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2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最佳饮料﹣﹣白开水》,完成各题。

最佳饮料﹣﹣白开水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 , 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 , 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白开水不合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倍。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一300毫克/升,自来水为20一30毫克/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克/升。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④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再者,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

       ⑤那么,如何科学地饮用白开水呢?首先要注意喝水时间。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最好在两顿饭中间适量饮用。其次要掌握喝水的量。成人每天需500﹣3000毫升,要一次性将一整杯水喝完,这样有利于身体真正吸收;最好每隔1~2小时喝一杯,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觉时才饮水。再者要喝新鲜开水。饮用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上升,可转换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将水加热到100℃并持续沸腾3分钟,等降温到30℃以下后最适合饮用。生水、不开的水、重新煮开的水、千滚水(反复煮沸的水)、蒸锅水(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和老化水(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等,是绝对不可饮用的。

(1)、题目中的“最佳”二字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两个方面上?

(2)、分析第③段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梳理结尾一段的行文思路。

(4)、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第①段中划线词语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母亲的茶事》,完成小题。
        ①乡村五月的晨,醒得特别早。仿佛还没来得及揉揉眼,天色便温柔地明亮起来。
        ②想起临睡前母亲说今天该采茶了,赶紧翻身起床。清水洗漱后,素面朝天地向屋后茶园信步而去。
        ③沿着春草丰满的小径向前,向前。晨露盈盈在我穿行游走的身后滴答作响,行不远,就看见母亲拎一小桶埋头在茶树丛中一朵一朵地采摘青茶。天地间罗下薄薄的清雾,空气中漫布着青草、泥土特有的味道,茶树们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伸出一只只浅嫩的小手,一定是想抓住这个春天轻灵的羽翼吧!
        ④母亲含笑嗔怪我昨日在旅途风尘仆仆一天,累了,没多睡会,眼神却分明欣喜地巴望一起采茶,多点时间亲近她的女儿。学着母亲的样子,我一边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鸟舌般俏皮柔嫩的新芽,一边听她细声轻语絮叨着如烟的往事。
        ⑤一场场春雨飘过,茶树喝饱了水,滋滋地直望外冒着青翠的嫩芽,从清明到立夏前都是采茶的季节。那时候,青山茶场的千里茶园里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远远放眼望去,碧绿葱翠的茶山上星罗棋布地遍撒着一个个俏生生的采茶姑娘。她们如翩翩彩蝶穿梭在一条条绿色长龙间,头带草帽,腰挎竹笼,双手起舞,上下翻飞,一片片,一叶叶,采摘着满垅的希翼和梦想,茶树兴奋地颤抖着发出淅淅沥沥的欢唱。少女时的母亲便是那群茶姑里的一个。以前采茶都是一水的黄花闺女,母亲说,茶是最好“色”的,一个季节下来,那些丰满水灵的女孩子一个个都变得面黄肌瘦,神色憔悴。我一旁听了吃吃地笑,哪里是茶好色呀,分明是采茶的活太艰辛乏味,茶姑们的消瘦大致是劳累所致吧。
        ⑥布谷鸟高声吟唱着不急不慢地巡回在原野,和煦的清风痒痒地拂面而过。说着这些青葱往事时,母亲像往常一样抿嘴笑了。细细看看母亲,她真的老了,那昔日光洁明媚的额角不经意间爬上几道深深的沟壑;清澈的眸子有了些许浑浊;逐渐发福的身体不再灵动妙曼,连采茶也要戴着老花镜才能看清。我暗暗叹口气,心里湿湿沉沉的。不知还能喝多久母亲亲手采摘的茶叶了。
        ⑦吃过晚饭,父亲笑吟吟地问我要不要看茶叶是怎么炒制“出笼”的,他毫不吝啬地夸起母亲的聪明能干,去年只看过一次就学会了自己做茶。灶膛里的豆萁随着划起火柴的青烟熊熊燃起,红彤彤的火舌忽忽地舔着锅底,母亲把我们采了一天的青茶叶一股脑儿倒进锅里,赤裸着双手不慌不忙地翻炒起来。一股浓郁的清香蓦地扑鼻而来,飘飘缈缈地弥漫开去,一时间连满屋的空气都沉醉在沁人心扉的茶香余韵中。
        ⑧杀青、摊青、烘焙,母亲双手不停舞动,翻、揉、捻、搓丝毫都不含糊,那一点头一舒臂的灵活机警好象换了个人似的。我托腮依在灶边,贪婪地吸着,嗅着,陶醉着,铁锅散发的热气合着茶叶袅袅的清香逐渐盈润着我的心……
        ⑨二个多小时后,茶叶终于烘干焙好,粉墨登场了,簸箕里的新茶条索紧致,纤毫毕现,一共7两有余。望着母亲红肿麻木的手掌,拭着她额头沁出的汗珠,我感动莫名,没成想,每天在手中的青瓷茶碗里舒缓轻舞,婀娜多姿,清香碧纤的茶叶,竟然来得这么艰辛不易。那杯中朵朵盛开的叶片,可是朵朵都凝结着母亲浓浓的爱呀!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立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赞,就是她平日停歇时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肠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喷喷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以后,我才能将所意会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竞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如故”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能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的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跟着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能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留下?如果说屋都留下大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亲迁离北京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的那张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槽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阅读下面的一篇科技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超级细菌”:我们如何应对?
        近年来,印度、巴基斯坦、比利时等国出现的“超级细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超级细菌”究竟是什么细菌?其致病力如何?应如何防范感染?
        英国加的夫大学的马克·托尔曼博士参与蒂姆·沃尔什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细菌的超强抗药性来源于一个名为NDM-1的强悍基因。只要细菌体内拥有这个基因并通过它指导合成相应的酶,就可以对的所有抗生素都产生抗药性,其中有些“超级细菌”甚至对现在所有抗生素都有抗药性。更可怕的是,NDM-1基因并不只存在于细菌的染色体上,还可以存在于一种名叫质粒的独立于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中。质粒具有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的能力,因此这个基因现在散布在多种细菌中。这也意味着“NDM-1细菌”不是一种细菌,而是许多种拥有NDM-1基因的细菌的统称。托尔曼说:“这是我见过的移动性最强的基因之一,它会使多种不同疾病都难以治疗。”
        “超级病菌”是否会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对此公众不用恐慌。“目前来看,这种病菌的致病力并不强,和普通大肠杆菌差不多,只是感染后很难治疗。”他说,“现在这种病菌的感染主要是在医院,医院病人容易被感染,对于正常的、抵抗力没有下降的普通人,现在看来没有很大的威胁,不用像防非典那样来防范。” 由于“超级细菌”难以治疗,对付它最好办法是防御。对个人而言,托尔曼的建议很简单:多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因为“超级细菌”仍然还是走“病从口入”的老路。
        托尔曼表示,对付“超级细菌”的治本之策还是减少抗生素的滥用。自上世纪40年代以青霉素为代表的第一批抗生素诞生以来,人们日益依赖这种对付细菌的“神奇武器”。细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发生变化,逐步获得各种抗药性。抗生素的药效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病菌耐药性也就越来越强,最后就出现了针对王牌抗生素耐药的“超级病菌”。临床上一般危重感染的患者出现“超级病菌”的情况较多,因为患者本身已经用过多种抗生素,这种情况的威胁也比较大。
         “一有耐药的病菌出来,立刻出来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肖永红指出,现实情况是,抗菌药出来后马上就有针对这种抗菌药耐药的病菌;而针对耐药病菌开发新药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他表示,单靠开发新的抗菌药不太现实,最根本的还是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一遇到伤风感冒等小问题就去买消炎药、抗菌药,这是很危险、很不好的用药习惯。据2007年统计,我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肖永红指出,对医疗机构、药店也要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我国早就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一些规定,但是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地执行,对执行的情况也缺少监督和评估。”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心!二维码暗藏“杀机”

王紫京

    不知不觉中,你可能已经习惯用智能手机拍下身边各种各样的二维码,享受轻松在线获取信息的便捷了。但你了解二维码吗?有没有意识到,二维码也可能暗藏“杀机”?

    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它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二维码起源于日本,原本是Denso Wave公司为了追踪汽车零部件而设计的。

    以前常用的一维条码只有宽度记载着数据,而二维条码的长度、宽度均记载着数据。因此,相比前者,二维码的信息容量更大,最多记录1850个大写字母、2710个数字或500多个汉字,是普通条码的几十倍。而且,除文字数字外,它还能存储图片、声音、指纹等信息。也正因如此,二维码才被称为不含电子芯片的廉价存储器。

    二维码还有一维条码没有的“容错机制”——即使二维码被穿孔或是污损,甚至损毁面积高达50%,仍可恢复信息。

    另外,二维码有三个定位点,这三个定位点提供读码机辨识。正是有了这些定位点,不管是从何种方向读取,它都可以被辨识。

    鉴于二维码的诸多好处,加之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很快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商家在广告中加入二维码,引导消费者在线了解更多产品和服务信息;物流仓储中心靠扫描二维码,掌控货品去向和信息;护照、身份证、会员证印有二维码,可以帮人们快速输入核对个人信息;社交网站生成的个人二维码,让我们“互粉”变得轻而易举;二维码还是防伪的好帮手……

    咔嚓一拍,信息自来。一个个小小的黑白方块就像一把把钥匙,带我们走进不同的世界。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习惯这种轻松获取资讯的方式了。但你有没有想过,手中轻易得来的“钥匙”究竟是“金钥匙”,还是“黑钥匙”?

    如今我们常见QR条形码(Quick Response,译为“快速反应”)是二维码家族中的一员,可被智能手机扫描,便于用户直接访问某个网站而无需键入网址。这就给黑客和骗子以可乘之机。他们只需付出很少的成本,利用网上随处都能下载到的二维码生成软件,就能印制出大量二维码贴纸,把它们贴在各地的公共广告上,覆盖原本由企业提供的二维码,给人造成误导。而这些假二维码所含的网址,最终将受害者引向恶意网站。由于二维码是由抽象的矩阵图形组成的,人们无法一眼辨认出它的真伪,在加之其过于便捷,使人放松警惕,因此骗子更容易得手。

    除了二维码骗局,很多人也为隐私担心。去年上半年,就有国内媒体报道称,由于实行实名制,火车票票面上印有记录乘客信息的二维码,而随手丢弃车票,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只要用手机上网下载二维码扫描软件,就可以轻易读出火车票上的二维码信息。鉴于此,铁路部门建议乘客撕毁票面的二维码部分。

    所以,对让我们又爱又恨的二维码,大家还是多留个心眼儿的好。

(摘自《青年参考》 有删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三游黄果树瀑布(有删改)

    ①我仰慕黄果树瀑布,赞叹它的神奇和魅力。

    ②记得第一次来黄果树景区,是盛夏时节,正逢而季,恰逢连续暴而,到处洪水泛监。一到景区,先到陡坡塘瀑布,浓雾蒙蒙,站在瀑布下面的观景台上也很难看清飞流而下的瀑水,眼前白花花一片,分不清哪是瀑布哪是白云,弄得我们赏景的心情荡然无存,我看着她飘渺多姿的身影,听着她雷鸣般的声响,却因天公不作美,黄果树大瀑布也因雾大而没有成行,扫兴而归。

    ③第二次来黄果树,汽车沿着崎岖陡峻的320国道,往西陆续转过几个县境,连绵起伏的群山逐渐被一个一个山峦代替。山峰慢慢突兀出来,尽显各自的形状,层峦叠峰,云蒸雾霞。

    ④虽然天没有下雨,但天空中弥漫浓浓的水雾,犹如小雨一般。还没等看着瀑布,眼镜上就积满了厚厚一层水雾,峡谷里全是水雾,白茫茫一片,游人的呼叫声掺杂在雷鸣般沉闷的瀑布声中。及至瀑布前面的观景台,我们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全身鸡皮疙瘩,令人寒战不已。我干脆扯开披在身上的薄薄的雨衣,沿着山涧小路绕过犀牛潭,穿过弯弯曲曲134米长、顶上一直在下雨的水帘洞,透过洞窗,也只见厚厚的水帘遮天蔽日,充其量只知道这就是洞外飞流直下的瀑布而已,如此,依然没有见到彩虹缘绕,云蒸霞蔚的“水帘洞天”!

    ⑤前年暑假,应六盘水市之邀,为教师讲学,顺道黄果树,这天则是一个大晴天,万里无云。接站的领导告诉我们,这样的天气在贵州很少见,在瀑布下面肯定能看到彩虹,我期待着彩虹的出现。

    ⑥车至七星桥,它像一个筛子,由一片石林及无数沼泽交织而成。“道是桥来却无桥,最终却只高老庄。八戒西行成正果,七星架桥成佳谣”。这里有大大小小的水盆和漫水坝以及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天然山石、水石盆景。弯弯曲曲的石板小道,穿行于石壁、石壕、石缝中,逸遍于盆景边石之上。其地势低洼,四面环山,至七星湖,却也只见水流进,未有水流出,湖面四季未曾有变化。跟流沙河末端一样,它其实也是地下河的入口,蜿蜒其中,令人顿生敬畏。

    ⑦行在景区门口的国林里,太阳高高地挂在明净的天室,几朵白云悠然地向东飘去 , 朋友们嘻笑着前行,一边观赏着园林里的盆景,一边不停地拍照。我突然想起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赞叹:“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我还在回味前两次的遗憾,感受它的雄伟与壮观!

    ⑧乘长梯,下谷底,未及一半,只觉凉风迎面,越下行风越冷,心却越兴奋,大半天穿行于石林中的疲劳也已消失,忽然,从谷底传来清脆的水流声,像一曲曲轻音乐人心座,沁人心扉。两岸来往的人流,穿着各式的衣服,前往瀑布前面,不时地举起手中的照相机和手机,从各个角度不停地拍摄着。

    ⑨峡谷成九十度向外弯曲,宛如一弦弯月,两边陡峭石崖上长满灌木,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银杏浑身金黄,枫树更像火球,黄果树上挂满桔子般大小的黄果,榕树、紫薇等与它们交相辉映。峡谷底部成阶梯状,每级约一米高低,水流经过便形成层层瀑布。洁净的流水像丝线般轻轻泻下,翻腾出一条白浪,钻到潭底下去了。深绿色的潭面平静如镜,影印出一棵棵五颜六色的树木,铁索桥上的游人的倒影,也就变成了挂在树上的果子了,

    ⑩“彩虹!”随着游人的一声惊叫,正要返回的游人也止住了脚步,纷纷掉转身去追逐这道可遇而不可求的美丽风景。

    ⑪顺着人们奔走的方向,远远地,数十条银链从天上直飞而来,穿透这片平静,溅起一串串水珠,飞撇在峡谷顶端,层层薄雾腾空而起,慢慢地涌向天空。一条彩虹从对面岸边飞架而来,跨过犀牛潭,这便是潭中神奇的犀牛建起的一道迎客彩绘门!

    ⑫我兴奋地加快了脚步,穿行奔流的人流中,顾不上擦拭头上的汗水,手机镜头始终对着那幕洁白的瀑布,和随她移动的彩虹,直到太阳隐匿于远山之后,人们依然流连忘返,久久不思离去。

    ⑬是夜,晴川震荡着霹雳之声、倾泻而下、十里相闻的黄果树瀑布依然在我脑际回荡,溅起像烟云一般的水雾还在心海中缭绕,梦境中仍然走岩走穴,在瀑布下、岩洞中欣赏着那天上来水,陶醉于那水雾凝成的像琴弦一样悬挂峭崖之上、洒落于龙潭之中的万条白练……

    ⑭翌日清晨,我飞身下床,挥笔写下了“晴川霹雳飞烟雨,十里相闻动字环,穿岩走穴观天水,万弦高挂落龙潭”的诗句,以此记下黄果树瀑布的雄奇与壮美!。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闲读梧桐

余秋雨

    ①我也说不清楚,从啥时起,就注意那棵梧桐了。

    ②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③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橡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④不久,秋风乍起。楼壁上串串爬山虎最先感知到了,开始把自己的叶子次第染红,染给底端的根和茎看,染给千百双仰望的眼眸看,也染给对面那株无言的梧桐看,然后金箔一般风风光光飘洒下来。而这棵大树,在秋风的万千呼唤下,才逐渐将绿叶变黄,再过渡到深褐,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

    ⑤渐入深秋,梧桐竟似未觉,依然笑对风霜。它伸开高冠,仿佛大自然母亲摊开手掌安抚我们。寒意点点的黄昏,走在树下,我感受到脉脉温情被纷乱的叶子滤筛后,斑斑驳驳洒落肩头。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总是将梧桐与“落寞”这个灰色意象联系在一起。

⑥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朝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队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在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⑦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⑧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⑨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天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亲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⑩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落漠。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⑪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