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兴化市四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人类历史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材料三: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暮式上的主旨演讲

(1)、材料一中“这些书写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有哪些?中国古代哪一发明改变了材料一所述的状况?东汉时,哪位历史人物对该发明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和提高?
(2)、根据所学知识,东汉末年,一位擅长针灸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的名医是谁?写出他为中医发展作出的一项贡献。
(3)、材料三中的佛教发源于古代哪一地区?是通过哪一通道传入中国的?
(4)、结合材料三,说说如何才能使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命力?
举一反三
回望历史,中国曾领先世界,也曾受尽磨难,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们不断奋进的民族精神,当代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

【古代  灿烂辉煌篇】

材料一:

材料二:明朝前期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他连续7次统帅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这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近代  自强雪耻篇】

材料三:

材料四:中国政府5月26日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强调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地,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15年5月27日新华网

【现代  大国崛起篇】

材料五:60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了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六: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保持合理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而且中国还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2015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材料七:

1932年,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参加了第十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在乘船漂泊多日到达美国后的第二天匆忙上阵,结果在预赛中惨遭淘汰,他是第一位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材料八:

材料九:打工兴衰的过程,世纪上也就是其综合国力上升或下降的过程,……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的奋斗目标。

——刘金源《综合国力与大国崛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