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2017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韦名的《修车老汉》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个血肉模糊。
    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一颗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于忙忙碌碌的世人更是毫无影响的——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烈日下推车,在桥下找不到修车老汉,挨了另一修车档的“宰”时,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在这个城市里骑车上下班,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早上准备骑车出门,发现车子丢了;火急火燎担心上班迟到猛踩脚踏板,轮胎不争气了——遭遇不测,扎上了钉子铁块,破了。
    那天,本就起床晚了,正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我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轮胎破了。
    像泄了气的轮胎一样,推着车子过桥。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路边修车档:一个黑乎乎的塑料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摆着剪刀、铁锤、钳子等工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汽芯、螺钉、垫片等细小物件;一个还算精神的打气筒直立在一边……这就是老汉修车档的全部。
    一头白发的老汉正在给我前面一位紧张地补胎——不用说,又是一位中了招的主。
     “赶紧帮补一下!”屋漏偏逢连阴雨,心想迟到了回去挨领导批是肯定的,前面那位推车一走,我就催促老汉。
     “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
     “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害我上班迟到,我气不打一处,拿话损老汉——媒体上登过,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
    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
     “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与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
    老汉抬头瞬间,脸上风干了的皱纹格外显眼。
     “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还得求助于他,心里忿忿不平,继续用言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
     “嗯!”老汉这回头没抬,手也没停,又是不置与否地应了个单音字。
    心虚了吧?话都不敢接,就像抓了小偷现行,我一脸正义。
     “好了,两块!”老汉停下手中的活,站了起来,拍了拍微微驼着的背,言简意赅。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老汉站起来的那一瞬,我突然有心悸的感觉——老汉特像乡下的父亲,苍老、能干又狡黠。
    但愿钉子不是你撒的,但愿善良在你那还有一丝尚存,看着这像父亲一样的老汉,我把到嘴边更恶毒的话咽了回去。付了还算公道的两块钱,急急赶路。
    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
    没多久,我再次“帮衬”老汉的修车档。依旧是麻利的动作,依旧是“嗯”到底的言简意赅,依旧是有些许的心虚。
    老汉修好车站了起来捶捶腰。而我再次面对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我不再有心悸的感觉,我更多相信我的判断,他就是撒钉子的人—我看到他的铁盒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
    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
    那天要陪领导坐早班机出差,天刚蒙蒙亮,我就骑车出门去单位。
    清晨一切都还睡意朦胧,路上车少人稀。上桥时,远远见到一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
    一开始,我没怎么在意,或许是黑影落下什么东西,在桥上寻找。靠近了,从微驼的后背和苍白的头发,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
    难道是趁着车少人稀,在马路上撒钉子?
     “干吗?”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
    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老汉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
     “嗯!”老汉发现是我,顿时轻松了下来,“吓死了!”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没了心悸和怜悯,心里只有厌恶和憎恨!
     “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大到桥下江里的鱼虾大约都能听见。
     “嗯!啊?”老汉还是言简意赅,只比刚才多了一个语气词。
     “别再这样了!”哎!面对像乡下父亲一样的老汉,怎么说他好呢?
    ……
    出差回来好长一段时间不用“帮衬”老汉。老汉被我撞见撒钉子后,或许是良心发现了,不再撒钉子,生意也就似乎“冷清”起来,上下班高峰期不再忙得没空站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
    我每次都是呼啸而过,不停一分一秒。
    但愿老汉改过自新了!
    老汉不知改过了没有,老汉却死了。原本,像老汉这样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于世人毫无影响,也无人会记挂。然而,老汉在离去后半年,却引起了轰动——本城晚报报道了老汉的事: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对照那篇报道,我才知道,老汉右手那团黑黑的东西是磁铁,铁盒里装的是他每天吸走的钉子!
    报道说,老汉因为儿子在桥上开车,车子被钉子扎破轮胎出车祸身亡,自此之后,老汉就在桥上吸钉子,桥下修车。
    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的老汉。
    我也看到了乡下的父亲。
(1)、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讲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对老汉的情感态度变化补充完整。

情节:老汉第一次为“我”补车胎(开端)——老汉再次为“我”补车胎(发展)——①(高潮)——②(结局)

情感态度:③——冷淡,冷漠——厌恶,憎恨——④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嗯!啊?”两个语气词表达了修车老汉的怎样的心理感受?

(3)、仔细品读最后两段,再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我”的形象,探究小说的主旨。

(4)、下列各项中,对本文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来组织材料,并用顺叙方式来叙写故事的。 B、小说结构精巧,前后照应,并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感人至深。 C、“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是对老汉的特写,表现了老汉生活艰辛,形象丑陋。 D、作者在第④自然段不惜笔墨地描写出老汉的修车档(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老汉修车档的简陋和人物的卑微,为叙写自己对老汉的不友好态度做铺垫。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摇;荡;点;撑)开船,在桥石上一( )(碰;击;磕;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  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热汤

赵向辉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

    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

    “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而且,说完就留下了两行泪水。“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服务员亲切地说。

    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

    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

    “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

    “您家住哪儿?”

    “住在税务局那块儿。”

    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经理室。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一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

    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

    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三桌都没抽中。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阿婆,吃好了吧,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老婆婆茫然地望着男士。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老婆婆还是茫然,但是她照做了,拿出来一小张粉色的方块纸。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

    大家鼓起掌来。男士从衣袋里拿出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阿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老婆婆说:“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家里有钱。”男士说:“这不是我白给您的,是您抽奖中奖了,放心拿着吧。”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看来老天还是舍不得让我和老头子死的。”

    一名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

    继续抽奖,有两桌客人抽中了二三等奖,粉纸上分别写着免单和半价。结账时,这两桌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一人说:“我看出来了。”另一人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

    客人都离开后,最先接待老婆婆的服务员问:“经理,你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太棒了!”经理说:“还得感谢你呢,我经过时正好听到了你和阿婆的对话,又看到你在前台拿出二十多元钱给阿婆买饭,决定帮老人家一把,匆忙中策划了抽奖活动,却被人看穿了。”

    开车出去的男服务员回来后,把车钥匙交给经理后说:“车上和老婆婆聊天,她已经80多岁了,太可爱了,像我太奶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5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初渡红海

钱歌川

①从中国到欧洲,最舒服的一段海程,是在上海与新加坡之间,海船在平静的水上滑走,简直像我们的长江轮船一样,使你只感到旅行的舒适,而绝不觉得有何行路之难。那时你可成天躺在甲板上,放眼乾坤,茫无涯际,但你并不觉得这太虚的可怕,反而感到十分娱目骋怀,因为朝云暮霭,其设色绮丽像美人的玉颜;落日流星,其悲壮豪放像英雄的热血。这些大自然的奇景,一幕幕展开在一碧万顷的海上,看来格外觉得惊人。你看到西天的彩霞,因为眼底没有一点人世的俗物遮断,觉得它格外地迫近在身边,不,我们有时简直觉得自身在那些颜色之中,而有目迷五色之慨。有时一颗流星从太空飞来,令你为之惊闪一下。当这些天工的动态看得你两眼无力的时候,你便可闭上眼睛,来听水波的音乐,轻风从你面上一扇一扇地掠过,你在不知不觉之中就睡去了。

②但这样的日子没有几天就过去了;印度洋上的风浪打破了我们海上的美梦,它把我们锁在深舱颠来簸去,骤然使我们怀念到故国,大有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之慨。我们此时不敢再贪眼福,看什么仙境,只希望看到人间,看到一点陆地,就感到比什么还满足了。

③我们的船到孟买是在天黑以后,我登岸乘过两趟汽车,到了一家中国莱馆“鼎和”的时候,还觉得身子是浮的,脚下在摇动。几日来昼夜没有安宁过的心身,此时踏到了坚实的土地,还一时舒不过气来。弱质书生,能不自笑?

④我们在孟买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说刚把“海病”医好,身体还未十分恢复,又继续前进了。阿拉伯海上风浪之大,实不减于印度洋,有时比印度洋还要厉害。我们重又睡倒,在小床上嫁卧了三天,直到船快入亚丁湾时才算平静了一点。

⑤印度洋过了,阿拉伯海过了,现在展开在我们前面的是红海。红海!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名字。海不碧而竟红,而且是热得像火一般的红,真使人视为畏途。小时读世界地理,知道世间有一个红海,因为夹岸是热带的沙漠,所以把这海上的气候也迫成了一个蒸笼一样。有了这点预备知识,到印度时见人就不免要询问一下眼前这道难关的情形,那里到底热到什么程度呢?据一位副领事根据经验的答案是最热时有一百二十度(这里指华氏一百二十度,约为48℃)。我的天!我们到那里要不被蒸熟真是天保佑。

⑥于是乎红海的热度,就成了连日船上谈话的中心。有一位同舱的朋友,竟拿出一封信来给我们看。那是一位上次乘这船赴欧的人写来的,信上说他们那一趟经过红海的时候,船客中有三人热死,而且船上死人,是非执行海葬不可的。船客要不幸死在船上,他的尸骨就永远不会有落土之安,他的后人对他无墓可扫,只好临空哀吊。这消息多么骇人听闻,但这却是铁一般的事实,没有人要发生疑问,老实说,这时谁也不暇生疑,大家心里都忙着在忧惧和盘算自己怎样渡过那关头。一切的无神论者这时心中都有了上帝,祈祷着这次的牺牲者不要落在自己头上。

⑦有些事前有准备的人,这时便成了大家羨幕之的,他们带有一床凉席和一个大口的热水瓶,预备过红海时好盛冰水。又带有各种治痧解暑之药。这一切我一样也没有,我所有的是一颗冷静的心,我得用我的冷静来对付那种酷热。

⑧红海一刻一刻地迫近了。进了亚丁湾以后,两岸已见童山荒岛,气候也就渐进地热起来。

⑨到红海了!——这消息细声地传遍了全船。因为船行已无颠簸,我们都走上甲板去看,果然看到两岸的山,有时窄得和长江上游的水面一样,仿佛对岸可以对话。海水的颜色也和别处一样,最奇怪的就是并不那么热。于是有人解释这幸运的原因。

⑩“现在我们运气好,遇着逆风,所以还算风凉,并不大热。”接着他又警告我们不要过于乐观,他说:“不过顶热当然是船停在马所瓦的时候,那时一丝风也没有,我们如果上岸去,常要中暑倒地而死,甲板上太阳厉害,也不可去,顶好是躲在舱内喝冰汽水,最是安全。”

⑪这解释是很动听的,于是大家口袋里都预备了一些零钱,并声言马所瓦只有几幢兵房,毫无可看,都不预备上去。

⑫其实我们这时已在红海上行走,所谓红海杀人的热度也不过如此,我们本可以安心下去,不幸今天刚巧是逆风,而且又有劳那位先生善意的解释,致使我们多担了几个钟头的忧虑。

⑬九月十五日正午,我们的船抵马所瓦了。在一年中最热的月里,且在一日中最热的时候,来到这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我们居然没有热死岂非天佑。然而我决不愿跟着那些出过洋的人,遇事来夸大其词,我说,我们这次过红海,没有一人热死,并不关天,毋宁是当然的事。

⑭船停了,风止了。甲板上和岸上都有人跑来跑去,并没有人倒地。我床上没有凉席,床头没有冰壶,怀中没有痧药,但我仍然没有热死,而且一点不觉得热的难受。因为寒暑表不过停在九十度上下(约为32℃),距一百二十度还远得很。上海、汉口也常有超过百度的时候,自然比九十度更要热一点。未到红海以前,老是担心到那里要热死,既到红海以后,方知谣言之不足信。一切事都得自己经历一番,才知真伪,并可减少许多杞忧;过红海只是经历中之一种而已。

(选自《我的树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