习惯逐渐消退。科技的进步已经让手机阅读融合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因素,使信息的展现更为立体和丰富,但它却缩小了学生们的思考与想象空间。当今校园内“浅阅读”现象随处可见,对于青少年来说,在学习和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不加节制的手机阅读嗜好,其长远危害不容小觑。
青年文学评论家李云雷:与过去那种单纯的阅读相比,感觉纸质阅读更容易让人专心地沉浸到另外一个世界。现在有很多评论和弹幕,好像随时可以出离。但是另一方面,数字化阅读也会带来很多便利,比如说我最近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两本书梳理了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思想很新颖,视野很开阔,书中涉及到了很多领域的知识,有些热心读者添加了不少注释,我阅读时感觉很受益。这是阅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很难说这样的特点是好还是坏,好的地方在于能够把那些碎片化的时间也都能利用起来,坏的地方在于,这也让我们的阅读本身更加碎片化,很难再像原来一样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