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龙港初级中学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材料一
记者:说不出.口、词汇贫乏,不少年轻人觉得自己"词穷"了,您如何看待该现象?
郭小安:“词穷"更严重点讲叫“语梗”,即语言文字表达好像被梗塞住了,表达能力萎缩。“词穷”并非意味着日常词汇量的减少,相反,原有的词汇量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加上创造出来的网络流行语,词汇量还在不断增加。但是,年轻一代对原有词汇的熟悉度和掌握度在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多样的网络化表达方式,图像、段子、表情包、流行语等是他们重要的语言工具,而在离开网络环境时,他们就会变得局促不安,“提笔忘宇"“笨嘴拙舌""词不达意"等现象频现。
记者:您觉得年轻人为什么会出现"词穷"问题?
郭小安:语言背后体现的是思维,过去的文字表达需要调动个人的知识积累进行遣词造句。但现在不少年轻人迷恋短视频,习惯了用浅白的网络语言进行表。网络语言的复制模仿、随意改编、混乱使用可能会重塑青年群体的语言,进而影响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习惯。
(摘编自(没有思考何谈表达?警惕短视频语言破坏逻辑思维》)
材料二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发布了一项有1333名青年参与的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三
一些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和"社恶",这让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虚拟社交。在线上,网"梗"及其他网络语言符号成为年轻人共同的社交语言,这是他们获得文化身份认同和表情达意的方式之一。但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
“语言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基础。"郑焕创认为,“欲说却词穷"的文字失语问题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现在的“火星文"“网络用语"很普遍,而且各个年龄层玩的"梗"不一样,也容易导致群体之间的交流障碍。“帮助年轻人走出*词穷*困境,需要从改善互联网语言环境开始。"郑烧钊认为,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内容的精品化建设,尤其是语言文字的准确性、丰富性和美感,打造内容优质的网络人文新经典;另一方面,要引导各类互联网媒体规范语言文字表达,承担文化引导和审美引导的责任,比如打造高品质的语文学习社交软件、节目等。
(摘编自《文字表达能力下降这些年轻人为何“词穷"》)
材料四
“多进行深度阅读很有必要。"李欣然觉得现在AI 工具越来越发达,用这类工具搜集资料、写文稿越来越方便,但个人不能被工具“绑架”,要重新建立阅读习惯,在读书中提升文化素养、锻炼表达能力。
王晨松认为,要想提高表达能力,一方面要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多看书,加强专业知识的输入,另一方面,要与周边的朋友多交流,比如就某个话题进行深度讨论,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相比于线上,姚文进更喜欢在线下与朋友交流:"沟通交流是需要场景的,可以多组一些线下交友的局,积极参与线下活动,个人的表达会越来越清晰。"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赵菁认为,这些能力需要有意识地练习和培养,比如每天利用固定时间或碎片化时间,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日积月系就会有显著变化,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精细的理解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摘编自《年轻人交流张口忘词?专家分析为何出现"词穷"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各国、地区或国际组织提出的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框架中,几乎无一例外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有研究报告指出:沟通与合作素养位列各个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关注的七大核心素养之首。
人们经常把“沟通”和“说话”画上等号,仿佛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就是沟通,其实不然。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 沟通的形式非常丰富,包括说话、写字、表情等多种因素(详见下图)。一个沟通素养良好的个体,能够综合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媒介,有效地与他人或群体进行交流。
有效沟通是一种人际交流过程,需要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协议。为了最终达成沟通协议,需要注意三个策略:首先是沟通者要“深度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隐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次需要“有效表达”,沟通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 第三,沟通者还需具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 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而同情心比同理心包含更多的情感因素。有研究表明,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他,同情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己。利他动机,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帮助他人减少痛苦而不期待奖励;利己动机,则想减轻自己的压力,或者避免不利的感受,或者期待奖励。
(改编自康翠萍等多人撰写的《沟通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四》)
【材料二】沟通漏斗,是指工作、学习、生活中沟通效率逐渐下降的一种现象。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着100%的东西,当你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 100%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20%,那么你说出来的信息就只剩下80%了。 而当这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信息量只存活了60%。 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并消化了的信息大概只有40%。 三天过后,等听众遵照领悟的 40%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最终变成了 20%。三个月后,信息衰减得可能只剩下最初的5%了。 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漏斗”漏得越来越少。
(改编自“中国知网”《沟通漏斗》)
【材料三】
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提供不同维度的思考方向和支架,它是帮助我们刻意练习,以达到自如沟通的工具。
有效沟通大纲
沟通 对象 | 姓名:____ 基本情况:____ 主要特点:____ | ||
沟通 过程 | 步骤 | 策略 | 具体内容 |
第一步 | 明确沟通目标 | 对方需要作出的决策:____ | |
第二步 | 研究沟通对象 | 对方需要知道、感到:____ | |
对方在乎的具体因素:____ | |||
如何让对方内心认可:____ | |||
第三步 | 作出最终决策 | 根据沟通反馈,“我”决定:____ |
(改编自罗颖、桑国元、石玉娟编著的《50个工具玩转项目式学习》)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