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等五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现代文阅读

从孩子照相说起

鲁迅

    ①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

    ②但那健康和活泼,有时却也使他吃亏,九一八事件后,就被同胞误认为日本孩子,骂了好几回,还挨过一次打——自然是并不重的。这里还要加一句说的听的,都不十分舒服的话:近一年多以来,这样的事情可是一次也没有了。

    ③中国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实在是很难分辨的。但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却有一种错误的速断法: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④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

    ⑤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

    ⑥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势,两国的照相师先就不相同,站定之后,他就瞪了眼睛,伺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是总在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烦厌,时而疑惧,时而无畏,时而疲劳……照住了驯良和拘谨的一刹那的,是中国孩子相;照住了活泼或顽皮的一刹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

    ⑦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

    ⑧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  ”(A.有趣  B.乖顺)。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

    ⑨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⑩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在这里要提出现在大家所不高兴说的日本来,他的会摹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会摹仿”又加以有创造,不是更好么?否则,只不过是一个“恨恨而死”而已。

(1)、通读全文,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补全思维导图。

(2)、下列四个句子出自《论语》,哪一句更符合文章的立意?(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根据全文语言风格,选择合适的词语序号填入空缺处,并说明理由。

我选,理由是

(4)、有人将鲁迅《故乡》中“闰土的故事”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觉得合适吗?阐述你的理由。
(5)、鲁迅先生看到生活中孩子照相的情况,“曾经想了一想”提出自己的批评。请观察下边漫画,也“想一想”,发表自己的观点,150字左右。温馨提示:先分析现象,再提出观点,并论证观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议论文,解答问题。

论礼仪

    ①只有内在品格确实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计较小节。犹如没有衬景的宝石,必须自身珍贵才会蒙受爱重一样。

    ②深入观察人生会看出,获得赞扬之道犹如经营致富之道,正像一句俗话所说:“薄利才能多销。”同样,小节上的一丝不苟常可赢得很高的称赞。因为小节更易为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机会犹如节日,并非每天都有。因此,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这正如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③其实要习得优美的举止,只要做到细心就可以。因为人只要不粗忽,他就自然会乐于观察和模仿别人的优点。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现过于做作,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举止言谈优美本身就包括自然和纯真。有的人举止言谈好像在作曲,其中的每一个音节都仔细推敲过。但这种明察秋毫的人,却可能不见舆薪。也有人举止粗放不拘礼仪,这种不自重的结果是别人也放弃对他的尊重。

    ④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类间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却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如果把礼仪形式看得高于一切,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这是最好又是最难的。

    ⑤要注意——在亲密的同伴之间应保持矜持以免被狎犯。在地位较低的下属面前却不妨显得亲密,这样会倍受敬重。事事都伸头的人是自轻自贱并惹人厌嫌的。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重,而并非你天性多情乐施。表示一种赞同的时候,不要忘记略示还有保留——以表明这种赞同并非阿谀而经过思考。即使对很能干的人,也不可过于恭维,否则难免被你的嫉妒者看作拍马屁。在面临大事之际,就不要过于计较形式。否则将如所罗门所说的:“看风者无法播种,看云者不得收获。”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总而言之,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要讲究有余地,宽裕而不失大体,如此行动才能自如。

(选自培根著、何新译《人生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①希望忽明忽暗,是既强烈又飘忽的存在,要时时刻刻确认它的存在。看奥运会的时候,我也会势利地想,那些世界排名那么靠后的运动员,为什么还要来参赛?有菲尔普斯出现的比赛,别的选手为什么不索性弃权?那些在举重比赛中,按照自己的实力,选择了较轻重量的选手,自打他确定重量的时候,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为什么还要让比赛继续?还有伊拉克的选手,穿着起了毛球的T恤和开了口子的运动鞋,带着眉宇间的阴霾,也还是要来参加比赛,比赛又能为他们改变什么?
       ②按照通行的说法,是为显示体育精神,是听从奥林匹克精神的召唤,是为说明自己的存在,体会自己的参与感。但所有那些已经处于命定的劣势,却还是前来参赛的运动员,在所有这些大的精神之外,也还存着小小的、实际的希望吧,希望奇迹发生,希望局势逆转,希望得到命运眷顾,希望某个刹那,命运的手指缝漏了一漏,倾泻出一些别人不屑的金沙,最不济,也能留下自己曾希望过的痕迹。就像《老人与海》里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独自出海,大概也是怀着希冀的吧;就像明知中国足球秉性的我们,也还是怀着买彩票的心,在某些时候打开电视的吧。
       ③有的时候,希望确实出现了。相比较那些“果然”,它只是为数稀少的“竟然”,但它还是出现了,当然,用“竟然”来修饰他们,是不公平的,希望或许早就由他们亲手锻造,蕴含在征程之中,但相比较更为强大的“必然”,那点希望还是太小了,但我们依旧紧紧怀揣,不敢有丝毫懈怠。

                                                                                                                                                                         (摘自韩松落《希望哲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过有“容”的人生
        ①对于别人的过失,过错,是选择斤斤计较还是选择大度包容?
        ②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这种“不如意”除了来自物质、肉体方面外,也包括精神的苦痛。这苦痛产生的根源,究其因,多半是人们缺失了本应该具有的包容的气度。
        ③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如何和谐相处,是一门交际艺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___人们彼此间不能够包容,___可能使已经存在的隔阂加大,鸿沟加深,更有甚者会使人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地寻找机会报复对方,从而产生于人于己都不利的后果。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包容别人。
       ④那么,我们如何做呢?
       ⑤要敞开胸怀。海洋纳百川,天空容众禽,草原蓄万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私的包容。因为海洋浩瀚,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___,___;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此,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待人。
        ⑥要审视自己。我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面对别人的过错,能够严格审视自己,就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这样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过错,自然也会化解心中的不满、愤懑。
        ⑦要换位思考。三国时,蜀国主持朝政的蒋琬有容人之量。他与部下杨戏说话,杨戏总是只应不答,有人责其“怠慢”。蒋琬说:“人各有脾气秉性.让他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只好不做声了。”蒋琬如此为他人着想,被人赞为“宰相肚里好撑船”。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那人际关系也就会和谐。
        ⑧当然,包容别人的过失、过错,并不是纵容别人去犯错,而是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因为一意孤行而犯更大的错误。如果放任其自流,一味地迁就,那是无原则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也是非常有害的。
        ⑨其实,学会包容别人,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虽然包容的根本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但实际上,在别人因为自己的包容而纠正错误并有所进步的同时,自己也有收获。
        ⑩人生容量的大小,往往体现于人的涵养与境界,它决定了人的成败与得失。我们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学会包容别人,过有“容”的人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①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 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 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 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让感恩教育变成了哭泣表演

郭展

    ①不久前,一则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视频里,某小学的数千名学生在听了某教育家关于向母亲尽孝的煽情感恩演讲之后集体痛哭。上千网友众口纷纭的争议点是在这场感恩教育中体现的“道德绑架”和“道德作秀”。

    ②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就凭“我给了你生命,还把你养大”这一点,子女就绝对不能对父母说“不”。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抓紧机会对自己的儿女进行思想上的控制。那么,父母又为何如此重视来自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③答案十分实际。直截了当地说就是——价值。有学者提出,父母期待从孩子身上取得的价值分为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所谓经济价值更多是为了“养儿防老”;而精神价值更多是达到“父为子荣”。

    ④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不理解,难道孩子赡养父母不是义务吗?

    ⑤在我国,孩子赡养父母是义务,当孩子拒绝赡养父母时,父母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注意点:中国传统意义中的“老有所养”,在某种程度上比其他国家更加重视老人和子女的同居问题。如果子女将老人委托给养老院,或者只是有金钱上的支援却淡漠了人情上的冷暖,也会招之不孝的骂名。

    ⑥那么在其他国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日本在20世纪70年前后就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社会福祉体系,其中的“年金制度”则较好地保障了大部分老人在退休后能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这使他们即便不那么依靠孩子也能过上相对不错的生活。同时日本的养老院制度也比我国相对完善。整体而言,赡养老人的职责由政府承担了一部分,这就使子女的负担相对减轻。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的家庭教育便不是那么重视“孝心反哺”了。

    ⑦而新加坡为了推动国家对老人进行支持和赡养从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鼓励和政策。例如,当子女和老人在同一个家庭中共同生活时,政府会免除该家庭的一部分税金,以及部分面向高龄者的福利政策以家庭为单位实施,等等。这样的政策使得养老的责任被各个家庭所分担,也就是说,用政策来促进子女主动承担养老责任。

    ⑧然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仍在健全和完善中,加上民族极多、国土面积辽阔造成的地域社会意识上存在差异等原因,因此不能和上述国家一概而论。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目前只能相对加强关于孝顺的教育,用感恩的力量促使各个家庭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

    ⑨孝乃美德,孝本无错。只是如果社会以及父母过度重视将来能否得到孩子承担的反哺以及担忧老无所养,从而带有强迫性地对孩子实施“填鸭式感恩教育”的话,我们不得不对其有效性表示担忧。毕竟,孝不是体现于言辞与眼泪,而是付诸行动。所以,还是让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去公园吧,当小脑袋们在晴空之下绿荫之上,和父母充满温柔的目光对视的时刻,他们心中油然而生的“希望和爸爸妈妈一直这样幸福地生活下去”的愿望,一定比在高音喇叭下催出的泪更能长久地保存下去。

(选自2017《青年文摘》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将奋斗进行到底

李浩燃

    ①春风吐绿,草木初萌,中国再度迎来“两会时间”。“激动人心的发展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创造的”“只有奋斗才能成就更加精彩的明天”“我奋斗,我幸福”……“奋斗”成为代表委员口中的高频词汇。

    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其言谆谆,拨动了人们心灵的琴弦,感染了无数普通劳动者。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攻坚克难,建立起焕然一新的人民共和国,靠的是艰苦奋斗。我们从一穷二白、千疮百孔起步,成为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奋斗是重要法宝。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不凡征程,反复印证一个道理:越是艰苦卓绝、困难如山,越需要坚忍不拔、踏实奋斗。实践表明,守成者没有未来,奋斗者书写传奇。

    ③1939年5月,延安召开庆贺模范青年大会。毛泽东以“永久奋斗”为题发表讲话,号召全体共产党员、模范青年要把革命干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树立永久奋斗的价值理念,让奋斗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不也是深沉的人生经验吗?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初心》,生动刻画了甘祖昌的感人事迹。他戎马半生荣膺将军之衔,却主动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回到故乡当农民,带领乡亲拔穷根。他淡泊名利、为党为民,真正做到了“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因而被世人永远铭记。“人生谁能无忧愁,抱怨不如多奋斗。”朴素的民谚,映照着积极的处世态度,启示人们高扬奋斗的风帆。

    ④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对个体而言,为崇高目标而奋斗,不仅托举起成功的意义,也让拼搏的过程凝结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踏准时代的节拍,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孜孜以求,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勤勉奉献,这样的人生,才可谓更崇高的人生;这样的奋斗,才能通达更高远的境界。

    ⑤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最大的优势所在。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推进自我革命,关键就在于做到永不懈怠、永远奋斗。周恩来曾说:“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奋斗,堪称统一知行、通向真理的桥梁。凡属过往,皆为序章,绝不是“功劳簿”的注脚。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好愿景无法自动实现。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紧跟一步行,相信奋斗、矢志奋斗、永远奋斗,才能攻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 ,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⑥“‘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新的气象需要我们去创造,新的作为等待我们去成就。一年之计在于春。两会上激荡起的奋斗之声、昂扬之势,如同击鼓催征,必将筑牢亿万人勇敢无畏的顽强意志,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奋进力量。

(选自2018年3月7日《人民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