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江西省奉新县第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一: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霍布斯鲍姆
材料二:如果不是这样,这对我们、对莫洛托夫(前苏联外长)和对我是难以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什么苏联要对日参战的。——斯大林
材料三: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宣布了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他强调,如无大量额外的援助,欧洲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恶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材料四: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
请回答:
材料一 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摘编自《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材料二 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时间 | 事件 |
1947年 |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
1949年 | 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1955年 | 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
1961年 |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 |
1968年 |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
1991年 |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
1993年 | 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欧洲联盟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