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组别 | 历史现象 | 出处 |
第一组 | 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于1663—1792年又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 |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 |
第二组 | 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
第三组 |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 [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0世纪起,西欧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析变成农奴。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摘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15世纪末~18世纪世界人口移动简表
时间 | 主要流向 | 主要人流 |
15世纪末~16世纪 | 从西欧到中、南美和北美 | 从宗主国派去的殖民统治者或移民者及其后裔 |
16世纪~18世纪 | 从非洲到美洲 | 从非洲运去的黑奴 |
——摘编自《世界通史》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