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还能拿什么来爱你
      ①五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了,你把我送给了大妈做儿子。
      ②大妈把我拉到身边,抚摩我乱糟糟的头发,似乎犹豫了片刻,点了点头。
      ③你好像终于松了口气,眼神轻松起来。是那样的眼神,才让我小小的心里忽然充满了怨恨,你把我抛弃了,你不要我了,你为此感到轻松。
      ④家里真的很穷,哥哥和姐姐常常为争一块馒头打得不可开交。寒冷的冬天,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人挤在一床被子底下取暖。记忆中的夏天我们总是光着脚度过……
      ⑤这是你把我送出去的理由吗?可是你知道吗?纵然再贫穷,那也是我的家,而你,把我从家里赶走了,不再让我叫你妈。
      ⑥大妈温和而且耐心地爱着我,爱着一个心里充斥着屈辱和怨恨的孩子,慢慢地用她饱满的爱将我一点点改变。我毕竟还小,容易被温暖。我终于叫她妈的那天,她哭了。
      ⑦七岁,我读小学的时候,我和妈跟着父亲一一也就是曾经的大伯去了城里。
      ⑧兴许是我的缘故,妈对你和那个家越来越照顾,走的时候,体面的房子都给了你,还有那些看起来不错的家具。那天你一直在看我,后来你伸手想摸摸我的头,我躲开了。
      ⑨第二天,我跟着妈离开了生活了七年的乡村,离开了你。
      ⑩我没有想到你会来。秋天的季节,街上刚刚有落叶的日子。那天放学回到家,进门就看见你。
      ⑪我不知道那时候你多大的年纪,看起来像个老妇人,颜色黯淡的衣服,很久没有清洗的头发,还有粗糙的手指。看到我,你充满着慌张和惊喜,怯怯地唤我:石头。
      ⑫别叫我石头。我粗暴地打断你,我叫张谦。
      ⑬你一下不知所措起来,张了张口,没有说出话。妈端着菜从厨房里出来,说:张谦,不许这么跟婶说话,婶是来看你的。
      ⑭饭桌上竟然有新鲜的玉米。我不假思索地伸手拿了一个贪婪地啃。这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但那时候你总舍不得在它们正新鲜的时候摘下来煮给我们吃,总要等到熟得咬也咬不动。
      ⑮妈说:就知道自己吃,婶大老远给你背来的,你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
      ⑯咯噔一下,我猛地被噎住了,手里的玉米吃也不是放也不是。你慌忙站起来捶我的背。我咳了一声,咳出一粒玉米。你说慢点吃慢点,婶给你拿了好多呢……
      ⑰我却失去了吃的兴趣,因为是你拿来的。我不想再接受你给我的任何东西——爱,或者其他。你将我送了人,我和你已经没有关系。
我读了初中,读了高中。那些年里姐出嫁了,哥也娶了媳妇,小妹去了广州打工,你身体不太好……这些事是妈告诉我的。听的时候,我一直沉默着。妈说:你考上大学回去看看婶吧,这些年,她一直惦记你。
      ⑱我沉默片刻,摇了摇头。太久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和你相处,犹如陌生人,是曾经爱过也怨过然后忘记了的陌生人。
      ⑲你终于病倒了。这次,妈没有征求我的意见,而是下命令:张谦,你必须回去。
      ⑳回村的路途漫长而陌生。等在车站的是已经年过四十的大哥。妈快不行了,他说,就是咽不下那口气,在等你。
     你真老,满头的白头发,可是大哥说你才六十四岁。你看起来像八十四岁。
     你的一双手干枯得只剩下皮。我站在你身边,为眼前的情形心酸,忽然想喊你一声妈,像小时候那样,可张了张口,喊的却是婶。
     你听见了。伸出手摸索着找我的手。我弯下身来。你想说什么,可你太虚弱了,我只得将身体弯得更低,低到你的耳边。
     断断续续,五个字,你说了好半天:石头,别怨妈……
      石头,别怨妈。五个字,我的心像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二十几年光阴覆盖的痛,就那样一下被撕裂。你的手一松,我慌忙去握,终于握住,硌得我的掌心生疼。
     你就那样走了。听到哭声一片,我呆呆地俯在你身边,握着你瘦削的手指,久久没有眼泪流出。
     那晚,我和大哥为你守灵。大哥是个有些讷言的汉子,断断续续地说:石头,那些年,因为你,我一直生妈的气。不是气她把你送走了,是气她送了你而不是我……
     我是出生在中间的孩子,上有哥姐下有妹,出生时就身体不好,多病,吃饭时总抢不过他们。大妈没有孩子,又看我们生活艰难,想过继一个抚养。

     那时哥已多少懂得生活,晓得大妈家里富裕,哭着喊着要过去,而我们家乡的风俗,过继给人的也应该是长子:为了我,你却硬是违了这个例……
     你一定要将我送出去,我不知道那一刻你的心有多疼。而你在失去我的那么多年里,是怎样隐忍着不去看我,不去打扰我的生活。这么多年,我始终是你生命里的一道伤口,再也没有复原,你爱了我一生,想了我一生,也疼了一生。
     你还能拿什么来爱我呢?在生活的苦难面前。而如今,我又能拿什么回报你呢?在生命的无情面前。
     眼泪终于开始流下来。在你的面前,第一次,我哭得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1)、阅读全文,看看“我”对生母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2)、联系上下文,第⑪段中“看到我,你充满着慌张和惊喜”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写守灵时大哥诉说的情节,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品味文中画线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含义的理解。

(5)、读了本文,你对母爱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请联系实际,简单谈一谈。

举一反三
略读下文,完成小题。
                                                                                                               人是微生物群居体
        你相信吗?你体内的大多数细胞并不是你自己的,甚至也根本不是人类的细胞,它们是细菌。我们的脚趾上有肉眼看不见的线状真菌在生根发芽,我们腹部有重达1公斤的细菌,我们的身体是由人类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组成的混合体,可以被看作是超个体或微生物群居体的一个最好例子。
        最近,伦敦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了上述观点,并阐述了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他们说,在我们的身体内,存在5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了100万亿个细胞,外来的细胞大大超过了我们体内自身的细胞,我们自身的细胞只有几万亿个,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于细菌。
        幸运的是,虽然这些细菌在分享我们的食物,但它们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实际上,细菌通常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它们通过与我们的免疫系统紧密合作,帮助我们抵御疾病的侵扰。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说:“我们已经知道某些时候很多疾病是由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引发的,生物群居体这个概念能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过程。”他相信这个方法运用于心脏病、某些癌症,甚至于一些神经疾病的研究。
(选自《科普文摘》,略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昙花

汪曾祺

       邻居夏老人送给李小龙一盆昙花。昙花在这一带是很少见的。夏老人很会养花,什么花都有。李小龙很小就听说过“昙花一现”。夏老人指给他看:“这就是昙花。”李小龙欢欢喜喜地把花抱回来了。他的心欢喜得咚咚地跳。

       李小龙给他浇水,松土。白天搬到屋外。晚上搬进屋里,放在床前的高茶几上。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便是看看他的昙花。放学回来,连书包都不放,先去看看昙花。

       昙花长得很好,长出了好几片新叶,嫩绿嫩绿的。

       李小龙盼着昙花开。

       昙花茁了骨朵儿了!

       李小龙上课不安心,他总是怕昙花在他不在身边的时候开了。他听说昙花开,无定时,说开就开了。

      【A】晚上,他睡得很晚,守着昙花。他听说昙花常常是夜晚开。昙花就要开了。

     (批注:“守”表现出了小龙等待昙花开放的坚持,也表现出了小龙担心错过昙花开放时间的谨慎;让人感受到了小龙对昙花的无比喜爱之情。)

       昙花还没有开。

       一天夜里,李小龙在梦里闻到一股醉人的香味。他忽然惊醒了:昙花开了!

      【B】李小龙一骨碌坐了起来,划根火柴,点亮了煤油灯:昙花真的开了!

       李小龙好像在做梦。

       昙花真美呀!雪白雪白的。白得像玉,像通草,像天上的云。花心淡黄,淡得像没有颜色,淡得真雅。

     【C】她像一个睡醒的美人,正在舒展着她的肢体,一面吹出醉人的香气。啊呀,真香呀!香死了!

       李小龙两手托着下巴,盯着昙花。看了很久,很久

       他困了。他想就这样看它一夜,但是他困了。吹熄了灯,他睡了。一睡就睡着了。

       睡着之后,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昙花开了。

       于是李小龙有了两盆昙花。一盆在他的床前,一盆在他的梦里。

(略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央视网消息: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8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落下帷幕。本届大会吸引了近11万名参观者和2400多家企业,而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中国5G领域的成果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华为产品和技术广受好评获多个奖项,多国企业与华为签订了合作协议,华为表示在全球已和超过30家运营商签订了5G商用合同,5G基站全球发货量超过了4万个,并持有2500多项5G专利。

    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集团首席执行官尼克·里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禁用华为设备只会延迟欧洲5G时代的到来。里德认为,如果不与华为合作,“不仅我们行业,而且国家的基础设施都会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分析认为,各国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正式对技术革新潮流,对互利共赢潮流的认同.在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面前,敞开胸怀,拥抱合作,将让人类技术的进步之路更加通畅,让人类共享更多互利共赢的成果。

【材料二】5G改变生活

    5G上网。每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倍……移动互联网时代,“高速率”成为5G技术的重要特点。从4G到5G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体验的大升级。用户可以轻松在手机上看高清电影,玩VR(虚拟现实)游戏更加流畅。再如同样是通话4G视频,5G则可以实现VR立体场景体验,更加真实。

    5G出行。湖州一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一方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安全拱手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能,总是不太放心。今年3月,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百度公司在雄安新区完成国内首个基于5G网络实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测试中,无人车转向、加速、刹车不在话下,未来,无人车还将针对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接受一系列测试。

    5G家居,可以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如人在世外便可用手机等设备远程操控家里的电饭煲,洗衣机,电视机等。业内人士指出,5G网络地址数量大,允许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台物联网设备,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较低,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加之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因此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5G军事,首先是信息技术在作战体系中的延伸,军机、军舰之间数据链信息交互,一个安全稳定,传输速度极快的数据链网络,能让每一个士兵都通过5G技术实现人员间的互联,人员与武器间的互联,真正达到人器合一,上下指挥和一精准军事行动指向,整个部队的作战潜力将得到极大的飞跃。

【材料三】对5G未来的思考

    铺设5G网络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为了获得更快传输速率,需要建设数量更多、密度更大的5G基站,基站设备、天线选址建设、优化调试等方面都需要比4G高得多的资本投入。

    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主流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尝鲜”,先得换一台新手机。预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想要升级换代,还得耐心等待。

    5G时代的观影,为了高效运营可以通过大数据比对实现同场次电影差异收费,比如一部悬疑电影收A消费者10元,收B消费者5元,原因是数据分析显示A爱看悬疑,而B不爱。网友表示同一部电影,相同的场次,利用个人数据显示的喜好多赚钱是否公平?且爱不爱看悬疑电影还涉及个人隐私。

    还有用户担心,到了5G时代,很多智能家居由手机操控。如果发生手机丢失、手机信息泄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让技术更好的服务生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是乡村振兴的必解之题

    垃圾分类,是改善生活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让垃圾分类成为新习惯、新时尚、新规矩,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对农村来说,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经之路,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应该顺势而上,在乡村振兴中答好垃圾分类必解之题。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垃圾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垃圾遍地已经成为一大公害,要把垃圾分类与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标准,建立有效机制,促进垃圾分类形成自觉。

    农村垃圾分类有一定基础。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知道,乡村利用废弃物是几千年来的传统,在传统社会是没有垃圾概念的,人们力求做到物尽其用。在农民的眼中只有两种东西,一种是可以利用的,一种是不能利用的。乡村垃圾分类没有像城市那样复杂,只要告诉农民哪些东西可以利用,哪些东西不可以利用,不可以利用的再进行回收。乡村的优势在于可利用的东西农民会去再利用。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的垃圾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城市里有的垃圾在乡村也都有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教育宣传、示范提醒告诉农民如何进行更专业的垃圾分类,也是非常必要的。

    农村垃圾分类不能照搬城市。在农村实施垃圾分类,要从乡村生活的实际出发,从传统生活方式当中汲取智慧。不能简单地把乡村变成城市,甚至简单地用城市的理念去建设乡村,这样只会使乡村垃圾分类处理越来越麻烦。农村垃圾分类不应该主张简单地分几个桶,然后把垃圾拉走。要充分利用农民的智慧,依靠老百姓天然地利用垃圾、处理垃圾的意识和能力,再加上科学的分类理念,不断探索适应现代生活要求的垃圾分类办法。

    当然,农村垃圾分类也有个补短板的问题。毕竟,农村各地的情况不同,接受新事物新理念的程度也不同,尤其是一些旧的生活习惯亟待改变,这就需要用新的理念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除了要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还可以在农村超市、便利店等就地设立便民回收点,鼓励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机、网购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实现回收途径多元化。采取“入乡随俗”式的垃圾分类方法,调动广大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效率。强化系统思维,将农村垃圾分类同推进生态治理工程结合起来,通过综合施治,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本文选自绍兴文明网  作者:久久泰平 )

   

【材料二】

    【材料三】农村垃圾分类,浙江经验

    龙游:垃圾分类就近处理

    龙游县通过“一村一建”或“多村合建的模式,已投资1700多万元建设太阳能或机器雄肥房等终端设施,覆盖全县70%以上村庄,让农村分类后的厨余垃圾得到就近处理村民们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换取积分,在全县100多个垃圾兑换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萧山:垃圾分类荣誉榜

    2018年开始,萧山河上镇众联村启动垃圾分类智慧收集。每一户参与垃圾分类的家庭都建立了档案,根据农户每日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统计积分,并记入“五和众联”积分榜,用于月考核和季度奖励,并作为评比“十佳农户”等荣誉的必要依据。垃圾分类的积分不仅值钱,更有荣誉感。

    金华:“两拣四分”全国首创

相比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金华的“两拣四分”简单太多。简而言之就是:把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再对不会腐烂的垃圾分为“可卖”和“不可卖”两类,并鼓励农户和保洁员将不会腐烂的垃圾中可回收、可卖的垃圾自行收集,实际需填埋处理的就只有“不可卖”垃圾。简单可行的分类方式,深受当地百姓欢迎。如今,金华早已实现了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护林人

①这天,他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他的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帮不上他,他热切盼望能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  “有人吗? ”他近乎声嘶力竭地喊道。”

②“喊什么? 别吓着她。”随着铜质般的声音望去,只见一位护林老人站在林子里。老人高高的个子,六十多岁,目光严厉且有神,古铜色的脸与身后的树干一个颜色。

③老人朝身后的小道摆摆头说道:“跟我来吧。”他骑上摩托车追上老人,刚想叫声大爷,老人头也不回地说道: “把你那电驴子关掉,她闻不了油烟味!”他听了心里有点不快。你老伴又没在跟前,这油烟味能呛得着她吗? 可他嘴上没说,乖乖地推着摩托车跟老人来到他的住处。

④老人让他把摩托车停放到门前,领他进屋坐下,又转身去了厨房。这间屋子并不大,套间里面有一个土炕,是老人睡觉的地方,旁边放着一部老式电话机,外间有一张自做的小方桌,几个从山上砍来的小木墩,算是老人的客厅了。他老伴并没有在屋里,也许在厨房里忙着吧。

⑤过了一会,老人回来了,手里端着两个盛满热水的搪瓷茶缸。老人把其中的一个搪瓷茶缸放到他面前,说道:  “今儿你就住我这,明天我送你出山。”他点头答应,随后又迫切地问道:“大爷,您这里有电吗? ”老人说:  “没有。”他失望地把手机扔到小桌子上,说道:“我的手机早没电了,这可怎么办? ”老人说:  “你为啥不早说,我能给你充电。”

⑥他纳闷,没电怎么能充电? 于是他跟着老人一起来到屋外。老人指着窗台上一块巴掌大的太阳能板告诉他,这是用来给手机充电的。他又指指山坡上另几块更大的太阳能板说,那是晚上用来照明和做饭的。

⑦临近中午,他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他从摩托车上拿下自己的包,取出一些罐头香肠和矿泉水要与老人分享。不料老人看到这些东西后,脸色一下沉了下来,他冷冷地说道:“快把你这些东西收起来,全是些垃圾,她也不喜欢这些东西。”老人又一次提到了她,可他始终没见到她的影子,这让他的好奇心大增。他想问,又不敢贸然开口。老人要去做午饭,他提出做帮手,老人坚决不同意,说:“你坐着就行,什么都不要管。”

⑧那天,他第一次品尝到了真正的野味大餐,全是山里的绿色产品,吃得他酣畅淋漓,大呼过瘾。正在这时,老人的电话响了。老人抄起电话一听便大发雷霆,他对着话筒高声叫道:  “告诉你兔崽子,老子说过多少遍了,你那四个轮的我就是不坐,我自己会走,我再说一遍,她不喜欢那油烟味! ”说完,老人生气地挂掉了儿子的电话。

⑨老人气呼呼地坐下来,又转脸对他说:“听着,你明天也不准骑那两个轮的电驴子。” “那我怎么走啊? ”他问。老人朝山下一指说道:“坐船! ”他起身朝山下一望,原来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蜿蜒通向山外。

⑩晚上,老人打开了屋子里的灯,让他到里屋的土炕上休息。他这时突然想到老人的那个“她”,便问道:“那大娘睡在哪? ”老人征了怔,然后说:  “早没了。”他就更加好奇:“那她怎么还怕油烟味? ” “不,是林子。”老人说。  “林子? ”老人一口一个“她”,说得那么亲切,原来说的是林子。他不禁又问:  “林子也会呼吸? ”

⑪“怎么不会? ”老人用深沉的口吻继续说道:“这林子呀,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们也会哭,也会笑,也春欢洁净清新的空气,也会讨厌那油烟味。”

⑫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他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来描绘大森林,也为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感到脸红。那晚,他与老人并排而卧,闻着老人身上特有的松香味道酣然入睡。

⑬第二天一早,他随老人来到小河边,把摩托车推到小船上。老人说声坐好,手中的竹竿轻轻一点,小船便顺水而下。不到半个小时,小船便慢慢靠在岸边,老人指着远处的一条小道说:“从这走,你就可以到县城了。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她是不喜欢油烟味的。”

⑭第二年开春,他果然骑着单车来春游,却没能见到老人。他站在老人的小屋前喊了一声,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汉子走过来,说道:  “喊什么呢,别吓着她! ”

⑮他听着耳熟,却不是老人。

⑯汉子说,老人是他父亲,年初为了捡拾游人扔下的垃圾掉下山崖,去世前,坚决要儿子答应他,一定要看护林子。

⑰他随汉子来到老人坟前,深深鞠上一躬,告诉老人,他这次没骑电驴子,请老人安心。

(选自《小小说月刊》) 2019年2期, 作者: 付卫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