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子谓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于君也,必进贤人以辅之。今王之大臣,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赂诸侯以王之地背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是以国危。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为主死易,垂沙之事 , 死者以千数。为主辱易,自令尹以下,事王者以千数。至于无妒而进贤,未见一人也。故明主之察其臣也,必知其无妒而进贤也。贤之事其主也,亦必无妒而进贤。夫进贤之难者,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故人难之。”

(节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注释】①苏子:即苏秦,战国时纵横家。②垂沙之事:指垂沙战役,垂沙,地名。③令尹:官职名。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是以国危”中的“国”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两章》) B、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C、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D、夫大 , 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苏子认为“无妒而进贤”难,难在何处?(用原文的话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孙春龙的《救助》。
        ①前些日子,我在长沙出差,有一次步行穿过侯家塘立交桥。
        ②这里是长沙城区的核心位置,人来人往。我低头刷着微博,无心留意这个城市的繁华。但当我路过那个坐在地上的老人时,她的衣着和周围环境的巨大反差,还是让我扭头看了一眼。我瞥见在老人的怀里躺着一个瘦小的孩子,我看到了她那一双清澈而又机灵的小眼睛。孩子的旁边撑着一把伞,勉强为两人遮挡一丝寒风
        ③看着那把被寒风吹得摇摆不定的雨伞,我下意识地拉上了棉衣的拉链,像很多路人一样,面无表情地走了过去。
        ④走出去10余米的时候,我突然停下来,再次扭头看了一眼那个孩子。我心想,那会不会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在原地犹豫了几秒,我决定转身去看看。
        ⑤我抱着一丝怀疑折返。
        ⑥那位老人看出了我的迟疑,于是拿出了一张残疾证。她说,残疾证是她丈夫的,她的儿子离了婚外出打工,他们实在没有能力养家糊口了,就带着3岁多的孙女外出乞讨。残疾证或许是假的,我想,这是骗子惯用的伎俩。老人又拿出了一张证明,是村委会写的,很简单,只写了她是这个村的村民,并没有写她的家庭状况。
        ⑦我看到残疾证上有村委会的电话,我想我可以打电话核实。正当我准备掏电话时,一阵寒风将雨伞吹开,孩子的奶奶爬着把雨伞拉回来,然后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于是我知道,自己多心了!
        ⑧或许老人感觉到,我并不是来施舍她的,便告诉我,她不愿意去救助站,因为在那里面吃不饱肚子,有一次孩子在里面还生了病,打了4天吊针。在老人的面前,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好心人不要给救助站打电话,我们不去。
        ⑨我掏出兜里仅有的3张20元纸币,塞到老人的手里。没想到,老人竟然失声痛哭,她苍老的脸颊上挂满了泪水。或许她能感受到,我不是在施舍。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她执意只留下一张钞票,将另外两张塞回我手里,她说:“好兄弟,我听你口音也是我们那一方的人,你出门不容易,不能让你断了盘缠。”
        ⑩那一句话,让我突然湿了眼眶。
        ⑪钱被我们推来推去,很多路人奇怪地看着这一幕。我把钱塞到小女孩的手里,看着她从奶奶的怀里掏出钱包,拉开拉链,把钱抚平了一张一张地装进钱包里,然后再拉上拉链,把钱包塞回奶奶的怀里。之后,她对着我很羞涩地笑了笑。
        ⑫钱包里除了一张10元纸币,剩下的全是1元的零钞。
        ⑬老人说,这孩子很机灵。他们去过救助站,但在那里连肚子都吃不饱。后来出来乞讨,最起码能吃个饱饭,或许还能攒点钱,以后送孩子去上幼儿园。
        ⑭有饭吃,有学上,这本是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但是对于她们来说却是奢望。
        ⑮就在我和老人交谈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女孩买来一袋糖果,放到了小女孩的怀里;我看到有人驻足,掏出身上的零钱放到老人面前的碗里。我看到旁人的眼光里,不再是冷漠或嫌弃,而是悲悯与和蔼。
        ⑯离开长沙之前,我再一次前往侯家塘,不过并没有找到那个乞讨的老人和那个机灵的孩子。或许我再也见不到她们了,但这些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残存的悲悯是否已经开始苏醒。

对比阅读,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缦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释】①子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1í):纯黑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