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的风景

朱成玉

       ①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安慰大家:“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没啥不好。”

       ②为了让她在失明前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我请了长假陪母亲去旅游。母亲自然是欣喜万分,却忍不住担心:“你这怎么说请假就请了呢,快和妈说说,是不是工作不顺心了?”

       ③“再忙也没有陪妈妈重要。”从小就嘴甜的我总能哄她高兴。

       ④我们大包小裹地上路了,因为母亲眼神不好,照顾起来十分不便。母亲看我忙里忙外的,很是内疚,在车上尽量不喝水,因为怕上厕所。

       ⑤母亲每到一地,都如饥似渴地睁大已经有些模糊的眼睛使劲地看着,有一种努力要把整个世界都看进眼里的架势。我则不停地为她拍照,母亲在每一个镜头里都笑靥如花。

       ⑥那一刻,我感觉母亲年轻了许多,脸颊上仿佛镀着少女的红晕。

       ⑦每次回到旅店,母亲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把当天看到的风景在脑海里过一遍。

       ⑧“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她喃喃地说。

       ⑨母亲多容易满足啊,我心生内疚,平日里总是很少陪母亲。A而现在,母亲的眼睛累了,就要关紧这扇窗户了

       ⑩路走多了,母亲累了。听着我的下一步计划,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样的奔波实在让母亲有些吃不消。我暗自思忖:这就好比是强行往母亲的脑海里塞一些回忆的碎片,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⑪我也累了,进入梦乡。梦见了小时候,手握着风车,和母亲一起在田野里飞奔。母亲把我高高地托起,转着圈儿。阳光被卷进风车里,像棉花糖,温暖甜蜜得让人晕眩……朦胧中感觉到一双手被暖暖地握着。是母亲,安静地坐在我的床边。我把眼睛眯个小缝儿,看见母亲使劲地大睁着眼睛,定定地看我,仿佛要把我整个地印进心里去。想起儿时,母亲也是习惯这样看我的啊。B临睡前,母亲总是到我床边来,总是要认真地看我一会儿,直到我睡着,在梦的波浪里卷起幸福的鼾声

       ⑫我忍着不让母亲知道我醒来,我喜欢被她的手握着。C这双沟壑丛生、粗糙干硬的手,牵引的却是我柔暖光滑的一生!

       ⑬第二天游览时,我问母亲今天的风景好不好。母亲说:“儿啊,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好风景。”

       ⑭是啊,这就是母亲,她看到的哪是什么风景,她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母亲,她就算摸索在黑暗的谷底,也会有力地握着孩子的手。这就是母亲,如果我觉得寒冷,她宁可敲碎自己的骨头,为我燃起一堆大火,为我取暖。

       ⑮我知道,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已深深地烙印在母亲的生命里,即便母亲失明了,儿女们也是她时时可以见到的风景。

       ⑯原来,母亲的记忆从来不需要填充,因为孩子早已将那里占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

(有删改)

(1)、精读把握

Ⅰ写出文中“风景”的两层含义。

Ⅱ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点即可)

(2)、品读鉴赏

Ⅰ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文章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

Ⅱ第⑧段母亲说:“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而第⑬段却说:“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及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3)、拓展延伸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荷叶 母亲》

冰心深情倾诉了对母亲的爱,文中作者在与母亲的交流中更深地理解了母爱。请就一件倾注着母亲(或你最亲的人)对你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说说你的感受。(不少于60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
       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关联。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它是生理反应。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纳、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后,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与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令人紧张恐惧、悲戚哀伤的梦而已。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的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陶侃的“背上生翅,飞入天门,见门非常,不敢入而下”;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进行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我们都知道有几个著名的“科学的梦”:凯库勒因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史上光辉的一页;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揭开元素周期律的奥秘。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也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我们可以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风吹哪页读哪页

丁立梅

    ①人、书、风,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情。

    ②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③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舍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④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一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⑤那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杂志。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一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

    ⑥一个夜晚,我去借书,一个人走上六七里的路。乡村的夜,寂静,村庄安睡在轻纱般的月色里。偶有两声狗吠,叫过一阵,复又归于宁静。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片飘着的叶。我听着自己的脚步声,嚓嚓嚓,嚓嚓嚓。单调,孤独,内心却充实。新借得的书,安静地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⑦多年后,我想起那些夜晚,还觉得幸福。母亲惊奇,那时候,你还那么小,一个人走夜路,怎么不晓得害怕?我笑,我那时有书做伴呢,哪里想到怕了?那样的月色,漫着,水一样的。一个村庄,在安睡。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

    ⑧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⑨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⑩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抚掌大叹,妙啊!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

    ⑪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

    ⑫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

    ⑬午后时光,太阳暖暖的,风吹得漫漫的,人在阳台上小憩,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摊在膝上,风吹哪页读哪页。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

(选自《情感读本·意志篇》 2010年第2期)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学会“拐弯”

    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有一个好心态。”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概括和百年人生的智慧,也是对人们的忠告。

    ②历史像一辆在弯弯曲曲路上行进的车子,每个人都是坐在车上的乘客。车子拐弯了,不随着车子拐弯的人,就有掉下去的危险。斯大林对此说得更形象:“每当历史的车子在转弯时,总会有人从车子上掉下来。”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适应车子的转弯而主动转弯。爱因斯坦说:“人的最高本领是能够主动适应客观条件。”适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人只有主动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适应客观条件“拐弯”,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③俗话说,人生在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这个“拐弯”,不是放弃,不是退出,而是在迂回中窥测前进的方向,在困难中发现有利的因素,在审时度势后作出理智的选择。“文革”时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被勒令守楼和听电话。一般人会觉得这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认为这是难得的好时光,便利用着3年“好时光”,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这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做一件事有时也是如此,本来以为走到了失败的境地,换一种角度去思考,你会突然发现其实正好走向另一成功的途径。伊朗建德黑兰皇宫时,设计者原打算把镜子镶嵌在墙面上的。当镜子从国外运抵工地后却被打破了,他们就大胆创新,将这些碎片镶嵌到墙壁和天花板上。于是,天花板和四壁看上去就像由一颗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镶嵌而成,德黑兰皇宫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马赛克建筑。

    ⑤可见,人生天地间,学会“拐弯”是极为要紧的事。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

阅读《移花接木》,完成小题。

    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则挺有意思的故事,其大意是:从前有个叫朱尔旦的人,豪放豁达,但文思不敏、心眼不灵,屡次应考不中,自结识阎罗殿陆判官以来,关系甚为密切。某夜相对痛饮,好不欢快,朱尔旦酩酊大醉,朦胧中见陆判官竟为自己剖腹换心。从此,朱尔旦茅塞顿开,文思敏捷,应试得中进士……后来,陆判官又应朱尔旦之请,为其妻改头换面,使朱氏一夜之间变为闭花羞月的美妇人。据《辞海》所注,这就是“移花接木”典故的由来。

    ②在人们的心目中,《聊斋志异》仅仅是一部神话小说,借谈狐说鬼来抨击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其积极意义就在于此。倘若从科学和未来的角度来看,这则故事与其说是怪诞的谈神说鬼,不如说是大胆的科学想象,属于科学幻想小说之类。从吴承恩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到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从蒲松龄的“移花接木”,到脏器移植的成功,说明科学幻想并非空想,而是科学现实的雏形。

    ③人的身体好像一台机器,零件的损坏往往在所难免,例如濒于衰竭的肾脏,疲惫不堪的心脏,充满癌肿的肝脏等。几百年来,幻想家们总想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更换人体那些坏损的“零件”,使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④国外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许多科学家煞费苦心,在动物身上陆续进行新脏器移植的试验,终获成功。在美国,一只换上新肝的狗,居然健康地活了140个月之久。有位叫罗伯特的医生,为一只猴子施行了换头术,使其多活了一个星期。

    ⑤如今,人体的脏器移植开创了许多奇迹。美国有位叫路易斯.邦尼西奥的,虽已年近半百,但他逢人就说自己仅有6岁,他成功地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免除了心肌梗塞这个“死神”的威胁,绝处逢生,重新焕发了“青春”。这不就是当代的朱尔旦吗?

    ⑥第一次肾脏移植,是3个默默无闻的美国医生进行的。他们借用刚死亡的人的肾脏,把它移植到1个中毒休克的产妇体内,得以享受人间之乐,正是脏器移植给他们带来了生机。

    ⑦至于换肝术,全球也已经施行了几千例了。198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的外科医生,为一个男性青年进行了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取得成功。据称,这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⑧我国脏器移植的研究,尽管起步稍迟,但进展之速,成绩之著,令世界医学界为之震惊。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上海、重庆等地,3年内就做成了1000多例肾移植手术,存活最长的80多例均在5年以上。

    ⑨诚然,脏器移植还存在着异体排斥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这颗种子正以顽强的生命力、丰硕的成果跻身于医苑,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选自《未来科学家》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酒酿王

    ①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竖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②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远胜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③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一一卖酒酿一一”他喊“酒酿—一小钵头甜酒酿来哉一一”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犹如鼓楼上的钟声,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击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④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历史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既不破费,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他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⑤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几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⑥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有位老茶友对他说:  “你的酒酿,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儿?” “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  “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  “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⑦黄阿二依然那样不多不少每日里做三十小钵头酒酿。他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⑧有次,有一公司的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⑨黄阿二说:  “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⑩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⑪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⑫经理碰了一鼻子灰,心里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⑬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天不听见,就有人问:  “酒酿王这4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一一”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⑭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仿佛生活中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  “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一一”

    ⑮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  “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作者:凌鼎年选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节目介绍】

《见字如面》是由实力文化、黑龙江卫视联合出品,腾讯视频网络独播、首播的一档文化节目。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一人、一信、一方演讲台,众星在现场几百位观众的注视下,一封封读出那些可以窥视中国历史、名人往来以及普通人生活场景的信件。

节目将持续推出近百封最切近中国历史节点的信,以单曲、合集两种格式创新推出。《见字如面》合集版每一集还会请出两位重量级文化嘉宾开辟第二现场坐镇,交代书信背景、带来信件内外的精彩故事。

【节目列表】(部分)

期数

标 题

写信人

收信人

时间

读信人

第一季第一期

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

但愿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时光

黄永玉

曹禺

曹禺

黄永玉

1983年3月20日

1983年4月2日

王耀庆

张国立

让他活在我的歌里

蔡琴

媒体

2007年7月2日

归亚蕾

这场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

黑夫/惊

前223年农历二月

林更新

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萧红

张秀珂

1941年9月20日

归亚蕾

鳄鱼,你不可以和我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鳄鱼文》)

韩愈

鳄鱼

819年(唐元和十四年)

张国立

《甜蜜蜜》这首歌,是我录唱最快的

邓丽君

庄奴

1979年

蒋勤勤

【节目评价】

这是一档非常尊重演员的节目,它不以消费明星、制造话题为目的,而是在用明星的正面影响力,利用明星最擅长的本领,展示文化类节目应有的魅力。  

(《光明日报》评)

《见字如面》袒露的正是流淌至今的那条中国人的精神脉络。这些纸上的声音、书信里的中国汇集起来,就是电视人的文化情怀。                        

(《人民日报》评)

《见字如面》的巧妙之处在于用细节动人,“以小见大”,把普世情怀升级为文化。

(《广电时评》评)

【书信链接】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写信人】张晓风   【收信人】全世界   【读信人】归亚蕾  

【原文】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再见!”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整个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