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百家争鸣

今天,我们要想了解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言行,可以查找的一部重要古书是(    )

A、《论语》 B、《春秋》 C、《国语》 D、《老子》
举一反三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某校七年级开展以“文明·创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   新·思想】

老子

(儒家)

墨子(墨家)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1)根据以上表格中“代表人物(学派)”的方式,请将表格中①②处内容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填写完整。根据以上资料,指出三家学派的思想有何共同之处。

【任务二   新·时代】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2)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   

B.秦长城和战国时各诸侯国修建的长城没有承接关系。

(3)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时期修筑长城的历史作用。

【任务三   新·科技】

在纸出现之前,书写材料是竹简、木牍、缣帛,价格昂贵且携带储藏都不方便,制约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汉武帝至汉宣帝时代,已有植物纤维纸,至迟在汉宣帝时代已掌握了麻纸的制作技术。东汉和帝时,担任尚方令的宦官蔡伦指导工匠们用树皮、麻布等为原料,制作出更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被称为“蔡侯纸”。从此开创了一场书写材料的革命,由纸取代了简帛。中国的造纸术,此后东传朝鲜、日本,西传阿拉伯、欧洲,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一大贡献。

——樊树志《国史概要》

(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书写材料发生的变化,并概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5)综上,请谈谈我们青年学生如何实现对中华文明的不断创新。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众多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思想智慧】

材料一   道德教育体现先贤智慧

●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老子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他还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够相互转化,他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孔子、老子两位思想家的主张。

【器物鉴赏】

材料二   青铜器物蕴含工匠精神

①: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这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②: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2)根据材料二的图文信息,写出①②处的青铜器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青铜工艺的特点。

【建筑魅力】

材料三   建筑工程承载历史价值

部位

主要作用

鱼嘴

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

飞沙堰

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岷江,起到泄洪减灾作用;排出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

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人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

            都江堰工程示意图

(3)结合所学指出主持修建都江堰的历史人物。依据材料三,说说这项水利工程具有的功能。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