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1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常想一二

陈鲁民

       晋人羊祜(hù)说过:“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他这话还真不是无病呻吟。他立志伐吴,统一天下,建不世之功,可总是不能如意。先是碰上一个硬对手陆抗,让他无计可施;好不容易等到陆抗病死了,他正准备出兵,晋武帝又听信贾充谗言,不愿动武,错过伐吴最好时机;又过了几年,晋武帝终于想明白了,要大动干戈了,羊祜已老得走不动了,不由得发出这千秋遗憾。

       宋人辛弃疾也有同感:“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辛弃疾立志抗金,收复失地,但南宋朝廷一帮主和反战君臣,百般阻挠,处处掣肘,让他空有一腔报国志,在等待与无奈中,慢慢老去,加上孩子也不争气,让他很是失望。一生坎坷,壮志难酬,他只有寄情于诗词曲赋中,发发英雄牢骚,出出豪壮怨气。好在“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牢骚怨气竟也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气势,无意中又成了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标本。

       扪心自问,我们多是些平常人,没有羊祜、辛弃疾那么大的襟怀和抱负,不如意的层次也没他们那么高,但遇到的不如意事却一点不比他们少,虽然都是些家长里短,庸常小事,鸡虫得失,小悲小伤,也常让我们心情郁闷,无法排遣。

       其实,细想起来,有很多不如意事都是自找的,譬如,刻意去争一些不该争或意思不大的东西,争位置,争职称,争荣誉,争排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老是和这个比和那个比,结果越比越不如意;或各种欲望太强,结果力不从心,自寻烦恼。那么,我们不妨适当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减一减太盛的名利之心,不如意事自然就会减少。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少想不如意事,多想如意的事,这是民国元老于右任的人生态度。他曾写过这样一副著名对联:“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既然“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的大趋势基本无法改变,那何妨索性忘掉或少思那不顺心的“八九”,多想想让人高兴的“一二”。这可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不是鸵鸟的埋头战术,而是达观者的生活态度。

       比如说吧,是楚霸王,你就应常想破釜沉舟,少思霸王别姬;关老爷呢,该常想过五关斩六将,少思走麦城;曹孟德就应常想官渡大捷,少思赤壁惨败;李后主呢,要常想“凤阁龙楼连霄汉”,少思“最是仓皇辞庙日”;孟进士呢,该常想“春风得意马蹄疾”,少思“昔日龌龊不足夸”;东坡先生,则宜常想“千里共婵娟”,少思“高处不胜寒”;清照女士,当多想“应是绿肥红瘦”,少思“凄凄惨惨戚戚”;拿破仑元帅呢,应常想奥斯特里茨战役,少思那不幸的滑铁卢。总之,要多想“金榜题名”的高兴事,少思那“将军被擒”的倒霉事。

       不过,“少思八九,常想一二”,也要讲个辩证法,把握好一个度。“常想一二”是为了调整情绪,保持乐观,但绝不能躺在“一二”上睡大觉,自我麻醉,感觉良好,而要积极开拓“一二”的领域,挖掘新的“一二”出来。“少思八九”也不等于不思,一点不思那就成了没肝没肺的糊涂虫,而是要少思、精思加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精思中悟出人生真谛,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开篇为什么要列举晋人羊祜和宋人辛弃疾的事例?

(3)、针对平常人不如意时心情郁闷的情况,作者谈到哪两种排遣的方法?

(4)、文章最后一段能删掉吗?为什么?

(5)、请结合丰富的课内外积累,谈谈你理解的“常想一二”。(80字左右)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女儿的厨艺

      ①此刻,在我眼里,女儿就像是一尾悠游于大海里的鱼。

      ②她地领着我,来到了伦敦的鲜鱼店,身子胖胖圆圆的中年老板亲切地与她寒暄:“好一阵子没来了,忙些什么呀?”女儿答道:“到菲律宾出差呀!”胖子调侃:“今天一定是闻到鱼的鲜香,才赶来的,是吗?”女儿笑道:“是呀,别人有千里眼,我有千里鼻呢!”胖子又问:“你是不是要做刺身和寿司呢?”女儿说:“对!麻烦你给我一公斤三文鱼、一公斤金枪鱼、20颗特大的鲜带子。”

      ③手拎那缠着海洋气息的海鲜,她赶往农贸商场,买瓜果蔬菜,又到超市去买了上好的牛柳和葡萄酒,然后,回家。

      ④动作麻利地准备处理食材前,她高声宣布当晚六人共餐的“菜单”:“开胃品是带子沙拉,主食有三道:三文鱼刺身、彩虹寿司、日式牛柳;甜品是奶酪蛋糕、草莓雪糕。”

      ⑤我们“哇哇”连声惊叫,每一个叫声都裹着圆圆的笑意与满满的期待。

      ⑥她不让我们帮忙,独自撑起一片天。我站在一旁,饶有兴味地看。在她童年与少年时代,我在厨艺上对她刻意的熏陶与训练,今日在他乡异国的伦敦,终于结出了“美丽的果实”。

      ⑦常常告诉她,炊事是家里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吃得好,但是,我们也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挥霍在柴米油盐上。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炊事如能周全地运筹帷幄,当能事半功倍。现在,看她“一心多用”那种行事方式,已经完全得到了我的传承。

      ⑧她将三文鱼、金枪鱼、牛油果、黄瓜、芦笋、红萝卜等分别切块、切片、切丝。准备好了,便将煮好的米饭均匀地压在紫菜上,加入鲜鱼和其他配料,用竹片卷成寿司。每卷寿司均匀地切成八片,在盘子里摆成放射状,宛若一圈璀璨亮丽的彩虹。

      ⑨接着,把牛柳用酱料腌了,搁置一旁;快刀把蒜头切成薄片,慢火在油里煎成金黄色。然后,细心地根据各人的要求,把牛柳分别煎成五分熟、八分熟和全熟。煎好了,便把熠熠发亮的蒜片撒在上面。

      ⑩她那种比专业更专业的用心与严谨,着实令我击节叹赏!

      ⑪新鲜带子要煎得恰到好处,是一大挑战,可居然也难不倒她。只见她用纸把丰腴肥美的带子弄干了,在热锅里放了牛油,信心满满地说:“每一面只要煎一分钟左右,便恰恰好了。”柔嫩诱人的带子和淋上特殊酱料的新鲜菜蔬配搭得天衣无缝。

      ⑫餐毕,看着大家脸上的惬意和满足,她突然转头对我说道:“妈妈,谢谢您。”我微笑地搂了搂她。知女莫若母,我清楚地知道,她向我道谢,是因为我在她懵懂无知的成长期,教会了她领略烹饪的美妙,也教会了她掌握烹饪的技巧。

      ⑬烹饪,绝对不是枯燥无味的杂务琐事,它既是实用的技能,也是快乐的源泉。当年,在她满月后,我便把婴儿摇篮带进厨房,刻意让她培养起敏锐的嗅觉。到了三岁,我便让她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教她煎鸡蛋、教她烙马铃薯饼。训练的难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次提升。由于我常常寓教于乐,把笑声镶嵌进炊事里,所以,女儿一直非常享受烹饪。到她18岁负笈英国时,已能做得一手好菜了。

      ⑭如今,独自生活于伦敦,不管工作多忙,她绝不亏待自己的胃囊。她能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内,煮出让自己味蕾惊艳的食物。

      ⑮劳逸结合,人生因此而变得更为圆满、更为美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作家寄语中学生写作

王蒙:

      我觉得中学时代非常重要,一个喜好文学的人往往在中学时代就表现出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个性,乃至处于萌芽状态的才华。尽管中学生的知识、经验还相当有限,思想、心理也还不那么成熟。但是中学生特别敏感,开始用一种成人的眼光,或者说努力学着用一种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他开始用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情感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这对他一生的影响非常深远。

      我希望中学生把作文写好,但是我不喜欢看那种年轻人做老年语、做未老先衰语的作品。我希望中学生能保持青少年的单纯和朴素,不要说空话、套话。如果太像大人的作品,等于瞄准了一些作家的创作,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勉强,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文章应多一点朴素的、单纯的、直抒胸臆的语言,不需要加太多的修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家应多写这样的文章。

      最真实地袒露自己,用许多辞藻、妙笔生花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钱理群:

      我想抄一段鲁迅的话,赠给年轻朋友:

      “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我希望我们的中小学生,从现在开始,一辈子说自己的话,说真话,至少说较真的话。

余华: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一种创造的乐趣。最初写作时的主要乐趣是对词语和句子的寻找,那时候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自己坐下来,让屁股和椅子建立友谊,我刚开始写作时才二十岁出头,这是一个坐不住的年龄。想想当时我的同龄人在到处游荡,而我却枯坐在桌前,这是需要极大的耐心来维持的,必须坚持往下写,然后突然有一句美妙的语言出现了,让我感受到喜悦和激动,我觉得自己艰难的劳动得到了酬谢,我再没有什么可抱怨了,我枯坐桌前也同样有无穷乐趣。

      对一个长期从事写作的人来说,有时候写作已经不单纯是在写作,更像是一种人生经历,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写作,长达一年或者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写作者的情感往往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同舟共济,共同去承受苦难,也共同去迎接欢乐。这时候得到的乐趣会让我们相信,虚构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更加引人入胜。

      我要谈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任何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读者的身份。正是在阅读很多经典作品时带来的感受,才会不断纠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错误。

                                                                                                                                                                              (文章有删改)

阅读《母亲的心》,回答问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躺在母亲的身边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⑪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A      (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⑫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⑬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⑭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⑮母亲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⑯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⑰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为梦想拼尽全力

骊尘

       ①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已经过了20分钟。成绩出来,满分12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89分。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②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③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

       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圈到教学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闺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

       ⑥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来……

       ⑦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 , 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⑧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高考那年,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⑨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蜕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一道坎儿。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正因为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⑩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选自《文苑·破茧成蝶》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笑的故事》

琦君

    ①教我们生物的马老师,长得可真是漂亮,二十多岁的年龄,入时的打扮,后颈挽一个松松的髻子。细白的皮肤,清秀的眉眼,不高不低的鼻梁,她如能一笑,可真是百媚生,偏偏她就是不笑。第一堂上课时,她绷着脸对我们说:“我有个习惯,从不记同学的名字,点名只点座位号码。还有,我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绝对不许说话,不许笑。”我们一时都吓得鸦雀无声。莫非她是科学怪人,把我们都当机器零件看,所以只认号码不认人。可是她讲课却讲得真好。在黑板上画的一张叶子、一朵花瓣、一只昆虫,真是惟妙惟肖,清清楚楚,一笔不苟。想来她只对动植物有兴趣,对人没兴趣吧。

    ②有一次,她讲生命历史最悠久的蟑螂,就叫我们观察蟑螂,画蟑螂。我生平最怕的是蟑螂,活的不敢捉,就捏着鼻子去实验室借来个用大头针钉着的死蟑螂,战战兢兢的,偏偏又把一条腿弄掉下来了。我不禁喊起来:“马先生,我的腿断了,怎么办?”同学们都忍不住大笑起来。马老师喝道:“不许笑,潘希真不小心弄断了腿,有什么好笑?”大家听了更想笑,因为她明明说不记我们名字的。怎么又叫名字,而且叫得一点不错。她蹬蹬蹬地走过来,帮我把蟑螂腿摆好,说:“再小心地画。”我后座的同学沈琪,既聪明又顽皮,画得一手好画。她悄悄地说:“我来帮你画。”她把蟑螂连纸拿过去,画出来的却是一只奄奄一息俯卧的蟑螂,一直断腿离得远远的,一群蚂蚁围绕着,正想把它扛走。蟑螂的尾端,也有几只蚂蚁在爬。边上写了两个字:“施舍。”我看着,愣在那儿半天,心里好难过,却真佩服她想得出来。我说:“你画的是丰子恺的漫画嘛,马先生一定更生气了。”马先生又蹬蹬蹬地走过来,看了下画,一声不响就把画收去了,对我说:“现在不是上图画课,我要你们仔细观察昆虫。你就先只画一只腿好了。”沈琪向我做了个鬼脸,得意地说:“她一定很喜欢我那张画呢。”

    ③有一次国文课正教了《笑笑先生传》,下一节就是生物课。十分钟休息的时间,沈琪在黑板上写了“笑”与“哭”两个字,下面写着:“你们看,哪一个字可爱?”马老师进来了,对黑板看了一下拿起板擦来先擦去“哭”字,再慢慢地擦去“笑”字。但她脸上仍旧是一丝儿笑意也没有。沈琪忽然举手问道:“马先生,我知道猴子会笑,猫狗会不会笑呢?”马老师说:“动物本能的动作和声音,可以互相表达感情。也就像人类的语言和哭笑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分辨得出来。”另一位同学马上追问:“那么小麻雀会笑吗?”大家想笑又不敢笑,马老师瞪了她一眼说:“你大清早上自己仔细地听好了。”大家老是问“笑”的问题,无非是想逗马老师笑一下,因为我们都相信她笑起来一定很美的,但她还是不笑。

    ④我们举行春季远足。级任房老师和马老师是好友,她请了她一同去。房老师和蔼极了,我们问她:“马先生喜欢我们吗?她说:“当然喜欢,她说你们聪明又顽皮。”我们说:“那她为什么不对我们笑呢?”房老师说:“你们看吧, 今天我一定会逗得她笑。”

    ⑤坐在西湖船上,沈琪已悄悄画下马老师的像,是一张笑嘻嘻的脸。我说:“不像嘛。”她说:“等一笑就像了。”

    ⑥房老师开始讲笑话了。她说:喜欢恶作剧的徐文长有一天看见一个妇人在坟上哭泣,他想逗她笑,就走到旁边的坟上,跪下来祝告:“娘呀,儿子很穷,买不起吃的来祭你。想起您生前最最喜欢看儿子翻筋斗,儿子现在就翻个筋斗给娘开开心。”说着,他就一骨碌翻了个筋斗。逗得那妇人不由得挂着眼泪笑起来了。我们听了也哈哈大笑。看着马老师,果然抿着嘴ㄦ笑了。沈琪立刻把画像递给她说:“马先生,给您画的像。”我们看看马老师,又看看画像,觉得沈琪画得真像,因为马老师笑了。

    ⑦马老师说:“沈琪,你这次画的,比那次画的断腿蟑螂可爱多了。”原来沈琪的名字,她也记得清清楚楚。于是同学们都纷纷问她:“马先生,记得我叫什么名字吗?”

    ⑧“记得。”她说,“可是你们是第几号倒又不记得了。”她笑得更灿烂了。从此她上课不再绷脸了,我们对生物课也更有兴趣了。

(选自《琦君散文选》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