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统一考试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网络文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繁荣期。网络文学研究也不断取得突破,然而,对于网络文学的属性、特质,研究界依然存在争议。

网络文学具有商品属性、文学属性与网络属性。传统文学亦具有商品与文学的属性,而网络文学的网络属性,除了网生性特质之外,也影响了文学的商品属性与文学属性。比如,网络文学比之传统纸媒出版,具有更低廉的成本,更有效的话语符号增值性(如IP经济集成策略)等特点。在文学属性上,中国网络文学,一方面表现为对“广义文化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审美愉悦,特别是通俗类型文学叙事艺术的故事性、幻想性、虚构性与代入性的重视。

就此而言,中国网络文学,不是对“传统文学”的终结,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既有媒介转换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也有着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中国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也需要辨析和理性认识。

从古典文学传统来看,纵观中国网络文学优秀作品,儒家仁爱思想、道家浪漫想象,都表现于历史穿越文、玄幻奇幻文等很多门类的创作中。唐诗宋词与历代散文为代表的诗文传统,影响了网络文学言情、历史等文体的表现风格。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典章制度、社会风貌,也较好地展现在网络文学之中,其中一些优秀作品历史现场感强,散发着醇厚、深沉的传统文化味道。

从文学类型与文类笔法上看,中国网络文学也较好地继承了中国通俗文学传统。主要表现在对既有类型的丰富与开拓,有的网络小说重写西游故事,赋予“西游神话”现代魅力与异彩纷呈的故事;有的作品将中华美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的作品以丰富的收藏鉴宝知识、曲折紧张的故事吸引大批读者,也传递出对“金钱至上”的讽刺;网络武侠文学也从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为代表的华语现代武侠小说,发展为“国术技击流”“网络新武侠”“科技武侠”等亚类型。

我们还看到,网文的“文学传统继承性”,不仅表现在故事内容、情节设计、人物塑造、文体风格上,还表现为这些“中国传统元素”对中国文学时空观念的回归与拓展。任何文学形态,都有深刻的民族文化传统“语境性生成”的内在条件。从横向关系上讲,日韩动漫、游戏、电视剧,美国好莱坞电影,欧美奇幻、科幻与悬疑文学等,都影响到中国网络文学的发育。然而,从纵向继承关系上讲,中国网络文学也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积淀。网络文学的繁荣,也伴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想象”与“中国故事”的发展。就表现时空领域来说,中国的科幻与玄幻小说,探究目光深入宇宙深处与人类起源,也创造了无数神奇瑰丽的想象世界,比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表现了中国人的时空探索精神和灿烂的想象力。这种宏阔的“中国—世界—宇宙”时空观的再现,拓展了民族历史文化的想象疆域,既是对中国古代时空观的继承,也是文化自信的产物。

网生环境的平等性、交互性,有利于形成真正阔大深邃、精彩纷呈的文学繁荣,从而扭转“现代文学”造成的文学日益逼仄与小众化的局面。这个任务,对于有着数千年悠久传统,又在网络时代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现代中国而言,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当仁不让的文化使命。

(摘编自房伟《网络文学是文学传统的延续与新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属性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对文学的固有属性构成影响的网络属性。 B、网络文学的属性、特质是媒介转换带来的革命性变化造成的,网络文学已进入繁荣期。 C、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中国网络文学优秀作品对古典文学传统多有体现。 D、中国网络文学除了纵向受“中国传统元素”的影响外,也受到了外国文化的横向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对中国网络文学现状和属性进行分析,再提出论点,最后具体展开分析。 B、文章主要从内容、形式和时空观念等方面来阐述网络文学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C、文章在论证中国网络文学较好地继承了中国通俗文学传统时,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 D、文章以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为例,论证了我国网络文学对于古代时空观的继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速度、质量、成本、话语符号增值性等方面,网络文学作品相比传统纸媒出版的文学作品更有优势。 B、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读者喜欢阅读,是因为它会传递出对“金钱至上”的讽刺的正能量。 C、虽然任何文学形态都有其内在的深刻的民族文化传统,但是当外来文化对其影响过大时,其文学内涵一定会发生变化。 D、“现代文学”造成了文学的日益逼仄和小众化,这一局面在网络时代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有望得以改变。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

    乡贤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费孝通先生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乡土性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追怀必然要重视乡贤文化。

    谁是乡贤?或者说谁有资格称为乡贤?大致来说,乡邑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的人方可称为乡贤。有没有一个标准呢?因时代不同而标准不同,但总的说来,古代标准的尺度,权衡在地方人心,落实在乡贤祠的祭祀上。一个乡邑中人,品学为地方所推崇,死后被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受春秋致祭,便称乡贤。乡贤文化属于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乡贤所创造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当我们称乡邑某前人为“贤”的时候,是包含道德层面的肯定和赞誉的,所以乡贤文化无疑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对乡贤文化的认知让我们很有启发,他辞官回乡以后,花了很大的精力对乡贤事迹深入发掘,为地方文化谱系建立永存的标识,其目的正如他在《感怀》诗中所说:“古人观世道,首重在人心。天地纵多故,此志终昭森。”这里的人心,是乡贤的道德高度,是一种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天悯人、推己及物的典型人格。

    当然,乡贤文化是一种地方性人文标识,我们评价乡贤文化应有切实的地方视角,以“地方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来观察地方乡贤的道德风范和精神高度,并发掘出其地方文化根性。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将乡贤大致分为“当地的贤达”和“与乡邑具有地缘关系的贤达”。前者一般指乡邑士绅,他们在人格精神上保持高风亮节,在为人处世上谨慎谦退,在行为姿态上勇于担当,因此在地方享有很高的威望和信誉,是乡邑发展、稳定、和谐的主导力量。很多地方的文化精英走出了乡邑,但他们从方言音声到性格风尚、观念行为都带有乡园烙印,其实践成果和道德文章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产生影响,但都与其乡园有着天然联系,因此应注意乡贤文化与整个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举例来说,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表达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道德高度,具有历史的典型意义,如果将其放到吴文化的范畴中,他们都是苏州的乡贤,其思想观念都和苏州乃至江南之地域、人文密切相关,自然属于乡贤文化。

    在乡贤的人文道德力量传播影响方面,文献、文物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地方文献是乡贤事迹的载体,地方志中各类《人物志》往往首重乡贤,历代《乡贤考证》类的专书林林总总,谱牒家集更是汗牛充栋。这类文献的收集工作历来受到重视。文物是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庙祠、故居、碑志等故物是乡贤生活和思想的实证,其存在就是一种历史叙述。明人李东阳认为,乡贤与自己同生于一方水土,成长于同样的人文环境,如果知其名、晓其事,目睹其庙祀遗貌,崇敬、仰慕、效法之情就更易产生。这说明,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而“看见”能产生感召力,形成亲近感,使人见贤思齐。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乡贤文化的建设上,应该对乡贤文物遗存给予足够的重视。

    文献和文物使乡贤的道德精神“看得见”,其实乡贤文化之所以产生影响,除“目染”之外,还在于“耳濡”。基层社会的文化常常通过口耳相传,人们在习得中形成精神熏陶。言偃作为孔子的“南方夫子”的事迹随着常熟“言子巷”的地名而自然为今人默念不忘,范仲淹设义庄、建义学也早已成为民间佳话而流传,周顺昌“好为德于乡”的事迹则与《五人墓碑记》同样深入人心。

    当然,古今文人重视乡贤,努力建构乡贤文化,其化育影响的作用亦不可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应当加大力度。建构乡贤文化,要有足够的地域文化修养,同时以深厚情感投射于乡贤人物,用时代语言和历史逻辑构筑起思想的河床,用可以感知的乡贤事迹铺垫出道德文化的高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内和乃求外顺,内和必致外和”的逻辑延伸,是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利益诉求”,也是世界欢迎一个崛起的大国的最重要理由。

    众所周知,现代化起源于数百年前的文艺复兴运动。它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类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但“福兮祸之所伏”。自文艺复兴以来,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导致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不断扩张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靠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肆意掠夺,虽造就了西方世界的繁荣,但也埋下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仇恨的种子。文艺复兴推动建立了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现代世界体系,但这个体系无疑延续了传统的帝国式殖民体系。延续到今天,就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秩序、世界极大的发展差距。尤其是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全球性生态危机相继出现。生态性、社会性的灾难,很多都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失范造成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外化为世界体系的剧烈动荡。二战后,这个世界体系的中心区域重新整合:从西欧到美国,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同时,这个世界体系之外,崛起了一股强大的与之对抗的力量——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但这两个体系的冷战因苏联解体而告终。其结局说明,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是建立在资本运行的劳动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的。只要这个基本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仍然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超越它的世界体系就建立不起来。后冷战时代的冲突也显示,这种动荡与冲突并未因冷战的结束而消失。以伊斯兰复兴运动为背景的伊斯兰激进主义运动,成为对抗西方世界和“现代性”的“文明冲突”。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相生相克,又相克相生。

    文艺复兴极大地解放了人,但人又付出了极大代价:人被神化、异化。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呼唤一场新的文明复兴。它要继续解放人类,但也要把过度膨胀的人改变成和谐的人。它要继续促进发展,但要实现各国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它要保障人类的安全,但也应该实现可持续的安全与发展。这一次新的文明复兴,要落实到建设“命运共同体”上。

    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肩负着推进这场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走上自杀之路,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这种“独特思维方法”就是天人合一,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其核心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种“斯为美”的文文化,这种推陈出新的文化,这种促进建设“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正是今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招牌和精气神。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言情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必借事、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思想。行文的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谈文学》,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借此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摘编自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学术“背景”大揭秘

具体奖项

学校中文名

国家

学校排名

诺贝尔化学奖

剑桥大学

英国

2

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坦福大学

美国

3

诺贝尔化学奖

加州理工大学

美国

5

诺贝尔化学奖

哈佛大学

美国

6

诺贝尔经济学奖

耶鲁大学

美国

8

诺贝尔经济学奖

芝加哥大学

美国

10

诺贝尔化学奖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15

诺贝尔物理学奖

康奈尔大学

美国

19

诺贝尔经济学奖

纽约大学

美国

27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京都大学

日本

65

诺贝尔物理学奖

麦克马斯特大学

加拿大

77

    (摘编自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如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存在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学科——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摘编自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佑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取得的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和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而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摘编自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区块链技术是伴随加密数字货币逐渐兴起的一种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以块链结构存储数据,使用密码学原理保证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数据存储受到互联网多方用户共同维护和监督,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公开、数据不可修改等显著优点。

    区块链本身即为一个大型海量数据库,记录在链上的所有数据和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任何节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区块链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任何第三方机构无法将记录在区块链上的已有信息进行修改或撤销,从而便于公众监督和审计。这种体现为“公正性”的技术优势,使得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选举、保险、知识产权、慈善公益等领域都具有广泛深入的应用价值。具体到共享经济当中,能够形成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信用体系提供保障。

    智能合约是当一定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就可以在网络信息平台和系统中得到自动执行的合约。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系统兼具自动执行和可信任性的双重优点,使其可以帮助实现共享经济中的诸如产品预约、违约赔付等多种涉及网上信任的商业情景,使共享经济更加完善可靠。

    (摘自许华磊《区块链技术与共享经济》,《光明日报》2018年1月18日)

    材料二:

    区块链将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在司法、执法等领域,区块链技术与实际工作具有深度融合的广阔空间。比如,运用区块链电子存证,解决电子数据“取证难、示证难、认证难、存证难”等问题。将区块链技术与执行工作深度融合,把区块链智能合约嵌入裁判文书,后台即可自动生成未履行报告、执行申请书、提取当事人信息、自动执行立案、生成执行通知书等,完成执行立案程序并导入执行系统,有助于破解执行难。

    也要看到,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最新科技成果,在应用初期难免出现不成熟、不规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区块链等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专门法规,为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指引。完善与电子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助于更好厘清开放共享的边界,明确数据产生、使用、流转、存储等环节和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数据开放、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之间的平衡,进而促进科技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摘自巩富文《以区块链赋能社会治理》,《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1日)

    材料三:

    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9日正式发布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该平台已实现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等24类常用电子证照上链,将减少市民携带纸质证明办事的不便,同时尽可能保护市民的个人隐私。

    据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方面介绍,该平台下月起将实现线下办事窗口授权用证上链全市全覆盖。今后市民和企业在办事时,可以通过直接授权、扫码授权等形式,授权他人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特定业务调取电子证照,系统即可实现对办事中的电子证照进行自动化调用录入。

    据悉,在电子证照应用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借助区块链的多中心化同步记账、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数据不可篡改等特征,确保电子证照信息可信任且可追溯,让政务服务各参与主体共同建设、共同维护、共同监督,从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增强电子证照的安全性与可信度,提高办事效率。

(摘编自新华社深圳2019年12月9日电)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 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