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孙春龙的《救助》。
        ①前些日子,我在长沙出差,有一次步行穿过侯家塘立交桥。
        ②这里是长沙城区的核心位置,人来人往。我低头刷着微博,无心留意这个城市的繁华。但当我路过那个坐在地上的老人时,她的衣着和周围环境的巨大反差,还是让我扭头看了一眼。我瞥见在老人的怀里躺着一个瘦小的孩子,我看到了她那一双清澈而又机灵的小眼睛。孩子的旁边撑着一把伞,勉强为两人遮挡一丝寒风
        ③看着那把被寒风吹得摇摆不定的雨伞,我下意识地拉上了棉衣的拉链,像很多路人一样,面无表情地走了过去。
        ④走出去10余米的时候,我突然停下来,再次扭头看了一眼那个孩子。我心想,那会不会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在原地犹豫了几秒,我决定转身去看看。
        ⑤我抱着一丝怀疑折返。
        ⑥那位老人看出了我的迟疑,于是拿出了一张残疾证。她说,残疾证是她丈夫的,她的儿子离了婚外出打工,他们实在没有能力养家糊口了,就带着3岁多的孙女外出乞讨。残疾证或许是假的,我想,这是骗子惯用的伎俩。老人又拿出了一张证明,是村委会写的,很简单,只写了她是这个村的村民,并没有写她的家庭状况。
        ⑦我看到残疾证上有村委会的电话,我想我可以打电话核实。正当我准备掏电话时,一阵寒风将雨伞吹开,孩子的奶奶爬着把雨伞拉回来,然后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于是我知道,自己多心了!
        ⑧或许老人感觉到,我并不是来施舍她的,便告诉我,她不愿意去救助站,因为在那里面吃不饱肚子,有一次孩子在里面还生了病,打了4天吊针。在老人的面前,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好心人不要给救助站打电话,我们不去。
        ⑨我掏出兜里仅有的3张20元纸币,塞到老人的手里。没想到,老人竟然失声痛哭,她苍老的脸颊上挂满了泪水。或许她能感受到,我不是在施舍。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她执意只留下一张钞票,将另外两张塞回我手里,她说:“好兄弟,我听你口音也是我们那一方的人,你出门不容易,不能让你断了盘缠。”
        ⑩那一句话,让我突然湿了眼眶。
        ⑪钱被我们推来推去,很多路人奇怪地看着这一幕。我把钱塞到小女孩的手里,看着她从奶奶的怀里掏出钱包,拉开拉链,把钱抚平了一张一张地装进钱包里,然后再拉上拉链,把钱包塞回奶奶的怀里。之后,她对着我很羞涩地笑了笑。
        ⑫钱包里除了一张10元纸币,剩下的全是1元的零钞。
        ⑬老人说,这孩子很机灵。他们去过救助站,但在那里连肚子都吃不饱。后来出来乞讨,最起码能吃个饱饭,或许还能攒点钱,以后送孩子去上幼儿园。
        ⑭有饭吃,有学上,这本是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但是对于她们来说却是奢望。
        ⑮就在我和老人交谈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女孩买来一袋糖果,放到了小女孩的怀里;我看到有人驻足,掏出身上的零钱放到老人面前的碗里。我看到旁人的眼光里,不再是冷漠或嫌弃,而是悲悯与和蔼。
        ⑯离开长沙之前,我再一次前往侯家塘,不过并没有找到那个乞讨的老人和那个机灵的孩子。或许我再也见不到她们了,但这些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残存的悲悯是否已经开始苏醒。

(1)、文中的“我”见到乞讨的祖孙俩后,内心情感发生变化。阅读全文,请用精练的词语概括。

(2)、对于一面之识的祖孙俩,第⑦段写道:“于是我知道,自己多心了!”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出表明“我”确是“多心”的依据。

(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①本文前后三次写到“寒风”,请揣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②本文中的祖孙俩需要救助,学习了《孔乙己》一文后,你会发现生活在旧社会的孔乙己的命运更悲惨,更需要救助,如果让你去救助孔乙己,你会从哪些方面去救助他?

(4)、有人认为末段画线句应该改为“重要的是,我内心的悲悯已经开始苏醒”,理由是这样写紧扣文章内容,文意更直白。请对此作出评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点一横长
明凤英
①我常常想起我的小学老师,达时雨。
②小时候,学写繁体字。碰上笔画多的,达老师就教我们一些顺口溜。“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我的耳朵长,我姓王,我今年十四岁,在一心国小上学。”这是繁体“廳”字,大厅的厅,整整二十五笔。
③“一点一横长,二字下面口四方,两边丝绕绕,鸟儿站中央;“这是‘鸞’字,红鸾星动的‘鸾’。”还有“亡、口、月、贝、凡,”这是“赢”字;输赢的赢……
④我们扯开嗓门喊起来,伸出手指把字写在空气里。一时,教室里像是让我们挂满了“廰”字,叮叮当当作响。达老师假装捂起耳朵,说:“你们声音好大!外面的树叶子,花儿都让你们嚷嚷下来了。”大家咧嘴嘻嘻笑起来。教室外面,隔着走廊,木麻黄红艳艳的花瓣正慢慢落下,落在黄土堆上。
⑤达时雨老师是我三、四年级时候的导师,江苏泗水人,1949年到台湾。那时她大约三十几岁,高高的个子,粗密浓黑的长发。自行车来去,娴雅悠闲,软底平鞋,踏地无声。她把自行车停在教室走廊外面,木麻黄树下面,笑眯眯地、无声地走进教室。她上课非常认真,铆足了力气。下课了,她静静坐在教室里,支着头看木麻黄树,笑眯眯地看我们冲进冲出,疯跑一气。她的苏北口音非常甜蜜温柔,棉花糖一样拖长了:“当心摔跤哦。”
⑥达老师并不是一个棉花糖一样的女人。三年级第一天上课,她开口就告诉我们,做什么要像什么。做小学生,就要好好读书,孝顺父母。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有虚荣心,要有服务的精神。长大了,做有用的人,为国家社会做事。达老师说她在大陆念女子师范学校,校门口挂了一副对联,写的是:想做大官的请出去,要做小姐的别进来。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凛然正色,字字清楚。我们都安静下来,不敢造次。
⑦达老师教我们成语。从“一”开始。一贫如洗、一介布衣、一曝十寒……好像人生真是件严重的大事,处处都是险滩。一不小心,就要万劫不复。
⑧有一次我家急着要用钱。妈妈苦无对策,叨念告诉我,课后的辅导不上了吧,可以省下30块钱寄给外婆。我听了妈妈的话,不作他想,下课背上书包,大踏步高高兴兴回家了。快出校门的时候,却让达老师给叫住:“为什么不上成语课?”我据实以报:“我家钱紧了。我妈说不上了。”达老师只说:“上课去。”我听了,也不作他想,回头进教室。父母辈疲于奔命,只求喂饱一家人的肚子,竟从来没有察觉什么。事后,我妈也像是压根儿忘了让我不上辅导课的事情。只是此后,我就没有再交过辅导费了。
⑨难得糊涂的日子,如急流湍湍,竟也这样舟行千里。大学毕业后我四处奔走,跟达老师断了联系。多年以后,我才又听到更多达老师的事。达老师是从台北的一处高楼纵身跳下,带着她特有的清高和寂静,离开人世的。
⑩我常常想起达老师支着头,静静坐在教室里看木麻黄树的样子。我没有机会告诉她,当年她讲“想当大官的请出去,想当小姐的别进来”的一刻,曾经多么地让我震动。我也没有机会谢谢她把八岁时候的我,领进了学习的畅想和快乐中。
⑪想念她的时刻,我是多么愿意,生出彩翼,振翅飞到琼楼高处,把她从孤单绝望的一刻,奋力拉回。回到那“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的瞬间。
⑫一点,一横长。一撇无垠,到天涯。
(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威力超群的量子武器

孙立华

     8月16日,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因其运用量子物理基本原理,确保了信息的不可窃听和不可破解,从原理上确保身份认证、传输加密以及数字签名等的无条件安全,有力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量子理论应用于武器中。就会产生量子武器。 

    量子武器实际上是一种威力超过核武器的无形杀手,如果把它安装到武器上,其威力如同人进入火海,可使其迅速化为灰烬。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中央科学院就开始了量子武器和反量子武器计划的研究,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前苏联分别获取了德国遗留下来的部分量子武器和反量子武器相关资料,并得出量子武器比核武器威力大的结论。爱因斯坦在1942年就提出了量子力与反量子力的守衡。据说,前苏联也一直在秘密研究实验量子武器,但一直没有更多的公开资料可供研究。外国分析家认为,俄罗斯由于具有自然科学优势,已拥有批量不大的量子武器样品,因为这种武器的有效半径是无限的,能够将激光送达任何地点。此外,这种量子技术还可以建立通信系统,以极高的速度向战区传递信息。

    据专家预测,在量子物理学攻关、试验成功后,至少可生产如下武器:一是反物质炮。因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么就是反原子,由反原子就可组成反物质。当反物质与正物质接触时会产生湮灭效应,放出光子和介子,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也就是说会爆炸。一毫克反物质与一毫克正物质湮灭时会产生相当于430吨TNT的爆炸力,因此现在的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反物质武器将是继核武器之后的又一种毁灭性武器。但是要研发反物质炮弹除了量子物理学基础研究、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外,还得有反物质试验装置。二是重力波炮。重力波炮实际上是一种量子定向能武器,其原理是量子凝缩。由于在宇宙中缺乏媒介,声波、冲击波等无法传播,导致传统的爆炸性武器包括核武器的效果都大打折扣,而重力波则不受这个限制。因此在宇宙中,定向发射的高能重力波可以很容易做到扩散性杀伤的效果。三是重力场发生器。其实就是个人造黑洞,只要碰上就片刻之间化为乌有。四是反量子武器。反量子武器是个量子防护罩,如果研制成功,那么它就能抵抗所有物理攻击。 

    除了以上未来可能出现的量子武器,美国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量子雷达”,或将成为隐身飞机新的天敌。有报道称,光子的量子特性可用于挫败先进的隐身技术,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利用偏振光子探测物体和进行成像,如果隐身飞机试图截获这些光子并以某种方式反射以伪装自己的部位,就会不可避免地改变光子的量子特性,进而暴露干扰行为。也许,在不久的未来“量子雷达”将最先在世界军事舞台亮相,让隐身飞机无处遁形。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底16期 有删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认识汉斯吗

刘怀远

    如果你第一次跟张奶奶拉家常,见面说不了三句话,张奶奶就会问你:你认识汉斯吗?医生,德国人。

    张奶奶闺名芝秀,慈惠墩人,十多岁上父母双亡,孤零零的她被汉口的姑妈领了去。姑妈家住在裕华纱厂旁,迫于生计,芝秀小小的年纪也进了纱厂做女工。织工从早到晚,两只眼睛总是瞪圆了盯住织机,稍微发现一点毛病,眼到手到,飞快地摆弄梭子,不让织机上出一点瑕疵。

    时间不长,芝秀的眼睛红肿起来,肿痛,视物模糊,其中一只眼睛里还流出白色的汁液来。姑妈先是请来游走的郎中,郎中卖给几包草药。不想敷用后,眼睛钻心地疼,还看不见东西了。姑妈又慌忙领着去看保善堂的先生。先生看了,也是摇摇头,说,可惜了这么漂亮的丫头,还是趁早做手术吧。芝秀问,做手术能好?好是好不了,是提早割除了坏眼,不影响以后装个假眼,闺女家家的,怎么说也是爱美。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诊费先付,至于落个什么后果,与本堂概不相干。芝秀呜呜地哭,姑妈劝她,别哭了,再哭对眼睛更不好了。芝秀说,反正是要瞎了的,还能再坏到哪里。姑妈叹口气,这么年轻的孩子,怎么能没有眼睛呢。没有了眼睛,这一辈子可怎么过,我可怎么跟你去的爸妈交代啊。

    芝秀说,没了眼睛,我也不活了。姑妈说,要不死马当活马医,我去请个洋大夫来看看。就请来了汉斯。德国人,在汉口开诊所。汉斯来了,仔细地查看了病情,也是摇摇头,说我也没有办法。芝秀又伤心起来。汉斯见她抽泣,又用手指在芝秀眼前晃了晃,芝秀眨了两下眼睛。汉斯又点点头,也许还是可以好的。

    姑妈说,能治就好。快用药吧。汉斯说,我给清洗干净了,还需要打一针盘尼西林。你们,打得起吗?芝秀不知道什么是盘尼西林,姑妈可是听说过的。那个时候的盘尼西林堪比黄金,一是稀少,二是金贵,不是一般人能用的。你有这个救命的药吗?姑妈问。汉斯点点头。姑妈就僵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芝秀问,多少钱啊?汉斯没有回答,而是问,你在哪里做工啊?芝秀说,纱厂里当女工。汉斯微微一笑,那要你不屹不喝,半年的薪水。芝秀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姑妈对芝秀说,秀,别怪姑妈不给你打针,姑妈实在是……芝秀说,姑妈,我谁都不怪,只怪我自己命苦,自小没了爹,又没了妈,若不是姑妈收留,说不定我早死了,我怎么还能怪姑妈?眼睛瞎了是命,不怪姑妈,只是今后成了一个瞎子,又要拖累姑妈了。姑妈也忍不住地哭起来。汉斯在一旁看看芝秀,又看看姑妈,看看姑妈,又看看芝秀,算是明白了怎么回事。汉斯摸摸大鼻子,挠挠头,说,上帝呀,真是可怜的孩子。要不这样,我先给小姑娘治疗打针,等你们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再给,好不好?

    姑妈望望芝秀,芝秀望望姑妈,却看不清。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汉斯已经用注射器配药了。盘尼西林注射到芝秀的身体里,没过几天,芝秀的眼睛真的神奇地好了。芝秀找到汉斯的诊所,才看清了汉斯的模样。芝秀说,谢谢你救了我。

    汉斯仔细查看了芝秀的眼睛,高兴地拍拍她的头说,痊愈了,你的眼睛完全好了。芝秀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说,我现在还是没钱给你。汉斯摸了下大鼻子说,我说过了,你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来还。你放心,我有了钱一定来还你!好的,你去吧,不过你要记住,不论再做什么事,一定要爱护眼睛哟!汉斯双眉往上一耸,眼睛透出微笑。

    芝秀正想着是回裕华纱厂,还是干点别的。日本鬼子的炮弹飞来了。芝秀拉上姑妈跑回了慈惠墩。日本人被赶走后,芝秀和姑妈又回到汉口,汉口已找不到一个叫汉斯的德国医生,也找不到一家外国人开的诊所。

    “外国人漂洋过海地来开诊所,那么贵的药,一分钱都没给人家。”年老的张奶奶逢人便说,逢人便打听。“你认识汉斯吗?医生,德国人,不是他,多少年前我就瞎了。”随着来汉口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特意学会了几句英语的张奶奶有机会就拉住外国人,跟人家打听:“你认识汉斯吗?我欠着人家药费呢,从没来要过,好人呐。如果他本人不在世上了,我答谢他的子孙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啊。”汉斯,仿佛从没来造汉口一样,没有一丝消息。

    张奶奶立了遗嘱,做出她这个年龄老人的惊人之举:身后捐献眼角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