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党史纵览(节选)
孟红
1951年2月,一辆汽车驶离北京西郊机场。直向中南海驶去。车上坐着的是彭德怀。他这次回国是要当面向毛泽东汇报朝鲜战场上的许多困难问题。以求得中央尽快解决。可是,毛泽东不在中南海,他正在玉泉山的静明园里。
彭德怀立即让司机调转车头向西郊开去。进入玉泉山静明园时。正是午后1时,毛泽东的秘书迎上前说:“彭总,主席正在休息,你先吃饭,等主席起来再谈吧!”警卫员也说:“请彭总等一等。”
彭德怀心急火燎,瞪起眼睛严肃地说:“我有急事要立即向毛主席汇报!”
秘书和警卫人员还想拦阻,彭德怀却顾不得这些,大步走去,推开房门进到屋内。毛泽东知道彭德怀要来。也了解他的性格。一面起床穿衣。一面风趣地说:“只有你彭老总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提意见。”
“我这次冒险回来,是因为国内对志愿军当前在朝鲜战场面临的严重困难不太了解,如不尽快改善和解决,将影响到朝鲜战争的胜败。”彭德怀直截了当地说。
毛泽东收起了笑容问:“那里有些什么问题?”
彭德怀说:“现在志愿军的情况。一是经过三次战役后,伤亡很大。既不能抓到俘虏补充自己,也不能就地动员青年参军。战斗力已明显削弱。二是敌机轰炸。道路、车辆毁坏严重,物资供应很不及时。三是部队越过三八线作战,正是严冬季节,朝鲜东西两面是海,寒风袭人,而战士经过作战,衣服鞋袜均破烂不堪,生病冻伤已是普遍现象。四是三八线以南是无粮区,几十万志愿军既得不到充足的粮食,更得不到新鲜蔬菜,断炊现象非常普遍,战士靠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营养不良。体力下降,甚至许多人患夜盲症。严重影响战斗力。美军飞机昼夜轰炸,而我们现在一无空军掩护,二无足够的高射火炮,如不能有效地保障后方运输,我们就无法尽快取得战争胜利。”
彭德怀讲完之后,毛泽东缓缓地说:“中央对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处境还不十分了解,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你彭老总的意见是对的,要做长期准备。我马上通知恩来同志,请他立即召集政务院和军队有关单位的领导人,你俩共同召开一次支援前线的紧急会议,专门研究和落实急需解决的问题。”
回到北京的第三天,彭德怀早早来到中南海居仁堂,这里是总参谋部指挥作战的场所,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要在这里的会议大厅召集支援志愿军的紧急会议。
彭德怀在会上介绍了前线的情况,讲了兵员不足、物资缺乏、缺粮缺弹等严重困难。他说:“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前线的作战行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希望国内各行各业、军队和地方都全力支援前线,特别是空军和高射武器应尽快入朝参加掩护后方运输线。”
周恩来接着彭德怀的话说:“彭总讲到的前线的困难。已向毛主席汇报过,主席很关心,我们国内要尽一切努力支援前线。”
可是,在讨论到具体问题如何落实时,有的人就说国内机构刚刚建立,也很困难。许多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看到这种情况,彭德怀立刻火冒三丈,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吼道:“这也困难,那也困难,难道就是你们爱国,难道志愿军战士们都是猪.他们不知道爱国?你们去前线看看.战士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现在第一线部队的艰苦程度甚至超过长征时期,伤亡了那么多战士。他们为谁牺牲?为谁流血?现在既没有飞机高射炮又很少,后方供应根本没保障。武器、弹药、吃的、穿的,经常在途中被敌机炸毁,战士们死的、伤的、饿死的、冻死的,这些都是年轻可爱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
会场上鸦雀无声。不少人都知道彭德怀火气大。但没想到他会在这样的会上发这么大的火。他们相互看着,不知该怎么说。
周恩来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他知道。不到特别困难的境地。彭德怀是不会回国的,更不会直闯毛泽东的卧室,这正是他耿直坦荡、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流露。于是,就劝说道:“彭总不要着急嘛,这些困难我们一定能解决的。”
散会后,周恩来对彭德怀说:“我要向主席报告,继续召开会议,一定解决前线的困难。”
彭德怀忧心如焚地说:“前线情况紧张,敌人又开始进攻志愿军阵地了,我得赶快回去。”
周恩来语气肯定地说:“你先回去,困难我来解决。”
彭德怀连忙说:“感谢总理!”
周恩来接过话说:“应该感谢你,感谢前方的将士,是你们顶住美军,援助了朝鲜,也保卫了祖国!”
很快,北京等几大城市的干部群众响应号召,昼夜为志愿军赶制炒面,并迅速送往朝鲜,缓解了志愿军的断粮之苦。后来,随着条件的改善,国内的支援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①彭德怀立刻火冒三丈,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吼道:“这也困难,那也困难……”(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周恩来语气肯定地说:“你先回去,困难我来解决。”(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永远的先生 (苗理洁) ①潼湖镇黄屋村口的大榕树旁,有座清代的古建筑——敦伦书室。黄自权是村干部,乡亲们都亲切叫他“权叔”。 ②权叔平日喜欢来书室周围逛逛。这座本将倒塌的古建筑,近年经过镇政府采取抢救性的保护措施,修缮得焕然一新。如今这里是红色教育基地,权叔满心欢喜。没人知其缘由,只有老人深知,自己是怀念曾在书室度过那短暂而又愉悦的时光。 ③每当望着书室门前那被无数人踩出凹凸脚印的麻石石阶,权叔眼前总是浮现一张清秀的面庞,心里泛起丝丝的暖意。多少年了,这张脸庞的五官一点都没有模糊,依然是那么清晰,那是他敬爱的先生黄卓如。 ④权叔打开记忆的闸门,任凭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⑤1943年,黄自权9岁,早该上学的年龄,但贫困的家境令他无法进入学堂读书。日本侵华战争,带给中国人民深重的灾难,加之地主的剥削,黄自权家与广大劳苦大众一样,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他哪敢奢望读书? ⑥书室朗朗的读书声吸引着劳动回来的小自权,他情不自禁停下脚步听一会读书声,上不了学,哪怕听一会也是好的。书室先生注意到这个每日在书室外听课的孩子,他详细寻问小自权家里情况,然后和蔼告诉他,可以来读书,并且不收学费。 ⑦小自权兴奋跑回家告诉母亲上学之事,母亲欢喜地流下眼泪:“阿仔,你遇见贵人啦!”母亲反复叮嘱他要乖乖听话,好好读书。他牢记母亲的话,珍惜先生对他的心意,每天一早到书室,帮先生打扫房间卫生和课堂卫生,还清理厕所。先生教他识字,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家人的名字,教他简单的计算。他记住先生谆谆教诲:做人要勤劳,要善良,要诚实。人生路上,勇往直前,不要怕困难。尤其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人生信条。 ⑧多么好的先生!他的话总是给人温暖和鼓舞的力量。先生动听的语音,仿佛一盏明灯照进心间,顿觉亮亮堂堂。都说孩子最直观,他们眼中的先生就是一个大好人,但也感觉先生好像在防备着什么。有次,有个同学恶作剧大喊:“警察来了!”先生听闻立即离开书室躲避。事后他严肃批评这个孩子,以后不可随便开玩笑。孩子们哪知道,此时的敦伦书室是中共一个秘密联络点,黄卓如先生是中共秘密联络员。他的任务,就是以教书、办夜校为掩护,秘密发展党员,组建中共潼湖区委。 ⑨一天,先生没有来上课,他卧室的行李也不见了,先生突然不知所踪,小自权顿时感到心里空空荡荡,不觉悲从中来。失去先生的呵护,他读不成书,又随母亲从早到晚在菜地劳动。但先生教导他做人要诚实、要勤奋、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铭刻在心,努力践行,他是村民眼中的乖巧孩子和诚实少年。 ⑩失去先生教导的日子,他无数次在书室徘徊,寻找先生的踪影。 ⑪转眼到了1949年秋,惠州解放,小自权也从瘦弱少年长成英俊小伙。由于自权在村民心中的良好口碑,他被推荐为生产队长。一日,他接到通知到公社集合,没想到,见到日思夜想的先生!此时,黄卓如受命调回潼湖,担任潼湖区区委书记。分别数年再相逢,先生成了他的领导,黄自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紧握先生的手久久没有松开。黄卓如说:“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选你们当村干部,就是信任你们,大家团结一心向前走。任何时候都要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带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⑫几十年过去,那次相聚的欢欣深深镌刻在黄自权脑海,他记得自己激动地表示:“我一定好好干!”群众有困难找他,他总是想尽办法解决。群众信任他,拥戴他,生产队长一干就将近30年。上级领导来检查或者公社开表彰会,请黄自权谈体会时,他总是把先生放在嘴边:“先生教导我要做好人,要好好为人民服务。”黄自权在敦伦书室只读了一年书,但他这辈子都认定,黄卓如永远是他最崇敬的先生。 | 【提问式批注】为什么黄自权的母亲说“阿仔,你遇见贵人啦”? 【赏析式批注】 【补充式批注】时隔多年与先生重逢,黄自权定然心潮澎湃。 【感想式批注】时光荏苒,先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