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威尼斯商人(节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不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场,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学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的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⑪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3)、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

(4)、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穿越”应该适可而止》一文,完成小题。
        ①穿越到明朝当了一回王爷,自己成了三国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网络上,这类穿越小说大行其道,颇受欢迎,而现在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里也玩起了穿越。他们从自己的时空转换到了另外一个时空,或穿越到外星球,成了谈判专家,调解外星球和地球的纷争;或穿越到异类那里,自己成为了异类的子孙……
        ②孩子们为什么热衷于穿越呢?原因有二:其一,是受了网络小说的影响,漫画、网络小说等“快餐阅读”,简单易懂,更容易上手,学生们觉得“穿越文”新鲜好玩,喜欢模仿;其二,学校生活过于单调与平淡。他们大多是“两点一线”,不是回家就是上学,顶多周末参加培训班,导致孩子寻找生活素材的能力很弱。相比之下,想象中的世界更丰富多彩,有话可写。有因必有果,中学生玩穿越,似乎无可厚非,何况这还有助于他们想象力的培养。但是万事不可过头,如果中学生一味玩穿越,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③首先我们从孩子们玩穿越的原因来看,他们迷恋“快餐阅读”,他们模仿“快餐”,他们自己制作的也是“快餐”。“快餐”的最大特点是快,但制作过程中少了深思熟虑,自然就少了严谨;制作过程中多了浮躁,自然就多了疏漏。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古人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而孩子们乐于玩穿越却恰恰是浮躁的表现。他们的“作品”自然会缺乏那份大气、那份沉稳、那份厚重,即便博得一时的喝彩,也会换来长久的冷寂。
        ④时下,人们感叹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大家风范不存,而制造文学泡沫的人大行其道,让人产生“前有古人,后无来者”的忧虑。如果当今学生沉湎于穿越体中,中国未来的经典创造就是天方夜谭,就是虚幻的聊斋,而中国当代文学史必将是令人恓惶的断代史。我们把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希望寄托在 “90后”身上,就应谆谆告诫“90后”,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的是经典,需要的不是昙花一现的泡沫,而他们要在未来完成创造经典的任务,就必须在平时的创作中将写作的一招一式学到位,做到烂熟于心,而不是凭着天马行空的唯一“法宝”制造千篇一律的“穿越体”。
        ⑤此外,中学生一味沉湎于“穿越体”中,对他们的人格养成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想象中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谁就是谁”,尽管可以慰藉他们现实中那颗“不安分”的心,但是长此以往,他们或将产生对现实世界的冷漠,他们或将与现实世界方枘圆凿 , 他们或将舍弃脚踏实的艰苦奋斗作风,或将推卸历史使命时代责任之重担,其后果不堪设想。须知,这个世界绝没有仅靠想象就可以进入的“理想国”,这个世界绝没有仅靠想象就可以安身的“桃花源”或“温柔乡”。
        ⑥所以,“穿越”应该适可而止。                (文章稍有改动)
『注』①方枘圆凿: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包花生     

                                                                                                                             陈亦权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
         ③ 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⑥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 , 心想:                。 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⑦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马蹄声。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材料!”镇长说。 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
        ⑧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写着的名字是——艾莱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人的加油站

蔡崇达

    父亲中风回家后,总觉得自己还能恢复过来。

    每天,母亲严格按照父亲列的时间表,为他准备好三餐;并且按照他希望的,每餐要有蛋和肉。这是长力气的。父亲常常说,以前当海员扛一两百斤货物没力气的时候,吃肉和蛋就马上扛得起了。现在,他想扛起自己。

    每天晚上,所有人回到家,都会陪他一起做抬左脚的运动。这运动经常以在庭四人比赛的方式进行。我们都有意无意地让他赢,然后大家在庆祝声中,疲倦而甜美地睡去。

    我们享受这种快乐,因为这是唯一的快乐。父亲心脏手术一次,中风两次,住院四次,即使有亲戚的帮助,再殷实的家底也空了。

    父亲留下来一个加油站,错过了归顺中石油的良好时机。父亲生病前,对方提出合作,最终因父亲的病情搁置。这样,也错过进一步扩建和升级,竞争力明显不行。小镇的人,从内心里更喜欢入海口那个面积很大,设备很好,还有口香糖和饮料送的大加油站。

    为生计,加油站还是必须开张。母亲唯一依靠的,是她的好人缘。她有种力量,不卑不亢却和蔼可亲。这让许多乡邻愿意找她聊聊天,顺便加油。

    街坊约定着,无论入海口那加油站有多好,一定要到我家小站来加油,虽然这里加油还是全人工。而且,母亲算术实在太差,算不好一百扣去六十二要找多少钱。她还常常不在,经常要赶回家为父亲准备各种药物、食物,洗衣服,但是,街坊宁愿在那儿等着。

    姐姐和我后来也去加油站帮忙,每天母亲做饭,我和姐姐先去抽油。就是把一些油装在大可乐瓶里,摩托车来加油,一瓶就够。抽完油,我们把需要挪的油桶挪好,尽量帮母亲处理好一些重活。

    然而,重活还是有的,比如那种大机板车,每次加油都要整整一小桶。这对我家来说是大生意,但是,对母亲来说是过重的负担,有一次,她提那油桶,提到一半坐到地上偷偷哭起来。车主看不过去,也来帮忙,搞得全身都是油污。后来,机板车慢慢把时间调到五点半过后来加油,那意味着。我和姐姐可以帮忙。

    傍晚,母亲、姐姐和我一起扛油桶,回家和父亲做抬左腿运动,每晚睡觉几乎都是昏睡过去的。但是,嘴角还留有笑容。

    这样的日子慢慢过下来,家里竟然有点积蓄了。

    有一天,我进门,看到母亲恐慌地躲在家里。她不安地对我说刚才有个男的开着小汽车来加油,一下车就问我父亲好不好。她说很好。他嘿嘿笑了一声,说他以前曾在我父亲手底下混,时移世易,人生难料。他指着自己的车,说:“你看,一个这样,一个那样。”母亲气急,把油桶往地上一扔,说:“这油不加了。”

    那男的也被激怒,大声吼道:“我是帮你们,还这么不知好歹。”

    愤怒的母亲,从路旁拾起一块石头,想都没想就往那车上扔。哐当,石头在车上砸出一条痕迹。那男人气急败坏地追上来,母亲转身就跑,跑到一个地方,泪已经糊了脸。她又拾起一块石头朝那男人一扔,竟然扔到那男人的头上,血顺着他的脸流下来。

    母亲听到身后一片喧哗声,怕极了,往家里死命跑。到家里,她关上铁门、木门,又跑进卧室关上房门,自己一个人呜呜地哭,直到我回家。

    “我当时气急了。”她不断解释,像个犯错的孩子。

    到了晚上,我陪母亲回加油站。我们做好心理准备:被砸了?油被抢了?甚至,被烧了?我们也知道,无论哪种结果,脆弱的家庭肯定都很难承受。母亲一路上边捂着眼睛,边往店里走。

    油桶没乱,油没丢,甚至桌椅都被整齐摆好。桌子上放了一张百元钞票和一个空的小油桶。

    母亲和我静静坐在那油味呛人的加油站里,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6期)

阅读下面两个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手机响了

    ①周末,女儿和儿子从外地回来,俩孩子一个比一个忙,不时有电话找,刚接完一个电话,手机就又响了。

    ②她插不上话,满是艳羡地说:“看你们忙的,我的手机从来都没有响过呢。”儿子笑:“妈,你一退休老太太,谁会找你呢?再说我们给你打电话又都是打座机,那个接听方便,还没有辐射。“可我的手机一次也没有响过。”她好像在为手机委屈。

    ③儿子和女儿在省城工作,平时都很忙,一个多月回来一次。她有时真怀念他们小时候。那时孩子像依人的小鸟,她走到哪儿就跟到哪儿,小嘴还吧嗒吧嗒地说个不停。一转眼孩子大了,翅膀硬了,展翅飞走了。但现在,她的手机就像窗台上的盆花,只是装饰,她多想让手机响一次呢。

    ④那天,她去超市买菜,出了小区才想起手机没带,急急忙忙赶回家拿,老伴说:“你那手机又没人打,不拿还碍什么事吗?”“万一呢,万一孩子找。”她把手机放进口袋,又捏捏袋口,这才放心出门。

    ⑤她在超市挑选青菜的时候,手机忽然响了。她急忙拿出来接听。超市人声嘈杂,她听见电话那边说:“妈,我中午晚点回来,可能十二点多才能到家。”原来是女儿啊,她嘴边露出温馨的甜笑:“好好好,我正买莱……那中午咱就吃香菇肉馅饺子,你最喜欢吃的。”挂了电话,她乐滋滋地想,今天手机真是拿对了,要不,这多耽误事。

    ⑥她匆匆忙忙买了菜,匆匆忙忙赶回家,开始和面、调馅,还不忘数落老伴差一点造成大失误。中午12点,白胖胖的饺子包好了,锅里的水也烧开了,她打电话问女儿:“快到家了吧?”

    ⑦女儿说:“妈,这两天我在北京开会呢,这刚散会。正要去吃饭呢。”“嗯?”她一愣,“那你上午打电话说中午回来……”女儿笑了:“我没有呀,那肯定是有人打错电话了。”是有人打错了吗?她狐疑地拿出手机翻看,果然是个陌生号码。

    ⑧“女儿什么时候到,现在下饺子吗?”老伴还不明白事情原委。“唉。”她摇摇头,看着手机轻轻地叹了口气……

    (作者:邓迎雪。有删改)

    [乙]等电话

    ①日已西沉,归家的人步履匆匆,可老周依然坐在村口的凉亭里,他手里紧紧地握着一部老人手机,眼睛盯着屏幕出神。

    ②“晚了,赶紧回去整吃的吧!”路过的老刘催道。老周咯咯咯地笑,却不言语。“还在等儿子电话啊?”老刘问道。老周点点头,可眼睛一刻也没离开手机屏幕,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都过这么久了,他一次都没打过电话,你就别瞎等了,他不会打给你的!”老周不信:“他说了会打的,一定是这里信号有问题。”老刘摇摇头走了。

    ③过年时,老周的儿子从外地回来,给老周买了部老人机。老周拿着新手机左看右看,不停地抚摸着。儿子一边教他怎么使用,一边说:“爸,咱们家位置太偏,信号不好,为信号好。”好。电话是打不进来的,我们也打不出去。得到村口那打,那里比较开阔,

    ④出年节,儿子要返城了,临走时说:“爸,以后每周六我给您打电话,您到村口的凉亭那里接听就可以了。”老周听了,连忙点头。

    ⑤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周六,老周早早地来到村口的凉亭里。邻居们见了,都很惊讶:“老周,这么早就出来了呀?”老周满脸笑容:“可不是,今天周六,在等我儿子电话呢!”邻居们听了,都赞老周的儿子懂事、孝顺。

    ⑥然而,老周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也没接到任何一个电话,心想:可能这周儿子太忙了,等下周再看看。这样想着,他依依不舍地回家去了。可是,第二周,老周依然没有接到电话。他又想:是不是自己去得太晚了,以至于错过了儿子的电话?第三周,天刚蒙蒙亮老周就来到凉亭里等电话了。然而,一直等到晚上还是没有一个电话。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起,老周就干脆每天都来到凉亭那里等。渐渐地,邻居们不再询问了,大家习惯了老周的等,也都知道老周在等什么。

    ⑦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包粽子、采艾草,可老周的家里依然冷清清的,他依然守在村口的凉亭里。

    ⑧黄昏,老周眉头紧锁,握着手机失望地迈出凉亭。就在此时,突然背后传来一声“爸”,老周转过身,一个身影正奔他而来,定睛一看,是儿子!儿子来到老周面前,脸露不悦:“爸,您怎么老关机呀?”说着便把老周的手机拿过来,一看,手机是黑屏的。

    ⑨原来,自儿子走后,老周一直都没有给手机充过电……

(作者:林金石。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冷墙

    ①小区里报名开通共用暖气的业主名单一张贴出来,玉灵就去看了。她希望看到尽量多的业主用共用暖气,这样每家分摊下来的费用可以少一些。

    ②虽然大多数业主都报了名,还是有二十多家没在名单上。玉灵心里嘀咕开了:这些人太自私了,明摆着想占大家的便宜。大家用暖气把整个楼都温暖了,这些不交暖气费的也能享受隔墙取暖了。

    ③玉灵特别留意了一下自家隔壁的邻居403室,果然没在名单上。她早就料到他们不会花这个钱。她一直对这家人家看不惯,特别是那女的,抠门都抠得离奇了,一辆破自行车天天要乘电梯推到楼上。她寻思就那破车扔到大街上也没人要,还怕被偷了?卖个废品跟收破烂的三毛两毛钱也争个不休,也不怕丢人。所以做邻居这几年,她就几乎没跟这家人家说过话。

    ④玉灵家的书房和403室是一墙之隔,想想自家花钱换来的热乎气儿会通过这道墙传过去,她气就喘不匀,就浑身不自在。

    ⑤供暖那天,玉灵把家里每个房间暖气的开关都打开,唯独把书房的暖气开关关得死死的,让书房变成了冷宫。老公问她这是干什么?她说我要让这面墙成为冷墙,让墙那边这家人别想这么舒舒服服地蹭暖。老公说你这是既害人又害己,犯得着吗?她说,你还别这么说。我这是打击投机维护正义!老公无奈地摇头。

    ⑥这天玉灵下班回家,进门就发现卧室地上都是水,靠近暖气片的墙上湿了一片,暖气也停了,找物业问才知道是她家卧室暖气开关坏了,水从那里泄漏了。物业师傅说发现水从你家门下缝隙流出来,室内还有嗤嗤的响声和热气,估计是暖气开关坏了。要不是及时关闭了管道井里的暖气阀门,漏水到现在可就麻烦了。

    ⑦玉灵连忙致谢,可物业师傅说,你也别感谢我,要感谢你应该感谢你家隔壁403室的邻居,是他们先发现情况告诉我们的,要不然我们也不知道。

    ⑧玉灵感到很意外,但心里还是热乎乎的。老公说,亏了这位邻居,要不这“水灾”还不知要发多大呢!咱该去谢谢人家啊!玉灵也觉得这事于情于理都应该上门致谢。

    ⑨玉灵和老公敲开了403室的门,一进门就觉得室内挺冷的。女主人连说客厅暖和,到客厅坐,热情地把他们让到客厅。

    ⑩客厅果然温暖如春,一台落地空调制热开得很足。让他们奇怪的是这本来布置挺不错的客厅里却突兀地摆着一张双人床。

    ⑾女主人似乎看出了客人的疑惑,说,我们家人平时在家的时候不多,所以也就没开通共用暖气,取暖就在一个房间用空调就行了。我这套房别的几面墙都是冷墙,就这间的一面墙是和你们相邻的,所以我们就临时搬到这屋来住,也能让你们家的热损失少些,就算是抱团取暖吧。

    ⑿玉灵忽然觉得心里呼隆隆一声响,她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心里一直竖着一道墙,一道冷墙。刚才,这道墙倒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孩子和秋风

丁立梅

①我和几个孩子站在一片园子里,感受秋天的风。园子里长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我们的脚底下,铺了一层厚厚的梧桐叶。叶枯黄,脚踩上面,嘎吱嘎吱,脆响。风还在一个劲儿地刮,吹打着树上可怜的几片叶子,那上面,就快成光秃秃的了。

②我给孩子们上写作课,让孩子们描摹这秋天的风。以为他们一定会说寒冷、残酷和荒凉之类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③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把大剪刀,它剪呀剪的,就把树上的叶子全剪光了。

④我赞许了这个比喻。有二月春风似剪刀之说,秋天的风,何尝不是一把剪刀呢?只不过,它剪出来的不是花红叶绿,而是败柳残荷。

⑤剪完了,它让阳光来住,这个孩子突然接着说一句。他仰向我的小脸,被风吹着,像只通红的小苹果。我怔住,抬头看树,那上面,果真的,爬满阳光啊,每根枝条上都是。失与得,从来都是如此均衡,树在失去叶子的同时,却承接了满树的阳光。

⑥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个魔术师,它会变出好多好吃的,菱角呀,花生呀,苹果呀,葡萄呀;还有桂花,可做桂花糕。我昨天吃了桂花糕,妈妈说,是风变出来的。

⑦我笑了。小可爱,经你这么一说,秋天的风,还真是香的。我和孩子们一起嗅,似乎就闻见了风的味道,像块蒸得热气腾腾的桂花糕。

⑧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个调皮的娃娃,他把树上的叶子,扯得东一片西一片的,那是在跟大树闹着玩呢。

⑨哦,原来如此。秋天的风一路呼啸而下,原是藏着笑的,它是活泼的、热闹的,是在逗着我们玩的。孩子们伸出小手,跟风相握,他们把童年的笑声,丢在风里。

⑩走出园子,风继续在刮。院墙边一丛黄菊花,开得肆意流畅,一朵一朵,像新剥开的橘子瓣似的,瓣瓣舒展,颜色浓烈饱满。一个孩子跳过去,弯下腰嗅,突然快乐地冲我说,老师,我知道秋天的风还像什么了。

⑪像什么呢?我微笑地看她。她的小脸蛋,真像一朵小菊花。

⑫秋天的风,像一个小仙女,她走到菊花旁,轻轻吹一口气,菊花就开了。这个孩子被自己的想象激动着,脸上洇着兴奋的红晕。

⑬我简直感动了。可不是,秋天的风,多像一个小仙女啊!她走到田野边,轻轻吹一口气,满田的稻子就黄了。她走到果园边,轻轻吹一口气,满树的果实就熟了,橙黄绿。有小红灯笼似的柿子,还有青中带红的大枣,和胖娃娃一样的石榴。她走到旷野边,轻轻吹一口气,一地的草便都睡去了,做着柔软的金黄的梦。小野花们还在开着,星星点点,红的、白的、紫的,朵朵灿烂。在秋风里,在越来越高远澄清的天空下。

⑭孩子有本心,即便是肃杀的秋风,他们也给它镶上童话的金边,从中窥视生命的可亲和可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