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泰山之恩
蔡家园

      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闻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山乃是盘古氏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
      自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赐福,以保江山永固。江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臭。”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李白的“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都是极言泰山之雄伟高大。
      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亘古而来的震撼。
      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也许是一种因缘,在登山的过程中,漫天大雾笼罩不散,就像那化不开的思睹,一直缠绕着我。
      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原来,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实也没有分别。如障的浓雾掩盖了这一切,让我只能在想像中获得慰藉。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雾更是浓得黏手,四五步开外就看不见人影了。摸到瞻鲁台边,睁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么也看不见。
      徜徉在天街上,看不见四周的景物,我的思绪却如雾一般弥散开来。
      数千年来,泰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从一路上的对联和石刻可见一斑:“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宗”、“五岳独尊”。其实,泰山海拔不过1545来,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并不显高。它的风景确有独到之处。但也未必比得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但是,那种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却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岩石,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几丝压抑、几缕轻狂。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圣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观念;而其后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则与民族的思堆模式有着根本的联系。一座泰山,象征看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站在无字碑前,我请人拍了一张照片。尽管迷雾重重,画面十分模糊,但我愿意留下一个纪念。泰山上有数以千计的名碑名刻,或记封禅盛况.或抒豪情壮志,或咏奇瑰风光,惟有此碑不着一字,却给人无穷遐思。无字其实就是有字,这些字是活的精灵,镌刻在历史前行的每一个瞬间。它是深沉的,也是博大的;它是开放的,更是无边的……
      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
                                                                                                                                                                          (本文略有删改)

(1)、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各不超过2个字)

(2)、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

(3)、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4)、联系全文,试分析结尾处“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的艺术特色。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阳光与流感
        ①为什么冬季流感会大规模爆发并危及所有人的健康和生命?
        ②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现在流行病学的一些研究给出了部分答案。原因之一是,由于冬季人们较少晒太阳,结果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患流感。同时,晒太阳少也意味着无法充分利用太阳的杀菌功能,也给了流感病毒进攻人的机会。
        ③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冬至后的那个月是流感和感冒最厉害的时期,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情严重,严重时会致人于死地。对全球的流感疫情统计表明,平均每年死于流感和与流感相关的疾病的人数达100万。
        ④早在1981年,英国流行病学家埃德加•霍普•辛姆普森就提出,流感的季节性高发病率可能与太阳辐射有关。只是当时几乎没有其他专业人员把这个假说当回事。但此后持续不断的证据提示,维生素D可能在人的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⑤今天,一些研究再次证明辛姆普森的流感季节性理论,而且有了更为深入的发现。美国加利福尼亚阿塔斯卡德罗州立医院的约翰•坎内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流感的各种研究结果的综合性调查,提出维生素D可能是冬季流感中重要的一环。比如,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的和在克拉斯诺达重复的一项研究证明,接种了流感灭活疫苗的年轻男人在冬至后的冬季出现发烧和免疫反应的症状是他们在夏季时的8倍。这可能是在严寒的冬天人们晒太阳少,而在夏天晒太阳多,因而维生素D在冬天生成少的缘故。
       ⑥而在印度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低于每毫升10毫微克的儿童比那些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儿童患呼吸道感染的机会高11倍。对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多项流感研究回顾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人们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鳕鱼油,可以减少患流感的几率。成年人以每日正常剂量服用鳕鱼油4个月以上,可减少50%的流感发病。
       ⑦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只要晒太阳就可以迅速和大量生成维生素D,以满足身体之需。比如,在夏季只进行几分钟的日光浴,人的身体就会制造出约2万国际单位(500微克)的维生素D。这种生产维生素D的机制对生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维生素D帮助人吸收钙,以制造骨骼和维持骨密度。同样,维生素D在免疫上的作用也是重要的。
        ⑧但是,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维生素D的作用只是一种假说,需要双盲对照研究来证实。同时,冬季人们易患流感是有很多相关因素的。美国纽约医学院的退休教授埃德温•基尔本认为,冬季让人置身于许多与流感相关的因素中。比如,相对低的湿度形成了流感病毒最容易藏身的气溶胶,而且在户内的密集人群和设施中易于传播。即使在实验室中对小鼠控制这些环境因素,如拥挤和湿度,小鼠的流感也仍然存在着重要的季节因素,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的传播。
        ⑨但不管怎样,如果针对流感在冬季发生的几个要素来预防,就可能较大减少流感的发病。如勤开门、窗通风,多晒太阳(既补充维生素D,又帮助杀毒),食物多补充维生素D,有条件时尽量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多锻炼提高抵抗力等等,都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发病。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春天,在刚从冬眠中醒来的大树下,一棵小草探出了鹅黄的头,他们从此成了邻居。
      他们的日子很舒心,很________(qiè)意。白天,他们听鸟儿________,看花儿________;晚上,他们与星星________,同露珠________。
      后来,不幸降临了。这一年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干旱,野草、鲜花、树木都大片大片的死去。大树和小草也在痛苦中挣扎。
      “大树,我……不行了。”小草呻吟。
     “不,我们要活下去。”
      大树用半焦的身躯挡住了太阳毒辣辣的火舌,咬紧牙,忍受着她疯狂的shì(   )咬。太阳落山了,大树顾不得抚抚自己淌血的伤口,舒展开斑痕累累的四肢,把一丝微薄的湿气聚成滴滴露珠,小心地注入小草的躯体,把她拉出了死亡的边缘。夏雨终于返回了他们的家园,危难过去了,小草无限感激地仰望着大树说:“您为什么要牺牲自己来帮助我呢?我这么渺小卑微,对您能有什么回报呢?”大树笑笑:“我也曾是一棵小草,我危难的时候,同样受到过别人慷慨的赠予,若说回报,我怎么回报蓝天、大地、雨露、春风他们呢?”
      小草想了很多很多。
      秋天,她走完了生命的旅程,化为一________(cuō)泥土,溶进了大地的血脉。
      春风又起,大树周围,又泛起点点新绿。

阅读《用岁月在莲上写诗》,完成小题

    ①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欸乃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戴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⑥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⑦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⑧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⑨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有删节)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画 痴

刘怀远

    钱先生贫困,宋乡绅富奢,二人家境差距极大,却是画友。

    宋乡绅隔三岔五请钱先生来家小酌;钱先生呢,叫吃就吃,叫喝就喝,抡起筷子冷着脸,绝不寒暄,吃罢饭抹嘴便走,也绝无回请。每次饭前,二人都会站到画案前,钱先生抱着双臂看宋乡绅写字作画,嘴却不闲,批评挖苦不绝于耳,直到上桌的酒菜把嘴占住。被刻薄奚落了一顿的宋乡绅却如沐春风,笑吟吟地连连点头。过不了几天,又会请来钱先生,依然好酒好菜伺候着,只为两耳灌满批评和奚落。为何宋乡绅乐此不疲?在宋乡绅眼中,不止在苗湖,就是方圆几十里,除了钱先生,再找不到能在书画上这么谈得来的人,特别是能一下点中宋乡绅运笔痛处的人。

    一次,二人月下对饮,酒到酣处,宋乡绅说,我的字、画总不长进,皆是因为无古人真迹可摹。钱先生点点头,众目所及都是有形无神的假画赝品,临摹多了,反而害处不浅。宋乡绅说,我独爱董其昌字画,天下都知董其昌的字画被康熙乾隆二帝尽数搜罗入宫,民间哪还得见真品? 钱先生端起一杯老酒,慢悠悠地一笑说,千层网过,也有漏网之鱼。宋乡绅听出了其中意味,忙施礼道,难怪兄台画风古朴飘逸传神,似得董氏技法,恳请兄台家藏真迹让我一饱眼福!钱先生说,我家徒四壁,隔夜米粮都没有,哪里还有古人字画,我只是这样说说。

    自此,夜黑风高时分,宋乡绅灯笼都不提,就去钱先生家转上一圈。到了门前,并不进去,只是悄无声息地朝里偷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晚上,宋乡绅黑夜中的眼睛瞪圆了:油灯摇曳出的昏黄中,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卷,钱先生正站在画前,细细品味揣摩。宋乡绅窥了半天,终于忍不住去叩门,里面惊慌地问,谁呀?宋乡绅忙说,年兄,是我。

    好一会儿,门才开了,钱先生拦在门口:深夜何事?

    宋乡绅说,从此路过,见你没睡,就叩门叨扰,不请我进去喝杯茶?

    钱先生极不情愿地让他进去。墙上,已没有了字画。案上,却有墨迹未干的画卷。宋乡绅细细看了,那山,那水,那一叶小舟,那几株松柏,皆丰神独绝,无不如出自董其昌之手。宋乡绅说,年兄,你这是才摹的,快拿出真迹让在下过眼。

    钱先生说,拿什么,我不过随手涂鸦而已。

    宋乡绅说,我刚在外面都看见了,别再瞒我了。

    钱先生顿时口吃起来,祖上有训,绝……不让外人观看。

    就让我看上一眼吧。宋乡绅紧紧拉住钱先生的手央求道。

    钱先生望望一把胡须的宋乡绅,叹口气说,也罢,你我交好多年,今天就是落个不孝之名,也让您看一眼。

    钱先生去净了手,才从柜子里拿出一轴画,慢慢展开。宋乡绅眼前一亮,顿觉神清气爽,待要细细品味时,画卷已收起。宋乡绅说,我再好好细品。钱先生说,祖训当头,请兄莫再逼我。

    宋乡绅说,年兄守着宝贝饿肚子,不如把画转给我,尽享后半世富贵。钱先生说,即使腹中无过夜米,看上几眼画卷,也如饮甘饴。

    第二天一早,宋乡绅又来了,让仆人担着一担金银,和钱先生说,除却田地房屋,这是我全部所有,只求兄台转让画卷。钱先生说,谢谢抬举,恕难从命。

    兄台不想过富庶日子?钱先生微微一笑:画轴在手,朝看彩云,暮伴明月,别无他求。

    隔一日,宋乡绅又请钱先生去饮酒,钱先生一口拒绝。

    过几日,钱先生出去访友,回来后家中零乱,每个角落都被翻动,而家里却没有少什么。钱先生偷偷查看后,心方落地。

    又过几日,天上掉下大喜事,媒婆来提亲,要把宋乡绅的姑娘说给钱先生的儿子。钱先生的儿子二十多岁了,因为家贫从没有媒人登过门。不想,钱先生却一口回绝,竟说儿子还小。

    半年后,宋家送了信来,说宋乡绅生命垂危,要见钱先生一面。钱先生无奈地一笑,沉思片刻,从带虫的米缸里扒出一轴画放进袖筒,跟上来人去了宋家。

    宋乡绅面色灰槁,说话有气无力,拉住钱先生掉下眼泪:兄台,我命休矣。临终前,我只想细细品读董其昌真迹一晚,望兄台体恤将死之人。

    临来时,我已想到你病症的根源。钱先生掏出画轴,递给宋乡绅说,但请兄台爱惜,并望兄台早日康复。不过,明早日出之时,我来取画。

    第二天天刚放亮,钱先生来到宋家。宋家大门洞开,正屋中央摆放着半担金银,却无一人。钱先生一直等到月亮升起,也不见宋家人回来。

    钱先生长叹一声,这个画痴呀,把什么都舍弃了。

    他把宋乡绅的门锁好,依然回到自己的茅屋。

    宋乡绅从此杳无音讯。而钱先生依然会在夜深人静时发呆,品画。只不过每次他都像做贼一样,仔细观察四周后,才净手焚香,从隐秘处拿出一轴古画,静心研习。寂寞中的他有时也想,宋乡绅会携了画带着一家老小去哪里呢?这个宋乡绅啊,只知我是丹青高手,却不知我也是临摹做旧的行家呐!

(原载《北方文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