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打
                                                                                                      阎连科
      ①我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②我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换成一沓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的苇席下,待到了初一那天,发给他的儿女和正月来走亲戚的孩娃们。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毛的票儿却没有几张了。那一年,我很早就发现那苇席下藏有新的毛票儿。每天上学时,我总是从那席下偷偷地抽走一张,在路上买一个烧饼吃。
      ③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高高兴兴过完了一个春节。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反复问我偷没有,我都说没有,父亲便狠力地朝我脸上掴起耳光来。我的脸又热又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确是我偷的,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不看我,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的泪。【批注:一个“扭”,是父亲下意识的掩饰,但“眼里含着的泪”让我们窥见他严厉外表下的内心世界,那时对儿子的心疼,也有一个父亲无奈的辛酸。】
      ④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仅仅因为偷黄瓜,父亲也许不会打我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那一季卖黄瓜的钱。那钱是人家一年的口粮,不把钱还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
      ⑤父亲知道后,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的,毕竟我有前科。他让我跪在院落的一块石板地上,先噼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就又噼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没有力气了,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那一次,我的脸肿了。因为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了床去。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然后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他的脸扭到一边,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一会儿他就出去了,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在我跪过的石板地上的一张凳子上,望着天空,让夜露潮润着,直到我又睡了一觉起床小解,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着没有动。
      ⑥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那时我已经十几岁。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便把手从窗缝伸进去,把那刮脸刀盒偷出来,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
      ⑦父亲不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我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素洁的乡村孩子了。到后来,那个刮脸刀,父亲就长长久久地用将下来了。每隔三朝两日,我看见父亲对着刮脸刀里的小镜刮脸时,心里就特别温暖和舒展,好像那是我买给父亲的礼物一样。多年后,我当兵回家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个刮脸刀架在刮脸,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升上来。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十多年,下次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父亲说:“不用,还好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架也还用不坏。”
      ⑧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批注:          
      ⑨两年后,我的父亲病故了。回家安葬完了父亲,收拾他用过的东西时,我看见那个铝盒刮脸刀静静地放在我家的窗台上,黄漆脱得一点都没了,铝盒的白色在锃光发亮地闪耀着。
      ⑩算到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二十四五年了。我不停地想念他。而每次想念父亲,又似乎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我没想到,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竟使我那样感到安慰和幸福。可惜的是,父亲最最该痛打、暴打我的那一次,却被我遮掩过去了。而且是时至今日,我都还没有为那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懊悔。只是觉得,父亲要是在那次我真正的偷盗之后,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在父亲的一生中,要能再对我痛打十次八次就好了。觉得父亲如果今天还能如往日一样打我骂我,我该有何样的安慰、幸福啊。
                                                                                                                     (节选自《我与父辈》,有删改)

(1)、文中写了三次“打”,为什么作者说第三次是“最最该打我的”?

(2)、参考第③段的批注示例,对第⑧段的画线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

(3)、结合语境,说说第⑨段画线句详细描写刮脸刀的作用。

(4)、读书交流时,同学们对父亲的“打”有以下不同的认识。请你也发表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适当的阐述。
同学A:这个父亲有些粗暴,他教育孩子主要靠“打”。
同学B:“打是亲,骂是爱”,父亲的“打”,其实就是爱的表现。
同学C:只有经过多年,作者才能明白父亲的“打”是一种安慰和幸福。
我的看法和阐述:                                    

举一反三
阅读现代文《冬天过去了》,完成小题。
                                                                                            冬天过去了
      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一连几个月啊。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
      ②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是的,冰雪遍地的冬天对于贫弱的家庭是严酷的,孩子御寒的冬衣、屋内取暖的柴火、全家人充饥的饭食,哪一样都操碎了父母的心。这个季节,他们就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让我们围着取暖。我多渴望冬天快过去啊。望着疲惫地坐在冰凉的山石上的父亲,正值壮年的他已经生出了许多白发。此情此景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③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我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④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威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到食堂称过米,父亲把换得的饭票交给我:“快去打饭吃吧,饿坏了。”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怎样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到家三十里的路呢。走几步,他又回过头来,伸出手将我松开的一粒纽扣扣好,对我说:“熬一熬,冬天快过去了。”我看到,父亲帮我扣纽扣的手在微微发抖,我的鼻子一酸,不知该说什么,朝他点点头。目送着父亲朝校门口走去,我忽然看到,他肩上有一层白渍渍的印迹,那是刚才扛米袋子时留下的灰。我张张嘴想喊住他帮他拍掉,他已走远了……
      ⑤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给我以鼓舞,教我对未来充满期望。
      ⑥去年春节期间回故乡,又逢大雪。中午,屋檐在阳光下滴答落水。父亲望着屋外,对绕膝的满堂孙辈吆喝着:“出太阳啦,出去玩吧。冬天过去了。”父亲的话一下子让我生出万千感慨。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为过,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身难忘。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感谢你,父亲。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园日涉以成趣
    “园日涉以成趣”
      陶渊明的这句话,照字面翻译就是:“这家小园,深得佳趣。但它何以有此佳趣呢?那是因为我天天都去走一圈的缘故。”
      这样的句子,一点也不漂亮,它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且听我把它跟现代人的生活连线起来。
      前两天偶然在路旁看到一辆货车在运送盆景,原来是家“盆景出租”店。我好奇,跑去问司机生意好不好,他说:“当然好啦,现代人么,好命,查查某人(即女人)不煮饭,买盒饭来吃,查查某人(即男人)开公司,谁要种盆景?公司小姐一个比一个‘笨惮’(即懒惰),谁肯去浇水?谁肯搬盆景去曝日(即晒太阳)?盆景给他们放一个礼拜就变黄。我们拿回来,好好整理,加点肥,晒一晒,又水当当(即漂亮)了。再拿去给他们摆,现在人做生意么,图个吉利。盆景长得好,也代表可以发财的意思哩!”
   原来如此,陶渊明说“园日涉以成趣”的时代对某些人而言竟然过去了。现代人不想跟一株植物的生命一起成长,他只想要亮丽的那—刻,他只肯回顾翠绿翠绿的那一瞥。
  而陶渊明的小园,其好,好在哪里呢?答案是好在每日涉足其间才养成的趣味。你看到小小的种子窜地而生,有模有样地变成两片小芽,复从小芽而抽条。于是你看到叶子,你看到枝干,你惊讶它的分叉,你为它从含苞至盛放的过程而瞠目结舌而不敢置信。然后,你看到它绿叶成阴果实满枝。秋来的时候,你看见它的凋零,甚至它的枝干可能还遭了雷劈,它的沃叶也可能遭了虫蛀,那棵树的枯荣是园主熟知的,他们彼此逐日更成为对方生命的一部分。他们一起走过艳红稠绿,但也一起面对萎黄零落,因而了解生命的盛衰各有其时。不料现代人却骄侈如君王,竟然狂妄到令植物打扮光鲜来为自己站岗。累了就撤下去,换另一批上来继续站。盆景公司因而业务鼎盛,只因现代人尊贵的视网膜上,永远不屑一枚枯叶。
  然而,枯叶却是生命的基本教材啊!和蓓蕾一样,它是造物者的上下两册教材啊!
  你要贪看繁花似锦的名园吗?这世界会提供给你的。四月的瑞却斯特(美国东部一城名),富豪伊士曼的故居,丁香如狂潮。日本京都的平安神官,垂樱以压倒的优势,开到令人喘不过气来。洛阳的牡丹,硕大顽强,一看就知道是唯一敢抗天颜因而遭贬的叛逆分子(传说武则天曾命百花齐放,惟牡丹不从命,故将之自长安御苑贬至洛阳)。加州的汉廷顿花园,甚至养些无奇不有的吓人一跳的沙漠怪花。英国皇家上苑,则负责提供营养良好的代表皇室荣誉的玫瑰……只要一张门票,你就可以置身于不杂一根枯枝不见一片败絮的完美花园。
  然而,人活着,还是应该拥有一座自己的小园,可以每日涉足其间。和那些卖门票的展览花园不同,它可能杂草怒生,也可能虫害连连。它丰收无限美丽,也可能徒劳无功。
  它充满各种变数,属于生命本身的变数。
  小园可以小至只是一钵非洲风仙,或一篮贱价的黄金葛,但其间自有盛衰荣枯,所以,多少也可以视做大化颁给我们的一句耳提面命。
    “园日涉以成趣”,不是因为花好月圆,是因园中有生命,是因为生命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在展示在演绎,在迭出奇招——而且,也因为我在看,我在参与,我在惊奇,我在受教,我在服气。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始于谎言的美好青春

安一朗

A

    16岁那年,我上高一。

    中考成绩一般,但望子成龙的父母希望我能去市里最好的实中读书。

    我很恐慌。我知道实中的学生都非常厉害,我去了那里,还不是垫底?我也害怕别人知道我是花钱买进去读书的看不起我。硬着头皮,我开始了在实中的生活。第一天上课,看着别人兴高采烈地呼朋引伴,我觉得自己特别孤独。他们都是靠自己的能力考进去,唯有我,那么不光彩。我的同桌杨旭热情洋溢,他中考的分数非常高,整整多了我80分。

B

    我在班上几乎不说话,用沉默来保护自己的隐私,每天埋头苦读。

    进入高中的第一次大考,在开学20多天后进行。老师说这次考试,检查一下大家以前的知识功底。

    我的心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惴惴不安了。我怕原形毕露,怕班上的同学看不起我。我已经进了实中,没有退路。

    帮老师拿教案时,我发现办公室放教案的柜子边上,是隔壁班数学老师的办公桌,他的桌子上压着一摞试卷。我随意瞟了一眼,心里猛地“咯噔”一下,那不正是我们几天后考试的试卷?鬼使神差,我匆匆抽了一张试卷出来,紧张地折叠好,藏进口袋,然后飞也似的离开。

    回到家,我认真地把那张试卷做了一遍,不会的题,就照着书上的例题一点点想。

    公布成绩前的几天里,沉默的我变得更加沉默,神经紧绷,一点点风吹草动我就惶恐不安,如坐针毡。

C

    度日如年的感觉让我要窒息了。

    “这次的考试成绩居然只有5个人90分以上,这里可是重点高中,我相信你们不会只有那么点能耐的……”数学老师娓娓道来,时而严厉,时而鼓劲。

    大家都在底下窃窃私语,老师念一个分数,发一张试卷。

    “刘康伟,98分,全班最高。”听到老师念我的名字时,心跳骤然加快。我低着头,匆匆走上去。面对老师赞赏的目光,我却感觉那目光似乎要穿透我的心。

    “刘康伟,你好厉害呀,真人不露相!”杨旭凑过头来,搂住我的肩膀。

    我敏感地坐直身子,揣测他话中的意思。他比我少10分,他说以后要多向我请教。我却感觉他是在试探我,脸涨得通红。

    叹气声此起彼伏。我没有一丁点初战告捷的喜悦,我知道我的成绩是假的,如果没有事先偷到试卷,我到底能考多少分呢?我并不想考第一名,只希望自己的成绩不垫底,自己在这个班上能够有立足之地就够了,但现在,事情的发展由不得我了,大家都以为我是“高手”,一个“不露相”的高手。他们羡慕的目光让我芒刺在背。

    我撒下了第二个谎言,以卑劣的手段撒的。第一次是父母帮我一起撒下的,但后果只能我来背。我无路可退了。

D

    我让父母帮我请来最好的家教老师,自己也重新调整学习计划,为了不让自己的谎言败露,我只能全力以赴。

    一夜长大或许就是这样的吧。我的蜕变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整个高中阶段,我像上紧发条的钟,每天过得忙碌而充实。家教老师的课外辅导再加上我自己的努力,第二次考试,第三次考试我都没有让自己失望。

    实中毕竟是重点学校,高手如云,虽然我没有进入尖子生的行列,但保持在中等偏上的成绩还是让我找到了满满的自信。特别是数学,曾经让我痛苦不堪,后来也被我征服了。

    青春年少时,我们可能都撒过这样或那样的谎言,为了谎言不被揭穿,为了自己能被别人认可,我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虽然这一切,始于谎言。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4期,有删改)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次演讲(节选)

闻一多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里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

    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满故乡(张继)

①中秋节前夕,我回到了梦寐以求的故乡。

②秋色浸染的黄土坡上,庄稼地里丰收在望,辣椒地里红艳似火。农人哼着粗犷的秦腔,忙着收获果实,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

③夜晚,走在银光铺地的水泥路上,一盏盏新颖的路灯洒下柔美的光影。一轮明月高悬夜空,远山的轮廓似有似无,景物都沐浴在融融月光里,仿佛置身梦幻境地。秋风轻拂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柿树枝头挂满红柿子,树叶泛着亮晶晶的光泽。

④我徜徉在月光里,静享这瞬间的美丽。小村庄仿佛被白雾笼罩,缥缈朦胧。沿着水泥路往前走,农家小院高大的门楼里,红色的大铁门从眼前滑过,显露出农家的富足。望着眼前这一切,我的思绪被秋风牵回到儿时的童年时光。

⑤记得也是月光朗朗的中秋夜,清清的小河像条水晶飘带蜿蜒而来,在村庄边上歇了歇脚,又忙着向前流去。河水泛起点点银光,轻盈地唱着歌缓缓向前涌动。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直通河边,母亲领着我,趁着明亮的月光在河边洗衣;“啪啪、啪啪”,棒槌敲打衣服的声音,在静寂的夜里传得很远,像村庄重重的喘息声,敲在我焦急的心上。

⑥母亲终于回头喊我:“继儿,回家吃月饼喽!”我一蹦一跳跟着她往回走,老屋的影子已出现在树林尽头。从早盼到晚,终于能吃上月饼了,我乐得心花怒放。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围坐在大炕上,母亲拿出精心烤制的月饼。我噘噘嘴嘟囔着说:“这是什么月饼呀!同学吃的都是商店买的月饼。”母亲淡淡一笑,耐心地说:“你尝尝再说。”我拿起一块细细端详,见母亲用梳子在月饼上面扎了好看的花纹,两面烤得黄润,火候适中,看上去很精致。一股浓浓的甜香直扑鼻翼,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馅子很甜,吃完后甜甜的蜜味还在嘴边荡漾。我连吃了两块。母亲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笑得像个孩子。

⑦如今,我又踏着如水般的月光,走在故乡熟悉的小路上。小河潺潺的流水声仍是那么清脆悦耳,水里那轮圆圆的月亮向我抛媚眼。我蹲下,双手捧起清清的河水,放在嘴边尝尝久违了的故乡味道,还是那么清冽甘甜。抬头望望天上的明月,不由想起诗句:“____。”故乡的月亮又大又圆,像读懂了游子的心思,用圆圆的笑脸和柔美的清辉欢迎我归来。

⑧“继儿,回来吃月饼喽!”母亲站在门口,仍像小时候那样喊我。月光融融的小院里,热闹非凡,全家人挤满了大圆桌,母亲把各式各样的月饼摆满桌子,招呼大家品尝。我拉着母亲小声说:“想吃您亲手做的月饼。”母亲笑了,自豪地说:“有,我知道你爱吃,专门给你烤的。”说着,她快步走进厨房,端出自己精心烤制的月饼。还是我记忆里的模样,两面扎满漂亮的花纹,黄灿灿的。望着这别致又熟悉的饼子,我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下来。继而,一股浓浓的幸福感涌遍全身。不知不觉,圆圆的月亮已过中天,小院里的欢笑声飞上树梢,在村庄的上空飘荡。

⑨我披衣走出门,漫步在月下小路上。四周乳白色的雾霭,轻悠悠地升起来,飘浮在村庄上空,随着不断变幻的光影,像在眼前播放着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远处山峦和柿子树林,渐次迷离朦胧,又宛若一幅淡泊的水墨画挂在那里。月亮像美丽的天使,不知疲倦地倾洒银色的光辉,把故乡的月夜装扮得分外迷人。

⑩我想,远方的游子不论走到哪里,故乡那一轮明月都是最亮的。

(刊载于2023.10.9,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