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
①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因此,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便成为地震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②要准确预报地震,必须分析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异常情况。为此,必须观测与地震范围相关的地域。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析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前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地震发生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例如,1984年3月19日中亚加兹利地震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如1989年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的位置在向南移动。到震前2—3天,位移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离原来的位置13.6厘米。此外,1989年10月17日美国旧金山地震前半个月,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频无线电波。
④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1)、①段划线句子中的“不完全”三个字可否删掉?为什么?

(2)、第③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有哪些“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

(4)、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值得”是一句对自己的诅咒

       ①在一所学校观看教师合唱团演出,发现一位先生始终金口不开,恰好身旁坐了那位先生的领导,我试探性地问道:“那位缄口先生,课教得不怎么样吧?”被问者大为惊异:“咦?你怎么这么了解他?”我笑了,心说:隔着十万八千里,我怎会了解他?我只是从他脸上那种“不值得”的表情中,看出他是一个不幸被“不值得定律”言中的人。

       ②有很多人可能会经常这样想:“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必做好。”想想看,当我们满腹怨怼地奔赴一个赛场,当我们站在起跑线上时还在深深怀疑这场比赛的价值,怎么可能跑出最佳水平?

       ③那惯于在职场上消极怠工的人,就是带着一颗“不值得”的心打发时光的。须知,职场向来不钟情“工作的小偷”,一天到晚磨洋工的人,在怠慢工作的同时,也怠慢了可能属于自己的机会。

       ④据说有个修鞋匠,每次修鞋都不惜使出浑身解数,鞋修妥了,还要用蜡封好一颗巧克力外加一张纸条,一同塞进鞋里。那纸条上写着:“任何值得一做的事,都是值得做好的事。”

       ⑤不值得热爱,不值得付出,不值得珍视,不值得追索……这些“不值得”是会蔓延的。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不值得”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当我们觉得某一天不值得全力去过好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日子就都过不好了,最终我们收获的,恐怕只能是“不值得的人生”。

       ⑥如果问你:这辈子,究竟值不值得一活,你一定会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是,当漫长的“这辈子”被分解成一件件琐碎的事情,你能否带着“值得”的心去将它们一一做好?

       ⑦生命的长城,如果值得一筑,那么,每一方砖都值得烧好。

       ⑧唱歌的时候,就竭尽全力地唱;烧菜的时候,就全心全意地烧;工作的时候,就不遗余力地干;修鞋的时候,就殚精竭虑地修……把“不值得”丢出你的思维圈,为每件经手的事都打上漂亮戳记吧,让这戳记带上你的专属气息,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赞叹不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的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经免去了手术的费用,但是不输血又不行,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院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点了点头,郑重而严肃地点头。仿佛作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气与责任的神情 。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一切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⑧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的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他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我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被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的说出并做到呢。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姓氏: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发明

单之蔷

       中国人的姓氏有两个特点:一是源远流长,至今已经五千多年了;二是中国人的姓氏是按照父系传承的,这一点恰恰与遗传学中的Y染色体的传递方式相一致,除了极为罕见的异常,一代代的只要是男性,就会一直传下去。

       我们的祖先太聪明了,他们在五千多年前就用“姓”给自己的家族做了命名。当然,我们祖先这么做的时候,想到的不仅仅是标识自己,区别他人,很重要的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此举一下子给他们家族的染色体Y打上了标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姓氏”,就是染色体Y的“姓”,因为生生死死,承载着姓的一代代的人都消失了,但染色体Y却与“姓”结合在一起,流传至今。姓的传递,就是Y染色体的传递。这真是人世与自然神奇的同构。我甚至认为姓氏是我们中国人的一项不亚于四大发明的伟大发明。

       中国人在传统上特别看重生男孩。这种现象不仅有文化、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意义,而且还有着更深的生物学上的意义。男孩是染色体Y的承载者,而人体其他的45条染色体在人类一代一代的繁殖过程中被反复地打乱重组,加之配偶的染色体不断地补充进来,基因被逐渐地“稀释”。但是除了少数的突变外,Y染色体躲过了被“稀释”的命运,它将随着这个家族的男性成员一直延续下去。

“姓”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传承,更重要的还有竞争。今天新百家姓排行榜上的前19个姓,包括了汉族人口数的一半。但是中国人的姓氏现今仍在使用的有4000多个,也就是说,不到0.5%的姓,占据了50%的人口。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23000多个姓。如果把姓氏看做是物种,那么那些消失的姓氏就是灭绝了的物种,留存下来的则是成功者。最“成功”的是那些大姓,比如张、王、李、刘、赵、朱等,如今前3个姓每一个姓的人数都超过了总人口的7%,刘姓人数超过5%,赵姓超过2%,朱姓超过1%。刘、李、赵、朱这几个大姓不正是中国几大王朝(汉、唐、宋、明)皇帝的姓吗?皇权使这几个姓发展成为中国的常见姓,这可以归结为姓氏发展的“皇室效应”。

       同时,姓氏也是一笔珍贵的资源,不仅是文化的,还是生物的,尤其是那些小姓、奇姓、罕见的姓更是一种珍稀的资源。想想看,在漫长的历史惊涛骇浪中,这些小姓、奇姓没有借助任何权势的力量,竟然在姓氏的竞争中走了过来,给我们保存了一份珍贵的独一无二的Y染色体的遗产。多一个姓,不仅多了一份家族史,一份文化史,更是多了一份基因史。

       然而在今天,这些小姓和奇姓,有的正在消失,有的正处于濒危的边缘。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保护不常见的小姓、奇姓,因为一个不常见姓的文化价值和生物学价值并不比大熊猫差。既然我们对濒危的野生动物那么关心,对野生动物一个物种的灭绝忧心忡忡,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稀有的姓氏的灭绝无动于衷呢?

       需要指出的是,人类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影响远比生物学特征的继承重要得多,我们无意推崇男尊女卑,也无意阻止人们的姓氏随意化的倾向。但是,中国传统的以男性为姓氏传承者的聪明之举,值得延续。在你想变动你的姓氏,取得一个时尚的新的“社会姓氏”时,不要忘记记录下你原有的“生物姓氏”,即“Y染色体姓氏”。这对于遗传素质和人类健康以及疾病的研究,对于文化现象的揭秘,对中国人的迁徙,甚至对中国人的来源的研究和探索,以及我们今天未能预见的许多问题的揭示,都有着无可估量的意义。

       我们中国人的姓氏,是让外国非常羡慕的资源,因为它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更珍贵的是它稳定地通过男性一脉相传。它是Y染色体的标记,可以说它就是“姓氏基因”。如果今天现代文明对中国姓氏的延续有严重冲击的话,为“姓”申报世界遗产可能极有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姓氏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遗产。

(文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荫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愣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不过,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现代文阅读

出路

永爱

我的侄子从小就聪明伶俐,上学之前,所有人都对他充满期待。

望子成龙的弟弟和弟妹把他送进了一所非常好的小学。弟弟甚至跟我说:“我儿子可得好好学习,不能像我这样!”

然而,在小学阶段,侄子的语文就没有及格过,数学因为不会写字,最后也成绩平平。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他的文化课成绩都是班里的倒数第一。

那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学上的问题,叫读写障碍,又叫读写困难。根据国际读写障碍协会的定义,这是一种特定的语言障碍。

本来对孩子的未来抱着极高期待的弟弟,被侄子小学6年来的学习成绩彻底击溃了。他常常跟我们说:“孩子只要健康长大就好,大不了跟我去学电焊!”

见到侄子,大家心照不宣地不提学习和考试的事情,只无关痛痒地问他吃饱了没有、穿暖了没有。

因为成绩不好,侄子上了当地最差的初中。即使在生源如此普通的初中,他仍然平静地当着倒数第一名。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侄子才15岁,他该何去何从?

我爸妈跟我弟弟说:“你不会让他这么小就当电焊工吧?去找所职业学校让他学一项技能吧!”弟弟也心疼他儿子,再说要当电焊工,15岁的孩子也没人敢用。于是弟弟就跟他儿子说:“你喜欢学什么,就报个什么学吧。”

弟弟的想法是,再读3年书,他儿子就18岁了,就能跟着他学电焊了。至于上职高能不能学到本领,他已经不在意了。

但15岁的侄子已经开始思考他的未来,思考要靠什么来养活自己。思来想去,他选择了和自己喜欢的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于是,他到市里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学电子商务。3年的职高生涯,头一年他学了一些理论知识,之后的两年,大多数时间他在大城市间辗转。因为这所职业技术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去大城市的工厂或公司实习。

我弟弟本来打算让侄子职高毕业后就跟他干电焊的工作,但被侄子拒绝了。侄子跟我弟弟说:“爸爸,我要考大专。”当时,我弟弟真的搞不懂了,他儿子从小不好好学习,这会儿怎么愿意读书了?是浪子回头了吗?但他还是欣喜地对侄子说:“只要你愿意读书,爸爸就一直供你!”

到这个时候,我们都还在误解侄子。其实,他不是不愿意读书,是读写障碍让他在学习中面临困难。而作为家长,我们都没有察觉并帮助他克服这个困难。

侄子付出了很多努力,花了半年时间补习高考内容,终于以200多分的成绩考上省里的一所大专院校。让我们想不到的是,他选择了动漫制作专业。这时,他已经对自己未来要干什么有了明确的方向。3年的大专时光,他一边学习,一边承接视频剪辑、影视特效制作的业务。在自媒体轰轰烈烈发展的当下,他已经能够用热爱的技能赚钱养活自己了。

如今,侄子即将毕业,他的很多同学在广告公司、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动画制作公司等单位就业。

侄子对我说:“姑姑,我不着急工作,还是要把本科读完。我现在一点儿都不担心将来,因为在那个将来,会有我热爱的工作,有我喜欢干的事情,我看得到。

在智能输入法和听写软件的帮助下,他不断克服自己的读写障碍,努力冲刺专升本的考试。看到他对自己热爱的专业和职业有了规划,并充满信心,全家人很是欣慰。

(选自《读者》2023年17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