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①我常对人说,我们家的猫出身于书香门第。只要书橱上的玻璃门没有拉严,它肯定会跳进去,挨着个儿把每本书嗅一遍,好像它能把书里写的事,嗅个一清二楚。
②每当我付案写作的时候,它不是在我的稿纸上走来走去,便是安静地蹲在我的稿纸旁,看我写作,两个眼珠子随着我的笔尖移来移去,好像能看懂那些字………….直到夜深,它困了,困得直打盹儿,可还是不肯回窝。
③应该说,它是一只记性和悟性都不差的猫。第一次接来我家时,一进家门,我就把它在一个装了煤灰的纸盒子里放了放,它便领悟那是给它准备的厕所,当即举行了开幕典礼。它的下巴齐着纸盒的边沿,只露出小脑袋和竖着的尾巴,然后神色庄重地撒了第一泡尿。我们被它那专注、严肃而又认真的神情逗得哈哈大笑,它却不为所动,眼睛眨也不眨,依旧瞧着正前方。之后,只要纸盒里换了新的煤灰,它准跳进去撒尿,哪怕刚刚上过厕所。
④它听得出家里每个人的脚步声,尽管我们走路很轻,每次我们还在门外楼梯上踏步的时候,它便早早守在门旁。
⑤它会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蹲在窗台上,看窗外的飞鸟、风中抖动的树叶、院子里嬉戏的孩子、邻家的一只猫……那时,它甚至显得忧郁和凄迷……
⑥逢到我写作累了,或是心绪不好的时候,就和它玩上一阵,那是我一心一意、死心塌地的休息。
⑦但是它长大了,越来越淘气,过去我们认为万无一失的地方,现在都不安全了。你前脚出门,它后脚就干坏事:咬断毛线,踹碎瓷器,把眼镜、笔、手表、钥匙,不知叼到什么地方去,害得你一通好找,或是在我那唯恐别人乱动的书桌上驰骋一番……然而,只要一听见我们的脚步声,它便立刻回到窝里,没事人似的假寐起来。
⑧我们就说:“这猫太闹了,非把它给人不可。”
⑨不过说说而已,并不当真。最后促使我下决心的原因,是它终于咬碎了一份我没留底稿的文章。于是我们决定把它送给邻居。
⑩它像有第六感,知道大难临头,不知躲进哪个旮旯儿,怎么找也找不到。最后是我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它引了出来。,
⑪母亲说:“给它洗个澡再送走吧,它又蹭黑了。”那几天,母亲的血压又上去了,没事待着头都晕。
⑫我说:“您歇会儿吧,这又不是聘闺女'.”
⑬它走了,连同它的窝、它的厕所,一起搬走了。
⑭屋里安静了,所有怕碰、怕磕、怕撕的东西,全都安全地待在它们该待的地方,然而我们都感到缺了点什么。
⑮那一整天,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老在想,它相信我,超过了相信自己绝对可靠的直觉,由于感请用事放松了警觉,以为我招呼它,是要和它玩要。当它满心欢喜地扑向我时,我却把它送走了。
⑯我感到自己“出卖”了它。
⑰欺骗一只不知奸诈的动物,就跟欺负一个天真、轻信的儿童一样,让人感到罪过。
⑱第二天一早,母亲终于耐不住了,去领养它的邻居家看看情况如何。邻居抱怨说,一进他们家,它就不见了。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已经二十四小时没吃、没喝了。
⑲可它听见母亲说话的声音,立刻从遁身之处钻了出来。母亲抱住了它,心疼地说:“我们不给了。”
⑳邻居大概也看出来这是一只难对付的猫,巴不得快点儿卸下这个包袱。
㉑母亲抱着它和它的窝、它的厕所又回来了。一进家门,它在沙发上、床上、书桌上、柜橱上,跳上跳下,猛一通疯跑。母亲一面给它煮猫鱼,一面叨叨说:“他们连人都喂不好,还能喂好猫?以后就是送人,也得找一家疼猫的。”
㉒现在,七十多岁的母亲,依旧为买猫鱼而四处奔波,我们家里依旧有一股煮猫鱼的臭味儿。它依旧不断惹我们生气,生气之后我们依旧会说:“这猫太闹了,非把它送人不可。”
㉓可我知道,除非它自己不愿在我们家待下去,不然,它会老死在我们家了。
(选文有删减)
(注:聘闺女指旧时女方父母通过三蝶六娉的方式把女儿嫁到婆家)
【初读疑惑】为什么文章没有提到猫抓不抓耗子却以此为题?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要在反常处停留、品读,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