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201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 . 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 , 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 乔丹!

(1)、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

②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3)、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

(4)、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5)、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米 父亲豆
          ①【甲】面对突然归来的我,瘫坐在破旧沙发上打瞌睡的父亲目光里充满了惊喜、疑惑,翕动了良久的嘴唇终于发出声来:“你怎有时间回家?还未吃饭吧?我这就给你盛饭去父亲说着挣扎起不久前跌伤的腿……隐痛,连忙安抚父亲坐下。
         ②和父亲唠了会儿家常,他听明白我这次回家纯粹是外出办事途经老家,才暂时看望他们一下。顿时父亲局促不安起来,焦急地说:“你妈还在地里喷洒农药呢,我这就叫她回来,好为你准备些东西带进城!”我想阻止父亲,而他执意地来到屋后,对着田地,扯开嗓门,喊着母亲的名字……
        ③母亲一到家,也未顾得上换下喷洒农药的雨衣,便一边欢愉着,一边埋怨我:“回家,怎不事先通知我们一声?”或许在父亲眼中,我的时间比谁都金贵,他抱怨起母亲的唠叨,且急促地吩咐起母亲,动作麻利些!母亲不甘示弱,手中不停的同时,口不饶父亲:“死老头子,你只知道朝我吼,给儿子带东西进城,我前一段时间就让你准备好……”一看父母为我进城所带的东西而拌嘴,我止不住轻声地对他们说:“这次,我什么都不带,司机还在路边等着我呢!”“这次回来,你有车呀?”母亲惊讶,父亲自豪!
         ④“有车更要带些东西进城,省得我们往城里送!”于是他们忙着查自家的米缸,可缸里的米所剩无几。母亲一下子慌了!现去碾米,我肯定没时间等。母亲一脸难色,脸上的皱纹片刻变得更加密集。随着父亲的一声:“孩子妈,先跟左邻右舍借些米,隔天我们碾米还人家,问题不就解决了。”【乙】母亲的脸顿时笑成一朵怒放的菊花
         ⑤三袋大米借回来,母亲一边抱怨邻家的米不够齐整,一边搬出筛子,开始筛起米来。父亲抖抖索索盛米装袋,怯生生的对母亲说:“孩子妈,这近300斤的大米,怎样才能运到路边,你们娘儿俩扛米去路边,肯定不行!”母亲没有理睬父亲的担忧。反而把筛子旋转得更快……
       ⑥不一会儿,屋后的小河边传来了母亲的喊声,原来母亲要撑舟为我送米。父亲笑了,而我的眼眶却装满了眼泪……
       ⑦我要撑篙,母亲不让,说怕我弄湿了衣服。端坐舟前的我,仰视着撑舟的母亲,扎篙,在扎篙……渐渐,我的双眼一片模糊。而母亲沿河撑篙,遇有在河岸上干活的农人,便自豪的亮开嗓门:“我给三儿子运米,他有小车在路边等呢!”母亲一会儿看看船头,一会儿照应一下那三袋米,接着把自己欢快的歌声洒满了河道。
        ⑧我和母亲把三袋米抬上岸,父亲不知何时也出现在小车旁,他额头冒汗,喘着粗气,显然是急赶来的。我止不住埋怨起来:“爸,你怎么不在家歇着,看你的伤腿还没好呢!”
        ⑨上车,我摇下车窗,朝默默注视小车的父母作别。司机劝我别再回首,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天下都是可怜父母心!他说,你父亲瘸着腿赶过来,就是为你送来一小袋新摘的青豆。他还给我玩笑着说,你母亲为你撑船送米,他也要为你带点什么,于是想到早上新剥的一小袋新青豆粒……
        ⑩我颤抖着双手,打开副驾驶台上的一只方便袋,袋中呈现的是一粒粒青翠浑圆的青豆……刹那间,我当着司机的面,号陶大哭得像个孩子!
                                                                                                                                                                                  (作者胥加山 摘自《中国改革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遥远的岛

别卡宁(芬兰)

    ①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②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

    ③“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④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⑤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①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⑥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⑦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⑧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⑨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②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⑩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⑪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⑫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⑬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荷叶帽

于君

    那是发生在去年夏天的故事。

    在一家超市的二楼,一位年轻的父亲,穿着打扮显得干净体面。他领着一位一两岁的小男孩,小男孩长得浓眉大眼,聪明可人。小男孩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一支荷叶。这支荷叶上面有根长的叶柄,可是叶子已经半干,软软地向下垂着。小男孩翻来覆去看这把荷叶,一脸的兴奋,喜不自禁。大概他从来没有见过荷叶,可稀罕了。他想了想,又想出了一个玩法——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大眼睛在荷叶下面忽闪忽闪地看着大家,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孩子的爸爸也微笑着看着孩子。

    周围卖服装的叔叔阿姨们看样子都认识他们父子俩,因为说话很熟络。他们都看到孩子头上的荷叶,七嘴八舌地夸赞说:“这顶帽子真漂亮。”

    “哪儿买的这么好看的帽子?借给我戴戴吧。”

    “真好看!真好看!这是谁家的孩子,长得又漂亮,戴的帽子又好看。啧!啧!啧!”

    小孩子在众人的夸奖声中别提多美气啦,很骄傲地跟在父亲身后,脸上全是幸福。在

    一步步下楼梯的时候,还特别小心地扶着他的令人眼红的“帽子”,唯恐掉了。

    再走出去几步就到大街上,那位父亲停了下来。也许他觉得小孩戴的这个帽子实在有些太不合适,就想把这个别致的荷叶帽从小孩子头上拿下来。可是小孩子死活不肯。他拿下来,小孩子戴上。他拿下,小孩子再戴上。再后来小孩子干脆用手捂着,不让拿。做父亲的也发了急,硬是从小孩子头上抢下来,扔在路边。小男孩跑上前去捡,父亲的脚更快,早把帽子踢得更远。小男孩还要去捡,父亲趁着小男孩还没有走到荷叶跟前,很迅速地伸出他的大脚,在荷叶上狠狠地旋转着踩下去——那片荷叶被踩得面目全非。这一切就在小男孩眼前发生,小男孩的哭声凄厉地响起来,可是还不愿放弃。小男孩想把那个烂烂的荷叶帽捡起来——可是,已经烂得拿不起来了。小男孩手拿着那支没有踩烂的叶柄,看着地上一片一片的碎叶,哭着不走。他哭着蹲下身体,看看手中的叶柄,又看看地上的碎叶,哭得更伤心了。

    父亲要把他拉走,可是他一直哭着不愿走。从父亲手里挣出来,还去看那个已经碎烂的荷叶帽。

    父亲早已不耐烦,他劈手把叶柄从孩子手里夺下来,顺手扔得远远的。然后抱起孩子就走。

    渐走渐远,那位父亲哄孩子说:“宝宝,别哭,走,爸爸去给你买一只又漂亮又高级的玩具。”孩子仍是哭。“走,爸爸给你买一顶最最漂亮的太阳帽。”

    孩子的哭声不绝于耳。看到这一切的我,泪水盈眶,我向远处望向那个小孩子。

    孩子仍是满脸泪痕,眼睛还是越过父亲的肩头,久久地看着那顶荷叶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二月兰

季羡林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这种野花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讲得真是无比地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它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十年浩劫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笑对春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他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

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辞,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然而,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在。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走上了每天必登临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看见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遇冰峪沟

丁立梅

①冰峪沟位于大连庄河北部山区,内有众多沟谷,群山一蓬一蓬,散落其间,小巧秀美。英纳河、小峡河两河,穿越其中,清亮澄明。山枕着水,水绕着山,形影相随,不离不弃,勾勒出一幅幅妙趣横生的自然画卷。人称辽南小桂林。

②我去时不是节假日,游人不多,山谷,静。水流声,风吹声,鸟鸣声,游人的轻语声,便格外清楚。谷里树木茂盛,多古树,树们沿谷底一路攀升。野花遍地。开得最为热烈的,当数小野菊了。星星点点,红红白白,有趴在暴露的岩石上的,有夹杂在荒芜的草丛里的。石因它变得秀美,草因它变得多情。同行中有女子,忍不住俯身去采那些花,很快手里便有了一捧。花开在她胸前,她的人,眨眼间明艳得让人心动。男同胞们见状,纷纷参加进去,在草丛里摘花。“这朵好!”“那朵也好!”——他们愉快地叫。

③不时有小松鼠从林子里跑出来,小尾巴翘得高高的。看见游人,不惧怕,而是猎奇地张望一通,复又遁入林子里。

④我看天,天在山峰上,与山峰嬉戏。不遥远,似乎只需我登上山顶,便能够抚摸到。我看山,山把眼睛塞得满满的。最美的是岩石,岩石不说话,岩石又是充满语言的。这边奇峰俊朗,热情饱满,那边山石盘旋,眉眼盈盈。多久?上亿年了。

⑤湖水汤汤,倒映着两岸山峦,山在水里走,水在山中行。人最是有福的了,既在水里走,又在山中行。左岸的山,笔直向上,暴露的岩石,有着赭红的皮肤,或是赭黄的皮肤,斑斓如油画。右岸的山,披了一身红叶做的衣裳,生动美丽,华美风情。往后看,是山;往前看,还是山。峭壁秀绝,巧夺天工。时有一抹艳红跳入眼睛,是野杜鹃吧?是波斯菊吧?山峰无一例外的,都是青得泛黛的。彼时,只觉得身体轻盈,风一样的,飘上去,飘上去。好,且化作那湖中一滴水,且化作那山上一抹红,且化作那山峰上的一朵云……怎样,都是好的。只求与这自然融为一体。

⑥著名的仙人洞,位于龙华山天台峰的悬崖下,通往仙人洞的路叫“梯子岭”。从远处看,“梯子岭”曲曲弯弯,游蛇一般蜿蜒而上。到底有几级呢?有说八百的,有说六百的。同行中有人爬不动,要放弃。刚好有游人从山上下来,见状,伸手往上一指,鼓励说:“就到了,就到了,再坚持一下。”话毕窃笑,知他所言不实,却因此而温暖。陌生的温暖,总是鼓励人心的,于是继续攀爬。

⑦仙人洞的洞府很大,洞中有洞,里面有庙宇,始建于明朝。庙中供奉的分别是释迦牟尼佛、宝幢王佛、弥勒尊佛,两侧为十八罗汉。右侧,是一幢木构造的二层楼,为“玉皇阁”和“三官殿”,供的是道家尊奉的神仙。在这里,道僧合一,门派不同,却又是异曲同工的,那就是:积德从善。

⑧一道士从庙里走出,玄衣玄鞋,长发及肩,很有点仙风道骨的神韵。问他:“从这里能够攀到山顶吗?”他笑而不答,走到悬崖边,靠近栏杆向下望。我们亦跟过去。向下望,数座山峰,尽收眼底,远远近近,美不胜收。原来,我们已临近山顶而不自知。

⑨黄昏了,山上,梵音袅袅;山下,人世烟火,已相继升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