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①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含有三个氧原子,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常温下呈浅蓝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②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这一区域中的臭氧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此外,雷电作用也会产生臭氧。
③大气中臭氧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对阻挡紫外线仍有一定作用。
④由此,臭氧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甲】只有适量的臭氧才会对地球生物形成保护作用,【乙】过量的臭氧会危及人类的健康,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
⑤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水平时,能导致皮肤刺痒,眼睛、鼻咽等也会受到刺激。浓度在0.5-1ppm水平时,会引起口干。浓度在1-4ppm会引起咳嗽,引发肺炎等。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甚至导致死亡。其原因很简单,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肺功能减弱。
⑥那么,这些近地面的臭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它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也是源于人类的活动。石油产品等矿物燃料是主要的臭氧污染源,臭氧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形成的,这些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氮氧化物等,这些化合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且太阳光照也加速这种化学反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
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所承受的负荷越来越重。为了人类能够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节能减排,挽救地球家园。

(1)、阅读第④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

(2)、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 ,分析出现下列现象的原因。
【材料】 洛杉矶原本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港口城市。随着石油的开发,商业、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汽车猛增。从40年代初开始,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树一树桃花开

杨铁光

      ①春天的美,美在一树一树桃花开。

      ②在我每天步行上班的途中,有一大片桃树林,春回大地之时,一树一树的桃花竞相绽放,成了一片片灿烂的花海,明媚、鲜活、缤纷。我徜徉在其中,一树繁花,一步美景,赏心悦目,惬意满怀。微风轻轻拂过,空气清朗而透明,流淌着美好的气息,全身上下感觉特别的温暖、舒服、熨帖,仿佛我居住的这座油城都被桃花的清香笼罩着,像极了纯净美妙的世外桃源。

      ③在南方,阳春三月的桃花早已经开了,而在北方由于春寒的缘故,每年四月桃花才竞相绽放。在桃花盛开的春天,最美的景致是在早晨,天空澄澈,四野明净,早晨踏着灿烂的阳光到单位上班,我都要穿过这片吐着馨香的桃树林,每次经过之时,那铺天盖地而来的桃花,立刻就将你拥围起来。桃花洁美而不艳丽,花形优雅而又别致。盛开的,芳香弥漫,半绽的,低眉含羞,含苞的,翘首枝头。一朵朵桃花争着向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群芳簇拥,密密集集,一堆堆,一层层,满枝灿烂,溢彩流光,谁都不输谁的风采,争相展示着自己美丽的容颜。我仔细端详每一朵桃花,仿佛每一朵花都在微笑着,仿佛每一朵花都安安静静独守自己的美丽,仿佛每一朵花都是一首五彩缤纷的抒情诗,仿佛每一朵花都是诗意绵绵的写意画,仿佛每一朵花都是我最心仪的那一朵,感觉春色娇媚,岁月静好。

      ④我与桃花静静地对望着,桃花那白中透红,丰满红润的风韵入眼入心,流溢萦绕。我把鼻子贴在花蕊上,猛吸几口,一团浓香,一股清凉,从鼻翼直坠肺腑,立刻感觉到五脏六腑清爽透亮,如醉如仙。望着那白如雪,粉如霞的花海,令我顿生“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唯此花”之感。那一刻,清风柔柔,花香缕缕,我的心里像撑开了一张空阔斑斓的帆,鼓满了芳香。绿草迷眼,花团锦簇,晴天阔日,美妙至极。还有在枝叶间跳来跳去娇小可爱的鸟儿,圆圆的眼睛,黑黑的小嘴,对着天空“叽叽喳喳”地唱着清亮悦耳的歌,快乐得不行。还有那飞来飞去嘤嘤吟唱的蜜蜂,三三两两在桃花上忙碌着,盘旋着,欢恋着,似乎在交流晨光的收获和快感,又似乎在商量,是在这里多玩一会儿,还是赶快去呼唤它们的伙伴。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又为桃树林增添了别样的美丽与风韵。此情此景,有一种纯洁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心底里奔涌,一切的杂念,荡然无存,一切的美好,纷至沓来,我心里尽是桃花的纯净,桃花的美丽,桃花的悠然,桃花的神韵。这样的早晨,让我诗情画意,恬静畅然,这样的一天,让我无限清爽,无限生机。我想,在这样一个狂热喧嚣的世界里,含情脉脉,姿态娴雅,通身散发着一种静美的桃花,莫不就是抚慰人类灵魂的花?

      ⑤一路走,一路看,一树一树桃花开。漫步桃花丛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云如锦,如堆如积,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的身躯、生命和心灵,都成了这花香的“俘虏”,就像洗了一次“桃花浴”似的通体皆畅的“爽”,顿有无限的出尘感。我真的不愿走过这条小路,我真的想停下来坐一会儿,甚至想变作一只鸟儿,将家安放在树枝上,天天生活在桃林里,天天被融融的春色春韵拥抱着,天天看着那桃花朵朵开的满目春光,那该多好啊!这也不正是我们一直向往的生活吗?

      ⑥一抹朝阳暖了思绪,一树桃花香了心房。春色正浓,花开正好。一朵花,一朵情;一树花,一树情;一片花,一片情,那一朵朵、一树树、一片片五彩缤纷的桃花,就是生活向我们露出的笑脸,那么,我们的人生不也应该像桃花那样,给世间留下含蓄、深情、美丽的芳香吗?

      ⑦正沉思着,忽然间,身后传来了说笑声,不一会儿两个青春女孩闪现出来,一看这身“石油红”,我就知道她们是附近采油小站的员工。她们脚步轻盈,说笑声在花间荡漾,面若桃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暖色,额头的长发不时地被春风吹起,周身充满着春的气息,我笑着与她们打招呼,她们也礼貌地回敬着,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桃花深处。望着她们的背影,不知道是她们的美丽,还是桃花的美丽,不知道是她们映衬了桃花,还是桃花点缀了她们,内心涌起一种难以形容的特别的美好,眼前一片灿烂。我相信,她们一定是爱美的人。

      ⑧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相伴的日子,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每一个生命也都是赏花者。

阅读《雪夜》,完成下列各题。

雪夜

       那是一个飘雪的冬夜。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地的“沙沙”声。虽然裹着厚厚的棉袍棉裤,但还是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气。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怨气,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贼。”

       “不就几捆稻草吗?大半夜还出来受冻!”我没好气地说,我总以为父亲是小题大做。

       “你说的轻巧,没了稻草,开春后咱家大牯牛吃什么?”父亲说着就愤愤起来,“再说了,不要脸的贼你不捉住他,还不知要祸害多少人呢!”

       到了后岗,父亲用手电筒四下照了照,茫茫雪地里,只有我家一大一小两个草堆,顶着厚厚的雪,静静地矗立着。我和父亲钻进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

       草堆洞里虽然比外面暖和了许多,但绝比不上家里,更比不了暖和的被窝,我的双脚很快就冻得生疼。“今晚不会有贼了吧?”我说﹣﹣我想让父亲同意我们早点撤退,可父亲却传出了轻微的鼾声﹣﹣他天天劳作不闲,今儿又推了一整天的磨,实在太困了。

       不知过了多久,雪停了,却下起了冰子,纷纷扬扬地撒进草堆洞。草堆洞俨然成了冰窖,没有一丝温度。我正要推醒父亲回家,却见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很快,我看到了,是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我忘记了推醒父亲,矮婶怎么会干这种事?怎么干这种事还带着儿子小江﹣﹣小江比我还小一岁啊。

       小江双手抓着一捆稻草使劲往外拉,一个没注意,重重地滑倒在雪地里。矮婶急忙上前扶起,叫他接着拉。小江嘴里却愤愤地嘀咕着什么,站立一旁,不愿拉了。寒风中,母子俩僵持着,浑身颤抖﹣﹣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

       矮婶放下煤油灯,用左手吃力地拉着小江刚刚拉过的那捆稻草,可稻草压得太紧,她发了好几次力也拉不下。小江终于不忍,上去帮忙,母子俩好不容易才拉下了一捆稻草。然后,他们又合力拉下一捆。矮婶提起一捆稻草就要回家,小江却犹豫着说:“娘,再拉一捆吧,够牛吃三天了。”矮婶看看草堆,摇着头说:“算了吧,你四伯家的牛也要吃草呢。”说完,母子俩就提着稻草一前一后地往回走。

       我已经决定不叫醒父亲让他们走了,可父亲却突然醒来,一声大叫,明亮的手电筒的光就照上了三四丈开外的母子俩身上。我急忙抓住要往外冲的父亲,与此同时,父亲刚出口的“不要脸的……”也硬生生地吞回了半句﹣﹣他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慢地坐回原地。

       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

呼呼的北风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肆无忌惮地击打

       小江更是吓坏了,提着稻草,浑身颤抖得异常厉害。

       “是矮婶。”我贴着父亲的耳朵低低地说。

       “哦,拿草的是二柱三柱吧……你们……”父亲关了手电筒,大声地说,“你们拿回去吧,明天……明天我再找你们算账……”

       回到家,母亲还坐在床上纳鞋底,问我们抓没抓到贼。见我们谁也不说话,母亲才发现我们的神情很凝重,就一再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哎,老天造孽啊!”父亲长长地叹口气说,“你这就起来,给桂香送稻草去……”

       “是桂香啊?”母亲吃惊地大张着嘴,继而猛拍脑门,懊恼地说,“我应该早就想到是她娘几个了﹣﹣秋天草堆失了火。”母亲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喃喃地说,“一个女人家,一见人就脸红,手又不便,还带着那么多孩子,再加上牲口,这冰天雪地的草不够用,可怎么熬啊……”

       此后,每隔两三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将几捆稻草悄悄地放到矮婶家门口。

       又是一个大雪夜,送草回来,我很快地进入了梦乡,梦中依稀看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片连着一片,郁郁葱葱,蓬蓬勃勃……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论友谊

    ①尽管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就像一股寒风,给人世间带来污浊和阴冷,但整个人类大家庭还是沐浴在晴空一般的纯净和温馨之中。当我们对他人怀有仁爱,我们的生活才变得甜美。

    ②我们排斥社交,拥护孤独,然而我却不能对从我们门口经过的智者、可爱的人和高的人视而不见。那些倾听我心声,真正理解我的人,就是属于我的永恒的财产。我感激那些内心充满挚爱的人,是他们赋予这个世界崭新而高尚的深度,我与他们的交往非常单纯,正是这种单纯的共鸣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在我看来,新结识一个人对我是件大事,我迷恋那些带给我美好时光的人们。

    ③每个人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追寻友谊之中度过的,如果我们寻找朋友并非出于神圣的动机,而是带着一种邪恶的占有欲,要把他据为己有,结果只能是徒劳无益。更糟糕的是,在他们相互靠近对方的时候,。各自天性当中美丽花朵的精华与芬芳便在片刻间消失了。我们从友谊中获得的唯一乐趣就是对方身上拥有我们所没有的东西,是隐藏在差异之下的共性将我们连在一起,让友谊成为两种天性之间的结合。我们从朋友那里获得的是一种思想,一份真挚,一瞥目光……

    ④这种情感能提高我们的智能和活力。当你冥思苦想也未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表达时,就应该给朋友写封信——瞬间的工夫,一系列高雅的思想伴着考究的措辞,便会从四面八方一起自己递上门来。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这些美妙的情感火花甚至比火还要迅猛,还要活跃,它使整个世界也变得不一样了;没有了冬天,没有了黑夜,即使孤身一人,也会心满意足,欢欣鼓舞。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好呢!

    ⑤朋友是我们可以坦诚相对的人。在朋友面前,我们大可以丢掉诸如伪装、礼貌和深思熟虑等衣服——这些都是人们不愿脱掉的东西,而以最朴素的方式全心全意地与朋友相处。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丢掉所有虚伪装饰,省去了所有恭维和客套,每遇到一个人,便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对着这个人说话。起初,他遭到拒绝,大家以为他疯了,可他坚持不懈。这样的情况持续的时间久了,他就得到了回报,即每一个熟人都和他建立了一种真诚的关系,谁都不会想着跟他客套、敷衍他了。在一个虚伪的年代里,企图与人们维持一种真诚的关系就等于精神失常,我们很少能挺起腰板走路,每一个人几乎都在要求以礼相待——要求加以迁就,尤其当他拥,t-某种名誉和才干时。我讨厌滥用友谊的名义来表示与时髦、俗气相联系的东西。我更欣赏农夫、小贩之间的交情,胜过那种排场、体面的亲善,因为后者常常乘车对市,花天酒地,通过这些浅薄的招摇来庆祝他们的邂逅。

    ⑥友谊是真诚的,友谊是可以让人通过各种交往寻得心灵的慰藉,它适应了宁静的日子、精美的礼物,也能适应意外和坎坷,适应误解和悲伤。它不是玻璃丝或霜花,而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东西。

    ⑦难道我们跟朋友的交往不应该像飘在天边那片云或那丛拦住溪流、随风起伏的绿苹那么富有诗意吗?阳光白白洒向不懂得感激的宽广宇宙,而太阳从未因此烦恼过。尊重友谊的神圣法则,请你用高尚的品格教化那些粗俗而冷漠的人吧!

 (作者:爱默生,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经典的主题阅读

【经典渐行渐远】

    有人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在“快餐文化”目益盛行的今天,现代人已经无暇顾及经典,如果不把经典改头换面包装得面目全非,是不会有人看的。于是乎“三国”被水煮,“西游”被大话,经典阅读已渐行渐远。那么置身于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置身于物欲横流、奢华浮躁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经典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说到这个问题,有人可能会不屑地说:“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看那些书,真是老土。”仿佛阅读经典,是遥远的事情,与我们现代的生活格格不入了。

    当前,整个人类正在被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风暴所席卷,这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因其全新的传播方式、巨大的信息量和时效优势,对现代人的生活、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和经典阅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专家观点】

    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认为:“读书或者阅读一些经典著作对人们思维的系统性和语言表达有很多好处,依赖网络快速浏览或仅看画面反而会起反作用,从而导致表达上的困难。”

    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的文本‘起到’一部经典作品的作用,就是说,它与读者建立一种个人关系……读者会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和主题情感,构筑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力。”

    杨叔子院长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阅读经典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

【人民日报评论】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概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获取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们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空虚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载人飞船虽然可以将航天员送入太空,但无法携带较大的栽荷进行空间实验,飞船电力供应也无法满足大型载荷或大规模空间实验的需求。因此,建设能部署大量实验载荷并提供充足能源开展实验的空间站,是航天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空间站”实践表明,它是人类最好的太空技术实验和应用平台。我国空间站建成后,将具备完全自主的载人航天能力。

    (摘编自欧阳自远主编《十万个为什么》)

    材料二:

    天舟一号作为我国首个空间货物运输飞船,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它突破了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关键技术,使我国跻身于少数几个具备大吨位空间货运能力的国家。天舟一号还是全球首个掌握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的飞船,并且在航天领域首次实现了100V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在轨应用。天舟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技术指标

    国家和地区

俄罗斯

    进步MS

欧洲

    ATV

日本HTV

美国天鹅座

中国天舟一号

发射质量/t

7.2

20.75

16.5

7.5

13.5

上行能力/t

2.25

7.67

6

3.5

6.5

上行货重比

0.31

0.37

0.36

0.46

0.48

注:“t”是计量单位,吨。上行货重比=上行能力/发射质量,上行货重比越高,货物上行效率越高。

    (摘编自白明生等《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研制》)

    材料三:

    中国空间站具备后发优势。建成后,会单独发射一个光学舱,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镜,可以对40%以上的天区进行观测,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科学家们研究宇宙学和天文学提供海量的科学数据。同时,空间站还将拥有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摘编自《中国的空间站什么样》)

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走遍故宫9371间房屋的人

    ①94岁的黄永玉上台给单霁翔bān奖。来之前,他特意写了一幅字,带给这位比自己小30岁的故宫博物院院长。这是12月15日“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上的一幕。

    ②2012年年初,故宫正处低潮。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他曾以为国家文物局局长是他的“最后一站”,没想到最后一岗是来故宫“看门儿”。早在20世纪80年代,清华建筑系出身的单霁翔经常在周末领着年幼的儿子,到故宫里拍建筑。不曾料到几十年后,自己竟成为故宫的“看门人”。

    ③上任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周高亮,花了5个月时间,绕着故宫走了一圈儿。故宫的1200座建筑,9371间古建,凡是有门的都要推开看一看,光是鞋就磨坏了20多双。

    ④故宫馆址宏大,但70%的区域竖起了“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故宫藏品多,但“90%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谁都看不见”;故宫观众多,但80%的观众进了故宫就只看看皇帝上朝、睡觉、结婚的地方,压根儿没把故宫当一座博物馆看待。

    ⑤6年前,故宫专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不足,游客只能坐在石头上、屋檐下、御花园的栏杆上。单霁翔一看急了:还能不能让大家有尊严地休息了?他增设了200把既和环境协调、又舒适结实的椅子。他还调整了男女洗手间的比例,使故宫排长队上厕所的现象成了历史。

    ⑥午门是故宫博物院的正门,3个门洞中,中间的那个专为接待贵宾车队所用,单霁翔觉得这“很不合理”,便打算把3个门洞都向游客开放,但有关部门反对。“那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居,这些曾经的帝王居所今天也都对公众开放,那些地方车队就不能开进去。”单霁翔据理力争。最终,故宫在2013年年初发布公告:故宫开放区内再不允许机动车驶入。

    ⑦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参访故宫,单霁翔提前到了午门,发现安保人员已经就位,很明显是准备为车队开门的架势。单霁翔让人把午门关起来,安保人员立马跟他急了。单霁翔正色说:“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不能破坏!”车队来了,单霁翔站在午门前迎接,奥朗德下车,一路步行参观了这组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⑧后来有一次,故宫午门外,一位来自东北的老大爷认出了单霁翔,提出要求:“我这辈子就来一次故宫,我想走中间的门,当一次‘皇帝’。”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要求,单霁翔却当真了:午门3个门洞第一次全部打开。“让游客自由选择,想当皇帝当皇帝,想当大臣当大臣。”

    ⑨随着一栋栋古建筑的修复,故宫的开放区从过去的30%增加到了2017年的80%。单霁翔希望两年以后,开放区能达到85.02%。“文物从来不是尘封的古董,要让故宫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价值。”单霁翔担任故宫“掌门人”期间,故宫博物院通过“花式卖萌”吸引眼球。印象中严肃的历史人物,雍正帝、鳌拜等集体卖萌;幽默搞笑的崇祯帝的生平故事,竟然是销售广告……故宫正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悄悄地将中华文明的印章刻在孩子们的心里。

    ⑩当日落西山的时候,望着故宫,单霁翔心底就漫出一种静静守护故宫的幸福。“我退休以后,想来故宫当一名志愿者,希望面试官到时候手下留情。”多年的努力,故宫不再是高傲威严的紫禁城,而是一座富于生活气息的博物馆。

(有删改)

【链接】黄永玉,中国画院院士,在版画、国画、油画、漫画、雕塑方面均有高深造诣,也是位才情不俗的诗人和作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