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心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智力测验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工作人员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单位,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儿的拾音棒,单等着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上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心中没底,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没一个人回答吗?那可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______的眼光看着科长;科长以______的眼光望着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______的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______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呢?”

    电视台的同志们来到了智力测验的第二组——大学中文系的教室里。灯光亮了,摄像和录音开始了,节目主持人照样在黑板上画了个粉笔圆圈儿,说:“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冷场半分钟。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

    “这算个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

    “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

    “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

    “别嚷啦,他们还在录音呢!”

    初中学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对!”

    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欧!……英文字母的欧!”

    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呀,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之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

    “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

    “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

    “是乒乓球!”

    “是烧饼!”

    “是鸡蛋!”

    “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呢!”

    “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用一组词语对机关干部的眼神作了刻画。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A、请示  求教  聪明  习惯 B、汇报  咨询  灵敏  冷漠 C、征询  求救  敏锐  习惯 D、请示  咨询  聪明  严厉
(2)、文中的“别开生面”是什么意思?“智力测验”的别开生面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从文中的描写看,中学生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4)、同样是“纷纷”地回答问题,大学生和小学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5)、“智力测验”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作者却说它“圆满”结束了?
(6)、读了这篇文章,你能说说“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眼界与读书
       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②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⑤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信赖
                                                                       孙道荣
      黄昏,几个男孩子,在小区的草地上玩耍,不时听到他们快乐的叫声。
      一个胖胖的男孩,拘谨地站在一边。他们不带他玩,因为他是“傻子”。有时候,他们的球踢到路那头了,他们就喊他:“傻子,帮我们去把球拣回来。”他就像得到命令的士兵一样,乐呵呵地跑去拣球。球拣回来后,他们继续玩,他则张着嘴巴,站在一边有滋有味地观看。偶尔帮他们拣下球,或者帮他们递下饮料。他很乐意做这一切。
      男孩子们玩倦了。有个男孩提议,玩背摔吧。就是一个男孩往后摔下去,另外几个男孩用手臂搭成梯接住。大家轮流来做,比比谁最勇敢。
      提议的男孩先做。男孩站在一个小土坡上,闭上眼,身体笔直地向后倒去。在即将完全倒下的时候,另外几个男孩的手臂,牢牢地将他接住了。
      大家齐声喊好。“傻子”羡慕地看着他们,兴奋地哇哇直叫。
      又一个男孩站了上去,在往后倒之前,不放心地回头对伙伴说,你们千万接住哦,别丢手啊!众人答应。男孩犹豫着,慢慢倒了下去。
      又是一阵掌声。“傻子”崇拜地看着他们,拼命地拍手。
      男孩们一个接一个站在土坡上,勇敢地往后摔倒。在即将倒地的瞬间,被伙伴们牢牢地安全地接住。
      有个男孩忽然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傻子”,然后,和其他几个孩子嘀咕了几句什么。男孩们向“傻子”招手,示意他过去,问他,你愿意来做一次吗?
     “傻子”不相信地张大了嘴巴,激动得连连点头。
     “傻子”学着他们的样子,站在了土坡上,然后,A在众人“一二三”的呼喊声中,毫不犹豫地向后倒去
      站在他身后的男孩子们,突然抽回手,一哄而散。“傻子”胖胖的身躯,重重地摔在了草地上。
      片刻的沉静。“傻子”哇哇哭了起来。
      从附近的居民楼上,飞快地跑下一个中年男人。他是“傻子”的爸爸。刚才,他站在自家的阳台上,目睹了这一切。
      男孩子们吓得四处逃散。
      都是一个小区的孩子,“傻子”的爸爸认识他们。
      晚上,“傻子”的爸爸一家一家去敲门。男孩子们看到“傻子”的爸爸找上门来,都吓得躲进房间,不敢出来。他们想,完了,“傻子”的爸爸一定是来找家长告状的。
     “傻子”的爸爸一遍遍地向男孩的家长说明事情的经过,家长们听了之后,一边向“傻子”的爸爸道歉,一边就要将孩子揪出来揍一顿。“傻子”的爸爸阻止了他们。他对他们说,自己只有一个请求,就是请你们的孩子明天黄昏再到草地上,和自己的孩子玩一次背摔游戏。家长和孩子们都答应了“傻子”的爸爸。
      第二天黄昏,几个男孩子又聚集到小区的草地上。“傻子”和他的爸爸,也过来了。看到男孩子们,“傻子”往爸爸的身后缩了缩。
      男孩子们继续玩背摔游戏。最后一个,轮到了“傻子”。
    “傻子”躲在爸爸的身后。爸爸蹲下来,和他交流。男孩子们也鼓励他再玩一次,并承诺绝不逃开,绝不松手。
      B“傻子”迟疑地站在了土坡上。“一二三”,在爸爸和众人的鼓励声中,“傻子”闭上眼睛,慢慢地向后倒去
      众人的手,稳稳地接住了“傻子”。在众人的臂弯中,“傻子”哈哈大笑。
     “傻子”的爸爸搂着儿子的头,激动地对男孩子们说,谢谢,谢谢你们还给他信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①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78.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99.9公里。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或叫中间层),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②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公里。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公里,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粘性流动的形式,缓慢的改变形状。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70公里,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③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公里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④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⑤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

      ⑥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在地下,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会在某些地方积累增强,当增大到岩石承受不了时,就会发生破裂。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壳运动。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此外,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是前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美丽的南国树

丁立梅

       ①在广东,见得最多的树是榕树。今年夏天,初次踏上广东的土地,最先撞入眼帘的就是榕树。那时我尚不认识它,只觉得它跟我在北方见到的树不一样,树冠张开,就参天蔽日的一蓬,像绿色的蘑菇云,极具气概。更奇的是,从绿的叶间,竟垂下无数条褐色的根须,像伸长的手臂,随了风轻摆。正暗自惊异着,陪同我的广东朋友,在一旁笑了,说,这就是榕树呀,语气里颇是骄傲。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满眼的榕树。近距离里,远距离里,一抬眼,就是它。街旁,江畔,路侧,山上……到处都是。我从最初惊喜地跑过去抚摸,仰视,啧啧地惊叹,到后来,也坦然了。那原是广东最本色的东西,是嵌入广东脉搏里的,用不着惊奇的。

       ②但,还是惊讶了。

       ③那日,朋友神神秘秘地告诉我,要带我去一个好地方,专门看榕树。我说晕啊,天天见着,还有什么好看的?他笑而不答,驱车几百里,把我带到一个叫石头村河坝寨的地方。天,那哪里是树,分明是一座绿山丘,只一棵,就浓荫蔽日,美得惊心动魄。巨大的主干,中有一洞,洞口像巨象。又生出九根枝干,最粗的枝干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最小的枝干,我和朋友两人合抱,也没抱得过来。仰头,头顶上是万千条根须。用不了多久,它们又会扎入大地,生出新的枝干来。

       ④当地人打着手势跟我们说话,笑眯眯的。我听不懂广东话,但从他们的神情上,可以看出他们的自豪。朋友告诉我,他们说,这是他们的榕树王呢。一刹那都无语,默默看着那棵榕树,只觉得它浑身上下充满神奇。

       ⑤离开河坝寨时,我回头望去,整个寨子,掩映在一片绿色苍穹里,映着蓝天白云,世世代代,让人心中油然而起一种永恒的感觉。

       ⑥后来到珠海去,在唐绍仪故居里,我又着着实实为榕树惊叹了一回。那是一棵硕大无朋的榕树,远看去,像一片小树林。当地的朋友考我,问我能不能看出那棵榕树的奇特之处。绕树转过两圈,除了惊叹它的粗大外,我没看出什么异常。朋友就得意地笑,指着树干让我看,说,这里面是一座塔呀。我凑近了仔细看,果真看到有砖块隐约在里面,外面是盘根错节的根缠绕着。据说,原先那儿有一座小塔,不知哪天,一粒榕树的种子掉落在塔的石缝中,那粒种子便顽强地生长起来,慢慢成树,垂下的根须沿着塔身扎入,最后,竟把塔整个儿抱在里面了。多么强的生命力!我想,人若如此,这世界不知又会多出多少奇迹来。

       ⑦在珠海又一个旅游景点,我看到一棵大榕树上挂满红色飘带,像盛装的新娘。朋友说,那是许愿树。天,榕树又成许愿树了,上面该牵了多少姻缘多少祝愿?定定地站着看,心里,盛满感动。

       ⑧回江苏前,我特意跑去跟榕树合了一张影。我希望自己的生命也能像榕树一样,充满美丽、又充满坚忍不拔。

       ⑨近日翻书,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看见一棵榕树,它美丽得好像开花的土地”,非常喜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照相的故事

    回想20世纪70年代,我姑姑的一双儿女都全照相,都开照相馆,那时候,能开照相馆的可不是等闲之界。相片在当时是个稀罕物。能照个全家福的绝对是小康人家。

    表哥表姐到我家走亲戚的时候,常常带着照相机,借看望我父母的机会,顺便给姥姨门上的亲朋好友照个相。红布一蒙,黑里透红,站好别动,一分钟就成。表哥表姐把自己的头盖在红布里,调好照相机,然后再把头从红布里抽出来,右手扬起,左手握住气棒一类的东西,说道:“往这里看!”随着“嚓”的一声响,人像定格,照片就照好了。

    我家不算大的院子仿佛成了集市,村里人常常在这个时候到我家串门,有照相的,有看照相的,有赠茶水、嗑瓜子的,也有不少借机相亲的。我父母拿出瓜子、糖果和茶水招待他们,他们喝着茶水,嗑着瓜子,聊着天,有说有笑。母亲从里窄屋内进进出出,一会儿去端糖果,一会儿去倒茶水。平时脾气暴躁的父亲见谁几乎都要打招呼,给人家敬烟,让人家进屋喝茶水或者嗑瓜子,跟人家说中午或者晚上别走了,有现成的看盅,坐下来一起喝酒。这些来的村人,有的摆摆手,说一声:“大爷爷,您快去忙吧,我们照个相就走!”家里所有供村人享用的糖果和瓜子,包括烟酒,都是平时我父母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他们自己不吃不喝,也不让我们这些儿女吃喝。母命私下对父亲说:“你和孩子对这些烟呀酒呀糖果瓜子呀,连个牙印都没有沾过,省了一年的东西都让这些串门的和外甥外甥女吃了,我心疼得很呀!”父亲却说:“咱家四五个跟牛犊子一样的男孩子眼看着一个个长起来了,有人能进咱家的门就是咱家的福气。

    能给儿子个个讨上媳妇,是我父母最大的心愿。可在1979年,我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老人家至死也没有看到儿子个个找到媳妇,更没有与后来都有老婆孩子的儿子们照上一张全家福。

    因为对照相有着神圣和美好的记忆,我军校一毕业,就用第一个月的工资天了一款买了一款傻瓜相机。等到相机,我如获至宝,轻易不示人,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从箱子里翻出来,一遍又一遍地把玩。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后来,认识妻子后,我才买了第一盒胶卷,记录起我的生活。

    在这款相机拍摄的所有照片中、有一张照片令我印象最深刻,它是拍摄于山东聊城环城湖上的一张生活照。1998年的春夏之交,一个难得的好天气。这个上午,妻子没有班,我向单位领导请了假,带上两岁的儿子和七旬的母亲去环城湖上过周末。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我在船头划船,母亲和儿子坐在船中,妻子在船尾注视着他们。船在我的操纵下,时而急驶,时而缓游。母意的面容慈祥,儿子的样子可爱,妻子挽起长长的秀发,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下船时,妻子立在一旁,母亲探着头、拉着儿子的手正要离船,得空的我连忙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在我看来,照片上的船仿佛是我和妻子组成的小家,母亲照看看我的儿子,而我经常漂泊在船的外面,生活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

    自此之后,妻子也爱上照相这一行,从我那台傻瓜相机开始,到2006年的数码相机,再到后来的手机相机,妻子走到哪里拍到哪里,生活在哪里拍到哪里。2018年3月,我帮她换了一台内存128GB的华为手机。妻子高兴地说:“这么大的内存够我用两年了!”

    世事沧桑,时代变迁,照相的故事,见证着不同的时代,记录着不同的人生,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永远的向往和追求。

现代文阅读

自炫更须自制

桑林峰

    ①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在美国洛杉矶某艺术展上,一名留学生为了自拍自炫,不小心撞翻了一个展柱,结果整排展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致使价值近135万元人民币的艺术品被损坏。这是自炫的代价。

    ②喜欢自拍自炫,喜欢自我表演、自我展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③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高度发迭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给人们自炫表演提供了极大便利。我们处在一个沟通时代,人们对外交往、社会活动增多,展示自我、炫耀自我也是~种渴求交往的。理表现。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通过自炫表达。声是很多人的选择。我们又处在一个游子的时代,很多人远离家乡在异地工作,通过自我欣赏、自我展示来寻求一种。理慰藉。

    ④自炫和表演彰显个人自信,调节生活味道,追求时代风尚,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一些自炫和表演大伤风雅,让人很难接受。有些人喜欢搞直播,不是充满暴力,就是充满色恃。有些人喜欢暴走,声势浩大,不是走僻静处,而是走大马路,不仅不听劝说,还升级“装备”对峙公共秩序。有些人喜欢旅游,到了景点,不是欣赏美景,而是爬上爬下,不惜登上“禁止之地”,甚至登上英烈雕像,为的是拍个照片发朋友圈。

    ⑤诸如此类的“炫”让我们不得不反恩:自炫时代如何自制。物质越丰裕,越需要精神的丰盈;社会越开放,越需要个性的合理表达;生活越自由,越需要良好的秩序来保障。

    ⑥自制的前提是自尊、自敬。自敬者,人恒敬之;自爱者,人恒爱之。社会生活是有底线的。不讲底线,只管自炫,必会让人厌恶。

    ⑦自制在形式上是一种自我控制,内在的是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在起作用。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迭人”,主张内涵式发展、庄重式表演。

    ⑧事实上,那些胡乱的炫、疯狂的炫,恰恰是对生活的一种糊涂,对前景的一种迷失。学会自制,才会让人清醒,让人思考,进而明白人生的意义、事件的价值、生活的格调。就拿旅游来说,很多人并不知道旅游是为了什么,只是把旅游当作一种跟风、一种炫耀。为什么旅游,唐朝的柳宗元早就告诉我们:“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登其高,有旷迭之感;探其奥,有幽奇之得。仅把旅游当作“炫耀”,无疑丧失了旅游的情趣和意义。

    ⑨自制而后可以精彩、可以丰盈、可以厚重。学会自制,知道哪些能炫,哪些不能炫,哪些是底线,哪些是应追求的高标准,才能赢得别人发自内。的喝彩。

(选自《光明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