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汽)、CO2、少量的二氧化硫、甲烷和其它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的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mmp上升到目前的360mmp。

──J•格里宾《历史焦点》

(1)、材料一中英国的城镇人口增加是因为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举一反三

综合探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系列研究,请你参与。

【世界篇】

材料一: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世界近代史》

【中国篇】

材料四:(见图)

材料五: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其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绕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纺织生产工具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一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纺轮

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蜀锦提花机模型

南宋《蚕织图》中束综提花机使用场景

属于原始织布机的附件。原始织布机结构简单,能够织出简单的织物,为后世各种织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提花机在原始织布机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精巧复杂的结构,操作时需要多名织工配合,主要适用于织造纵向花纹较短的提花织物

束综提花机在提花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织造时只需一名织工和一名挽花工配合操作,就可以织造结构复杂的

材料二  近代早期的英国,服饰是一种身份,不同阶层的服饰,质地和色彩迥然有别。普通大众主要穿着厚重的粗呢绒和坚硬的皮革制成的服饰,色彩单调沉闷。到了18世纪初,英国大众服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众服饰的质地得以改善,主要由麻、棉等构成,服饰色彩也更加多样而艳丽,款式也更加新颖时尚。服饰消费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并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口贸易和本土纺织业的进步极大地改善了服饰的质地,英国大众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的服饰消费欲望。

——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

材料三  以下为英国历史上一系列重要发明情况

发明者

职业

发明机器

凯伊(JohnKay)

钟表匠

纺织飞梭

哈格里夫斯(JamesHargraves)

织布工人

珍妮纺织机

阿克莱特(RichardArkwright)

理发匠

水力纺织机

瓦特(JamesWatt)

机器修理

瓦特蒸汽机

克隆普领(SamuelCrompton

工人

走锤纺织机

卡特莱特(EdmundCartwright)

牧师

蒸汽机动力织布机

——摘编自何世鼎《纺织品:近代英国工业企业科技进步的原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