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叫三声夸克

对课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记叙文,说明要取得科研成果必须具有伽利略那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B、《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事物的答案都不止一个的道理,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怀疑的精神。 C、《叫三声夸克》一文以盒子里面还有盒子为喻,说明了物质结构的特点。 D、《宇宙里有些什么》主要向读者介绍了宇宙中的所有天体。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

    ①1600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

    ②《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絮之才”。

    ③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却往往不遂人心愿。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谢道韫的夫婿凝之却略显愚钝。她与他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尽管对丈夫的畏畏缩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嘛。

    ④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许多文人、官宦、书画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诗酒唱和,谈玄论辩,兰亭集会。谢道韫很是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子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的理屈词穷。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纷纷为她鼓起掌来。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⑤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在俗世纷扰中自成一方天地,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

    ⑥日子就这样在精彩无奈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

    ⑦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叛乱,会稽被围,城中大乱。作为会稽最高领导的王凝之,并不急着派兵,而是在府中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任她磨破嘴皮子,他依然不为所动。后来城破兵败,王凝之被砍了脑袋,他们的儿子也被杀。谢道韫横刀在手,抱着年幼的外孙,杀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手杀数人,乃被虏”。孙恩要杀她,谢道韫神态淡定,气势凛然,那是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高贵。孙恩胆怯了,他对才女谢道韫以礼相待,护送其返回会稽。

    ⑧战乱平息后,家园残破,物是人非,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一素帘,传道、授业、解惑,受益学子不计其数。

    ⑨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而是那种任波澜起伏宠辱不惊的淡定。这位魏晋才女,用一生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

    ⑩“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⑪那个读书多的女孩,被后人写进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作者:孟庆果,选自《散文百家》2019.02,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相信你,能行!

    “气死我了,成绩差还要偷看,作弊!”数学老师边嚷边推着两名学生走进了办公室。班主任一看,是一班两名“双差生”,他们垂着头。涨红着脸,胆颤心惊地等着训斥。看到他们的样子,班主任克制住火气,把他俩拉到身边,亲切地说:“是不是考试时作弊呀?那好,老师就给你俩讲一个‘作弊’的故事”。

    “十几年前,有一个孩子成绩比你俩还差,又调皮捣蛋,是个十人看见九摇头,阎王看见伸舌头的讨厌鬼。作业、考试不是抄袭就偷看作弊,老师们对他也没办法。五年级时,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这个老师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进行一次摸底测验。”

    “那他又偷看了?”李峰已没有了先前恐惧,插话道。

    “是啊,他还作弊。可正当他拿出一本作文选准备抄作文时,却发现新的语文老师竟然站在他的身后,而且用一双威严的眼睛盯着他!”

    “惨了,惨了,这下是吃不了兜着走,他有苦受了。”须军也被故事吸引,竟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担忧起来。

    “是啊,当时他心里也这么想。可是新的语文老师却没有发火,而是用一种亲切的、充满信任的眼光看着他,一只手轻轻地把作文选合上,尔后在他的肩头轻轻一拍,一字一顿地说:“好好写,自己写,相信你,能行!”

    “这老师多好啊!”两孩子轻声感叹着。

    “是啊,那孩子心里激动极了,鼻子酸酸的,直想哭。因为读书至今,他从没有被一位老师这样真诚地信任过!他得一下子有无尽的自信和动力在他身上聚集:老师相信我能,我一定能行!”

    “后来,他把老师的那句‘相信你,能行!’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痛改前非,成绩一点点赶了上来。几年过后,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从一名差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觉得你俩一点儿也不比故事的‘他’笨,只要他们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克服缺点,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不会比‘他’差!你们说行不行?”

    “行!”两人异口同声地高声回答,走出办公室,去向数学老师认错了。几天后,他们的课桌上写着五个字:“相信你,能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天的落叶

刘金

    ①四月的小巷,清新的空气,我迎着朝阳走去。

    ②一片黄叶,无声地飘落,飘落在我的脚前。我仰面一看,一枝从院墙上欹斜地探身出来的樟树丫枝,已悄悄换上了春天的装束。满枝蓊郁的绿叶,淡绿而透亮,好像要在阳光中溶化。那些一个月前还郁郁苍苍的老叶,大半已经落去。小半则谦逊地退居于嫩叶的底层。它们很快也要离去的。

    ③我捡起脚前的落叶,惊奇地发现,春天的落叶也是美丽的。它,浓绿并未褪尽,却平添了成熟的金色。啊,它还染着鲜红的胭脂呢!我想起来了,旧时人们爱将它载植在坟墩旁的石楠,每当莺飞草长的暮春,新叶一经长成,它那厚实阔大的宿叶,就变得火焰般通红,比红似二月花的霜叶一点也不逊色。红够了,它就悄然飘落……

    ④春天的落叶又是英雄的,坚韧的。

    ⑤秋风起,霜露冷,梧桐早早地落尽了它的黄叶,丹枫和乌桕也已脱尽了它火红的装束。此时常绿树的儿女们,却越显得雄姿英发,苍翠葱茏,在寒风中翩翩起舞,哗哗歌唱。

    ⑥严冬降临,寒凝大地,雪压青松,那些曾经繁花似锦的,婀娜多姿,浓荫蔽日的,此时都剥落了它们的光彩,只剩些光秃的枝条,在寒风中摇动。唯有苍松、翠柏、冬青、石楠……的绿叶,依然蓊郁而青葱,更加充满着生气和活力,簇拥着树干,孕育着新的生命。

    ⑦春天来了,风和日丽,春天的落叶给老树换上簇新的春装,娇艳而明丽;而自己却悄然地飘落,飘落……

    ⑧我不知道,古往今来,有谁赞美过春天的落叶,也许压根儿就没人注意过它。但是,如果没有在春天的新叶盛发之后悄然飘落的老叶,哪会有常绿的灌木和乔木?如果没有春天的落叶,哪会有常绿树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壮大?而如果没有四季长青的乔木和灌木,冬天的山野将会是多么单调和缺乏生气?整个冬天的世界又将是多么单调和缺乏生气!

    ⑨因此,我赞美春华秋实,更加倍地赞美这春天的落叶!

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佛子岭的曙光

靳 以

①“同志们,现在是三点整,三点整。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②水库工地广播站开始播音,这正是破晓之前的凌晨。在这里,和祖国各地的工厂、矿山和大建设工地一样,成千的工人通夜在佛子岭大坝的工地上紧张地操作着。他们每个人都记得:一定要跑在洪水的前面,不顾烈日的酷热,风雪的严寒,他们不放过一秒钟,日日夜夜地操作着。

③天还是很黑,虽然已经是春天了,可是午夜后的寒冷像初冬。在工地以外,树梢顶上,星星闪耀着;可是走进了大坝工地,明亮的灯光夺去了星星的光辉,不但照亮了天际,连河水也映着亮光。浓黑的夜色压不住这个世界,夺目的灯光劈开了它,通过闸门的水,像一匹匹发亮的白缎挂下来。在高空,一闪一闪发着蓝光的是电焊的火焰,它轻轻地把夜抓碎了,清晰地照出提前到顶的拱和垛上胜利的红旗,还有垛顶上活跃的工人的身影。他们忘记了夜,忘记了寒冷,忘记了疲惫,他们只是忘我的工作着。

④静静的山谷,静静的夜,热火朝天的劳动热情,把寒冷的夜晚也变成热烘烘的了。

⑤广播员热情的语言从喇叭口放送着:“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我们工人有力量”……洪亮的歌声,一直送进工人的心里。突然报告:“二号拱位,一位工人同志受伤了!”只见工地急救站的医务人员,急急地背着药包和担架跑到了现场。他们不但在深夜要保持清醒,而且探身到急救站的外边全神贯注地谛听,生怕听不见广播站对他们的召唤,如果不能及时赶去急救,会影响工人同志的生命安全。

⑥当祖国人民安睡的时候,当孩子紧偎在母亲身边的时候,当老人翻个身又睡着了的时候,成千的人清醒着、劳动着,在佛子岭山地修筑着中国第一个连拱坝!它是千万人民的智慧、力量和血汗的结晶。

⑦这坝横亘在两座山头之间足有一里路长,像二十多层楼那样高,由二十个坝垛和二十一个半圆形的坝拱组成。上万的农民弟兄和战士,把大山深深的斩去了一段,把河心挖深了二十多公尺。它向上直矗天际,向下深入水底,像一行俯身的巨人,紧紧地站成一排,把两臂撑住地心,用后背挡住汛期中从千山万岭奔泄下来的洪水,使它从汹涌化为驯服,使两岸人民不再受到水灾。

⑧它把上游的山谷变成一个大湖,常年积存着五亿立方公尺的水量,在枯水时期输送水源,使河面随时能行驶大木船,把上游山间丰产的竹、木、茶、麻运出去。它使下游七十万亩良田受到灌溉,淮河两岸人民免受洪水灾难。它强大的电流会一直送到三百里外的合肥去,给远方的城市,周边的山村,给千家万户带来光明。

⑨它是中国第一个技术性最高的连拱大坝,它是按九级地震的条件设计建筑起来的水库,他将使广大人民的生活踏上了美满和幸福的大道。

⑩这伟大的工程虽然是在大别山区的深山里,可是全国人民都关心他,支援它。从东北送来了斗车和枕木,从上海送来了机器和钢筋,从南京的栖霞山送来了洋灰,从青岛送来了钢板椿,就是从遥远的重庆,也送来了机械和车轨。

⑪青年农民也来了,他们就近参加水库修建工作,两淮的农民带着工具从家乡一步步赶来了。上海的,无锡的,宁波的,海门的,湖北的,安徽的工人也来了,淮河两岸的子弟兵也过来了,结成工农兵的大军,向自然斗争,他们掌握着不同的机器和技术,却抱着同样的目标和志愿向水库工地进攻。

⑫难道没有困难么?从勘测开始就不断的遇到大小的困难,可人的意志没有被困难挡住。去年六月突发的洪灾持续了三个月,几乎把人们的信心冲垮了,可是党给人民以力量,党鼓舞着工地上所有的人,齐心协力,战胜大小困难,把三个月的时间追回来,大步向前。就在几天前,又有近两千个流量的大水来了,连拱坝已经屹然挺立在那里,挡住大水、制服大水,让翻滚起伏的水驯顺的流过闸门,只高出水面五六尺的木桥也能安稳地在水面上。“这是一个考验——”工地上的人们怀着欣悦的心情说。他们的建设信心更增强了,两年多辛勤筑成的连拱大坝起作用了!

清晨,当天边的青光转变成亮白色,天顶透出蓝色来,最后的星星也落下了。射着万道光芒的太阳穿过东山的红云升起来了,它用温暖的手抚摸着在高空操作了一夜的工人。忙碌了一夜的工地仍热火朝天。代表着工人们的力量、骄傲和光荣的红旗,正高高飘扬在湛蓝的天空中,格外灿烂夺目。

⑭这正是六点整,一个真正的早晨的开始。

一九五四年春,佛子岭

选自《靳以散文小说集》有删改

【阅读链接】

靳以(1909—1959),是与郑振铎、巴金、叶圣陶等人齐名的现代著名作家。文中的佛子岭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为根治淮河水患而兴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其建筑价值和精神价值不可估量。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件珍贵的大衣

①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中,数千件文物让人流连忘返,而让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莫过于这件珍贵的大衣了。它被陈列在展厅里,无声地诉说着背后的沧桑往事。

②那是1939年1月,李先念奉命南下信阳四望山开展敌后抗战。隆冬腊月,正值年关,四望山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本应是团圆的祥和安宁,突然被爆炸声撕碎 , 火光瞬间照亮了整个村子。炮火声惊醒了沉睡中的李先念,他猛地翻身下床,对着门外的警卫员韩清源大声喊道:“集合部队,掩护村民!”万般紧急之时,韩清源突然发现一个小女孩在大声哭喊,眼看一架敌机从空中俯冲而下,说时迟那时快,韩清源一下子扑了过去将孩子紧紧护在身下,后背却被弹片炸得皮开肉绽、鲜血崩流,可他硬是咬着牙抱起小女孩,艰难地向村口跑去。几百米的小路变得格外漫长,爆炸声、惨叫声不绝于耳,他牢牢抱紧孩子,一刻也未曾松手。终于到了村头,韩清源见到了正在指挥作战的李先念,他将孩子塞到李先念手中,两眼一黑,昏了过去。看见战友那触目惊心的伤口和毫无血色的脸庞,李先念的心紧紧地揪在了一起,他大喊着:“卫生员,救人、救人!”可因战事紧急,他甚至没能多看一眼便匆匆赶赴战场。

③韩清源醒来时发现一件厚厚的大衣盖在自己身上,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心头,他一眼就认出这是首长的,无声的关怀使他泪流满面。之后他的背伤严重(无法痊愈),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再也无法担任警卫工作了。在接到调令的第二天,韩清源一大早便怀揣着大衣来到李先念的房前,谁料首长有要事在外。韩清源捧着大衣走过来、走过去,时不时地向村口望去,期待着能望见那熟悉的身影。也不知徘徊了多久,天色渐渐黑了下来,韩清源深知军令如山,临行之际耽误不得,他将大衣叠放在李先念的床头,忍着后背的疼痛,敬了一个挺拔的军礼,把一声“再见”默默地埋在了心底。

④1989年4月,李先念回到信阳视察,下榻浉河宾馆。听闻这个消息后,年过七旬的韩清源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从桐柏赶赴信阳,探望老首长。远远地,一行人阔步走来,李先念一眼就认出了当年的老部下,阔别了半个世纪的两双手终于再次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原来首长此时穿着的还是那件大衣,脚下的土地正是当年那片挥洒热血的疆场____纵有千言万语,韩老却如鲠在喉。

⑤早春的夜晚依旧清冷,李先念察觉韩清源双手冰凉、越发颤抖,赶忙脱下大衣披在了他的身上,深情地说:“清源同志,你受过伤,一定要保重身体啊……”韩清源攥着大衣,眼里浸满了泪花,他再三推阻,也敌不过老首长的真挚。当问起现在老区人民的生活时,韩老感慨万分地说:“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老百姓都发自肺腑地赞叹‘共产党是永远想着俺们、念着俺们的’。”李先念听后欣慰地笑了,他告诉身边的干部,一定要做到脚踏实地、一心为民。

⑥韩清源对这件两度温暖了自己的大衣视若珍宝,每每看到它,就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南征北战的岁月。如今,大衣被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珍藏,2018年2月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⑦这件大衣从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中一路走来,见证的不仅是两位老人感人肺腑的战友情谊,更承载着革命军人舍生忘死、保卫人民的大义大爱,彰显了老一辈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也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怀揣初心为人民,在新时代的中原大地上奋勇前行、再创辉煌!

(选自《营口日报》,原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有删改)

阅读《花香中的外婆》一文,回答问题。

花香中的外婆

ㅤㅤ①还未踏进小院,就嗅到了温暖空气里淡淡的花香。循着花香走进院子,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外婆。

ㅤㅤ②清晨柔和的阳光穿过斑驳的树叶,稀稀疏疏地落在外婆身上,只见她那一头银白色的发丝泛着粼粼的光,被暖风撩起又落下。这位眼角溢满笑意的老人,正幸福地侍弄着她那些宝贝花。见我走来,她才缓慢地放下手中的浇水壶,笑着对我说:“今年的花开得真好。”

ㅤㅤ③外婆喜欢养花。她的小院里一年四季都开着各色的花,就连小小的角落里,也会长着一簇簇不知名的小野花。所以,不管何时踏进小院,夹杂着泥土香气的芬芳总会扑鼻而来。村里人家都知道外婆爱花。每当他们出远门或者很长时间不在家时,都会委托外婆帮忙照看他们的花,外婆总会自信地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有时,小院里同一品种的花开得太旺了,她就会移栽到几个盆里,送给左邻右舍。她相信,花能带来幸运。

ㅤㅤ④记得一个秋天,外婆小院里大部分的花在霜降那一晚后都枯萎了,院子里一下子变成了灰色调,我看了之后不禁难过起来,垂下眼帘问外婆:“花都死了,怎么办?”外婆黯淡的眼神中忽的闪过一抹亮色,她轻轻对我说:“花死了变成泥土,泥土再重新让它开花。它们都是有价值的呀!”外婆没读过什么书,甚至不认得几个方块字,但我却觉得外婆心里装着的,是比知识更伟大的东西。

ㅤㅤ⑤有段时间,外婆搬到了我家来住。对于高楼耸立、车水马龙的都市环境,她这位地地道道的农家人,很不适应。她每天能干的事情,也就只有下楼走走。每次回来,她手里总会握着一束淡黄色的小野菊,进门后将它们养在窗台的花瓶里。几天之后,它们竟也开得灿烂。每当傍晚,她都会静静地趴在窗台上。我问她:“外婆,你在干吗?”“哦,我在看花呢。”其实我知道,妈妈已经到了下班点,却还没回家,这个向窗外张望的身影,是在担心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当我放学回家时,抬头总能看到厚厚的玻璃窗后向我招手的外婆。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这窗户好像一个画框,框住了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ㅤㅤ⑥如今外婆已年近古稀,但她眼睛里依旧闪耀着太多的美好,像十八岁少女的心事。看着眼前的外婆,忽然忆起我小时候拉着她的衣摆问她:“外婆,你为什么喜欢养花呀?”这个如花般的老人抿了抿嘴,在淡淡的花香里笑着告诉我:“你不懂,今世养花,来世漂亮!”

(选自《作文通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