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最美好的时刻》
       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发出的清香。
       我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拉我挨着她坐下。
       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在草坪上向我们跑来,舒服地躺在我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裳的下襟。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出声。
        然而,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因为太阳烤炙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一个8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1)、文章的标题“最美好的时刻”具体指的是什么?
①“美好”指的是
②“时刻” 指的是 

(2)、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第三自然段中“那只看门狗”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第四自然段中“并不宁静”的景象,与全文的“宁静”矛盾吗?为什么?

(5)、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
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①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②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③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④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⑤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⑥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 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
        ⑦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
        ⑧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
        ⑨“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⑩“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11)“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阅读理解

冬口北国鸟

徐培学

    ①一日里,北方的麻雀是值得我们把它当作鹰来看待的。

    ②数九寒天,麻雀用一抹褐色,氤氲着不屈的情怀,在枝头曼妙地摇曳,温暖着我们的心情。它们是寒风中光秃秃的枝梢上印象派的花朵,用小小的身姿,俯仰间点缀着清冷的时光。

    ③麻雀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鸟儿,它形不惊人,声不迷人,平凡得像坊间的小狗小猫和一大片叫狗蛋的孩子。

    ④但麻雀又是值得我们敬重的。冬日麻雀最值得称颂的是它的坚守,与生它养它的土地不离不弃。麻雀——孤独的舞者,在北方冬日的天幕下,跳着并不优美但还算是灵动的舞。

    ⑤麻雀的聒噪,源于它们严寒中坚守的孤独。此时,鸟儿们都在冬日里噤了声,除了麻雀,谁还会来活跃冬日的气氛?

    ⑥忘记说一句,麻雀也叫北国鸟。

    ⑦不管首肯与否,我们都不得不承认,麻雀是城乡冬日里最活跃的意象,夸张一点说,麻雀几乎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

    ⑧冬日,皑皑白雪覆盖了一切,麻雀们如何寻找果腹的东西呢?冬日的麻雀是素食主义者,只能以草籽果腹。这个时候,人,乘虚而入,在雪地里,支上一只箩筐,下面撒上点谷粒,就等着麻雀上钩。那些不幸落入人手中的麻雀,任你威逼利诱,不吃不喝,目不斜视,视死如归。

    ⑨有人说:麻雀是动物界中最后的烈女。此话不假,麻雀不媚人,特立独行,是公认的唯一不向人类屈服的鸟儿。

    ⑩今天上午,我正在书房里写字,听到阳台上麻雀们欢快的叫声。抬头,隔了窗上的玻璃,就见十几只麻雀拥拥挤挤地站在窗台上,你挤我挨。像一串跃动的音符。间或一直丛墨自得地梳理着诅毛,还会忙中偷闲地跟伙伴们整理妆容。

    ⑪饭后外出,走在路上,就有一群麻雀落在我的身前,我往前走,它们就往后退,等到我前进的速度足以大过它们跳跃着后退的速度时,它们便旋风般地飞起来,然后降落,再次在前面迎候着我。

   ⑫想起去法国巴黎旅游时,在广场上,那几只站在我手上的麻雀,鑫焦惆怅;如果这群麻雀也会站在我的手上,哪怕只有一只。只有短短的一秒,那该多好啊!

   ⑬它会站在我的手上吗?

   ⑭鸟类学家亨德森说:  “如果没有鸟类的作用,人类就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⑮仿佛是突然间,我心里打一冷战:某一天,没有麻雀陪伴,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有些惶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采春

乔忠延

       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当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吧!

       ③忽一日,地皮软了。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张开了黄翅翅。春天却怎么早已悄无声息地来了。

       ④好啊,春来了!

       ⑤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展放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个打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采春。

       ⑥采春!

       ⑦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得像是仙女的笑靥。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⑧还有人比他们,比她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的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的春天……

       ⑨凡人采回的绿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花蕾花朵,开着开着败了,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原文有删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个只有300多人的社区,在大雨中收留近千名滞留门头沟山区的列车旅客

——落坡岭大救援

2023年8月4日下午,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的临时安置点,大雨过后迎来难得的大晴天。

敲开门,【A】孟二梅站起来跟记者握了握手,张开嘴,却没能发出声音。她缓了缓,清清嗓子,才说出一句:“我们坐下说吧。”

从7月29日到此刻,整整七天时间里,她睡得最多的一天,也不过三小时。51岁的她皮肤有晒伤的痕迹,戴了顶帽子压着蓬乱的头发,但七分裤遮不住小腿上密密麻麻的擦伤。

孟二梅是门头沟区大台街道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一直生活在这里,带领300多名常住居民过着恬淡的日子。夏天,就带大家除草;冬天,就带大家扫雪;平时,一起养养花、聊聊天。不远处,是北京丰台至河北沙城铁路“丰沙线”,火车会在一天里几乎固定的时间经过,发出长长的汽笛声,几十年来天天如此。

谁也没想过,有一天火车会滞留在这里。

2023年7月29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天气,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其中,K396次(乌海西-北京丰台)列车长时间滞留在落坡岭站。列车上,有近1 000名旅客,很快便面临着缺食缺水、信号中断、电力中断等种种困境。

7月31日一早,孟二梅接到了一个任务——落坡岭社区无条件接收K396次列车全部旅客,直到他们安全下山。

“走在路上,我脑子里就开始快速梳理,我有多少房间、库房?我们居民家里能接待多少人?我们还有多少饭?人来了先安排谁?”孟二梅告诉记者,“K396上的旅客数量是我们社区人数的三倍。”

除了人数,还有年龄。孟二梅51岁,是整个社区最年轻的人。而他们日常服务的居民,以七八十岁的老人居多,还有几位90多岁的老人,好几位重病患者。

她迈开腿,挨家挨户敲门。大家伙听到声音纷纷走出家门,孟二梅这才开始扯着嗓子告诉居民们——“党和政府交给了我们落坡岭人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救援就此开始。

孟二梅叫上社区干部,冒雨走到K396次列车旁边。大家领着这近千名旅客,浩浩荡荡地来到了落坡岭社区。

落坡岭社区始建于1969年,有三处平房和五栋楼房。早在7月29日,所有居民就已经转移到相对安全的楼房。如今,需要额外面对近千人的食宿。

社区统计后发现,火车上总共有300多个孩子,从两岁到十几岁不等。她动员党员们,先把这些孩子安置到自己家中。然后,才开始考虑大人。

那天,落坡岭社区能打开的房门都打开了。社区居民们开始自发把人往家里领。有乘客回忆,“一对老头老太太,收留了我们9个人,而且他们还要去帮助更多人”。

老百姓拿出了家里所有的吃的。没水熬粥,大家就徒步上山打水;除了米饭,还有包子、饺子、面条汤、疙瘩汤、面片汤、方便面,家里能煮的东西都煮了;没菜,就拿黄瓜蘸酱,或者拿出家里的咸菜。不管能拿出什么,没有人犹豫丝毫。

【B】午饭、晚饭、早饭、午饭、晚饭 , 从乘客们7月31日中午到达落坡岭,到8月1日晚上开始陆陆续续离开,是非常具体的五顿饭。落坡岭人说,既然人来了,就绝不能饿着肚子。

离开落坡岭时,看到很多旅客的鞋子上全是泥和水,走路都很困难,乡亲们二话没说,把家里干净的鞋子拿了出来,尺码只要合适就穿走。

在落坡岭大救援发生之际,这里与外界几乎隔绝。

整整两天时间里,外界很难知道这里在发生什么,但这里的干部与群众一起,全身心投入完成着组织上交代的任务。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极端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屹立不倒,用300名老弱病残的力量,让近千人有地方睡觉,没饿着肚子。

“中国人真是坚强、团结,真的……”孟二梅说,“中国共产党太伟大了,我们是在党中央的坚强指挥下完成这次保障工作的。”

直到8月1日下午,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的救援人员,才沿着铁轨找到了列车,并通过卫星电话与外界取得联系。8月2日凌晨,第一批旅客在武警官兵陪伴下,开始徒步下山。

……

孟二梅的手机有了信号之后,开始陆续接到来自各地手机号的短信。一封封手写的感谢信,也在旅客们离开之后,被陆续发现。

一句话,留在了社区的白板上——“感谢落坡岭社区把自己的最后一碗饭让给落魄的K396旅客,以后内蒙古鄂尔多斯、乌海就是你们的家。”

一封信,留在了皱巴巴的纸上。“当我们受困于火车、又因山洪而被迫转移时,是你们为大家倾情提供帮助。社区党支部书记带领工作人员,将服务站里甚至是家中的食物自愿拿出,免费分发给大家。从办公桌的抽屉、从自家的冰箱,为大家搜罗食物。在通讯中断时,想方设法为大家联络救援。倾尽一切,帮助大家。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善举,一个个来去匆匆的背影,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内心。我们深受感动、深表感谢……”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8月11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