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党史纵览(节选)

孟红

1951年2月,一辆汽车驶离北京西郊机场。直向中南海驶去。车上坐着的是彭德怀。他这次回国是要当面向毛泽东汇报朝鲜战场上的许多困难问题。以求得中央尽快解决。可是,毛泽东不在中南海,他正在玉泉山的静明园里。

彭德怀立即让司机调转车头向西郊开去。进入玉泉山静明园时。正是午后1时,毛泽东的秘书迎上前说:“彭总,主席正在休息,你先吃饭,等主席起来再谈吧!”警卫员也说:“请彭总等一等。”

彭德怀心急火燎,瞪起眼睛严肃地说:“我有急事要立即向毛主席汇报!”

秘书和警卫人员还想拦阻,彭德怀却顾不得这些,大步走去,推开房门进到屋内。毛泽东知道彭德怀要来。也了解他的性格。一面起床穿衣。一面风趣地说:“只有你彭老总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提意见。”

“我这次冒险回来,是因为国内对志愿军当前在朝鲜战场面临的严重困难不太了解,如不尽快改善和解决,将影响到朝鲜战争的胜败。”彭德怀直截了当地说。

毛泽东收起了笑容问:“那里有些什么问题?”

彭德怀说:“现在志愿军的情况。一是经过三次战役后,伤亡很大。既不能抓到俘虏补充自己,也不能就地动员青年参军。战斗力已明显削弱。二是敌机轰炸。道路、车辆毁坏严重,物资供应很不及时。三是部队越过三八线作战,正是严冬季节,朝鲜东西两面是海,寒风袭人,而战士经过作战,衣服鞋袜均破烂不堪,生病冻伤已是普遍现象。四是三八线以南是无粮区,几十万志愿军既得不到充足的粮食,更得不到新鲜蔬菜,断炊现象非常普遍,战士靠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营养不良。体力下降,甚至许多人患夜盲症。严重影响战斗力。美军飞机昼夜轰炸,而我们现在一无空军掩护,二无足够的高射火炮,如不能有效地保障后方运输,我们就无法尽快取得战争胜利。”

彭德怀讲完之后,毛泽东缓缓地说:“中央对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处境还不十分了解,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你彭老总的意见是对的,要做长期准备。我马上通知恩来同志,请他立即召集政务院和军队有关单位的领导人,你俩共同召开一次支援前线的紧急会议,专门研究和落实急需解决的问题。”

回到北京的第三天,彭德怀早早来到中南海居仁堂,这里是总参谋部指挥作战的场所,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要在这里的会议大厅召集支援志愿军的紧急会议。

彭德怀在会上介绍了前线的情况,讲了兵员不足、物资缺乏、缺粮缺弹等严重困难。他说:“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前线的作战行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希望国内各行各业、军队和地方都全力支援前线,特别是空军和高射武器应尽快入朝参加掩护后方运输线。”

周恩来接着彭德怀的话说:“彭总讲到的前线的困难。已向毛主席汇报过,主席很关心,我们国内要尽一切努力支援前线。”

可是,在讨论到具体问题如何落实时,有的人就说国内机构刚刚建立,也很困难。许多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看到这种情况,彭德怀立刻火冒三丈,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吼道:“这也困难,那也困难,难道就是你们爱国,难道志愿军战士们都是猪.他们不知道爱国?你们去前线看看.战士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现在第一线部队的艰苦程度甚至超过长征时期,伤亡了那么多战士。他们为谁牺牲?为谁流血?现在既没有飞机高射炮又很少,后方供应根本没保障。武器、弹药、吃的、穿的,经常在途中被敌机炸毁,战士们死的、伤的、饿死的、冻死的,这些都是年轻可爱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

会场上鸦雀无声。不少人都知道彭德怀火气大。但没想到他会在这样的会上发这么大的火。他们相互看着,不知该怎么说。

周恩来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他知道。不到特别困难的境地。彭德怀是不会回国的,更不会直闯毛泽东的卧室,这正是他耿直坦荡、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流露。于是,就劝说道:“彭总不要着急嘛,这些困难我们一定能解决的。”

散会后,周恩来对彭德怀说:“我要向主席报告,继续召开会议,一定解决前线的困难。”

彭德怀忧心如焚地说:“前线情况紧张,敌人又开始进攻志愿军阵地了,我得赶快回去。”

周恩来语气肯定地说:“你先回去,困难我来解决。”

彭德怀连忙说:“感谢总理!”

周恩来接过话说:“应该感谢你,感谢前方的将士,是你们顶住美军,援助了朝鲜,也保卫了祖国!”

很快,北京等几大城市的干部群众响应号召,昼夜为志愿军赶制炒面,并迅速送往朝鲜,缓解了志愿军的断粮之苦。后来,随着条件的改善,国内的支援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选文写了彭德怀同志几件事,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2)、结合选文及《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简要分析彭德怀的人物形象。
(3)、请根据下面句子后面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彭德怀立刻火冒三丈,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吼道:“这也困难,那也困难……”(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周恩来语气肯定地说:“你先回去,困难我来解决。”(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在抗美援朝时,彭德怀担任了志愿军的总司令,这位总司令在年少时就投奔了红军,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简要分析年少彭德怀投奔红军的原因。并列举出彭德怀年少时具有反抗精神的三件事。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莫扎特的力量

马永恒译

    ①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纪念他。而在过去十年中,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

    ②为什么莫扎特的乐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巴赫、贝多芬或是肖邦的呢?美国一位研究癞痫症的神经科医师约翰·休斯认为,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研究表明,80%的癞痫症患者因为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大调交响曲,其痉挛的强度减弱,频率降低,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③约翰·休斯认为,奥妙在于莫扎特乐曲中旋律重复的独特方式。莫扎特乐曲中的旋律每20~30秒重复一次,这恰好与我们的脑电波及人体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有着几乎一致的频率。于是,莫扎特乐曲中的节拍能够对癞痫病人大脑中不规则的电波起到纠正的作用。他接着解释,癞痫病人在病情发作时是完全昏迷的。可见,莫扎特的乐曲对大脑有直接影响。

    ④莫扎特的乐曲可以提高智障儿童智力的现象,是目前人们关注最多的。研究发现,智障儿童在聆听莫扎特乐曲10分钟后,可以在智力测验中拿到更多的分数。同样,反复并持续听过莫扎特某一段交响曲的老鼠,在一个复杂的容器中找到出口的速度,要比生活在其他环境中的老鼠快得多。

    ⑤此外,莫扎特的乐曲也能够对孤僻症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麦乐佳顿的女儿是个孤僻症患者,医生对她采用了音乐疗法。她接受治疗时使用的耳机是经过改装的,这种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震动头部骨骼的方式传导乐曲。莫扎特的乐曲会给患者的听觉以极大的冲击力,这样,借助音乐的力量,改善了患者与别人交流的能力。麦乐佳顿起初对此种疗法抱有怀疑,但是现在她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⑥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正在为一幅作品的创作烦恼时,突然失去灵感,完全无法使用蓝绿两色。她也接受了音乐治疗,取得了很大疗效,蓝绿两色又回到了她的画板上。后来她说,莫扎特乐曲的效果实在太惊人了,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她感叹:“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

(译自美国《时代》,文章有改动)

【相关链接】莫扎特命运坎坷,但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有受到损害,只凭着坚定的信仰,像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曲安慰自己,安慰别人。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见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

(摘自傅雷《独一无二的莫扎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很简单

       “抓强盗——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

       光天化日下,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拼命抱紧自己的坤包,死活不放。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悄悄用手机报个警也无人肯试。

       沉默。好一阵可怕的沉默。

       沉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小伙忽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

       歹徒大惊,立即掏出一把尖刀,目眦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了你!”

       小伙愣怔一下,仍然像狼一般猛扑上去。

       很快,小伙摇摇晃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虽然被锋利的尖刀刺中下腹,但小伙强忍剧痛,没有倒下。他一手紧紧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入;一手像钳子一样,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

      女人趁机挣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

       歹徒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

       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

       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报警。

       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迅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

       人们小心扶住小伙,送上警车。

       “儿子,我的儿子!”听到小伙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现小伙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

       警车一路鸣笛,将小伙送到医院。

       幸亏没有刺中要害。几天后,小伙的伤情得到缓解。

       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小伙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

       “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

       “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一只蚂蚁!”

       “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的歹徒搏斗,太邪!”

          ……

       这样的议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

       “当时,那么多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量挺身而出?特别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歹徒凶狠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小伙,好奇地探问。小伙犹豫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

       “当然想听真话!”

       “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小伙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

       记者认真地点点头。

       “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还是稚气未脱的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

       记者一愣:“就这一点?”

       “对,就这一点!”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舞动的醒狮

林延军

①村庄的气息,从“咚咚咚”的鼓声里开始。

②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黝黑的额头写满皱纹,像是田畴里的庄稼。田里耕作的带头小哥,还来不及放好农具,便直奔村里宗祠旁的一间小屋。屋内灯光微弱,暗暗的,带头小哥举起鼓槌,“咚咚咚”的鼓声在村庄的上空回荡。一阵熟稔地拾掇,有人敲锣打鼓,有人头顶着狮头,有人弯腰当狮尾,带头小哥与几名青年小伙摇身一变成为“狮子班”,他们脚踩着土地,双手举起狮头,在人群里舞动起来。

③“狮子”时而抬头扭脖,时而腾挪翻越,时而眨眼踢腿,刹那间,“狮子”又向前奔跑,像是听到谁的呼唤,踢腿,抬头,突然间又摆头晃脑。此时,鼓声从轻快转为慢悠,紧跟着又从慢转为快。

④一会儿狮子“高兴”了,一会儿狮子“生气”了,一会儿狮子“悲伤”了……从步伐到动作,从表情到性格,舞狮人在“狮子”的世界里,靠默契和心灵相通等配合,将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刻,狮子像生长在村庄的精灵,为百姓带来欢乐,祥瑞,辟邪。

⑤正月的日子,“狮子班”便串村走巷,挨家挨户,为村民舞狮,寓意庆贺一年的收成,祈祷风调雨顺。他们在村庄穿行,变成村庄乐谱上的一个个音符,又像田畴里的庄稼,星星点点,在南方这片贫瘠的红土地上跳跃起来。

⑥每次舞狮前,都会有一段击鼓演奏。“咚咚”的声音从低到高,变化多端,似乎在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又似乎要把“狮子”唤醒。随后,醒狮闻鼓起舞,或睁眼,或洗须,或舔身,或抖毛。渐渐地,鼓声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又像狂风暴雨,排山倒海。小孩儿坐在大人的肩膀上,看得如痴如醉。

⑦霎时,握鼓槌者用尽力气,擂出浑厚的鼓声,“狮子”又弯了一下头,似沉思,似惊悚,尾巴随之摇摆起来。鼓声、镲声和鞭炮声回荡在房舍、村庄和草木之间,地面不时扬起一阵土灰,围观的老老少少如追星,久久不忍离去……

⑧舞狮,源于宫廷狮子舞,盛行于民间。

⑨相传远古时期,广东南海一带发生了瘟疫,后来出现一只神兽,神兽所到之处,瘟疫便很快没有了,后来百姓为了纪念神兽,称神兽为“年兽”。家家户户用竹篾、纸等材料制作“年兽”,配合锣鼓,并用一张桌子放置家门口,准备好“年兽”喜欢吃的青菜,等待年兽采食。由于年兽与狮子的样貌相似,经常为老百姓带来祥瑞和喜气,故年兽被称为“瑞狮”。

⑩在广东,因粤语“瑞”与“睡”读音相同,老百姓比较忌讳,认为“瑞狮”是带来福瑞,后又将“瑞狮”改称“醒狮”。直至明代,醒狮出现在广东的一些村庄,百姓为祈愿兆丰年,风调雨顺,把愿景守托在醒狮的身上。村民用醒狮的威严驱赶邪恶,祈盼来年事事顺心。

⑪记忆中的童年,许多小伙伴都有“功夫梦”“狮子班梦”。一听到鼓声响起,小伙伴们就像着了魔,拔腿就跑,直奔村中央的那片空旷地。“舞狮子啦!快!”成为我们奔走相告的口头禅。但每次看完舞狮表演,伙伴们都意犹未尽,回家又找来棍子到处敲,模仿击鼓。

⑫是的,醒狮一动,沉寂的村庄就被唤醒。它们威严,它们凶猛,它们祥瑞,它们从乡野走进城市,又从城市走出国门。醒狮要将舞蹈、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从世界的东方撒向全世界。在一呼一吸之间,醒狮登上异乡的舞台,在华丽转身之间,在万千景象之中,醒狮一跃登上非遗的榜单,万物景仰。

⑬醒狮,是有生命的,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还有记忆。它舞动的走向,又像一条辽阔的河流,支流所到之处,连着根脉,滋长乡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走出沙漠

①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②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经发生过了。

③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④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耗尽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⑤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⑥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不到紧要关头,我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镇静地问道:“你们……”

⑦“少啰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⑧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会……我不敢想象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⑨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⑩我继续说:“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⑵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趁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⑶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⑪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深夜,还有明天……

⑫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已是傍晚了。

⑬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⑭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决斗。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

⑮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有绿洲,快跑!”

⑯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家发疯似的涌向湖边……

⑰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在花丛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⑱大伙儿都惊住了。

⑲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经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让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没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⑳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选自《山东青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

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 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 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 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

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 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低头的甜瓜

崔安宁

       ①每年春天,母亲都会种一棚甜瓜.

②去年,母亲忙着走亲戚,便嘱咐我来移植甜瓜苗。在移苗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棵甜瓜苗不仅细弱瘦小,还一直卷着叶子低着头。虽然家里种植甜瓜,但我却没有太多的管理经验,经过一番思索,我还是把这棵甜瓜苗移进了大棚里。

③将所有甜瓜苗都移植好后,我开始在手机里搜索甜瓜苗低头的原因,大多数人说,缺水会导致甜瓜苗营养缺失,从而使它低头。于是,我从家里提来一桶水,让这棵苗喝了个痛快。几天后,所有的甜瓜苗都在茁壮成长,唯独那棵低头的甜瓜苗,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毫无生机。母亲见它如此颓废,急忙去药店配了些甜瓜专用的生长素和常用药,给它反复喷了好几次。

④一周之后,所有的甜瓜苗都长大了,那棵低头的瓜苗好像积攒了无数个愁心事,虽然它的叶片平整,但还没有改掉爱低头的毛病,母亲见状,又请来亲戚们来帮忙看瓜苗。亲戚们来了一波又一波 , 他们给这棵甜瓜苗开了很多治疗偏方,还拿来了不少甜瓜的特效药 , 经过我们的多次实验,什么效果都没有。最后,母亲只能去请教我们村里的种植能手王大爷。经过一番描述,王大爷认为这棵瓜苗在育苗前就损坏了根基,所以后期也供不上养分,没有力气抬头。母亲对王大爷的话深信不疑,于是我们又开始马不停蹄地给这棵低头苗灌生根的肥料,以此帮助这棵瓜苗快速“昂首挺胸”.

⑤就算如此悉心照料,这棵甜瓜苗的情况也从未好转。为了不影响其他瓜苗的生长,我们只好把它种在棚外一个向阳的地方,任其自由生长。

⑥几个月后,棚里的甜瓜已经成熟,采摘工作也渐渐提上了日程。当我们的甜瓜采摘结束后,我突然在棚边看到那棵爱低头的甜瓜。此时的它早已萎靡不堪,所有的叶子枯黄地缩着,低头的病也更加严重,整棵甜瓜的枝盐都软软地趴在地上,犹如一条没有灵魂的绳子。于我而言,这裸甜瓜早已没有存在的意义,出于清扫障碍的目的,我把整棵瓜都拔了起来。

⑦就在此时,我发现这棵瓜苗的藤上,竟然长着一个圆润饱满的甜瓜,这个甜瓜不仅瓜型漂亮,吃起来更是甘甜多汁。甜瓜的味道不仅弥漫在我的嘴里也抚慰了我的心头。这棵甜瓜因为低头而被我们放弃,但它在我们的有色眼镜下,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努力积蓄力量,奋力生长。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没有过低头的经历?假如我们也如这棵甜瓜一样,在有限的条件内,低头修行,积累力量,是不是也会结出自己的硕果呢?

⑧如今,每当我觉得生活不尽如人意时,总会想一想这棵低头的甜瓜,我想,低头并不是狼狈不堪,也不代表丢盔弃甲,反而是勇往直前的开始。就像这棵甜瓜苗一样,终会结出最美的果实!

 (选自《邵阳晚报》2023年4月7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