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翻译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2《陈涉世家》同步练习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失期,皆斩
(2)、上使将兵
(3)、此教我先众耳
(4)、书帛曰“陈胜王”
(5)、置人所鱼腹中
(6)、陈胜
(7)、篝火
(8)、鸣呼曰
(9)、指目陈胜
(10)、宜为王
(11)、固以之矣
(12)、忿恚
(13)、将军身被
举一反三
【赏读诗文·浅析“退休之争”】“延迟退休”这一话题一经发布,立马冲上热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其实古人们也有很多关于“退休”的讨论与思考,请完成下列题目,欣赏这场跨越时空的“退休之争”。

【甲】天目

(明)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 , 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 , 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 , 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 , 而清远过之,七绝也。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注释】①天目:天目山,古称浮玉山,在浙江临安县北。本篇写于万历二十五年 (1597)作者辞去吴县令后一次旅行途中。②庄:指的是天目山下双清庄。③颠:同“巅”,山顶。④通“芼”,草木 。⑤奥巧:透漏巧妙。⑥县:同“悬”,悬挂。⑦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⑧绍兴破塘:绍兴破塘所产的竹笋。⑨出缠结室:脱离尘世、隐居山林。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①本词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②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③麾下:指部下。④五十弦:指乐队⑤的卢,马名,相传为千里马。

古诗文阅读

苏轼,世人尊其为“北宋顶流”,他将失意的人生化作行走的诗篇,有趣的灵魂总能永存。同学们制作了苏轼作品集录,探究其作品的内涵,请你参与。

苏轼生平与作品集录

宋仁宗景佑三年(1037年),生于四川眉山。

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辙同科进士及第,为欧阳修等人所赏识,时年21岁。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七月父丧除,冬天离蜀赴京任职,时年32岁。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贬至黄州,时年44刚才岁。

【甲】梅花二首(其一)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选自《苏东坡黄州名篇赏析》)

【乙】与章子厚

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黑牡丹也。言此。

(选自《苏东坡尺牍》)

【丙】二红饭

今年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舂以为饭。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

(选自《东坡小品》)

【注释】①元丰三年元月,苏轼被贬至湖北黄州,途径湖北麻城县,观梅有感,作此诗。②的皪(lì):鲜明、光亮的样子。③某: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④黑牡丹:牛的戏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