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江苏扬州竹西中学九年级10月质检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树知道

苏沧桑

        ①月亮升起时,远山如一张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悄然隐退。山下,娘家花园里那棵丹桂开花了,娘家的月色也就香了。

        ②披着一身幽香的月色,我们坐在一地花影里。母亲突然说,看,树上是不是鸟?

        ③我踮起脚尖,却看不真切,便脱了鞋,爬到凳上看。真的!两只很小很小的鸟儿,交颈依偎在桂花枝上,头顶特别白,身子像是粉红色。遂想起一句诗来:“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绿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心中砰然而动。想让母亲也看看,便轻轻将桂花枝往下扳了一扳。不料,鸟儿惊醒了,“扑啦”一声飞向园外,消失在黑憧憧的树影里。母亲嗔怪我惊动了它们。父亲闻声从房里出来说,没关系,这些小鸟常来。

        ④这倒也是,娘家的花园是蝴蝶、蜜蜂和鸟儿的天堂。春夏秋冬,阴晴雨雪,这儿总在不停地变幻着一幅幅隽永的画卷。未进园门,紫薇已在墙头颌首含笑。蔷薇虬劲的枝干狂草般游走在铁栏杆间,柔嫩的花叶如饱蘸水墨的笔,在白色粉墙上尽情倾诉酝酿了一整个冬季的缠绵。推开咿呀作响的红铁门,依墙而立的文旦树涌来满眼绿意,三两棵被花儿和果实醉弯了腰的石榴树将你的视线引向花园深处。三三两两白梅、迎春、玉兰、栀子花、美人蕉,还有一丛丛自生自灭的晚饭花,在这片靠山傍水的天地间,尽享清风明月、阳光雨露,无不花繁叶茂。鱼儿们在水里游曳张望,成群的鸟儿高唱着四处飞奔,蝴蝶毫无防备地歇在你肩上。

        ⑤暮色四合的时候,我们将饭桌摆在桂树下。一阵微风拂过,几点桂雨飘在被轻轻夹起的小葱豆腐上,让人良久不忍动筷,怕惊落了这份芳香的诗意。这时,小狗都都突然在园门外大摇大摆地用前脚敲门,要求共进晚餐。打开门,它忽闪一下从你脚下钻到草坪里,先撒起欢来。

        ⑥闭上眼,感觉着这些旺盛而无拘无束的生命,我看见自己那颗蒙尘结痂的心冉冉盛放,一瓣比一瓣纯净,一瓣比一瓣透明。

        ⑦自然,就想起了杭州家里那些可怜的植物。

        ⑧它们刚来时,应该是喜欢这个家的。

        ⑨巴良木和发财树婷婷的身姿和青翠的叶子,衬着客厅洁白的沙发,在台灯的光晕里摇曳出幸福的绿影婆娑。

        ⑩素心兰是在花市里偶尔遇到的,虽然单薄,也没有要开花的样子,但喜欢她的名字,连着紫砂花盆带回来,放在小书房里。

        ⑪宝蓝色的瓜叶菊,含羞草和开着两朵极小的金色花朵的仙人掌,在黑白色调的卫生间里,平添生趣。三盆茉莉是我亲手种的。朋友送来了两盆君子兰和叫不出名的观叶植物。林林总总几十盆花木,葱笼热闹得像来了一群亲朋。

        ⑫可是,我没料到植物们并不喜欢这个临街的新家。它们姹紫嫣红了几个月,便日渐憔悴。花儿谢了,叶子发黄,接二连三往下掉,无论怎样抢救,仍一棵接着一棵慢慢枯萎了。

        ⑬继续买,更换,继续枯萎。

        ⑭家里留下的树的空白,很蜇人的眼,好像是一个个失去灵魂的生命。夜半起来,街灯透过窗纱照进空旷的客厅,恍然便能听到并不存在的绿色的叹息。与此同时,时常觉得身体的慵倦,皮肤的粗糙,心绪的迷乱,像那些树一样心力交瘁,却不知何故。终于有一天,来了一位乡里朋友,她一语道破天机:你们这些地方,空气里什么有毒的都有,连人浑身上下都冒着毒气,你们不知道,树知道啊!

        ⑮树知道,树不能说,不能挪,树只好死了。可人并不比它们幸运,也许还更可怜,明知生存面对的种种威胁何止空气里的毒素,却仍怀着侥幸的心理,给自己制造各种不能挪动的理由:想逃,逃往何处?若真有干净的去处,又如何割舍责任和爱的牵绊?

        ⑯只好躺在异乡的静夜里,细细怀想娘家的花园。心魂在梦里跋山涉水,奔向那个树喜欢、我也喜欢的地方。

(1)、第①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你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2)、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情怀?

(3)、第④自然段所写的娘家院子有何特点?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文中杭州家里植物变化的过程,说说第⑥自然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⑴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靖、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之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植翠竹,盖取东坡诗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的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⑵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⑶“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⑷①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②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③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④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势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⑤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⑥“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⑸步下秋山,透过“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难面有一面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党史纵览(节选)

孟红

1951年2月,一辆汽车驶离北京西郊机场。直向中南海驶去。车上坐着的是彭德怀。他这次回国是要当面向毛泽东汇报朝鲜战场上的许多困难问题。以求得中央尽快解决。可是,毛泽东不在中南海,他正在玉泉山的静明园里。

彭德怀立即让司机调转车头向西郊开去。进入玉泉山静明园时。正是午后1时,毛泽东的秘书迎上前说:“彭总,主席正在休息,你先吃饭,等主席起来再谈吧!”警卫员也说:“请彭总等一等。”

彭德怀心急火燎,瞪起眼睛严肃地说:“我有急事要立即向毛主席汇报!”

秘书和警卫人员还想拦阻,彭德怀却顾不得这些,大步走去,推开房门进到屋内。毛泽东知道彭德怀要来。也了解他的性格。一面起床穿衣。一面风趣地说:“只有你彭老总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提意见。”

“我这次冒险回来,是因为国内对志愿军当前在朝鲜战场面临的严重困难不太了解,如不尽快改善和解决,将影响到朝鲜战争的胜败。”彭德怀直截了当地说。

毛泽东收起了笑容问:“那里有些什么问题?”

彭德怀说:“现在志愿军的情况。一是经过三次战役后,伤亡很大。既不能抓到俘虏补充自己,也不能就地动员青年参军。战斗力已明显削弱。二是敌机轰炸。道路、车辆毁坏严重,物资供应很不及时。三是部队越过三八线作战,正是严冬季节,朝鲜东西两面是海,寒风袭人,而战士经过作战,衣服鞋袜均破烂不堪,生病冻伤已是普遍现象。四是三八线以南是无粮区,几十万志愿军既得不到充足的粮食,更得不到新鲜蔬菜,断炊现象非常普遍,战士靠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营养不良。体力下降,甚至许多人患夜盲症。严重影响战斗力。美军飞机昼夜轰炸,而我们现在一无空军掩护,二无足够的高射火炮,如不能有效地保障后方运输,我们就无法尽快取得战争胜利。”

彭德怀讲完之后,毛泽东缓缓地说:“中央对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处境还不十分了解,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你彭老总的意见是对的,要做长期准备。我马上通知恩来同志,请他立即召集政务院和军队有关单位的领导人,你俩共同召开一次支援前线的紧急会议,专门研究和落实急需解决的问题。”

回到北京的第三天,彭德怀早早来到中南海居仁堂,这里是总参谋部指挥作战的场所,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要在这里的会议大厅召集支援志愿军的紧急会议。

彭德怀在会上介绍了前线的情况,讲了兵员不足、物资缺乏、缺粮缺弹等严重困难。他说:“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前线的作战行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希望国内各行各业、军队和地方都全力支援前线,特别是空军和高射武器应尽快入朝参加掩护后方运输线。”

周恩来接着彭德怀的话说:“彭总讲到的前线的困难。已向毛主席汇报过,主席很关心,我们国内要尽一切努力支援前线。”

可是,在讨论到具体问题如何落实时,有的人就说国内机构刚刚建立,也很困难。许多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看到这种情况,彭德怀立刻火冒三丈,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吼道:“这也困难,那也困难,难道就是你们爱国,难道志愿军战士们都是猪.他们不知道爱国?你们去前线看看.战士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现在第一线部队的艰苦程度甚至超过长征时期,伤亡了那么多战士。他们为谁牺牲?为谁流血?现在既没有飞机高射炮又很少,后方供应根本没保障。武器、弹药、吃的、穿的,经常在途中被敌机炸毁,战士们死的、伤的、饿死的、冻死的,这些都是年轻可爱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

会场上鸦雀无声。不少人都知道彭德怀火气大。但没想到他会在这样的会上发这么大的火。他们相互看着,不知该怎么说。

周恩来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他知道。不到特别困难的境地。彭德怀是不会回国的,更不会直闯毛泽东的卧室,这正是他耿直坦荡、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流露。于是,就劝说道:“彭总不要着急嘛,这些困难我们一定能解决的。”

散会后,周恩来对彭德怀说:“我要向主席报告,继续召开会议,一定解决前线的困难。”

彭德怀忧心如焚地说:“前线情况紧张,敌人又开始进攻志愿军阵地了,我得赶快回去。”

周恩来语气肯定地说:“你先回去,困难我来解决。”

彭德怀连忙说:“感谢总理!”

周恩来接过话说:“应该感谢你,感谢前方的将士,是你们顶住美军,援助了朝鲜,也保卫了祖国!”

很快,北京等几大城市的干部群众响应号召,昼夜为志愿军赶制炒面,并迅速送往朝鲜,缓解了志愿军的断粮之苦。后来,随着条件的改善,国内的支援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学校将举办“我与自然为友”有声明信片制作评比,请帮助小语和小文完成评比任务 

雨水去过一切地方(节选)

雨点瞄着每株青草落下来,因为风吹的原因,它落在别的草上。别的雨点又落在别的草上。春雨落在什么东西都没生长的、傻傻的土地上,土地开始复苏,想起了去年的事情。雨水排着燕子的队形,以燕子的轻盈钻入大地。这时候,还听不到沙沙的声响,树叶太小,演奏不出沙沙的音乐。春雨是今年第一次下,边下边回忆。有些地方下过了,有些地方还干着。春雨扯动风的透明的帆,把雨水洒到它应该去的一切地方。 

春雨继续下起来,无需雷声滚滚,也照样下,春雨不搞这些排场。它下雨便下雨,不来浓云密布那一套,那都是夏天搞的事情。春雨非不能也,而不为也。打雷谁不会?打雷干吗?春雨静静地、细密地、清凉地、疏落地、晶亮地、飘洒地下着,下着。不大也不小,它们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看屋里需不需要雨水,看到人或坐或卧,过着他们称之为生活的日子。春雨的水珠看到屋子里没有水,也没有花朵和青草。 

 春雨飘落的时候伴随歌声,合唱,小调式乐曲,6/8拍子,类似塔吉克音乐。可惜人耳听不到。春雨的歌声低于20赫兹。旋律有如《霍夫曼的故事》 里的“船歌”,连贯的旋律拆开重新缝在一起,走两步就有一个起始句。开始,发展下去,终结又可以开始。船歌是拿波里船夫唱的情歌小调,荡漾,节奏一直在荡漾。这些船夫上岸后不会走路了,因为大地不荡漾。春雨早就明白这些,这不算啥。春雨时疾时徐、或快或慢地在空气里荡漾。它并不着急落地。那么早落地干吗?不如按6/8的节奏荡漾。塔吉克人没见过海,但也懂得在歌声里荡漾。6/8不是给腿的节奏,节奏在腰上。欲进又退,忽而转身,说的不是腿,而是腰。腰的动作表现在肩上。如果舞者头戴黑羔皮帽子,上唇留着浓黑带尖的胡子就更好了。 

春雨忽然下起来,青草和花都不意外,但人意外。他们慌张奔跑,在屋檐和树下避雨。雨持续下着,直到人们从屋檐和树底下走出。雨很想洗刷这些人,让他们像桃花一样绯红,或像杏花一样明亮。雨打在人的衣服上,渗入纺织物变得沉重,脸色却不像桃花那样鲜艳而单薄。他们的脸上爬满了水珠,这与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的水珠是同伙。水珠温柔地俯在人的脸上,想为他们取暖却取到了他们的脸。这些脸啊,比树木更加坚硬。脸上隐藏与泄露着人生的所有消息。雨水摸摸他们的鼻梁,摸摸他们的面颊,他们的眼睛不让摸,眯着。这些人慌乱奔走,像从山顶滚下的石块,奔向四方。 

春雨拍打行人的肩头和后背,他们挥动胳膊时双手抓到了雨。雨最想洗一洗人的眼睛,让他们看一看——桃花开了。一棵接一棵的桃树站立路边,枝桠相接,举起繁密的桃花。桃花在雨水里依然盛开,有一些湿红。有的花瓣落在泥里,如撕碎的信笺。如琴弦一般的青草在桃树下齐齐探出头,像儿童长得很快的头发。你们看到鸟儿多了吗?它们在枝头大叫,让雨下大或立刻停下来。如果行人脚下踩上了泥巴应该高兴,这是春天到来的证据。冻土竟然变得泥泞,就像所有的树都打了骨朵。不开花的杨树也打了骨朵。鸟儿满世界大喊的话语你听到了吗?春天,春天,鸟儿天天说这两句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