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指的是什么。

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4)、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一句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不要欺负那个爱你的人
                                                                                                             夏爱华
      ①我一向都看不起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不识字,素质就低。我烦母亲高门大嗓地说话,仿佛在与人吵架。我讨厌母亲生吃黄瓜的样子,把黄瓜只在衣摆上擦擦就吃,还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嫌弃母亲每每把我的剩饭都端了起来吃,一边吃一边说,浪费了多可惜。我最厌恶的是,母亲是北方人,爱吃大蒜,常常生吃,一嘴大蒜味儿,让我闻到了就想吐。
      ②我常常皱眉说,妈,你吃蒜不要紧,只是要记得,吃完蒜要刷牙,或者含块糖也行,再不济,嚼点茶叶也行。母亲听了,委屈不语。
      ③为了这个,我常买口香糖给母亲。可是母亲总是忘了吃,每次吃完大蒜,都是嘴一抹就出去串门了。
      ④凡此种种,都让我没法看得起母亲。
      ⑤正是因为看不起母亲,我从来不跟母亲一起出门逛街。我怕她影响我白领丽人的形象。在单位,我从来不提起母亲,我不想让人知道我的母亲不识字,没文化。
      ⑥结婚后,我不常去母亲家。就是去了,东西往地上一丢,就想转身离去。母亲总说,陪我说说话嘛!我说,说什么?一股大蒜味,难闻死了。说完了,我逃跑似的离去,脚步如飞,一秒也不想停留。
      ⑦我的那种居高临下的神情与不可侵犯的气势终于激怒了母亲。出于自尊心的受损,母亲有一天对我说,以后你不要来看我了,看见你的眼神,我就气饱了。

      ⑧我说,这是你说的,你别后悔。一跺脚,我转身就走。出门时,我回头看了一眼母亲,母亲的脸上写上落寞,眼角有泪花闪烁。
      ⑨此情此景,也不过是让我离去的脚步放缓了一秒钟。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去看望过母亲。
      ⑩倒是母亲,常常托人给我送来她亲手做的食品,韭菜合子、红烧肉、卤鸡、卤牛肉什么的。我咬牙切齿地不想吃,可又抵不住食品本身的诱惑,只好一边吃一边骂自己没骨气。母亲知道了,笑说,我的女儿,吃惯了我做的饭,我知道的。
      ⑪于是我托人转告母亲,不要再送东西给我,送了我也不吃。后来,熟人告诉我,我的话让母亲伤心了许久,哭了许久,眼睛都哭肿了。
      ⑫我生病了,重感冒,昏睡在床上,心心念念的,只想喝一碗小米粥。睁开眼睛,就见母亲坐在床边,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
      ⑬“听说你病了,我急得不行,就熬了一锅小米粥送过来,路滑,还摔了一跤。还好,粥碗我抱在怀里,没洒掉,还热着呢。”母亲小声说,眼神四下游移,不敢看我的眼睛。那神情,仿佛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⑭我的心,一瞬间湿了。心中那坚硬的部分,冰雪一般,遇到融融春日,融化成温情的溪水。
      ⑮这就是我的母亲。她怕我训斥她,怕我赶她出去。只是因为,她爱我。
      ⑯唉,身为女儿,也不能这样欺负母亲。把母亲的爱,当作理所应当的付出,享受着母亲的爱,却不知道感激。这世上,我们常常忽视的,就是母亲的爱。平时,我们常常忘掉母亲。只有受了伤害,遭到挫折时,我们才会想到母亲。我们太自私了。
      ⑰无论我们怎样对待母亲,而母亲对我们,永远只有一种态度,那就是爱。母亲永远只有一种姿势,那就是敞开怀抱,拥抱我们。
      ⑱喝下那碗浸透母爱的香喷喷的小米粥,我也读懂了母亲的心。
      ⑲这以后,我常常陪母亲一起出门逛街。出门前,我会仔细地帮母亲系好鞋带。过马路时,我挽着母亲的手小心地过去。阳光下,母亲的一头银发闪闪发光,母亲的慈祥笑容显得如此温暖。
      ⑳不再计较母亲没文化,不识字,也不再理会母亲爱吃大蒜的嗜好。母亲的高门大嗓,我已经习惯了。而这份包容的心境,都源于深刻的感悟——不要欺负这世上最爱你的那个人。善待母亲,我们的心才不会疼。迁就母亲所有的缺点,也只是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是这世上,最爱我的人。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葡     萄
                                                                                                                       汪曾祺
         四月,浇水。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来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功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了。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拿起树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
        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卷须这东西最耗养分,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五月中下旬,葡萄开花了。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   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葡萄不招虫。葡萄会生病,所以要经常喷波尔多液。
         七月,葡萄“膨大”了。
         掐须,打条,喷药,大大地浇一次水。追一次肥。追硫铵。在原来施粪肥的沟里撒上硫铵。然后,就把沟填平了,把硫铵封在里面。
         八月,葡萄“着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结实、挺括,璀璨琳琅。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节选自汪曾祺《葡萄月令》)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五月槐花香

王溱

    朋友打来电话,让晚上去他家吃槐花包子。他母亲刚从老家赶来,带来许多新鲜槐花,知道我喜欢吃这口,于是热情相邀。

    确实,我喜欢吃用槐花做馅的包子。以前住在大杂院,每到槐花盛开时,院里的大人孩子便会提着篮子,搬着小凳,拿着铁钩子去摘槐花。那时马路两侧种满了开着白色花瓣的槐花树,远远望去,像白色的花海,煞是壮观。树多,花也多,一会儿就能摘一篮子。拿回去用清水略微一冲,便可以做各种菜肴。最简单、最普通的是炒鸡蛋,把鸡蛋和槐花搅在一起,放进锅里炒,鸡蛋熟了,菜就成了。然后是蒸槐花。把槐花和面粉混在一起拌匀,再划线儿盐、味精,放进笼屉里蒸,出锅便可以蘸着大蒜或面酱之类的吃了。

    这些都是“小儿科”,复杂点儿的是槐花包子。猪肉、槐花是主打原料。猪肉要肥瘦兼顾,只肥不瘦太腻;太瘦没味道。槐花最好先用热水过一下,一方面更卫生些,一方面更实落,还有就是槐花有点苦,水一过也可以淡化一下味道。有的还喜欢放点韭菜大葱,说实话,我没觉得这样好吃,反而感到有点儿多此一举,或者是喧宾夺主。我最喜欢的是纯槐花和猪肉馅的包子。那味道,想起来就抑制不住大馋虫一个劲地往上涌。

    朋友家的槐花包子味道正宗 , 这源于他母亲是鼓捣槐花的“老手”。许多人喜欢吃但未必会包。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馅的味道很难调到好处。这就需要经验。南方人似乎在这方面逊于北方人,原因是槐树属于温带树种,不但喜欢光,而且更喜干冷气候,多生长在黄土高原、东北、华北平原。见得多吃得多,日积月累,自然熟能生巧。槐花开花时节,北方不少饭店有槐花系列菜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槐树是大自然的产物,有着植物共有的特质,却又是适应性极强的物种。它不像其他花卉树木那样“矫情”,只适合在安谧的环境中生长。它耐得住烟尘,不惧吵闹,能在嘈杂的城市环境中茁壮成长,且寿命很长。我们大院门外的槐树打我记事时就有,母亲说,她20世纪30年代搬来时,那些槐树就矗立在那儿,算起来怎么也有百八十年了。马路上每天要经过无数汽车、自行车和来来往往的人群,尾气、呼吸、汽车喇叭声、喧闹声,对槐树似乎没有任何影响。要不是拆迁改造伐树让道,槐树再生长个百十年恐怕也不会枯萎。只可惜,城市进化,反而株连了无辜的自然生态,让其变为记忆,铭刻在人们脑海之中。

    槐树开花在每年的四五月间,五月为多。主要看气候。往往先是极少花蕾吐芳,白天露出一点白头,一夜间突然变成满树花瓣,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这时凡从槐树下走过的人,都会换上一种愉悦心情,情不自禁地张开嘴巴,大口呼吸着清新的槐香,脸上荡起甜蜜的微笑。我们院里的人傍晚时还会搬一个马扎子或小凳坐在槐树下拉呱、说笑、打闹,当然也少不了顺手摘些槐花含在嘴里,慢慢品尝滋味。

    槐花赏心悦目,但花期不长,短则十天八日,长则超不过半月。所以,槐花更多的贡献,是满足了人们的味蕾和食欲。槐花鸡蛋饼、槐花肉末饼、槐花鸡蛋汤、蒸槐花、肉米槐花麦饭、两样面蒸槐花、槐花炒蛋、槐花饺子、猪肉槐花大包子、槐花包菜、槐花麦饭、蒸槐花饼、槐花疙瘩、槐花煎蛋、槐花肉丸汤,这名目繁多,花样迭出的食谱,都离不开两个字:槐花。人们用普普通通、皱缩而卷曲的花瓣,烹饪出溢满自然香气的美味佳肴,丰富着人们的餐桌,实在是天赐所致。

    槐花以自己的美丽让人们心花怒放,同时又以自己的美味满足人们的口福。许多文人墨客赋诗作文赞美槐花,“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这首作者不详的诗作,被无数人引用,可见人们对槐花的钟情之意。白居易在《秋日》,子兰在《长安早秋》中都提到槐花:“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这些年城里的槐花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供欣赏的花木,这有点遗憾。不过在朋友家吃槐花包子时获知,我的老家——山东莱西市,种了万亩槐花,已经连续四年举办了槐花节。这消息让我振奋,欣慰,眼前立时呈现出那一棵棵浓密而高大的槐树,一股槐花香味扑鼻而来。

    明年五月我一定要回去看看我喜爱的槐花。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味道

陶然

    ①味道不像色彩,红橙黄绿,清晰可见;有点像声音,高低轻浊,大致可辨。说“大致”,因为到底是不可捉摸的飘忽。可感而不可把握,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魅力。

    ②五六岁时在淮剧团后台,见演员化妆,那么些闪闪发亮的头饰,盘花绣草的戏服,十是叫人眼花缭乱。但在里面待得久了,觉得奇景高不及奇味更惹人注意:似甜,似香,有水果的甘美,又排了轻微的“化学制剂”的苦。就是这游丝般的苦阻止了我的食欲,警或我这东西是不能入口的。赏宝玉时代的胭脂可以偷吃。换到如今,碰上个不达标的次货,几口下去,宝二爷势必毒发身亡。

    ③化妆室的味儿可以概括为“戏味”,里面有才子佳人的离合,帝王将相的轰烈,升斗小民的悲喜,有唇齿间的吐珠咳玉,“台下十年功”的汗水泪滴,虽不可见而分明是凄艳的红色,绮丽缠绵,不乏酸楚,氤氲浮荡,是“软红十丈”的别一种诠释。

    ④“家常的亲切”是什么味儿呢?至少该有晒过的被单的气息,暖烘烘吸收了太阳的光与热,条条纹路都隐泛着金色;有烧过的食品味,如萝卜,如瓜子,春节时还加上干鱼腊肉灌香肠的复杂的咸味,是平民的盛大与热闹。还有老式家具开裂后的木头味。床、柜子、桌椅皆发出陈旧之气,为岁月积淀后所特有。阴雨天且有颓败腐烂的霉气,但意外的不讨厌。木材全盛时期的味道在伐木场一参观便知,是刺激性的、鼻酸流泪的呛人。到了它们生命的中晚期,空了心,长了虫,反呈现一派踏实,阴郁的腐气只给主人一种“物与人俱老”的伤感。风而同舟几十年的老朋友,你是不会嫌他顶秃齿摇、鸡皮鹤发的。家具掉漆、衰朽、生迟暮之味,亦当作如是观。

    ⑤家具会老,“杀手”是光阴,打先锋的是水气。黄梅季节,雨一下就是二十天,不仅木头受不了,人也烦了,心情腻嗒嗒、粘乎乎,百般不对。可雨天有而天的乐趣——假使我们有一副苦中作乐的眼光。大雨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地上腾起一层白端,又是一层雨味,一闻仿佛地神是水的清爽,细辨却有泥土的腥气。有别于鱼肉虾餐,土腥多无不洁和秽亵之感,加上而水不借她冲洗,一缕土腥包含在爽冽的水味里 , 如一根细细半透明的管子中穿了一条深紫的芯,那么对比强烈,又有反差后的协调。

    ⑥雨后的空气不用说是知人心脾的,不大口呼吸简直对不起自己。满腔是植物的青气,光是靠鼻子电能“看”到每一片叶子上都滚着水珠。虽然当时不明白什么叫万物滋长,却直觉此刻此地人均是容光焕发。

    ⑦对于真正爱书的人,看电子书不能算读书。那也同味道有关。翻开书籍,油墨味飘逸而出,让人想到书法碑帖、国画山水、中正平和的古琴曲。那后面是显性的情怀和隐性的人格。一页一页细过去,翻页过去,眼鼻共用,一加一大于二,综合反馈进脑海,再细细潜入心田。

    ⑧不同的书,味道不同。新书味浓,似新房落成。有崭新的喜悦,凛冽的振奋,旧书味更浓,一半是纸张书墨,一半是灰尘蠢虫(若是线装书越发对了)。翻着日益发软的书页,闻着日益杂糅的问道,很难简单归纳说是“书香”到让人想起台湾一部老电影的名字:恋恋风尘。

    ⑨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如歌里唱的那样,对熟悉的味道起来新感触,或因过于熟悉,或因过于相识,去年看望一个朋友,宿舍在城郊结合带,在一进门,立刻闻到碗橱里隔宿菜的味道。我想我那会儿一定是愣住了,以至朋友收起笑容关切地问我哪里不舒服。我只得向他解释,他家的菜极似儿时我家厨房里的“橱味”,倒不是顿顿吃剩菜但总难免有昨天吃不完搁到今天,中午没吃净留到晚上的时候,每逢此时,走进厨房,就能感到菜香扑鼻而来,唯其不是

    ⑩李安执导的电影《饮食男女》里,年老的父亲是位厨师,三位女儿各有际遇,让他操碎了心。峰回路转后,留在他身边的,居然是向来关系不好的二女儿,老厨师之前味觉失灵,这一晚灯光下,面对着一桌亲手做的菜,他与二女儿谈谈说说,再想想老大老三,不免百感交集,他随手夹了菜就放进口里,怔了片刻,二女儿问怎么了。老厨师激动地说味觉回来了,“尝出味道来了!”影片戛然而止,我们也把人生的厚味尽都尝出来了。

(选自《新华日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秋天

【日】森田玉

晴空日落秋风起,

日光泻地金铃鸣。

遥思故乡天悠悠,

老父慈母何所为。

    没有比《萤火虫之光》和这《故乡之歌》更感人肺腑的了。

    人在年少时爱哭,而老年人的眼泪更加复杂,且易夺眶而出也许较之青春时期更甚也未可知。我在三十年前便与父母死别,偶当此歌涌现心头时,就恍如父母依然健在于北海道似的心酸落泪。再接下来是:

秋叶低垂清流澈,

玉露晶莹满芒穗。

遥思故乡天悠悠,

老父慈母何所为。

    唱到这儿,姐妹俱在时的音容笑貌、幼小的我也混迹其间的情景,便清楚地浮现在眼前,不禁两行热泪滚落到腮上。

    这中间,也许因为自己的生身之地札幌秋天短暂和匆促,以致产生一种命运无常之感。但短暂的非只秋天,那炎日当头,耀眼欲眩的盛夏也不过十几天,尽管如此,整个八月当视为夏天。

    一进九月,便秋风乍起,法兰绒的单衣裹体,那舒适温暖之感,让人怀念。十月已是冬季的前奏,每天早晨寒气袭人,碰巧,到月半便有雪花飘落的时候。

    晴天绝美,空气犹如融化的水晶,冰冷澄澈,紫色的山,绿色的猿梨,鲜红的七度灶,尽染山野,斑斓似锦。

    大概是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吧。曾到乘汽车十分钟可到的叫钱函的渔村去远足。那里有新开辟的海水浴场。当时,因为听说洗海水澡有益于健康,人们争相前往,于是札幌钱函之间的火车趟趟客满,盛况空前,海岸上苇席的茶棚成排,其中甚至还有高级餐馆。

    因为住在小樽的人也纷至沓来,所以格外热闹,但曾经是熙熙攘攘热闹一时的海滨,我们九月去那里远足时,那成排的茶棚已是踪影皆无了,唯余波涛尽情嬉闹,震耳欲聋,原来开在滨之上的蒺槐花不见了,如今结满珊瑚般的红果实。即便是童稚之心,也产生一种莫名的寂寥之感。

    揪下蒺槐的果子来尝一尝,那味道似甜非甜,似涩非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像没熟透的西红柿似的。

    故乡的秋天已离我多年,但城镇的容貌,房舍的景象以及风土人情,不拘如何变化,而蒺槐,猿梨,大自然的丰盛果实,总不至于改变吧,多么令人怀念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