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宁德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整本书阅读
(1)、根据《乡土中国》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是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是“有机的团结”,是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乡土本色》) B、人类的学习有别于动物,依靠“词”的帮助,通过时间的选择累积,可以从个别的、片刻的情 境中获得普遍的、对于未来的认知。(《再论文字下乡》) C、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私人和私人之间的关系;现代西洋社会的结构则是个人通过团体 发生相互的联系。(《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D、乡土社会中家族大小受人数多少而决定。由父母和四个孩子组成的家族要大于公、婆、儿、 媳所构成的家族。(《家族》)
(2)、结合《乡土中国》的有关内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等到传真技术发达后,人可以超越时空利用表情辅助语言来传情达意,文字就用不到了。 B、功能是从客观地位去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上所发生的作用。功能并不是行为 者所自觉的,而是分析的结果。 C、所谓“言必尧舜”,乡土中国是个崇古的社会,这是因为生活环境变化不大,前代生活中证明 有效的经验可以作为后代生活的保障,值得保守下去。 D、寄居社区边缘上的人们不能真正成为村落社群中一员,因此他们得不到一个普通公民的权 利,不为人所信托。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40年来,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出发,改革开放始终是响彻神州大地的时代呼声。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精神一脉相承;从沿海到内陆,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开放的步伐一往无前,今天,这个希望回答“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执政党,成功开辟出一条通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这个曾经面临被“开除球籍”危险的国家,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近代以来矢志伟大复兴的民族,终于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将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写在广袤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今天,改革开放依然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依然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摘自《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人民日报》2018年12月,有删改)

材料二:

    “快”,也许是对过去40年发展变化最直观的概括。

    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有200美元,无数家庭,最大的烦恼,是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整个国家,最大的忧虑,是会被“开除球籍”。

40年后,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7.4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22倍。

    从近代以来沦落“下降通道”,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惊人一跃”;从与发达国家触目惊心的“巨大差距”,到让西方任何一派学者都无法否认的“发展奇迹”;从隐藏在每个人心头的“生存焦虑”,到浮现在无数人脸上的“幸福指数”

(摘自《向着更加壮阔的航程》,《文汇报》2018年12月,有删改)

材料三:

    回望改革开放40年,可以说,实干是贯穿40年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是当代改革者精气神的鲜明底色。

    实,体现在敢于直面问题的魄力。“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改革者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切实解决,才使政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不断被发现和破解。

    实,体现在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改革的一大难点,就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打通改革征程上的各种壁垒。我们强调“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其意义正在于要下决心去动真碰硬,而不是嘴上喊推进改革很重要,一碰到利益问题就退缩不前了。

    实,体现在敢于攻坚克难的担当,改革者要有担当精神,就在于要敢于克难攻坚,“不破楼兰终不还”,又不计较名利得失。

(摘自《时代呼唤改革“实干家”》,《人民日报》2018年12月,有删改)

材料四: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铁路网里程仅5.17万公里,2003年年底,我国铁路网规模达7.3万公里,25年间增加了约2万公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年实施,我国铁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为12.7万公里,改革开放40年间增长了7.53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总里程超过第2位至第10位国家高铁里程的总和。“四纵四横”高铁主通道全部提前贯通,高铁覆盖65%以上的百万人口城市;在最繁忙的车站,平均84秒就有一趟高铁驶过;我们拥有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铁路系统,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4.5小时…

    40年的巨变中,“中国速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更给我们以强大的民族自信心。改革开放40年,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淡定而从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铁路不断突破自我,不但实现了“中欧班列”的做大做强,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铁更是在世界“吸粉无数”,而且连续从海外传来捷报,从蒙内铁路到中国列车首次出口欧洲再到“雅万高铁”等多个海外项目的积极推进,无不彰显着中国铁路在全球市场上的大国风采。

(摘自《改革开放40年见证中国速度》,《新长征党建版》2018年第12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

    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2019年5月27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2018年9月25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①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地一弹,烟灰静悄悄地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繚绕黯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②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③秋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妖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笼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中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意味较和。倘是烧的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哔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④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有兴味。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⑤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宏,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电子商务日益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架起了海外网购的桥梁,可谓“万里买卖一网牵”。然而随着境外网购商品模式在中国持续走热,境外网购商品安全风险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境外网购食品交易的特殊性,跨境电商、海外购等主渠道门槛太低,使得监管要比一般的食品复杂。据说,中国各地检验检疫部门截获的带有有害生物的国际包裹数量大幅上升,因此对维护国内生物安全形成压力。同时海外网购食品安全风险较大,看不见的战线上有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安全系数。

    随着跨境电商、海外购等方式代购食品的交易额逐年增加,海外网购食品安全风险加大。由于我国现行立法缺失,《食品安全法》并没有将境外网购食品销售者列入约束的对象,这使得境外网购食品方面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我国从国外进口食品进来之后,一般都在口岸检疫,并发有检验检疫证明。而海外网购的食品大都是直接从海关发往邮局再交给消费者,与正规进口的产品相比少了一道检验检疫程序,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不仅海外网购食品质量和安全性无法保证,而且消费者一旦受到侵害时也不知该如何救济,往往投诉无门。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舌尖安全不可小觑。因此,以法化解海外网购食品安全风险势在必行。

    (摘编自《中国防伪报道》)

    材料二:

    “网红食品”之所以成为“网红”,不仅在于它独特的造型设计、新颖特别的口感,还在于它迎合了人们的猎奇消费心理以及满足了社交需求。诚如有人总结的,“网红食品,看着卖食物,实则是卖情怀,它们不常活在舌尖,却常活在我们的朋友圈、微博中”。然而,由于网红食品多在朋友圈等自媒体传播、推广,这给了一些黑作坊可乘之机,毕竟,自媒体上的点赞和夸奖往往让人难辨真伪。更进一步看,在食品安全领域,知名度与安全度恐怕并不构成正比关系。恰恰相反,越是“红”,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可能越大。个中原因不难理解,网红食品具有“短平快”的销售特点,其成名快随之而来的销量增加也快,而其食品加工和安全保障能力往往无法满足成名后高涨的消费需求。此外,个别网红经营者确实存在“赚一笔就走”的投机心理,那么食品安全自然难以保障。因此,越是“网红”越应当引起关注,加强监管。

    保障网红食品的安全,需要监管部门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发力。监管部门要主动对监管体系进行升级,在新形势下探索更为精细化、信息化的监管方式。消费者则不要盲目跟风,购买之前务必在质量方面多留点心。于经营者而言,应该知晓要想有效把注意换影响力,终究还是要靠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对安全的绝对保障。否则,网红食品成为“凉凉食品”是迟早的事。

    (摘编自《深圳晚报》)

    材料三:

     

    (摘编自《我国食品安全基本态势与风险治理》)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主要面临以下挑战:①源头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②生产经营组织转型任务艰巨。③人源性风险治理难度较大。④多重风险相互渗透。⑤部门监管的协同协作仍需加强。⑥食品供给和安全质量不平衡。

    强化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现实路径:①要持续加大源头治理力度。②要进一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③要深入推进全程无缝监管。④要继续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⑤要不断深化监管体制改革。⑥要充分形成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合力。

(摘编自《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及形势分析》)

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将自己的全副心灵投向了广袤的乡村大地。

知识者的理性让鲁迅自觉肩负起改造传统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重任,对于大众启蒙的自觉承担成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立足点。在《阿Q正传》《故乡》《祝福》《风波》《孔乙己》《药》等小说中,鲁迅选择了乡土农民的生活为描写对象,他把对民族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焦虑,落实在对鲁镇、未庄等社会的剖析描写中,一方面忠实记录了生活在贫困凋敝的乡村中的农民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乡土中国沉重的封建意识。对于乡村世界,他既有清醒的认识又有冷静的批判,他更关心的是农民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提出了农民如何突破旧的精神枷锁、获得新的理性认识的命题,表现出他冷峻的思想革命意识和启蒙精神。

而沈从文乡土抒情小说的出现,则在描绘乡土人物与场景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之感。这些作品所展示的中国遥远边地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与人物剪影显得别具一格。作品中表现出对于乡村生活极为温柔的眷恋和对于地方风俗充满温馨的欣赏与陶醉,本色质朴,读起来津津有味。他总是以全副笔力赞颂美好的自然、生命的力量和纯洁朴实的人性。《边城》中渡船老人的勤劳、善良、敦厚,凡一切传统美德都不缺少;有头有脸有身份的船总顺顺,大气豪迈,正直公平,扶贫救困,很受茶峒人的敬重;顺顺的两个儿子,皆结实如虎、豪勇爽直,与人搏斗敢挺身而出,吃苦出力也不畏缩;翠翠更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情的化身,隽秀的山水和古朴的民风,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她那循乎自然的生活方式与在爱情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中国式思恋与坚贞,都是作家讴歌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生与人性。这种自然的人生与善良的人性,在沈从文特异的“湘西世界”里比比皆是。他们热情、勇敢、诚实、勤劳、朴素的人性超乎自然,这是“乡下人”的道德状态与人格气质。沈从文把民族出路的探索和变革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对完美人生形式的再造上。

因此,我们可以说,沈从文的重塑民族品德与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有着大体一致的目标,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其终极目标都是如何使我们的民族强盛起来。

(摘编自李欢《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研究》,有删改)

材料二:

虽然鲁迅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都与民俗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但因为各自民俗文化的差异,他们乡土小说的创作又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风貌。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作家创作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形象的设置与安排。鲁迅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是以启蒙为目的,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因此,自决意弃医从文,以文艺来改造国民精神后,鲁迅的注意力更多地从世界的科学物质文明的介绍,转入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推崇。这一创作目的在其乡土小说中尤其集中反映在人物形象的设置与刻画上,他要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借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中国专制统治者的高压政策和愚民手段。因此,我们随处可见鲁迅笔下的人物普遍主体性缺乏、生命意识盲目、高度压抑和病态,甚至奴性十足。相对而言,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则是另外一番情景。他构建了另外一个区别于鲁迅所构建的乡村世界的“湘西世界”,无论是自然景致、生活景观,还是传统习俗,都是原始的、未开化的,人们没有奢华的物质享受,没有高深的知识学问,甚至没有高雅的举措,但正是这种自然状态里生存的没有被异化的“自然人”,充满了“野性”,如翠翠、萧萧、老船夫等人。他们虽然也各有人生困境,却不为物累。他们热情乐观、自由单纯而自然健康,与周围的山水景致和谐地融为一体。“湘西世界”中的人们与现实世界抗衡,坚守着人的情怀、价值、理想和灵魂。

同时,鲁迅和沈从文分别代表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史上的两种不同倾向。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群,他们上承五四初期作家对农村疾苦的反映,下启三四十年代的作家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力图再现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面貌,写出“乡间的死生”和“泥土的气息”,力图表现中国农村的凋敝,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中国农村的景象。而沈从文则是相反,属于乡土小说中的浪漫派,表现的是中国农村的田园式的景象和理想化的生活。所以,沈从文的小说是把美和爱推向极致,浸透在每篇小说中,这是他审美观念的核心。

(摘编自张彩霞《民俗视角下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比较》,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