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中国石拱桥》同步练习试卷

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
(5)、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上有个“北斗”    地上自由“行走”

    ①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划破夜空,成功地将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②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3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

    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无疑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北斗距离我们的生活是远还是近?其影响又有几何呢?

    ④从定义上来说,卫星导航是利用导航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求出载体相对卫星的位置,再根据已知的卫星相对地面的位置,计算并确定载体在地球上的位置的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天上的卫星,准确地知道地球上某地某物的位置。就我们的生活而言,常用的百度地图、驾驶路线导航、大众点评的美食定位等等都是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⑤对于古代皇帝来说,管理疆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有日行千里的宝马通风报信,但是在广袤疆土上发生的大小事情还是很难及时传达到皇帝那里,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但是现在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就让我们可以随时知道世界另一端发生的事情了。

    ⑥全球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由美国建立,在1967年开始民用。卫星导航系统概念的提出已有30年,但卫星导航全球性大众化民用刚刚开始,真正应用只有十来年。

    ⑦通常卫星导航的应用市场可以分为三大方面:专业市场、批量市场和安防市场。而有很多应用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徒步旅行者、野外工作人员和户外活动者现在常应用袋式GPS定位器,配上电子地图,可以在草原、大漠、乡间、山野或无人区内找到自己的目的地。还有城市中车辆的监控管理、汽车导航与信息服务、行驶路线规划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再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车载报警装置、车载防盗装置、车载导航装置等等,都使用了卫星导航系统。

    ⑧也许有人要问:现在我们出门用手机搜地区、搜路线这么方便,已经有可以使用的系统了,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呢?

    ⑨殊不知,虽然现在的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上已经成熟,但使用的都是外国的技术和设备,在中国国内导航市场,美国的GPS更是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和特殊的意义。

    ⑩短短8年时间,中国完成了16颗导航卫星密集发射的壮举。经过一段时间组网调试运行后,系统将具备稳定连续地覆盖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等服务。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动物的节能术

      ①蛇的耐饿本领源于它们那一套节约能量的技术。人们一摸到猫或狗身上,总是感到热呼呼的,可是一摸到蛇的身上,却是冷冰冰的。这是因为前者是恒温动物,后者是变温动物。恒温动物的身体,好像是只具有恒定温度的炉子,为了保持恒定的体温,就要消耗体内的能源物质。可是,作为变温动物的蛇就省去了这笔能量开支。它们一年四季的体温不同,就是同一天中的体温也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有较大的变动。所以,它们体内动用的能源物质,远比恒温动物少。拿重量相等的猪和大蟒蛇相比较,如果猪每天消耗150份单位重量的能源物质的话,那么蛇只要1份就够了。

      ②与此同时,蛇类吸收营养成分的效率特别高。一口气连吞四五只小白鼠,对蛇来说是并不稀奇的。有时,它们还能吞食比自己大而且长的食物。一般地 , 只要5天左右的时间,蛇就把吞进肚里的食物消化完了,连骨头也消化得精光,只剩下一些兽毛和鸟羽从粪便中排出来。消化以后,这些营养成分便在体内贮存起来。正因为在能量的积聚和消耗上能“开源节流”,所以蛇的耐饿本领特别高强。

      ③龟是寿命很长的动物。1766年法国探险家把一只大龟带到了毛里求斯岛上,到1918年,由于爬上炮床而被士兵“就地正法”了。这只龟是在成年时被捉住的,看来它的寿命至少也有180年。新陈代谢缓慢,能量消耗较少,是龟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骆驼是一种能长时间忍耐干渴的动物,人们把它叫做“沙漠之舟”。骆驼之所以能耐干渴,是因为在它的驼峰里装满脂肪。脂肪在氧化产生热量的同时,也产生了水分。骆驼不仅能贮水,而且善于保水。它很少出汗,排尿量也少得可怜。别的动物如果小便不多,不能排出尿素等废物,就会中毒。骆驼却可以通过肝脏,利用尿素制成新的蛋白质。

      ⑤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发现,骆驼耐渴的奥秘就在它特殊的机体功能。骆驼的血浆中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保持血液中的水分;每当体内的水分明显损耗时,这种蛋白质仍能维持血液中的水分,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科学家把骆驼血浆内的这种蛋白质注射到兔子体内,结果这些兔子在沙漠中断水7天,体内水分丧失30%之后,仍未死去;而没有注射过这种蛋白质的兔子,失水10%就夭折了。

      ⑥动物的能量利用率也是很高的,在这方面鸟类可算是佼佼者了。哺乳动物每奔跑1千米,100克体重大约消耗2400焦耳的能量;鸟类每飞行1千米,100克体重只消耗680焦耳的能量;后者所消耗的能量不到前者的 。有一种金鸻(一种群居海滨的鸟),每年春秋季节往返于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群岛,在海洋上空不吃也不睡,一口气飞4000多千米,体重只减轻0.06千克。

                                                                                                                                                       (节选自丛书第三册88页,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熊胆的悲剧
刘夙
    即使你不是一个动物权利保护主义者,当你听到在中国有几千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被关在狭窄的笼子里几乎不能动弹,它们的肚子上被活活割开一个口子,被人用金属管子捅进去,而它们因此痛不欲生的时候,你多少也会感到于心不忍吧?
    为什么这些黑熊会受到这样的虐待?因为人们想获取它们的胆汁。但是如果把熊杀死,一次只能取得一点点胆汁,于是便有“天才”想到可以用“取卵不杀鸡”的办法获取熊胆汁,也就是把一根导管伸到活熊的胆管内,一旦分泌出胆汁就把它导引出来。
    动物的胆到底有什么药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么说的:“目者,肝之外候,胆之精华也。故诸胆皆治目病。”简单地说,就是中医认为眼睛和肝、胆有密切的关系,肝胆有问题,眼睛也会有问题;而根据“吃啥补啥”的法象药理,吃胆就可以补胆,补了胆,眼睛的病自然也就好了,所以各种胆都可以明目。
    动物的胆又被认为具有“苦寒”的性味,而苦寒之药常常是用来“降火”的,“火症”里面有一大类叫做“肝火”,既然是肝的“火”,用胆来治当然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胆又有了清热的功能。
    在过去,除了熊胆之外,猪胆、牛胆、蛇胆和青鱼胆也常常使用,它们与熊胆合称“五胆”。熊胆在后来之所以一下子受到狂热的追捧,而另外四胆中除蛇胆之外却已经很少有人使用,全在于现代医学的一个发现。
    现代医学发现:胆汁的一大功能是把肝脏中的一些脂溶性排泄物——主要是胆红素和胆固醇——带离肝脏。在正常的胆汁中,胆红素和胆固醇也是被胆汁酸盐包裹成乳滴而悬浮其中的;如果胆汁成分异常,胆红素或胆固醇过量,胆汁酸盐没法把它们全都紧紧地包住,它们便会在进入十二指肠之前从胆汁中沉淀出来,形成胆结石。实验发现,口服胆汁酸或其盐,在某些时候的确可以起到溶解结石的效果。因此,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口服溶石成了不动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一种方法。
    但是,胆汁酸有很多种,包括胆酸、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等,而且不同动物的胆汁有不同的成分,如人胆汁中的胆汁酸以胆酸、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为主。熊去氧胆酸,在一些熊类(特别是黑熊)的胆汁中含量较高,但在其他哺乳动物的胆汁中却不存在或仅以微量存在。
    在这么多种胆汁酸中,如果鹅去氧胆酸是效果最好的溶石药物,那么今天人们祸害最多的就该是鸡鸭鹅等家禽,而不是熊了。不幸的是,实验表明,偏偏熊去氧胆酸的溶石效果比鹅去氧胆酸更好,而且毒副作用也更小,于是,胆熊的悲剧就这样开始了。今天从胆熊获得的熊胆汁,有的直接干燥成“熊胆粉”,用在中成药里面,但大部分都用来提取熊去氧胆酸了。
    这时候,中医支持者其实已经把中医中动物胆原本的用法抛弃了,不过是在用一种野蛮落后的方式获取天然的熊去氧胆酸罢了。可是,熊去氧胆酸并非只能从熊胆汁中获取,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可以很容易把鹅去氧胆酸或其他某些胆汁酸转成熊去氧胆酸,成本并不比活熊取胆汁的方法高多少。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地震,你知多少

佚名

       ①20世纪以来,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达160万,中国占了一半左右。面对严峻的地震形式,学习防震知识,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意义重大。

       ②地震和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了7.8级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死亡24.2万余人,重伤16.4万余人。2008年5月12日下午,中国汶川发生8.0级地震,共造成近7万人遇难,1.8万人失踪。

       ③那么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呢?

       ④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⑤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地震应急防护的基本方法是“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

       ⑥假如你在室内,如何进行地震应急防护?

       ⑦如果住的是平房,且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向室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同时,尽可能找个枕头、坐垫、书包、脸盆或厚书本等护住头部,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⑧如果住的是楼房,首先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跟、墙角、坚固家具旁等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不要到处乱跑,更不能跳楼。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死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

       ⑨如果在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要用书包等身边的软实物体护头,躲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也可就地蹲在柜台、排椅下或柱子边、内墙角处,注意避开玻璃门窗、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决不可乱跑,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挤压而导致人员伤亡。

       ⑩假如你在室外,又该如何进行地震应急防护?

       ⑪正在室外的人员,要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的,还有像广告牌、路灯、立交桥、过街天桥等;在楼群中躲不开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底层不容易塌掉;如正在郊外,应迅速离开山边、河岸及高压线、电线杆,以防滑坡、涨水等突发事件。

       ⑫一旦发生危险,可进行自救。如果被埋在废墟里,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空间,用砖块、木头等加固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以防余震。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⑬了解地震,学习防震知识,“未雨绸缪”,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保障,生活更加安定。

(选自《大百科》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下列各题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6期,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