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能否删去。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神奇的声纹、耳纹破案法
        ①众所周知,在侦破形形色色的刑事犯罪案件中,侦查人员经常借用指纹或DNA鉴定手段,让犯罪分子伏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德国警方还巧用人类特有的声纹或
耳纹来破案缉拿真凶,让罪犯难逃法网。
     ②在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曾发生一桩案件:一个男孩放学时被人绑架。正当孩子的父亲在家坐立不安时,一个陌生口音打来了电话,提出立即用重金赎回孩子。孩子的父亲机智地要求宽限一昼夜,以便筹款,并与陌生人约定第二天再通电话,告知交款的时间与
地点。
  ③搁下电话,孩子的父亲向警察局报了案。于是,警察们窃听并用专门仪器录下了第二天的通话。第三天,当地的广播电台广播了一则有酬“寻人启事”,基本情况是:男,42~43岁,莱因·维斯特法利亚北部地区人,体力劳动者,秃顶、肥胖。然后,又播出了一段此人的声音剪辑。在广播后的整整一小时内,竟有上百个居民涌向警察局,其中有8个人同诉一个人。于是,这个人随即被拘,经审讯查证,这个人正是罪犯——他是木匠,42岁,出生在维斯特法利亚,肥胖、秃顶。
  ④这个案例就是以声音识别罪犯,通过声纹鉴定而侦破案件。原来,人的语音如同人的体貌一样,千姿百态,各有特征。因为,人的发声系统是由声带、口腔、鼻腔、舌、齿、唇、肺等45个生理结构各有差异的“构件”组成,而每个“构件”因讲话习惯和方法各不相同,在发声时又可取100种不同的“姿势”,结果就使人的声音可有45100种音色,每个人都有独具一格的声音特征。科学家们使用声学频谱分析的方法,可以显示出每个人语音的特征,其显示结果就是我们常说的声纹。
  ⑤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声纹不仅具有特定性,而且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成年以后,人的声音可保持长期相对稳定不变。实验证明,无论讲话者是故意模仿他人声音和语气,还是耳语轻声讲话,即使模仿得惟妙惟肖,其声纹却始终相同。基于声纹的这两个特征,侦查人员就可将获取的犯罪分子的声纹和嫌疑人的声纹,通过辨声技术进行检验对比,迅速认定罪犯,为侦查破案提供可靠的证据。
  ⑥除了声纹外,警察还可以利用耳纹进行破案。 罗辛博士领导一个研究小组,致力于将录像带或照片中罪犯的耳朵与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的耳朵进行对照比较工作,使耳纹在破案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⑦众所周知,指纹在破案当中曾是一种有力的证据。但是,人的指纹可以通过手套来掩盖,使犯罪者在作案中不留下指纹。耳纹却不同,即使罪犯戴着尼龙面罩,通过照片也能取下罪犯的耳纹。研究人员认为,与人的胎记或指纹一样,耳纹也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同卵双胞胎的耳纹也不一样,而且每个人的左耳与右耳也不相同。
  ⑧人类学家指出,今后除了指纹外,警察还可以利用耳纹进行破案。耳纹能像指纹一样被保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随着录像监视摄像机的迅速发展,耳纹数据库的设想正日趋变得可行,为破案发挥作用,使罪犯插翅难逃。

阅读说明文《节能模范自天成》,回答问题。
        ①鸟在空中飞翔时既要克服地心的引力,又要战胜空气的阻力,消耗的能量是地面运动的十几倍。鸟在进化选择中发展了高效的节能结构和运动方式,成为人类空间动力学研究的模式动物。
        ②鸟类身体呈流线形,大大减少了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鸟的胸部肌肉非常发达,而且积聚着大量的能量。飞行时,两只翅膀不断地上下扇动气流,产生巨大的下压抵抗力,足使鸟类能够快速前行。其次,鸟类的骨头是空心的,里面充有空气,头骨是一个完整的骨片,身体各部位的骨椎也相互愈合在一起,肋骨上有钩状突起,互相钩接,形成强固的胸廓。这些独特的骨骼结构不仅减轻了鸟的自身质量,还增强了飞翔的能力。
       ③鸟类的肺是实心的,呈海绵状,还连有9个气囊,在飞翔时,空气由鸟鼻孔吸入后,一部分在肺里直接进行气体交换,另一部分存入气囊,再经肺腔排出。所以,鸟类在飞行时只进行一次吸气,但肺部进行了两次气体交换,省了一半的呼吸耗能,保证了飞行中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④鸟类飞羽非常轻但结构坚韧。羽毛的中央是一根羽轴,两边着生羽片,羽毛基部还有一团绒羽。羽片是由许许多多平行细长的羽枝组成,每根羽枝可以看作一根小“羽毛”,两侧密生精细的羽小枝。这种天成的结构有效地减少了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展翅飞翔时能产生的升力,还能除震颤、消噪音。有些鸟在长途迁徙中,常排成行,利用头鸟振翅的气流,节省飞行用力。一只100克体重的鸟飞行1千米只消耗680焦耳的能量,只是陆地动物的1/3。
      ⑤鸟儿与空气动力学的结缘已有1亿年的历史,它们的节能结构和飞行原理,一直是人工航天器仿生的对象,但人类至今还没有弄清楚铭记珠扑翼原理,这也是人类一直造不出扑翼机的原因。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的来信 
         ①母亲来信了。
         ②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③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惟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④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尽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佐恩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⑤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⑥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⑦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⑧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⑨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⑩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⑪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课外选段,完成下题。

                                                                                                                        九岁的“电脑莫扎特”

                                                                                                                                     石  兵

        ①九岁的马其顿男孩马科·卡拉萨长得文静清秀,他有一双清澈的眼睛和一个俏皮的马尾辫,从外表上看完全是个稚气未脱的小男孩,但是在电脑领域,他可绝不是个懵懂无知的“黄口小儿”。2010年1月,卡拉萨顺利通过了7个科目的考试,成为了全球最年轻的“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

        ②卡拉萨的父母都是IT专家,开设了一所教授儿童学习电脑知识的学校,这让卡拉萨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电脑。

        ③卡拉萨的父母很早就发现了卡拉萨的电脑天赋,他三岁时就学会了用电脑表达简单的想法,但卡拉萨的父母并不要求他每天必须要完成多少电脑功课,恰恰相反,他们要求卡拉萨每天在电脑旁的时间不得超过三个小时,闲暇时间,他们会带着卡拉萨一同走出户外走进大自然,他们希望卡拉萨有个天真快乐的童年。

        ④卡拉萨喜欢踢足球,喜欢与其他孩子一起做游戏,事实上,在卡拉萨看来,电脑也是游戏的一部分,他说:“我觉得电脑和足球一样充满了魔力,它吸引着我,我玩得非常快乐!”

        ⑤因为这份毫无压力与功利的热爱,再加上父母的悉心指导,卡拉萨的电脑水平突飞猛进,八岁时,他获得微软颁发的“微软认证专家”证书,在九岁时获得连计算机系统工程师老手都很难拿到的“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执照。之后,他瞬间成为了巴尔干半岛媒体的宠儿。

        ⑥由于政府正在酝酿将马其顿转型为巴尔干地区科技中心,卡拉萨的出现可谓极其“给力”,他还因此受到马其顿总理格鲁埃夫斯基的接见。

        ⑦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卡拉萨也变得忙碌起来,他首次作为系统管理员为一家向残疾人服务的非营利组织远程管理网络计算机。卡拉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员工们都非常高兴他们有一个好的管理员,我认为这是实话。”

        ⑧除了当网管之外,卡拉萨还是一名老师。他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负责向八至十一岁的学生传授电脑基本知识,作为学生的同龄人,卡拉萨更容易与他们打成一片,他的课生动有趣,深受学生的欢迎。

        ⑨为了鼓励卡拉萨有更多的时间使用计算机,马其顿政府允许他不用按时上课,有时每月只需几次即可,但卡拉萨还是一直坚持学习其他课程,他说:“电脑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这是我前进的动力。”

        ⑩鉴于卡拉萨的电脑天才,他被众多媒体称为“电脑莫扎特”,然而让人惊讶的是,他居然从不玩同龄孩子乐此不疲的电脑视频游戏。他说:“我不在电脑上玩游戏,那样没什么意思,我更愿意出去和朋友一起玩游戏。”虽然不玩游戏,但卡拉萨对电脑的着迷程度却是有增无减,就连他九岁生日的蛋糕上也印有“Windows7”图案。

        ⑪尽管卡拉萨在马其顿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但他透露,他非常希望能去美国,因为这样可以更近距离地接触到最新的电脑技术和微软公司。

        ⑫卡拉萨的父母说:“我们常常提醒卡拉萨,你不过是一个电脑顽童,要想成为电脑的主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你的爸爸妈妈,我们希望你能一直快乐地走下去!”

                                                                                                                                                                                               (选自《意林》2011年第2期)

活动二:学以致用,尝试演讲

用一场离别诠释的浪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①大家好!

②A四年,146035040个小时的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陇,转瞬即逝,弹指一挥间,我们已从渴求知识的新生,成长为略有所成的毕业生。作为毕业生的代表,今天在这庄严的毕业典礼上,代表全体毕业生在此发言,我深感荣幸。离别总是充满灰色的,不舍,牵挂,留念……而我觉得这是在用一场离别诠释的浪漫。

      ③四年大学生活里的酸、甜、苦、辣,给每个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回忆;相信大学几年的学习会成为我们每个人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

      ④经历了四年的紧张和忙碌,即将毕业的我感慨万千。我想此刻大家的心情应当和我一样,纵然喜悦,也掩不住回忆与留恋。正是母校的精心培养,使得我们在专业知识上有了积淀;正是母校的关怀,使得我们可以自信地面对任何艰难困苦;正是母校的呵护,使得我们顺利完成学业,获得继续深造与建功立业的机会;正是母校的宽容,使得我们可以犯错,可以按自己理想的方式,带着自己坚持的爱好继续成长。

      ⑤四年的课堂上,老师们或滔滔不绝,或循循善诱,或旁征博引的风格,为我们展现了知识的无限魅力。如果黑板就是浩渺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您用教鞭作桨,划动停泊在港口的课本。B课桌上,那一道道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您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 , 曲高人不寡,水清鱼自在!

⑥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们收获了太多,也错过了太多,而时间从未像现在这样吝啬,连一分一秒也不愿多留给我们。我们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总以为自己可以毫不在乎,但当离别就这样不依不饶地到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与这个集体已经血脉相连,荣辱与共了。

⑦临别在即,遗憾也随之滋长。那么多精彩的讲座,我们已经来不及聆听;那么多精彩的活动,我们已经来不及参与。也许还有一些愧疚吧,面对慈父严母般的导师,我们总能杜撰出各种逃课的理由。面对认真批改作业的各科老师,我们很多时候都只能拿出“一个版本”。

⑧最近,我常常考虑一个问题:假如我可以再度过一次大学生活,又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会努力地追求些什么?放弃些什么?有些问题真的会有和当时不一样的答案。

       ⑨总有太多发自肺腑的感谢,怕来不及说出口!

⑩亲爱的母校,是您包容了我们的懵懂无知,是您孕育了我们的睿智果断,是您给了我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学校的学习风气、学习理念将使我们终身受益。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做人,做一个勤奋、诚实的人,这是学校给我们最大的财富。衷心地感谢您!

⑪亲爱的老师,是您的辛劳付出,是您的无私奉献换来了我们的收获与成长;您知识渊博,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您体贴入微,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家的温暖;您独特的人格魅力更是令我们折服;您的磨炼与指导,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印迹。衷心地感谢您!

⑫亲爱的父母,一路上风而兼程,您们撑起一片灿烂无比的晴空,用细致无私的爱,给了我们温暖的港湾和不断前行的力量,却从不索求,让我们把诚挚的谢意献给您们,用一生去回报您们无尽的恩情。衷心地感谢您!

       ⑬现在,我们即将离开,让我们认真保存好每张合影,因为合影上的灿烂笑容已经定格在记忆中:让我们用力拥抱每一个喜欢、欣赏、我们惦念的人吧!因为很多人,此生将很难再重逢;让我们对曾经起过争执冲突的人说声:对不起!不再追究谁对谁错,因为我们不想把友情的缺憾带入今后的生活;让我们再对每位老师、对校内各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说声:“谢谢您!”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可以舒心地学习和生活,我们应记住他们的笑脸!

      ⑭很喜欢冯内古特的一句话;再见,这是人类语言中最空洞又最丰富的信息。在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时,我们所有人都将记住:没有大海的壮美,可以有小溪的娟秀;没有高山的巍峨,可以有山路的曲折;没有激昂的乐章,可以有打情的小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⑮最后,祈愿大家在以后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做最好的自我!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北大学子送给母校最好的礼物。

(选择《百度文库》,文章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满故乡(张继)

①中秋节前夕,我回到了梦寐以求的故乡。

②秋色浸染的黄土坡上,庄稼地里丰收在望,辣椒地里红艳似火。农人哼着粗犷的秦腔,忙着收获果实,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

③夜晚,走在银光铺地的水泥路上,一盏盏新颖的路灯洒下柔美的光影。一轮明月高悬夜空,远山的轮廓似有似无,景物都沐浴在融融月光里,仿佛置身梦幻境地。秋风轻拂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柿树枝头挂满红柿子,树叶泛着亮晶晶的光泽。

④我徜徉在月光里,静享这瞬间的美丽。小村庄仿佛被白雾笼罩,缥缈朦胧。沿着水泥路往前走,农家小院高大的门楼里,红色的大铁门从眼前滑过,显露出农家的富足。望着眼前这一切,我的思绪被秋风牵回到儿时的童年时光。

⑤记得也是月光朗朗的中秋夜,清清的小河像条水晶飘带蜿蜒而来,在村庄边上歇了歇脚,又忙着向前流去。河水泛起点点银光,轻盈地唱着歌缓缓向前涌动。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直通河边,母亲领着我,趁着明亮的月光在河边洗衣;“啪啪、啪啪”,棒槌敲打衣服的声音,在静寂的夜里传得很远,像村庄重重的喘息声,敲在我焦急的心上。

⑥母亲终于回头喊我:“继儿,回家吃月饼喽!”我一蹦一跳跟着她往回走,老屋的影子已出现在树林尽头。从早盼到晚,终于能吃上月饼了,我乐得心花怒放。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围坐在大炕上,母亲拿出精心烤制的月饼。我噘噘嘴嘟囔着说:“这是什么月饼呀!同学吃的都是商店买的月饼。”母亲淡淡一笑,耐心地说:“你尝尝再说。”我拿起一块细细端详,见母亲用梳子在月饼上面扎了好看的花纹,两面烤得黄润,火候适中,看上去很精致。一股浓浓的甜香直扑鼻翼,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馅子很甜,吃完后甜甜的蜜味还在嘴边荡漾。我连吃了两块。母亲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笑得像个孩子。

⑦如今,我又踏着如水般的月光,走在故乡熟悉的小路上。小河潺潺的流水声仍是那么清脆悦耳,水里那轮圆圆的月亮向我抛媚眼。我蹲下,双手捧起清清的河水,放在嘴边尝尝久违了的故乡味道,还是那么清冽甘甜。抬头望望天上的明月,不由想起诗句:“____。”故乡的月亮又大又圆,像读懂了游子的心思,用圆圆的笑脸和柔美的清辉欢迎我归来。

⑧“继儿,回来吃月饼喽!”母亲站在门口,仍像小时候那样喊我。月光融融的小院里,热闹非凡,全家人挤满了大圆桌,母亲把各式各样的月饼摆满桌子,招呼大家品尝。我拉着母亲小声说:“想吃您亲手做的月饼。”母亲笑了,自豪地说:“有,我知道你爱吃,专门给你烤的。”说着,她快步走进厨房,端出自己精心烤制的月饼。还是我记忆里的模样,两面扎满漂亮的花纹,黄灿灿的。望着这别致又熟悉的饼子,我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下来。继而,一股浓浓的幸福感涌遍全身。不知不觉,圆圆的月亮已过中天,小院里的欢笑声飞上树梢,在村庄的上空飘荡。

⑨我披衣走出门,漫步在月下小路上。四周乳白色的雾霭,轻悠悠地升起来,飘浮在村庄上空,随着不断变幻的光影,像在眼前播放着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远处山峦和柿子树林,渐次迷离朦胧,又宛若一幅淡泊的水墨画挂在那里。月亮像美丽的天使,不知疲倦地倾洒银色的光辉,把故乡的月夜装扮得分外迷人。

⑩我想,远方的游子不论走到哪里,故乡那一轮明月都是最亮的。

(刊载于2023.10.9,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