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六校(朝晖初中、回澜初中等)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

    敦煌,重新出发

(材料一)

《数字化让千年石窟“活”起来》

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梅隆基金会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西北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拉开了敦煌石窟数字化的帷幕。

“给佛拍照”,是石窟数字化最简明的解释。在昏暗的洞窟中,专业人员自制轨道、灯箱,分层、逐行拍摄壁画,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量庞大的照片逐一比对、拼接和修正。仅实现一个300平方米壁画的洞窟数字化,就需要拍摄4万余张照片。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介绍,近30年来,画面精度已从最初的75dpi提升到最高600dpi。这意味着,采集后的图像四倍于原作,在荧幕上看远比在洞窟看清晰。

以保护为出发点,石窟数字化落脚在了游客端。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投运。直径18米的球幕影院中,通过数字化取得的壁画素材纤毫毕现,游客如沉浸苍穹之中,饱览梦幻佛宫的壮美。自此,“前端观影、后端看窟”的旅游开放新模式在莫高窟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游客蜂拥至洞窟的压力。

2016年,数字化的另一成果“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及全景漫游,免费在网络上公布。人们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身临其境地免费欣赏洞窟景象。次年,“数字敦煌”英文版上线。

建设“数字档案”,让不可移动的壁画越过山川海洋,抵达世界任何角落。现代展示手段,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敦煌的全新视角。让莫高窟“容颜永驻”,正在成为可能。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08-20,有删减)

(材料二)

《敦煌石窟“云游”千家万户 古人生活仪式感“触手可及”》

甘肃省敦煌研究院“云游敦煌”官方微信小程序20日正式上线。民众通过该程序足不出户便可畅享敦煌艺术之美,还能定制专属个性呈现内容,在体验互动中获得知识,随时随地拥有一个“触手可及”的线上敦煌石窟。

此次发布的小程序将敦煌石窟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呈现和深入解读,民众除了可以近距离领略敦煌石窟艺术风采,感知敦煌壁画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充盈的美学价值,还可以定制专属敦煌色彩、敦煌石窟主题内容,更有每日“私人定制”壁画故事和与之契合的智慧“画”语,让古人智慧赋予日常生活更多仪式感。

除了大众熟悉的“九色鹿”,敦煌壁画中还有哪些动物?敦煌壁画是如何绘制的?即使对敦煌文化了解不多的用户也可以从艺术类型、朝代、颜色等角度去探索感兴趣的内容,去感受醇厚的色彩、流动的线条和生动的意趣,去了解更多壁画背后的故事,完成一次专享而独特的云端之旅。此外,该小程序还整合了预约购票、智慧景区导览、传统文化课程体验等功能,为莫高窟景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线下创新服务。游客还可通过它了解壁画病害类型、文物数字化工作,为敦煌石窟保护工作贡献力量。

(节选自新华网2020-02-24,有删减)

(材料三)

《为什么樊锦诗可以被称为先生》

樊锦诗是出身优渥的上海娇小姐,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人生本可以有无数条路,她却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在大漠深处,爬进黑黢黢的洞窟,一待就是57年。

樊锦诗从废墟中挽救莫高窟,为永续利用倾尽了全力,她也许不是合格的母亲,也许不是合格的妻子,却是敦煌永远的女儿和莫高窟结下了一世情缘。

樊锦诗的年龄大了,自己的生日都记不住了,数字敦煌的网址却能脱口而出,那是她毕生的心血。莫高窟以缓慢却不可逆转的速度消逝着,樊锦诗拼着命把莫高窟记录下来,送到千千万万人的眼前。

用董卿的话说,那是“逆天”的勇气啊!

季羡林先生赞她“功德无量”。

2020年,樊锦诗女士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颁奖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节选自“敦煌在线服务中心”公众号,有删减)

(1)、(删选信息)关于敦煌数字化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石窟数字化,需要拍摄4万余张照片且难度极大。 B、石窟数字化使得“前端观影、后端看窟”的旅游开放新模式得以实现,极大缓解了游客拥至洞窟的压力。 C、016年,因为数字化,敦煌石窟壁画越过山川海洋,抵达世界任何角落。 D、数字化,抗拒着莫高窟缓慢却不可逆转的消逝,让莫高窟“容颜永驻”。
(2)、(组合信息)外国友人Ailsa一直想亲临莫高窟去欣赏那里的壁画和历史文化,却苦于没有时间,有些郁郁寡欢。金小小该怎么劝慰她。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段文字。
(3)、(运用信息)下面链接的微博中,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钟芳蓉称樊锦诗为“先生”,你赞成这种称呼吗?请结合相关知识以及上面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看到了一条河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虽然那次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学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乔姑父一起在德文郡(dù)    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先令是英国旧币,10先令相当于半个英镑)。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我最多只能挥舞着手臂,脚在水里跳来跳去。
“没关系,里克,” 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起身,把行李装上车,早早地启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汽车一辆接一辆,慢吞吞地往前开。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试一次游泳。”
“可我们不是要抓紧时间赶路吗?”温迪姑姑抱怨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呢!”
“温迪,给小家伙一次机会嘛,”朱迪斯姑姑说,“反正输的也是我的10先令。”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但离水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和乔姑父都站在岸边看我的表演。女士们身着法兰绒衣裙,绅士们穿着休闲夹克,打着领带。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jì)      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微笑。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长,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要赢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等我终于游回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地拥抱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朝闻道(节选)

刘慈欣

    前情提要:在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爱因斯坦赤道即将启动探寻宇宙大一统模型的时刻,宇宙的排险者出现了,并把爱因斯坦赤道蒸发了!在告诉科学家们大一统模型的证明会带来宇宙的毁灭后却因为“知识密封准则”没有说出大一统模型的真相!于是科学家们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宇宙的终极奥秘告诉他们,然后毁灭他们!排险者答应了!并且在戈壁滩上制造了一个“真理祭坛”……

    生命和真理的交换开始了。

    第一批八位数学家沿着长长的坡道向真理祭坛上走去。这时,沙漠上没有一丝风,仿佛大自然屏住了呼吸,寂静庞罩着一切,刚刚升起的太阳把他们的影子长长地投在沙漠上,那几条长影是这个凝固的世界中唯一能动的东西。

    数学家们的身影消失在真理祭坛上,下面的人们看不到他们了。所有的人都凝神听着,他们首先听到祭坛上传来的排险者的声音,在死一般的寂静中这声音很清晰:

    “请提出问题。”

    接着是一位数学家的声音:“我们想看到费尔玛和哥德巴赫两个猜想的最后证明。”

    “好的,但证明很长,时间只够你们看关键的部分,其余用文字说明。”

    排险者是如何向科学家们传授知识的,以后对人类一直是个谜。在远处的监视飞机上拍下的图像中,科学家们都在仰起头看着天空,而他们看的方向上空无一物,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说法是:外星人用某种思维波把信息直接输入到他们的大脑中。但实际情况比那要简单的多:排险者把信息投射在天空上,在真理祭坛上的人看来,整个地球的天空变成了一个显示屏,而在祭坛之外的角度什么都看不到。

    一个小时过去了,真理祭坛上有个声音打破了寂静,有人说:“我们看完了。”

    接着是排险者平静的回答:“你们还有十分钟的时间。”

    真理祭坛上隐隐传来了多个人的交谈声,只能听清只言片语,但能清楚地感受到那些人的兴奋和喜悦,像是一群在黑暗的隧道中跋涉了一年的人突然看到了洞口的光亮。

    “……这完全是全新的……”,“……怎么可能……”,“……我以前在直觉上……”,“……天啊,真是……”

    当十分钟就要结束时间,真理祭坛上响起了一个清晰的声音:“请接受我们八个人真诚的谢意。”

    真理祭坛上闪起一片强光,强光消失后,下面的人们看到八个等离子体火球从祭坛上升起,轻盈地向高处飘升,它们的光度渐渐减弱,由明亮的黄色变成柔和的桔红色,最后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在蓝色的天空中,整个过程悄无声息。从监视飞机上看,真理祭坛上只剩下排险者站在圆心。

    “下一批!”他高声说。

    在上万人的凝视下,又有十一个人走上了真理祭坛。

    “请提出问题。”

    “我们是古生物学家,想知道地球上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

    古生物学家们开始仰望长空,但所用的时间比刚才数学家们短得多,很快有人对排险者说:“我们知道了,谢谢!”

    “你们还有十分钟。”

    “……好了,七巧板对上了……”,“……做梦也不会想到那方面去……”,……难道还有比这更……”

    然后强光出现又消失,十一个火球从真理祭坛上飘起,很快消失在沙漠上空。

    ……

    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走上真理祭坛,完成了生命和真理的交换,在强光中化为美丽的火球飘逝而去。

    一切都在庄严与宁静中进行,真理祭坛下面,预料中生离死别的景象并没有出现,全世界的人们静静地看着这壮丽的景象,心灵被深深地震摄了,人类在经历着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灵魂洗礼。

    一个白天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太阳已在西方地平线处落下了一半,夕阳给真理祭坛撒上了一层金辉。物理学家们开始走向祭坛,他们是人数最多的一批,有八十六人。就在这一群人刚刚走上坡道时,从日出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寂静被一个童声打破了。

    “爸爸!!”文文哭喊着从草坪上的人群中冲出来,一直跑到坡道前,冲进那群物理学家中,抱住了丁仪的腿,“爸爸,我不让你变成火球飞走!!”

    丁仪轻轻抱起了女儿,问她:“文文,告诉爸爸,你能记起来的最让自己难受的事是什么?”

    文文抽泣着想了几秒钟,说:“我一直在沙漠里长大,最……最想去动物园,上次爸爸去南方开会,带我去了那边的一个大大的动物园,可刚进去,你的电话就响了,说工作上有急事,那是个天然动物园,小孩儿一定要大人们带着才能进去,我也只好跟你回去了,后来你再也没时间带我去。爸爸,这是最让我难受的事儿,在回来的飞机上我一直哭。”

    丁仪说:“但是,好孩子,那个动物园你以后肯定有机会去,妈妈以后会带文文去的。爸爸现在也在一个大动物园的门口,那里面也有爸爸做梦都想看到的神奇的东西,而爸爸如果这次不去,以后真的再也没机会了。”

    文文用泪汪汪的大眼睛呆呆地看了爸爸一会儿,点点头说:“那……那爸爸就去吧。”方琳走过来,从丁仪怀中抱走了女儿,眼睛看着前面矗立的真理祭坛说:“文文,你爸爸是世界上最坏的爸爸,但他真的很想去那个动物园。”

    丁仪两眼看着地面,用近乎祈求的声调说:“是的文文,爸爸真的很想去。”

    方琳用冷冷的目光看着丁仪说:“冷血的基本粒子,去完成你最后的碰撞吧,记住,我绝不会让你女儿成为物理学家的!”

    物理学家们走上了真理祭坛那圆形的顶面,在圆心,排险者微笑着向他们致意。突然间,映着晚霞的天空消失了,地平线处的夕阳消失了,沙漠和草地都消失了,真理祭坛悬浮于无际的黑色太空中,这是创世前的黑夜,没有一颗星星。排险者挥手指向一个方向,物理学家们看到在遥远的黑色深渊中有一颗金色的星星,它开始小得难以看清,后来由一个亮点渐渐增大,开始具有面积和形状,他们看出那是一个向这里漂来的旋涡星系。星系很快增大,显出它滂礴的气势。距离更近一些后,他们发现星系中的恒星都是数字和符号,它们组成的方程式构成了这金色星海中的一排排波浪。

    宇宙大统一模型缓慢而庄严地从物理学家们的上空移过。

    ……

    当八十六个火球从真理祭坛上升起时,方琳眼前一黑倒在草地上,她隐约听到文文的声音:

    “妈妈,那些哪个是爸爸?”

    ……

【注】①小说题目化用《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道”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

文学作品阅读

老榆树下

张瞰

①院门口的老榆树七八十年了,巨伞一样的绿荫遮了半个院,树干两个人才能抱过来。它的枝丫上系满了红布条,总有人在遇到高兴或不高兴的事时,在树枝上系一条,许个愿,仿佛从此就心想事成。

②老于搂着树干,脸贴在嶙峋的树皮上。他听得到老榆树无声的啜泣,他摸了摸树皮上渗出的点点黄色树胶,仿佛是滴滴眼泪,让他的心隐隐地疼。老于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点着一支烟,猛吸了两口,呼地吐出一口烟雾。他将手插进本就不多的头发里,抓了两把,狠狠地又吸了口烟,一脚扔到地上踩扁。

③征地开发,邻居们陆续签字搬走了。老于的小院,能分两套房,给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现在老于却迟疑了,不敢抬头看家人期盼的目光。

④老榆树怎么办?开发商的人再次登门时他又问道。办公的人说,都说过了,它不是名贵树种,本身也不成什么材,树身子都有洞了,八成也空心了,怎么算也不值钱的。别人家的树赔一两百,你的树,我们给你争取到了一万块,够意思了吧!

⑤老于说,我是说这树怎么处置。

⑥这块地要起高楼,肯定得推了呀!老于鱼泡一样的眼袋同脸上的肌肉一起抽搐着。他乞求道,给它一块地吧,只要它活着就好,我不要赔偿。一个夹者烟卷,烫着头的愣头青说,见好就收吧,别蹬鼻子上脸,叽叽歪歪的不还是为了要钱吗?你以为它是紫檀啊?你这破树也就是个烧锅的料!赶紧签字吧。别耽误我们工作。

⑦老于指着愣头青骂道,小兔崽子!轮得着你来教训老子!烧锅?我看你像一根废柴!想动我的树,五百万!没有五百万免谈!滚!

⑧老于早已问遍了市里的公园和大公司,想给树找个归宿。可是树太大了,挪运的成本高达几万,还不定保证它能成活。老于的心就像有把小刀在深处绞着挖着,他知道没有人会赔偿他五百万,他只想保住这棵树。

⑨一天下午,一个和老于年纪相仿的男人惊讶地张开双臂环抱着大树,一阵感叹。他问老于,这么粗的树,很值钱吧?

⑩老于苦笑,怎么说呢,它的价值没法用价钱衡量,这是一棵树,也不是一棵树。只要能给它一块地方好好地活着,我就满足了。可是你说怎么那么难呢,我只是想让它活着。男人看着老于说,我听说过它啊,没想到这么壮观!它是大自然创造的精灵,应该好好活着。

⑪老于点头笑着,笑着,眼睛就湿了。老兄你知道吗,这棵树是我父亲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前和我一起栽下的。那一年,我刚四岁,他嘱咐我好好照顾这棵树。他给我量了身高,还在树上刻了一个印。我父亲强壮着呢,他用一只手就能举起我来。我笑,小榆树也跟着笑。他的胡子扎着我的花脸蛋,他说,等我回来时,看看你和树谁更壮,看看谁长得快!

⑫老于清了清哽咽的嗓子,沉默了。

⑬那么,后来呢?男人小心翼翼地问。

⑭老于双手搓了一把脸,低声说,后来,有人送来一只满是弹孔的军用水壶和一捧焦土。那场仗打了两天两夜,真惨烈啊!敌人最后用了燃烧弹,天地顷刻化为火海……我的母亲抱着水壶哭了三天三夜,她将那捧土埋在这棵榆树下,为的就是抬眼就能看到他。你说它只是一棵树吗?

⑮男人站起来,满脸泪痕,他握住老于的手拍了拍,默默地看着老榆树,深深地鞠了个躬,转身离去。

⑯开发商的人又来了,这次还带来了图纸。他们将图纸摊在桌子上,指给老于看。老于家的这片土地,按原来的规划是一栋楼。现在,那栋楼将少盖两个单元,为大榆树留下生长的空间,还要给它立上牌子安上围栏保护起来。天翻地覆的改变,老于难以置信。他反复地看着图纸说,你们可别欺负我老头没文化,骗我签字。

⑰放心吧,伯伯,我们董事长专门为您起草的合同。董事长?老于瞪大了眼睛。

⑱董事长的父亲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当年走后,杳无音信。我们董事长年年都到鸭绿江边,喊他回家……

(《微型小说月报》2023年第2期)

文学作品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酸菜情思

①我时常看看随身带着的一帧母亲照片,不无辛酸痛楚地想,母亲的一生,好比一把酸菜。青翠欲滴的青菜,经过岁月的重压,生活的腌渍,就变成黄澄澄、皱巴巴的酸菜了。

②那些年,乡村生活总是离不开酸菜,尤其像我们这样家境贫寒、糠菜半年粮的人家,一年四季酸菜是唱主角的。后来生活好了,家中也是酸菜不离。

③印象里,乡间酸菜种类很多,从冬春至夏秋,白菜、萝卜、雪里蕻、豆角、辣椒、黄豆、洋姜……似乎什么菜都可以腌制成酸菜,脆生生,油黄黄,带有光泽,其味鲜美爽口,裹挟着酸咸香辣,还有一丝甜,每每想起就很诱人。

④记得母亲常腌一种酸萝卜菜缨,冬天里,萝卜菜种起来,不费多大功夫,荒山坡烧一遍,浅浅锄一遍,撒播萝卜菜籽,浇一层粪水,不几天就冒出苗苗了。见着嫩嫩的绿缨儿长大,萝卜丁儿露出山皮,就收拢来,一起腌作酸菜。

⑤那时,菜园地里也有几畦绿泱泱的萝卜菜,主要是为着收获萝卜,削下洗净,玉洁光润,放着日常用来炒菜。而萝卜菜缨子积起一堆,去除黄蔫枯萎的,一叶一叶搓洗,水面浮一层尖尖白毛,油泛泛的,穿连起来晾晒,待其瘪软、淡绿,就藏进瓦缸,层层叠叠,上面放一方石头,压紧。

⑥十天半月,只见黄黄半缸酸水,烈烈的酸味就散逸出来。如此腌制出来的酸菜,整体黄亮,有韧性,有脆劲,口感好。

⑦每日做饭,锅烧红热,母亲捞出几把酸菜,切碎,拨炒一番,撒一撮盐,呛一鼻酸星儿,吃着脆脆的、酸酸的,还略带一丝甜味。最好放几片辣椒和蒜叶,又辣又香,闻着满口生出津液,一尝,大开胃口。

⑧把萝卜菜缨子腌就炒成这么好吃的酸菜非常难得,毕竟从洗菜、晾菜到撒盐压菜,整个腌制过程还是要讲究手法和经验的。

⑨也许小时候没有什么好吃的,我一直爱吃这样的酸菜。雪里蕻、白菜梗是酸菜中的上品,萝卜刨成丝或切成片腌制爽脆诱人,夏天以酸辣椒、酸豆角为主菜,洋姜与黄豆一起腌制又脆又香。

⑩上中学时,真正觉得酸菜了不起呢。11岁到十里外的乡中学读书,星期六回家,手里拎着一个竹菜筒,空空荡荡,星期天下午返校,母亲帮我换上一身整洁衣服,装满一菜筒酸菜,沉甸甸的。

⑪那菜比平日算是特别,锅烧红热,母亲浇上半匙菜油,酸菜一炒,就见油星星,加点辣椒末,香辣味弥漫了一屋子。最难得是有的时候,加入豆腐丁,更别有一番风味。锅炒过菜了,倒两碗饭或其他汤菜,热炒一番,全都沾有油香了。

⑫来到学校,别是一番欢闹情趣。同学们围在一起,抢过菜筒,争吃起来,啧啧啧,一片声响,额头鼻尖都微微沁出汗粒。当夜就空下一半,第二天课间还会溜出来,打开菜筒,偷吃几口。不到星期三,菜筒就已经一干二净了,这几日,大家饭量猛增。这时候,同学们一致嘱告我,回家定要装一筒酸菜。每个星期回家,就和母亲一块儿进菜园。抬着粪尿桶,我走在前,母亲走在后,身上还背着菜篮、锄头。母亲锄草、松土,浇粪水,手忙脚快,多年练就一副本领,侍弄得菜园四时整齐清爽,丰富旺盛。

⑬生产队那会儿,农村妇女最不容易,既要操持家务,又要出工干活,就像我母亲忙里忙外,勤苦劳累,一把泥一把汗,磨着命儿,负荷着生活的重担。

⑭母亲天不亮就起身,做一大早事,家里理弄齐整,白天到生产队挣工分,傍晚歇工回家,也从来不空手,一捆柴,一篮猪草。夜里,伴着如豆的油灯,做一堆家务事。月明之夜,就将活儿挪到天井边,切猪草,搓麻绳,磨粉,缝衣,纳鞋底……整天整夜,她似乎有着永远做不完的事。

⑮如流水一般,寒来暑往,两手没个闲空。比如萝卜菜收进家,要忙弄一夜,削萝卜头,剔根须,洗净,挑除黄蔫蔫菜叶,快当利索,一丝不马虎。

⑯就是这样,母亲整个形象过早衰老了,头发灰白,脸儿瘦削,皱纹密布,条条缕缕扭绞起来,黄蜡蜡没有一丝光彩,真好比腌缸里捞出的酸菜。

⑰母亲从来不多言语,也许繁杂的事体压住她的话头,没个空隙蹦出来吧。每当我星期天返校时,母亲总是轻声叮嘱“听老师的话,跟同学和气,好好学习”,就送我到村口,将菜筒递给我,目送我走过那座廊桥。

⑱待我走出老远,回首一望,母亲还苦苦站着,单薄瘦弱的身子,显得更细小。我心底顿时泛起一阵酸水,眼泪就流下来了。

⑲后来远赴外地上师范学校,开学时,母亲也要炒一大碗加了肉丁的酸菜,装满两个玻璃瓶,让我带到学校搭嘴开胃。放假回家或参加工作以后回家探亲,母亲都要特意为我炒一盘酸菜,浇上几匙菜油,切点肉片,撒上辣椒粉和蒜叶,油亮亮的,又辣又香。我吃得很有滋味,母亲坐在一旁看着我微笑。

⑳乡亲们常说,酸菜尝一口就能让人记住,谁家的味道不一样。对于吃着酸菜长大的我,酸菜不只是一种乡村美味,更有一种深切的情思,随着年岁增长世事变迁越发浓郁的牵挂和乡愁。

㉑酸菜,寄寓了太多儿时的况味,更珍藏着对母亲深长的思忆。母亲的一生有如酸菜的经历,让人领悟到,一个人经历生活的磨难,会变得坚韧,盛满温情,散发出特有的清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