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千年智慧的气候密码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广为人知,二十四节气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千年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为什么发源于这里?其中又蕴含了哪些气候密码?

②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影响。黄河流域下游为平原,中游为黄土高原,上游则为地形复杂的高原。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北方西伯利亚冷空气双重影响,黄河中下游气候特点表现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与现今相比,史前中期的黄河流域温暖、潮湿,是人类所遇的最佳生态环境,适宜人类生存繁衍和农作物生长。温暖的气候,加上大河流域的优势,使得早期农耕文明在黄河流域开枝散叶。

③“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农耕文明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利用自然环境特点,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时序变化为基准,最初用于指导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

④作为人们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节气的划分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天文学标准。

⑤《夏小正》一书记载了大量农事活动,是我国最早记录节气以及物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文字,所观察和记载的内容是后来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基础。日本天文学史家能田忠亮在《夏小正星象论》中,研究指出《夏小正》星象记录的是公元前2000年(为夏朝初期)的实际天象。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气候的实质是地球与太阳的相互运动,以及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物候与气象的有机组合。

⑥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备起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战国末期《吕氏春秋》已明确提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西汉刘安组织写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详细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耕时代的几千年里,黄河流域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它的影响由黄河流域扩展到整个华夏大地,又远播海外。但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来说,同一节气所描绘的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因此,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天气气候和物候也会有差别,二十四节气在地域上有一定的适用性。

⑧近些年,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二十四节气的适用性也发生了变化。桃花常常在惊蛰节气到来前就红了;清明节后时常出现气温飙升,一日入夏;鹅毛大雪成了大雪节气的稀客。从人们的感知和科学数据都反映出,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天气气候发生了变化。

⑨尽管如此,二十四节气一直深受认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百姓的生产生活不再完全依赖于二十四节气,但这一流传了千年的智慧依然照耀现代生活,作为人们安排农事和民俗活动的重要参考,也是黄河文化的精华、中华文明的象征。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农谚“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说明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可以指导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 B、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的影响由黄河流域扩展到整个华夏大地,又远播海外。 C、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不同地区的天气气候和物候没有差别,适用于任何地域。 D、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百姓的生产生活虽然不再完全依赖于二十四节气,但二十四节气仍是黄河文化的精华、中华文明的象征。
(2)、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西汉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详细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

(3)、请赏析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农耕时代的几千年里,黄河流域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余重秀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 ,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⑥2010年4月21日 ,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 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5年第1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①在祖国的西部,在那遥远的地方,自古流传着许多自然质朴的民歌。其中“花儿”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的吟咏主题、独特的演唱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一朵盛开于大山乡野的奇葩

    ②“花儿”也称“少年”,是中国西部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歌曲。“花儿”滋长于西北青、甘、宁、新四块文化沃土之上,并为汉、回、土、藏、撒拉、蒙古等民族传唱。按地域流派划分,“花儿”可分为洮岷“花儿”和河湟“花儿”两种。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更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河湟“花儿”最早见于明代,至今流传了500多年。

    ③“花儿”的唱法跟曲调有关,不同的曲调有不同的“令”。按照演唱区域划分,可分为“湟源令”“川口令”“循化令”等;按照演唱民族划分,可分为“土族令”“撒拉令”“保安令”等;按“花儿”的衬词又可分为“白牡丹令”“水红花令”“沙燕儿绕令”等等。民间自发形成的“花儿会”为这种民间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演空间。据统计,河湟地区有上百种“令”,至今仍在举行,并且规模盛大的“花儿会”达30多处。

    ④热爱自然,热爱“花儿”的河湟人,________是劳作田间、放牧山野,________赶赴集会、外出打工,________在赶车的路上,一有闲暇,________要漫上几句悠扬婉转的“花儿”以表心怀:“‘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个家。”在这里,人人熟悉“花儿”的内容和唱法,人人有一副唱“花儿”的好嗓子,男女老幼遨游于“花儿”的海洋,尽情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⑤河湟“花儿”的取材十分广泛。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宗教人文、民俗风情,从天文地理、自然风物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凡人类生活中的万象百态,无所不包。

    ⑥礼赞生命、歌唱青春是“花儿”的主旋律。少年时代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时光,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憧憬着未来和希望。“花儿里赛不过藏金莲,人里头好不过少年。”“花儿”告诫青少年,青春易逝,要珍惜韶华,发奋学习,有所作为,才不辜负美好的生命和青春。“年轻的时候草尖上飞,老了时再不会后悔。”通俗的语言传递出老百姓朴实的人生观,它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典诗句一样,有着强烈的警示意义。

    ⑦诉说衷肠、歌唱爱情是“花儿”的生命。在田间地头,在除草的妇女们“尕马儿你拉回了来,拉回了缓来”的婉转的歌声里,蕴涵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也流露出对在外务工丈夫深切的思念。在山岗野岭,年轻的牧人高唱“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一对儿牡丹”。歌喉里燃烧着青春的激情,传递着他们对爱情的憧憬。

    ⑧此外,“花儿”还涉及出门人对家乡的思念、亲朋好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新时代风貌和生产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内容,虽数量相对较少,但情真意切,听来回味无穷。

    ⑨河湟“花儿”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比兴手法的使用,使河湟“花儿”生动传神,美如天籁。例如,“红嘴鸦落给了一河滩,咕噜雁落在了一草滩;拔草的尕妹妹坐塄坎 , 活像是才开的牡丹。”

    ⑩河湟“花儿”以朴实、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曲调表达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河湟人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注】①葩(pā):花。②个家:自己。③塄坎(léngkǎn):田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