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帽子

    (波兰)格罗津斯卡

    (A)剧院大厅。乐队演奏序曲。

    坐在十排的一位先生:对不起,女士!(更大声地)对不起,女士!

    坐在九排的女士: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你。

    十排的先生:您戴着帽子。

    九排的女士:我知道自己戴着帽子。

    十排的先生:可我一会儿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了。女士,您能不能把帽子摘了?

    九排的女士:很遗憾,不能。

    (B)演出开始了

    十排的先生:女士,我可要忍受不了啦,买了票,却什么也看不见。

    九排的女士:那你去退票好了。

    十排的先生:就因为您不想摘掉这顶高帽子?

    九排的女士:现在,除了偏远地区,谁还戴那种趴趴帽?

    十排的先生:那么,您能不能把头稍微偏一偏?

    九排的女士:好吧!

    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女士,请您不要歪脑袋,您挡住我了。

    九排的女士:是后边的那位先生叫我往这边偏的。他能看见,可你又看不见了,自私自利!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怎么?是你叫这位女士往这边偏的,好让我什么也看不成?

    十排的第一位先生:你看不见关我什么事?你站起来不就看见了!

    后排的女士:先生,请您坐下!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可坐在我前面的这位女士……

    后排的女士:那位女士跟我有什么相干的?您坐下不就完了!

    九排的女士:就是嘛!自己站起来,心满意足了,可把别人都挡住了,自私

    自利!

    后排的女士:可不是!请您坐下。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台上说什么全听不见。

    后排的女士:前面这位先生老是站起来,我什么也看不见。

    十排的先生:都是这位女士戴着帽子。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不然我就叫人把你请出去。

    九排的女士:就是的!他谁都妨碍,自私自利!

    众人:(C)谁在捣乱?

    什么也听不见!

    你是第一次进剧院还是怎么的?

    你喝醉了还是怎么的?

    安静!

    请你出去!

    十排的先生:可是……

    九排的女士:好了,好了!如果你安静地坐着,还可以留下。(面向众人)请大家允许他留下吧!

    十排的先生:谢谢您,女士!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1)阅读小说,简述“十排的先生”的遭遇。
    【答案】
    (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A,B两处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答案】
    (3)文中C处画横线的每个句子都独立成段,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有哪些妙处?
    【答案】
    (4)谁是“自私自利”者?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31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特殊训练

    梁刚

        读大四那年,谈欣还在拼学分,其中最难的一门课程是设计。这门课程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今后工作的实际应用,必须学好。但据师哥师姐说,这门课程有点变态,课程设置变态,老师变态,学生也会跟着变态。真有这么夸张吗?谁知道。

        谈欣的专业是给排水,涉及环保和土木工程两个领域,女孩学工科本来就不容易,跨专业就更不容易了。但老师说了:“你们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很好,学好了是吃饭本钱。”

        等到画图纸了,学生提出:“这个画图软件我们不会,能教一下吗?”

        老师沉下险来说:“你们玩游戏有人教过?不是一个个都玩得很溜,还‘985’大学,素质哪去了?”

        等到大家学会软件了,老师又说:“今天画图全部采用手工。”

        同学们顿时蒙圈了,太变态了吧,有电脑不用,手工画,累死人了!

        老师尖着嗓门说:“假如电脑坏了、网络瘫痪了你们就不设计了?未来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只有能力,是你唯一的保证。”

        然后老师就失踪了,打电话不接,设计方案没人审核,对与不对,心里一点没底,直至截止日的前一天,老师出现了,通知把方案拿过去审核,结果全军覆没,没一个通过,

        上次你就是这么说的,同学们嚷嚷起来:“我们就是按你说的方案做的。”

        “赶紧,別浪费时间了,”老师吼道,“明天必须交出合格的方案,否则別怪我无情。”

        变态!谈欣那一刻也愤怒了,不由自主地嘀咕道。

        到了画图纸,老师再次玩失踪,说好的,会随时候教,但找人时就是不见踪影了,打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谈欣同宿舍两个山东人,都是学霸型的,她们都是奔“考研保送生”去的。谈欣在这种氛围里学习,难免着魔。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总算完成作业,但还是怕再次遭遇“滑铁卢”。

        第二天她早早起床,决定到老师办公室去守候。而且,她的这个行为,被后面陆续前来的许多同学唠叨,这种“不想重蹈覆辙”的想法,已是一种普遍的默契。

        然而,等了一天,老师始终没有出现。

        “有这样的老师,还讲什么教育质量!”同学们嘟囔着,焦虑着。

        眼看只剩最后一天了,老师飘然而至。看了同学们的作业,再次全盘否定。

        同学们脸绿了。谈欣自然也顾不得矜持,脱口骂了一句“变态”!而且没控制好音量,被老师听见了。老师看她一眼,波澜不惊地一笑,说:“连淑女都骂人了,好。那就明天把修改好的图纸交上来,逾期不候!”

        “好”是什么意思?还逾期不候,太变态了!

        为修改图纸,许多同学又熬了通宵。但谈欣没改,她就想看看老师怎么说。老师居然没说啥,也给过了。

        谈欣暗自得意,刚想离开。老师突然说:“你没改,知不知道为啥也给你过了?不是我怕你骂人,而是同情你的懦弱。做这一行,是要服务好甲方的,难免被反复折腾,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折腾,根本过不了关,没有这种准备,你还是趁早改行吧。”

        谈欣顿时愣住了,她不明白老师的训导是啥意思,难道是传说中的“挫折训练”?太不靠谱了吧?谈欣对老师的执教理念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

        大学毕业后,谈欣去建筑设计院找了份工作,经常碰到变恋甲方,许多事先商量好的设计方案,临了突遭变卦;图纸反复修改,临到交图时,又被全盘否定。

        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仿佛一场人生的酒拼,有了这碗酒的垫底 , 那就什么都不怕了。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亲亲麦子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⑥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选自《诗意的栖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尖山梁的月光

    马晓红

    ①我是尖山梁第一个考进县城高中的,但我不想读书了。我想跟四叔去省城 卖面皮。但我不敢跟爹提这事。因为老师对他说过:“哑巴,你这娃是块读书的 料。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定能光宗耀祖的。”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 个鸡蛋。

    ②他每天天不亮就进山砍柴,吃过午饭就一头钻进苞谷地,晚上早早把鸡赶 进笼,摸摸窝里有没有蛋然后就着月光编簸箕……

    ③四叔走的那天,他没有上山,一早就端个小板凳坐在院坝边上,慢慢地把 烟叶塞进烟锅,也不点火,吧嗒吧嗒干吸着。我坐在门槛上,默默地看着他脚下 的扁担,看着四叔顺着田埂爬上尖山梁,转个弯不见了人影。他点着了烟,仍然 坐着没动——一直坐到天黑。

    ④进城上学那天,我很早就醒了。月亮很大很圆,皎洁的月光穿过破损的窗

    纸,随意地洒在床前,形成凹凸不平的光斑。他蹲在灶台前抽着烟。见我起来了, 盛了一碗红苕稀饭给我,还有一小块掺了芭谷面的白面锅盔馍。我吃饭的时候, 他一边抽烟,一边整理着背篓。背篓里是一个化肥袋子,装着红苕、苞谷,还有 一罐腌菜,那是我的口粮。等我放下碗,他拿出一块折成方形的红布。小心翼翼 地递给我——里面大大小小的零钱就是我的学费。

    ⑤他背起背篓,佝偻着腰,走上弯曲的田埂。在露珠上拖着长长的影子, 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我默默地跟在他后 面,翻过尖山梁,过了王家岭,沿着李家河,走差不多一个时辰,到了镇上,再 花 3 块钱,坐半个时辰的公交车,才到县城。县城很小,学校也不大。还没到校 门口,他就停下。卸了背篓,拿出袋子,放在我脚边,打个手势,转身就走了。

    ⑥我看着他灰色的背影被金色的晨曦吞没,却生不起一点感激。娘带着襁 褓中的我嫁给他,没过一天好日子,生病也没钱治,到死连一副像样的棺材也没 有。现在,他又把我一个人扔进陌生的县城……

    ⑦我在老师面前维持着乖巧的样子,在同学面前只有沉默和自卑。我也不愿意回 山里,经常以学习紧张为借口,一连几个星期也不回家。

    ⑧周末,我就在大街小巷乱窜,最终迷上了网络游戏,越陷越深。 白天, 我上课、下课、吃饭、做作业……晚上,网瘾犯了,就爬墙出去玩一两个小时, 学校围墙并不太高,里外都有几棵老树,斜出的虬枝就是最好的梯子。腊月初八 那天,虽然下着雪,但我还是忍不住了,等同学们睡熟了,我又偷偷地溜了出去。 走进网吧,揉了揉眼睛,跟网管打了个手势,径直向最里面的角落走去。太冷了! 只有三四个人,都戴着耳机,盯着电脑,没有人抬头看我。我常坐的位置已经有 人了。那人看样子已经玩累了,用一件土灰的衣服蒙着头。干瘪的背脊,蜷曲着身子,趴在桌上睡着了。走近几步,隐约闻到一阵腐木的酸臭,我不由得皱了皱 眉,绕到最后一排,仍然选一个靠墙的角落。

    ⑨“呼呼”那人真的累了,打起了鼾。

    ⑩网管走过来,拍了拍那人的脊背。鼾声停了,那人抬起头。衣服滑了下 来,露出一头稀疏的白发。“外面那么大的雪,我才让你进来,你也不能吵着人 啊!” 网管小声说着。那人不停地哈腰点头,咿咿呀呀地道歉。网管摇了摇头, 做了个“嘘”的手势,走回门口去了。

    ⑪我心头一颤。像被雷击了一下。那件打着补丁的衣服是我穿旧的,那头 花白的头发曾陪我从山里走到城里。脚下背篓里是我吃了十几年的红苕和腌 菜……

    ⑫他摸出一张烟叶闻了闻,又放回口袋。支着头发呆,过了一会儿,又趴 下了——这次没有打鼾。

    ⑬我弯着腰,蹑手蹑脚出了网吧。巷子里,回荡着“吱吱”的脚步声, 白 白的积雪反射着月光,刺得双眼有点酸痛。

    ⑭灰色的围墙,在月光下起伏,像夜风下的山脊。 昏黄的路灯下,雪花飞 舞,泛着亮光,像爹的白发,在尖山梁上摇曳。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刘慈欣一

    ①1961年4月12日,拜克努尔航天基地。

    ②谢尔盖·科罗廖夫站在被烧黑的发射架旁,他抬头看看蓝天,尾迹已经消散,在那看不到的太空中,人类第一名宇航员已经绕地球飞行了大半圈。

    ③“总设计师同志,请接受一个普通人的祝贺!”

    ④科罗廖夫回过头来,看到一个身穿工作服的中年男人对他伸出手来,从服装看他是基地级别最低的工人。

    ⑤“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您能允许我讲个故事来庆祝吗?我是一个外星人,您可以叫我G,我来地球考察,我的兴趣是地球的重要节日。”

    ⑥“哦,那你的收获一定不小,只要你调查的范围足够广,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节日。”

    ⑦“我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那些都不是重要节日,事实上,真正的重要节日我一个都没有发现。”

    ⑧科罗廖夫转身要上车,G拉住了他,“总设计师同志,我想说,今天就是人类一个重大的节日,我把它命名为诞生节。”

    ⑨“谁诞生?”

    ⑩“人类。”

    ⑪“人类早就诞生了。”

    ⑫“哦不,如果您此时处于加加林上尉的位置,就会发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子宫,婴儿只有出了子宫才能称为诞生……哦,总设计师同志,很抱歉我的故事一点都不动听。”

    ⑬科罗廖夫再次同G 握了一下手:“很有意思的,谢谢你,同志,我以后会每年都庆祝这一节日的。”

    ⑭“哦不不,”G摇摇头,“今天是否能真正成为诞生节,还要等等看,还要等等看才知道呢,总设计师同志。”

    ⑮总设计师的车开走后,外星人G大脑中的通讯单元把一条信息发往月球上的中转通讯站,由此发回母星:地球纪年1961年4月12日有可能成为诞生节,目前评估可能性为52.69%,持续监测中。

    ⑯2050年10月5日,北京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人机工程研究中心。

    ⑰大屏幕上显示:

    ⑱我是银类,我向系桶输入思伟数具,3.14一壶9,虫试。

    ⑲我是银类,我向系统输入思维数据,3.141壶9,重试。

    ⑳我是人类,我向系统输入思维数据,3.14159。

    ㉑最后一行显示后,实验室里爆发出欢呼声。这些数据是从一个人的大脑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实验者戴着大脑感应头盔,第一次实现了人与电脑的直接连接。

    ㉒兴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人们开始散去,脑机接口项目首席科学家丁一也从兴奋中平静下来。

    ㉓“各位老师,请接受一个普通人的祝贺。”

    ㉔人们回头,看到一个夹着一把扫帚的中年男人在对他们微笑,这是实验室的勤杂工。

    ㉕“在这个伟大的时刻,能允许我讲个故事来庆祝吗?”勤杂工说。

    ㉖“故事?呵呵,你讲。”

    ㉗“我是一个外星人,您可以叫我G,我来地球考察,我的兴趣是地球的重要节日。”

    ㉘“哦,那你的收获一定不小,只要你调查的范围足够广,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节日。现在节

    日的数量还在很快增加中。”

    ㉙“我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那些都不是重要节日。我是想说,今天才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的节日。”

    ㉚科学家们互相看看,会意地点头,丁一对G 说:“有可能,你把这个节日叫什么呢?”

    ㉛“我还没想好。唉,上次谈节日还是和总设计师同志,可敬的总设计师同志。”

    ㉜“总设计师?还是……同志?是谁?”有人问。

    ㉝“科罗廖夫,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㉞丁一点了点头,“科罗廖夫、冯·布劳恩这些伟大的前辈确实值得敬仰,但我们今天的突破有

    可能使他们所有的努力全无意义。”

    ㉟“这个突破之后,脑机联接技术将走上康庄大道,将飞速发展。很快,互联网上联接的将不是电脑而是大脑,接下来顺理成章的是,人的记忆、意识和全部人格将能够上载到计算机和网络中,人类有可能生活在虚拟世界中,虚拟世界,你想想,在那里,人什么都可以做,想什么就有什么,像上帝一样。在那里一个人可以拥有整个星球。”

    ㊱“甚至整个宇宙,每个人一个宇宙。”G说。

    ㊲“对呀,所以,飞出地球太空航行算嘛呀?”一个操着京腔的年轻人说。

    ㊳“其实这个伟大的进程早已开始,”丁一说,“互联网、移动互联、可穿戴设备、VR、物联网……

    记得吗?几十年前父母们居然责怪孩子们沉溺于网络,而现在,断开网络沉溺于现实是最让人不耻的懒

    惰和堕落。今天的突破,让人类迈过IT 伊甸园的最后一道门槛。”

    ㊴“外星人先生,”有人说,“你能想象一下人类未来的 IT 天堂吗?未来的虚拟世界确实是天堂, 在那里面每个人确实是上帝,其美妙是任何想象都难以企及的。我们想象一下那时的现实世界。开始,

    现实中的人会越来越少,虚拟天堂那么好,谁还愿意呆在苦逼的现实中,都争相上载自己。地球渐渐变成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后,现实中一个人都没有了,世界回到人类出现前的样子,森林和植被覆盖着一切,大群的野生动物在自由地漫游和飞翔……只是在某个大陆的某个角落,有一个深深的地下室,其中运行着一台大电脑,电脑中生活着几百亿虚拟人类。”

    ㊵G摇摇头,用梦呓般的声音轻声说:“与总设计师同志分别后,我在太空中漫游,又探访过无

    数的世界,那些行星,蓝的、红的、黄的……各种颜色的子宫,智慧文明在其中孕育,在现实中成长,

    飞向太空,却在虚拟世界中熄灭,像荷塘中的萤火虫,一闪一闪,最终消失在暗夜里。你们看看星空,一片寂静,知道为什么了吧……哦各位,很抱歉我的故事一点都不动听。”

    ㊶在实验楼的大门,外星人G 大脑中的通讯单元把一条信息发往月球上的中转通讯站,由此发回

    母星:

    ㊷地球纪年1961年4月12日疑似诞生节取消,2050年10月5日确定成为重大节日,暂命名:流产节。

    (选自《科幻世界》,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苦恼

    【俄】契诃夫(汝龙译)

    暮色昏暗,大片的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着。车夫姚纳周身白色,坐在车座上一动不动,身子往前伛着。那匹小母马也一身白,一动不动。还是在午饭前,他俩就出了院子,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后来,街灯暗淡的光渐渐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渐渐热闹了。“车夫,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有人喊车,猛一哆嗦,看见一个军人。为了表示同意,姚纳抖了抖缰绳。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撮起嘴唇,对那匹马发出喷的一响。

    路上,一个赶四轮轿车的车夫朝姚纳咒骂,一个行人穿过马路,肩膀刚好擦着马鼻子,就狠狠地瞪他一眼。姚纳坐在车座上惶恐不安。

    “这些家伙真混蛋!”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跑来撞你的。”

    姚纳回头瞧着他的乘客,张开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可是喉咙里没吐出一个字来,只是哼一声。

    “什么?”军人问。

    姚纳咧开苦笑的嘴,嗓子里用一下劲,这才干哑地说出来:

    “老爷,我的……嗯……我的儿子在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说得清呢?多半是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赶车吧,赶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啦!”

    车夫又伸出脖子,挺起身子,笨重地挥动他的鞭子。他有好几回转过身去看军官,可是军官闭着眼睛,分明不愿再听了。姚纳把车赶到维堡区,让乘客下车,再把车子赶到一个饭馆的附近停下来。

    三个青年沿着人行道走过来,两个又高又瘦,一个挺矮,驼背。他们互相谩骂,他们的雨鞋发出一片响声。

    “车夫,上巡警桥去!”驼背用破锣似的声音喊道,“我们三个人,二十个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把嘴唇撮得啧喷地响。二十个戈比是不公道的,可他顾不得讲价了。青年们相互推着,骂着,拥上雪橇。

    “得了,快点赶车吧!你就打算一路上都照这样赶车吗?要我给你一个脖儿拐吗?”

    “嘻嘻!”姚纳笑了,“好有兴致的爷!”

    “呸!滚你的!”驼背愤愤地喊叫,“你到底肯不肯快点走啊,你这老不死的?难道就这样赶车,给它一鞭子!结结实实地抽它一鞭子!”

    姚纳不住地回头看他们。等到他们的谈话有了一个短短的停顿,他又回过头去叽叽咕咕地说:

    “这个星期我……嗯……我的儿子死了!”

    “大家都要死……”驼背咳了一阵说,“赶车吧!车子照这么爬,什么时候才会到啊?”

    “那么,你给他一点小小的鼓励——给他一个脖儿拐!”

    姚纳回转身去,还想说说他儿子是怎么死的,可这当儿驼背轻松地嘘一口气,说谢天谢地,他们总算到了。

    他又孤单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苦恼,刚淡忘了不久,现在又回来了,更为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焦灼而痛苦地打量大街两边川流不息的人群:难道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连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人都找不到吗?人群匆匆地来去,没人理会他和他的苦恼。那苦恼是广大得无边无际,要是姚纳的胸裂开,苦恼滚滚地流出来的话,那苦恼仿佛会淹没全世界似的。姚纳看见一个看门人提着一个袋子,就下决心跟他攀谈一下。

    “现在什么时候啦,朋友?”他问。

    “快到十点了……你停在这儿做什么?把车子赶开!”姚纳只好把雪橇赶到几步以外,伛下腰,任凭苦恼来折磨他。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爬起来,睡眼蒙胧地咳了几声,走到水桶那儿去。

    “想喝水啦?”姚纳问他。

    “是啊,想喝水!”

    “那就喝吧。喝点水,身体好……可是,老弟,我的儿子死啦……听见没有?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的。真是怪事!”

    姚纳看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什么也没有。那年轻小伙子已盖上被子,蒙头睡着了。老头儿叹口气,搔搔自己的身子。他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跟别人好好地谈过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有声有色地讲一讲,应当讲一讲他儿子怎样得病,怎样受苦,临死前说过些什么话,怎样去世的……

    “出去看看马吧。”姚纳想。

    他穿上大衣,走进马棚,他的马在那儿站着。

    “你在嚼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着它亮晶晶的眼睛,“好的,嚼吧,嚼吧。对了,我呢,岁数大了,赶车不行啦,应当由我儿子来赶车才对,他可是个地道的马车夫,要是他活着多好。”

    姚纳沉默一会儿,接着说:“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一会,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崽子,突然间,那小崽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伤心吗?

    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耐心地听。

    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