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迎着风,一顶草帽
李丹崖
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到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白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它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用它来遮挡被风吹散的麦糠。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还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当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那是在电视上,早已忘记了那是一档什么综艺节目,只记得我拉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妈妈快看,那两个人在学爸爸……”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信妈妈的话,因为,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成那样夸张。
⑥“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仿佛从来就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累酸了,爸爸才停下来擦汗。
⑦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⑧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到了来年春天也一样。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让草帽飞上天。他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
⑨现在依稀记得,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多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天空遨游。春天的旷野里,我和父亲奔跑着,翻越一个又一个田垄,直跑到村口的妈妈唤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饭了。
⑩那时候,我总会边吃边说,说爸爸是个发明家。每当我这样夸奖爸爸,一旁的妈妈总会撅起嘴唇。我一看妈妈吃醋了,忙用爸爸交给我的“招数”----妈妈,你是个美食家啊!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⑪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结束时,母亲突然说:“你们要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
⑫我明白爸爸“重操旧业”的意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
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巴在天空遨游。
材料一:
早先,筷子称为“梜”,还有一个名字叫“箸”。据称,筷子是古时姜子牙因神鸟而创造竹丝,抑或是大禹治水时发明:由于工作繁忙,为了省时间,吃饭时他就找了两根树枝做工具。
以上当然是传说。有一种观点看上去比较合理:钻木取火的方式出现后,茹毛饮血的先民们吃上了有温度的熟食,再用手抓就不太方便,早期的筷子就应运而生了。
虽然只是猜测,但先秦时期“箸”只用来夹菜是真的。《礼记·曲礼上》中说:“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羹不是现在所说的汤,而是指用肉或菜做成的带汁食物,用筷子取食显然更合适。
“筷子”之名的出现,应该在明代。明代《菽园杂记》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
由于“箸”和“住”同音,船家特别忌讳,改称“快儿”,希望船可以快行,讨个口彩。考虑到筷子的材质一般是竹木,所以又加了个竹字头。
这个名字在民间广泛流传,久而久之,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也开始使用。到现代,则统一称为“筷子”。
(选自《一双筷子的诞生与流行:既是餐具,也是文化象征》)
材料二:
四种常见筷子材质优劣全解析
材质 |
优 |
劣 |
健康指数 |
木筷子 |
天然材料,无毒,不会发生氧化,不易变形,不导热,价格便宜。 |
更容易受到污染,容易发霉,需要杀毒灭菌使用,否则易引起肠道传染病。 |
★★★☆☆ |
竹筷子 |
环保无毒,用起来比较轻巧,有韧性不易折断,尤其碳化竹筷不易发霉变质,是较为适用的餐饮工具。 |
外皮和内部差异较大,使用高温消毒时容易弯曲变形。 |
★★★☆☆ |
不锈钢筷子 |
耐腐蚀,不容易生锈,外观靓丽,精致大方,手感光滑亲肤,而且便于清洗,不易有食物残渣附着在上面。 |
容易导热,易烫手,与过酸、过碱的物质接触,易生出有害物质。 |
★★★☆☆ |
密胺筷子 |
无毒无味,不易碎裂,耐酸碱,对油脂、酸、碱及各种溶剂都具备优越抵抗性,耐温性好。 |
价格较高,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高温炙烤会开裂。 |
★★★★☆ |
材料三:
近日,杭州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的一项提议引发了热议: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提议,将11.11”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文创+公筷”的模式助力公筷落地。
早在筷子的传承过程中,就有着一套使用礼仪。其中,夹菜时不能从底部挑菜拣食、不能在盘子中翻找搅拌、不将筷子一端含在嘴里嘬吸等,都体现着民间对于餐桌文化以及饮食卫生的讲究。这些,都与如今提出公筷制的理念初衷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
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聚餐时私筷取餐、私筷同盘,更是为病毒、细菌、微生物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次疫情中,因聚餐引发的感染病例更是为大众敲响了警钟——推行“全民公筷”,迫在眉睫。
筷子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饮食工具,更是一种中国表达,一份对中华文明的文化传承。而传承也需符合现代卫生理念,使用公筷公勺,体现真正的尊重与关爱,也是时代文化进步的标志。
(选自《“11.11”=“公筷日”,如何?》)
材料四:
公筷、公勺、夹子的外形尺寸
公筷公勺的外形尺寸应当明显区别于普通筷勺,便于印制(烫)“公筷(勺)”的字样(印、烫面应平整、光滑,便于清洁);公筷公勺和私筷私勺之间宜通过造型、质料和色彩来区分;采用颜色区分,宜为白色或绿色(建议公筷优先选择绿色,绿色代表健康,与绿色食品对应,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公筷公勺的尺寸要明显大于普通筷子勺子(普通筷子标准长度为22~24厘米;普通勺子为15-18厘米),方便稍远距离的夹取或盛取,避免混用;夹子应为不锈钢等材质,表面应光滑、平整,便于清洁。
(节选自《酒泉市“公筷公勺”使用规范》)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