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故乡》选段
      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
      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低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    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    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横线上顺次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隔膜恣睢展转麻木 B、隔膜展转麻木恣睢 C、隔绝麻木展转恣睢 D、隔绝展转麻木恣睢
(2)、选文中加点的三个“辛苦”的含义依次是()

A、奔波劳累辛勤劳作挖空心思 B、苦思冥想自卑痛苦自暴自弃 C、辛勤劳作奔波劳累挖空心思 D、自卑痛苦自暴自弃苦思冥想
(3)、对人物形象及其作者情感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杨二嫂是一个尖酸刻薄、庸俗势利、自私自利的小市民形象。是作者鞭挞批判的对象。 B、闰土是旧中国三座大山压榨下贫苦农民的典型。通过写他的种种不幸,揭 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C、“我”是一个同情劳动人民、憎恶旧社会、对新生活充满希望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D、在宏儿和水生身上,寄托者作者新生活的 愿望。
(4)、结尾段中再次描写海边神异的图画有什么作用?

(5)、“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含义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在柏林
                                                                                             【美】奥莱尔
        ①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喀嚓喀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②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③“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紫色葡萄慈父心

    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这棵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儿。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咱们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

    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开始了文学创作。

    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照得葡萄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地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我看着盘子里晶莹剔透的葡萄,泪水不知不觉地就流了出来,父爱无言啊!

    每次吃葡萄,无论我怎样劝说,父亲都不肯吃。他有一个堂皇的理由:怕酸。我拣了最紫的葡萄,送到他嘴边,强迫他吃,他拗不过,只好吃两颗,却立即做出酸得不可忍受的样子,绝不再吃。其实,父亲哪里是怕酸呀?他有高血压,为了控制血压,每天都要喝几口陈醋,而那已经熟透的葡萄,哪里还有一丝酸味?他是舍不得呀!

    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华为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水仙花开

自从我记事起,水仙花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出生在英国汉普郡新福里斯特市,但因为爸爸的工作,我们搬了好几次家。

我的生活永远在变化着,水仙花却始终如一。每当寒冬渐渐消退,水仙花就开始盛开,这是一个令人欣悦的信号,告诉我们最难熬的季节就要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到我十几岁时,我们全家人终于在泰晤士河谷旁的乡下定居下来。

我的父母在这里继承了一小块地,每到春天,我们种的一大片水仙花就会相继绽放,十几天后逐渐枯萎。妈妈照顾水仙花特别精心,一次,她心血来潮,将特别好看的几个水仙花种球切下一些拿到镇里参加展览。回家时,她的手里摔着一个“最佳花朵”获奖证书和一个银色奖杯。

长大后,我搬到了悉尼,并在悉尼住了20多年。后来,我有机会回欧洲住了半年。一天,我和同事穿上厚厚的衣服,去塞纳河右岸散步。当时正是二月初,巴黎最萧条的季节。我一时兴起,去一家园艺店,买了十几个小小的水仙花种球。回来后,我把它们深深地埋进花箱的土里,然后开始忙工作。

渐渐地,一株株花基破土而出,到了冬天结束之时,花茎上终于开出了花朵,鲜艳的黄色水仙花在春风中翩翩起舞。离开巴黎前,一住法国同事朝我要了几块水仙花种球,她说,她要让水仙花告诉自己,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春天和花儿都依然会到来。

那一年晚些时候,在悉尼,医生告诉了我一个令我们震惊的诊断结果:我患上了乳腺癌。那时悉尼正是酷暑天气,而且是我去澳洲以来最炎热的几天,而我的心却凉得像冻了冰。我做了手术,然后是接连的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随着抵抗癌症的进行,我的体质越来越弱,而此时在北半球,正是冬去春来的时节。我父母的花园里的水仙花正在盛开。

哥哥开始给水仙花拍照,然后在网上把漂亮的照片传给了我。他的用意是传递给我一个希望的信息,让我知道艰苦时期终将会过去,生活将再次充满阳光。一位家住墨尔本的朋友也患过癌症,她给我寄来了一条头巾,还有一张地手绘的红水仙图案,她在信中告诉我,红水仙会永远陪伴着我。还有一位朋友,从美国给我寄来了一封信,还有一个漂亮别致的水仙花图案的大头针。

正如亲朋好友们所祝福的,艰苦时期成了过去。治疗结束后,我的体质好了起来。我从悉尼去英国看望父母,那时候春天已经过半,我想,父母的园子里可能看不到水仙花了。果然,园子里堆着厚厚一层红水仙的叶子,只能看到几朵花,有的枯萎,有的即将死亡。

然而,仿佛变魔术一般,一朵晚开的水仙花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往前走了几步,看到了它,园子里唯一一朵正在盛开的红水仙。我本能地和小时候一样,一条腿跪在地上看着这朵水仙花,最后干脆趴在了草地上。我的身旁是红水仙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荡。时间慢了下来,然而停下了脚步。这朵小小的水仙花朝上开放,仿佛在深情地看着我。

直到现在,每当我回忆起那样一个美丽的时刻,我仿佛仍然能够闻到红水仙的清香。

(作者:海伦·奥尼尔。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回家折枣(陈忠实)

①在巷子的水果摊上看到红枣摆上来,自然想到又到枣月了,也自然想到该回家折枣了。在关中乡村,一般不说“摘”字,凡用“摘”字的地方,大多数时候用“折”,譬如折豆荚、折桑叶、折棉花等,摘一切水果都说折。

②每当花开或果熟时月,得空回到原下老屋小院,或赏花闻香,或攀枝折果,都是一种难以表达的清爽和愉悦。今天又要回家折枣了。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季节,树依旧很绿,天空是少见的澄澈和透碧,可以看到远方影影绰绰起伏着的秦岭的轮廓。

③大约七八年前,我在早春的时候回家,路过一个业已城市化了的乡村,正逢着传统的庙会,顺便到会场去溜达,那到处都摆着乡村人生产和生活的用品,庙会已无庙无神可敬,纯粹变成商品交易市场了。不经意间,碰见一位老相识,他也曾弄过文学,却仍然在乡间种地,还在业余写着剧本。他的架子车厢里放着一捆打开的枣树秧子,他一边给我说他正在写作的剧本,一边往我手里塞枣树秧子,他知道我乡下有屋院。再三谢辞不掉,我便拿了三株梨枣回家,下决心把中院一株老品种的樱桃和一株太泼也太占地盘的花树挖掉,给这三株枣树腾出空位。令人惊诧的是,这枣树一年就长到齐墙头高了。直到这枣树秧委实出脱成茁壮的枣树,而且挂了果,赠我枣树的朋友打电话说,他的剧本早已写完,请几位高手名家看过,都在说写得不错的同时,也都说着遗憾。不是剧本能不能排,而是专业剧团根本就不排戏演戏。他问我能不能帮忙想点办法。我不仅没有办法可支,连安慰他的话都说不出口。

④新世纪到来时,我终于下决心回到乡下久别的老宅新屋住下了。枣树是我的院子里最晚发芽的树。当那嫩芽在日出日落的日子里蓬勃出鲜绿的叶子时,我发现了短短的叶柄根下的花蕾,不过小米粒大小,绣成一堆。每天早晨起来,我都忍不住到枣树下站一会儿,看那小米粒似的花蕾的动静。直到有一天早晨,我刚走到屋檐下,便闻到一缕奇异的香气儿,凭直觉就判断出枣花开了。小米粒似的花苞绽放开来的花儿自然不起眼,比小米的黄色浅些,接近于白色,香味却很浓郁,枝条上稀稀拉拉的枣花,却使整个小院都弥漫着清香。

⑤眼看着那枯萎的枣花里挣出一只枣子来,恰如刚落生的婴儿;似乎可以听到那进入天地之间的啼哭。小米粒大的枣子,似乎一夜或两夜之间就长到扁豆粒大了,豌豆粒大了,花生粒大了,最后就定格在乒乓球那般大小了,个别枣子竟然有柴鸡蛋的个头。在桌子前在椅子上坐得久了,无论读着什么或写着什么,走出屋子走到枣树下,看着隐蔽在枝杈叶丛里的青枣,那正在你眼皮下半满和长大的果实,一种蓬勃的生命的活力便向人洋溢着。枣子青绿的颜色,在我日复一日的注视下,渐渐淡了,泛出乳白色了,又浮出一丝一坨的紫红,它成熟了。我折下最先显出红色的一颗,咬了一口,便确信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好一颗枣子了。这枣子皮薄肉细,又脆,满口竟有一股蜂蜜味儿。后来几年的枣子,结得多了繁了,味道却大不如头一年。今年是前所未有的丰年,味道更差了,有点干巴。

⑥我已经不太在意枣子的多少和品味的差别了。我只寻找折枣的过程。常常庆幸得意我尚有一坨可以栽植枣树的院子,以及折枣折柿子的机会。这心理往往是瞅见城里人悬在空中阳台上盆栽的花草而生发的。他们已无可以栽一株树或一窝花的土地,只能栽在盆里悬在楼房的阳台上。我在被晒得烫烧脚心的水泥路和被油气污染的空气里憋得透不过气时,得空逃回乡下的屋院,拔除院子疯长的草,为柴树花树和果树浇一桶水,在树荫里在屋檐下喝一瓶啤酒,与乡党说几句家长里短的话,尤其是回来折一回枣儿,心里顿然就静泊下来了。

⑦今年回了家,折了一回枣。

⑧明年还回家折枣。

(选自《父亲的树》,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