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名著阅读。
根据一位同学阅读《海底两万里》等两部名著后写的读书笔记,请你按要求填空。

(1)、【读书笔记一】情节概括,出自《海底两万里》的有(   ) (   ) (只填序号)

A、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    B、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 C、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   D、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滩
(2)、【读书笔记二】人物点评,点评尼摩船长的一项是(    )

A、他,知识渊博,机智勇敢,沉着果断。他是一个神秘浪漫的人,也是一个反抗压迫、支持正义的战士。 B、他,心地善良,刚毅勇敢,酷爱真理。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的航海家。
举一反三
阅读《民工父亲的幸福》,完成文后题目。
                                                                                                     民工父亲的“幸福”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⑪ “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工作时必须做到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⑫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⑬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

      ⑭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⑮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⑯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⑰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⑱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阅读《韭菜饺子》,完成后面的题。
                                                                                                   韭菜饺子(徐立新)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候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屋里睡觉了,可母亲却没有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之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⑪这一切都做完了是凌晨3点多了。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热乎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⑫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⑬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⑭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⑮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阅读《故乡》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辞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愣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额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念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阅读

    敦煌,重新出发

(材料一)

《数字化让千年石窟“活”起来》

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梅隆基金会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西北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拉开了敦煌石窟数字化的帷幕。

“给佛拍照”,是石窟数字化最简明的解释。在昏暗的洞窟中,专业人员自制轨道、灯箱,分层、逐行拍摄壁画,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量庞大的照片逐一比对、拼接和修正。仅实现一个300平方米壁画的洞窟数字化,就需要拍摄4万余张照片。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介绍,近30年来,画面精度已从最初的75dpi提升到最高600dpi。这意味着,采集后的图像四倍于原作,在荧幕上看远比在洞窟看清晰。

以保护为出发点,石窟数字化落脚在了游客端。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投运。直径18米的球幕影院中,通过数字化取得的壁画素材纤毫毕现,游客如沉浸苍穹之中,饱览梦幻佛宫的壮美。自此,“前端观影、后端看窟”的旅游开放新模式在莫高窟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游客蜂拥至洞窟的压力。

2016年,数字化的另一成果“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及全景漫游,免费在网络上公布。人们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身临其境地免费欣赏洞窟景象。次年,“数字敦煌”英文版上线。

建设“数字档案”,让不可移动的壁画越过山川海洋,抵达世界任何角落。现代展示手段,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敦煌的全新视角。让莫高窟“容颜永驻”,正在成为可能。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08-20,有删减)

(材料二)

《敦煌石窟“云游”千家万户 古人生活仪式感“触手可及”》

甘肃省敦煌研究院“云游敦煌”官方微信小程序20日正式上线。民众通过该程序足不出户便可畅享敦煌艺术之美,还能定制专属个性呈现内容,在体验互动中获得知识,随时随地拥有一个“触手可及”的线上敦煌石窟。

此次发布的小程序将敦煌石窟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呈现和深入解读,民众除了可以近距离领略敦煌石窟艺术风采,感知敦煌壁画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充盈的美学价值,还可以定制专属敦煌色彩、敦煌石窟主题内容,更有每日“私人定制”壁画故事和与之契合的智慧“画”语,让古人智慧赋予日常生活更多仪式感。

除了大众熟悉的“九色鹿”,敦煌壁画中还有哪些动物?敦煌壁画是如何绘制的?即使对敦煌文化了解不多的用户也可以从艺术类型、朝代、颜色等角度去探索感兴趣的内容,去感受醇厚的色彩、流动的线条和生动的意趣,去了解更多壁画背后的故事,完成一次专享而独特的云端之旅。此外,该小程序还整合了预约购票、智慧景区导览、传统文化课程体验等功能,为莫高窟景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线下创新服务。游客还可通过它了解壁画病害类型、文物数字化工作,为敦煌石窟保护工作贡献力量。

(节选自新华网2020-02-24,有删减)

(材料三)

《为什么樊锦诗可以被称为先生》

樊锦诗是出身优渥的上海娇小姐,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人生本可以有无数条路,她却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在大漠深处,爬进黑黢黢的洞窟,一待就是57年。

樊锦诗从废墟中挽救莫高窟,为永续利用倾尽了全力,她也许不是合格的母亲,也许不是合格的妻子,却是敦煌永远的女儿和莫高窟结下了一世情缘。

樊锦诗的年龄大了,自己的生日都记不住了,数字敦煌的网址却能脱口而出,那是她毕生的心血。莫高窟以缓慢却不可逆转的速度消逝着,樊锦诗拼着命把莫高窟记录下来,送到千千万万人的眼前。

用董卿的话说,那是“逆天”的勇气啊!

季羡林先生赞她“功德无量”。

2020年,樊锦诗女士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颁奖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节选自“敦煌在线服务中心”公众号,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