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宾王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联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

夏末,《逃出大英博物馆》冲上热搜,掀起班级探讨热潮。

材料一

①今年8月,15分钟的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上线、爆火。正片上线一周,抖音的相关话题播放量就已经超过13亿,主创人员账号涨粉600万+,在微博、小红书、b站频频登上热搜,并被央视盛赞。

②该剧中女主扮演的文物小玉壶在伦敦街头偶遇男主,在他的帮助下踏上归家之路,并带回流失在外文物的家书。巧妙的拟人设计,让物品有了生命,把文物流落海外的情绪,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画面,一击即中我们心底的最柔软处。

③【A】第一集不到3分钟,却贡献了颇多金句:“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从哪来的回哪去”“你要带我回中国吗”“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这些台词单看平平无奇,但在这个特别的故事设定里,每一句话都能读出背后的深意:那是流落海外的孤苦无依,也是迷失他乡的无路可走。【B】

④相关评论区频繁出现的玉壶图片、大英博物馆的各类文物,还有相关知识的普及,促使我们更详细地了解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这样的文化共鸣,无疑又拓宽了这部剧的涵义。【C】

⑤从制作上,我们也看到了自媒体短剧审美的提升。许多人并不喜欢短剧的简单直接、频繁反转。但《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层层铺垫,前后呼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些都体现了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遵循与追求。

⑥客观来讲,该剧也存在一些短视频的普遍问题,比如喜用背景音乐、慢镜头,但这都无法掩盖其从创意到剧本,从妆造到动作、从构图到光影上的用心,还有远赴英国拍摄台前幕后的辛苦付出。

材料二

八月中旬,大英博物馆再传失窃丑闻,大量珍贵文物下落不明,世界为之哗然。与此同时,大英博物馆被多个国家要求归还本国文物。《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上线正逢其时,完全是国人强烈期盼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心情外化。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说:“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的最佳归属就是回到故土。

材料三

《逃出大英博物馆》由90后UP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共同创作。拍摄的缘起很简单: 2023年初,有人在网上跟帖时发了段评论:“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拟人化复苏逃回国的故事”,“煎饼果仔”看到后留了两个字“等我”。原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一个随口说说的脑洞,没想到一群热血年轻人一拍即合。他们翻阅资料、前后筹备半年,两位UP主为此还停更三个月,推掉商务合作,最后远赴英国,创作出了这个流失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故事。年轻的UP主“煎饼果仔”说:

“这次创作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

(来自视频号:煎饼果仔)

(1)、【原因探讨】《逃出大英博物馆》在夏末冲上热搜,阅读材料,概括其出圈原因。
(2)、【材料修补】下面这段材料,添回文章A、B、C中哪一处比较合适?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从这个角度来看,《逃出大英博物馆》似乎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能量,用晓畅直白的语言,将一个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通过一个小切口表达出来,激起众人的历史记忆。

(3)、【标题选用】给以上材料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A.爆火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完结!这些细节看懂了吗……

B.播放量超10亿,涨粉600万+,《逃出大英博物馆》吸睛又吸粉

C.《逃出大英博物馆》获好评: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价值深处

D.《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凭什么?

(4)、【文物述说】右侧是“家国永安”瓷枕,它是北宋时期的鲁山窑作品。陶工将四字刻于枕面,表达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它出土于河南密县,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被藏大英博物馆。倘若文物会说话,它会说点什么呢?(除拟人外,至少再用一种修辞)
(5)、【好汉申赛】今夏还有一个热潮亚运会,梁山好汉也想穿越参赛,请任选一位填写报名表。

A.鲁智深B.杨志C.李逵D.花荣

姓名

(人名)

绰号

申报理由(结合小说情节,描述人物特长,50字左右)

备选项目

游泳、射箭、长跑、举重、摔跤、武术

参赛项目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班级开展了“致敬航天英雄·奔向星辰大海”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的成果汇报资料。

【发展历程】

自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辉煌成就。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空间交会到天宫合体,从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中国航天人一次次突破技术难关,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跨越式发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

【名称揭秘】

问:为何国外叫“宇航员”而中国叫“航天员”?

答:宇航,顾名思义,带有宇宙航行的概念,而宇宙包括的范围很广。“航天”一词由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首先提出,钱老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的宇宙航行活动只能局限在太阳系内,“宇航”的说法不免夸大。由此可见,“航天”二字中蕴含着一种精神,那就是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问:还有别的原因吗?

答:有,也是受毛主席的诗句“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启发,又从航海、航空“推理”而成。

【精神探源】

【致敬英雄】

“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

他们在璀璨星河中/建设人类的太空家园/他们在浩瀚宇宙里/拓展人类的命运前途/看他们挥手的样子/摘星的样子/看他们微笑的样子/追梦的样子/就是中国航天人的样子

神舟十三号任务

☑2次出舱活动

☑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

☑在神舟十二号基础上完成20余项

(在轨)科学实验

☑完成国际首次皮肤干细胞长期失重

条件下的悬浮培养实验

☑……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航天员在空间站出差达183天,创下中国航天员连接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