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问题
                                                                                钓不到鱼,就去够苹果
      ①那是我人生中苦不堪言的一年,高考落榜的痛苦,让我心灰意冷。我辜负了家人对我的期望,那些日子,我溺在负疚的潮水里,不能自拔。我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多年来的寒窗苦读,却得不到一点回报。
      ②为了让我散心,父亲特意请了假,让我陪他去钓鱼。我还不知道父亲会钓鱼呢,我们来到郊区,看到广阔无边的原野,看到一簇簇野花尽情地绽放,舞动着城市里没有的妖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大自然的清新暂时吹散我心头的阴翳。
      ③钓鱼的地方有一棵果树,上面结满了苹果。但那棵果树很高,那些高高在上的苹果,令我只有仰望的份儿。
      ④看我蹲在那里望身后的苹果树,父亲知道我是馋那树上的苹果了。就递给我一根树枝,对我说,蹲着是永远吃不到苹果的,为什么不站起来去试试?
      ⑤我犹豫了一下,但终究还是站了起来,走到那棵树下,拿那根树枝使劲地去够树上的苹果。费了半天劲,终于被我够下来一个又大又圆的苹果。我捧着它,兴奋地向父亲跑去。
      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父亲看似漫不经心地说,“但首先是,你要站直了,只有挺起了腰身,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
      ⑦父亲的话,让我顿开茅塞。是啊,活着,人生就会有种种不容易,正是因为这份不容易,阳光才显得格外耀眼,绿叶才衬得格外鲜嫩。那些不容易,是命运赐给我们的苦难的盐,它可以为我们补充坚强的钙质。
      ⑧偶尔会有阴天,或者大雨滂沱。但太阳终会露出和蔼可亲的笑脸。一个合格的人,要像那棵顽强的向日葵那样,不能因为太阳的短暂缺席,就低下仰望的头颅。
      ⑨我听明白了父亲的话,也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我和父亲说了想重读一年的打算,在心底发誓,来年的这个时候,一定会让自己人生的树上,结出一颗闪光耀眼的苹果。
       ⑩ “这才是我的儿子。”父亲如释重负,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那天,我们父子俩谈了很多,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⑾霞光满天,我们收拾好行囊准备回城,这个时候我才发现,父亲一条鱼都没有钓到。我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不会吧,你钓鱼的技术不会这么差吧?看回家妈妈怎么笑话你!”
      ⑿父亲挠挠头,不好意思起来。“其实我压根就不会钓鱼,就是想找个借口和你谈谈心。这套渔具是我跟同事借的,也就是来装装样子。你看,早上匆忙,连鱼饵都没带。”
      ⒀我大声地笑着,“爸爸,你告诉了我,要站直了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那我也告诉你,要挂上鱼饵才能钓到鱼!”
      ⒁“没关系,钓不到鱼,就去够苹果。” 父亲也忍不住大声爽朗地笑着。
      ⒂在晚霞的照耀下,这个一条鱼都没有钓到的“笨蛋老爸”,竟是如此可爱!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简要的赏析
那些不容易,是命运赐给我们的苦难的盐,它可以为我们补充坚强的钙质。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一个合格的人,要像那棵顽强的向日葵那样,不能因为太阳的短暂缺席 , 就低下仰望的头颅。

(4)、假设你在今后学习过程中遇到考试不及格、离高分还差一点、甚至课也无法听懂了,你打算怎么办?请你联系自己实际谈谈看法。

举一反三

夏洛伊与土豆

【美国】詹妮斯•沃尔弗

       夏洛伊是我的雪德兰亚牧羊犬,从我创办动物收容所那天开始,它就一直陪伴着我,现在它已经老了,过去的几周,它总是趴在房子前,很久都不动一下。吃饭的时候,我必须哄上几分钟,它才勉强张开嘴巴。我今年已经49岁,不再像以往那么强壮,我感觉自己就像夏洛伊,想做事情,但已经力不从心。

       10岁那年,我和爸爸一起救治了一只受伤的鹈鹕。从此,帮助被抛弃和被虐待的动物就成为我向往的职业。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康复顾问,但我的心里想着动物,所以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放弃了工作,在阿肯色州北部的奥索卡斯租了15英亩土地,创办了洛基山动物收容所,照顾那些被抛弃和被虐待的动物。

       夏洛伊是我带进收容所的第一只动物,它是我的伙伴,也是收容所的护卫。白天,夏洛伊和动物们在院子里玩耍;晚上或碰到坏天气的时候,我们一起把动物赶回圈里。最重要的是,它那尖锐的吠叫声可以吓跑土狼、山猫和其他饥饿的猎食者。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一起照顾收容所里其他的动物。这个地方是我的,也是夏洛伊的,如果没有它,我该怎么办?

       一天中午,我正在哄夏洛伊吃饭,我的朋友姗迪给我打来电话:“詹妮斯,你可以收养一只新生的小羊羔吗?它的一条腿在分娩时断了,羊妈妈拒绝给它哺乳。”

      “赶快把它送过来。”我挂断电话,我找了一块毯子放在夏洛伊的身边。

      “你就要有一个新室友了。”我告诉它。它抬了一下头看我一眼,又趴下。我不知道年老的夏洛伊是否还能照顾一只新的动物,

       小羊羔被送了过来,我把小羊羔放在毯子上。它瘦小就像一堆土豆泥。“我就叫你‘土豆’吧。”我说。我一边说一边用模子固定它的断腿,接着给它喂奶,我看见夏洛伊正着我们。

       几天以后,土豆变得强壮一些。它艰难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向夏洛伊。夏洛伊抬头看着小羊羔。终于。土豆走到了它的目标身边,它低下头,小鼻子在夏洛伊身上来回嗅着,然后舒服地趴在了夏洛伊有着厚厚的毛发的脖子上。夏洛伊用头温柔地蹭了蹭土豆作为回应。

      “夏洛伊,看起来你交上了一位新朋友。”我很开心。

       第二天,当我打开门,土豆正站在门后等着我﹣﹣它不是自个儿,夏洛伊也站在它后面看着我,欢乐地摇着尾巴

      “夏洛伊,你……”我几乎不敢相信看到的这一切。

       土豆跟着我进到厨房,我惊讶地看见夏洛伊紧跟在它的后面。当我用火炉加热土豆的牛奶时,夏洛伊站在我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现在你对这只小羊羔感兴趣了?”我问夏洛伊。土豆喝牛奶的时候,夏洛伊摇摇尾巴,然后走到它的水盆和食物盆边。看来它又自己吃东西了。

       每天夏洛伊带着土豆都一起绕着房子散步。每当有客人来访,夏洛伊就站在土豆和客人之间保护它,着客人,直到客人通过它的审查。土豆在草地上奔跑,夏洛伊虽然跟不上,但它的眼睛一直没离开……它又是一条工作犬了,它找回了生命的支点。

       在土豆来这里两个月后,夏洛伊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月前,它就已经准备走了,但它一直等到土豆有能力照顾自己才离开。

……(文段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母亲,我是你儿子

       ①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的。她没有出过门,却依然逞强:“有啥难,我曾经一个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庙会呢!”那是母亲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一次出游,尽管她只字不提回来的时候怎样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着回到家,见了等在门口的我,一下子就抱过我就哭了起来。当时是我努力地装作大人安慰她,她才抹掉眼泪,说:“我以为再也见不你了呢。”那一年,我12岁,却开始懂得,原来母亲也不总是那么坚强。

       ②但还是上路了。大部分的包都由我来提,瘦弱的母亲只拎了两个小包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坐上火车后,母亲已经很疲惫,才49岁的她精力明显不济。几年前父亲去世,她原本虚弱的身体因过重的劳累而每况愈下,但她在我面前依然努力第表现着顽强和能干,抢着洗衣做饭,抢着做一切她认为劳累但能体现她的价值的家务。现在,她执意不睡,要看着我们的几个大包,坚持说:“有妈在,儿子你放心睡就是,我熬两个晚上都行呢!”看着她一脸的疲倦和眼睛里的血丝,我骗她说:“开学还要测试英语听力,我再看会儿书,妈,你先睡,我们轮流看着。”她这才相信了,头歪到一边去,片刻,便起了轻微的鼾声。

       ③母亲这一觉睡了5个多小时,醒来后看见窗外微明的天,立刻满脸愧疚和不安。她小心翼翼地问我:“儿子,妈是不是真的越老越不中用了?怎么就睡得那么沉呢!”我递给她一杯热水,安慰她:“晚上记忆就是好呢,学了很多东西,不愁考试了。”她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

       ④10个小时后,我们走出了上海火车站,被几个老乡接到学校,终于安顿好了,母亲突然小声地说:“咱请人家吃顿饭吧,让这些孩子帮这么多忙,多不好意思啊。”

       ⑤这是母亲第一次和这么多“有学问”的人同桌吃饭。尽管有儿子在身边陪着,她还是局促不安。我们让她多吃菜,她则慌乱地不知夹哪道菜。因为紧张,连筷子都弄掉了。(A)我赶紧取来一双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满她喜欢吃的菜,就像她在走亲访友时为我做的那样。

       ⑥第二天送母亲去车站,我特意打了电话让邻居在那边接站。一直到火车快开了,我才下来。透过车窗,我看见母亲头发蓬乱、灰白,眼睛红红的。车启动了,她别过脸去,不再看我,瘦削的脊背那么孤单。我突然间难过起来,然后疯了似的跑到车厢门口,对着要关门的乘务员大喊:“15号车厢靠门口第一个座位上的老人,麻烦您帮忙照顾,她没有出过门的!”看见乘务员淡淡地点头,我又拼命地高声喊:“我是她﹣﹣儿﹣﹣子﹣﹣”

       ⑦话一出口,泪就跟着流下来

       ⑧一个月后,我打电话回去,絮絮叨叨地给她讲大学里的趣事,她认真地听着,到最后,才突然插话:“儿子,妈坐火车去看你吧。”(B)我听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个人,我怎么放心?”“可是,儿子,妈真的想你了……”

       ⑨我才明白,母亲已经完全像个孩子。她知道陪儿子出行,带给他的只是麻烦;她知道坐火车去看儿子,或许让他担忧一路;她也知道儿子已是大人,可以不需要她就能自由地飞翔。可她依然想要给他带去这些烦恼,只是因为,一日日老去的她,对他的依恋是那样深。

      ⑩而这样的依恋,什么时候,岁月就从我手中接过,转交给了母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揭开青蒿素的神秘面纱

沈源峻、朱蕊

       ①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名叫屠呦呦,令她获此殊荣的成果是青蒿素。青蒿素为人类健康做出过哪些贡献?这还得从人类与疟疾之间千百年的斗争说起。

       ②当人类以农为生、居有定所之后,一种令患者时而冷到发抖、时而发热高烧的疾病便开始在人群中蔓延。当时现代科学尚未问世,这种疾病被称为“疟疾”。古人还发现,疟疾常发于生活在沼泽或水田周边的人群中,而且越是炎热,发病的概率就越高。几千年来,人类深受其害却束手无策。

       ③“新发现”的美洲大陆不仅为“旧世界”带来了土豆和番茄,还带来了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植物——金鸡纳树。据记载,西方在1640年以前便引进了金鸡纳树,并以其树皮为原料,提取金鸡纳霜用于治疗疟疾。

       ④1820年,法国科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了有效单体——奎宁。从那时起,人类开始在与疟疾的斗争中占据主动权。60年后,法国军医拉韦朗首次在患者的红细胞里发现了疟原虫,这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致病性原生生物。之后,在一代又一代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人们终于确定了蚊子在疟疾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于是从20世纪初开始,蚊虫种群控制和奎宁的使用等措施,成功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后来,德国科学家合成出了氯喹。这种药物的生产无须依赖金鸡纳树,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⑤然而好景不长,人类尚未吹响剿灭疟原虫的号角,能够抵抗氯喹的疟原虫便从东南亚和南美洲地区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⑥于是,1967年,一项代号为“523项目”的抗疟药物研究项目在中国正式启动了。大批新中国的科学家,或是走访全国的城镇乡村以寻找民间验方,或是投身到中医古籍的查阅工作中去。项目研究期间,屠呦呦尝试了多种提取青蒿素的方案,但囿于常用的水煎法,抗疟成分往往还没被提取出来就分解了,最终的提取物不但纯度不高,产率也很低。

       ⑦山重水复之时,中医古籍中的一段记载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在古法的启发下,屠呦呦带领研究团队,创造性地采用低温乙醚萃取法。经过191次尝试,终于成功地将具有极强抗疟活性的青蒿素提取了出来。经过后续实验,屠呦呦团队发现,提纯后的青蒿素在高温下是稳定的。正是因为屠呦呦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提出的创造性实验方案,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奖金颁发给了她。

       ⑧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抗疟治疗,已经成为联合国推荐的抗疟方法,并正不断造福众多疟疾患者。可以说,青蒿素的问世极大减轻了单一使用奎宁类药物造成的疟原虫抗药性,为人类进一步研究战胜疟疾的方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⑨然而,随着青蒿素的广泛使用,医疗工作者发现一些疟原虫已对青蒿素产生抗性。疟疾能像天花一样,被人类彻底征服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选自《科学画报》2015年第11期)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父亲

    ①“嘭”,又是一声,地上顿时晶灿灿的一片。大大小小的碎玻璃碴子好像无数只眼睛惊恐地望着面前发生的一切。

    ②这是摔碎的第几只玻璃杯子,第几次发火,吴亮自己也说不清了。只是觉得满胸膛里都是火,那火像一头雄狮拱撞着他,让他坐立不安

    ③每次发过火之后,父亲总是一声不吭,拿起笆斗,蹲在地上,默默地将一地碎玻璃碴子一片片地捡起来,放进笆斗里,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墙角里。那里碎玻璃碴子已经堆积得像个小山。

    ④两年了,整整两年了,七百三十多个日日夜夜,每一个都好像是漫长的一个世纪。吴亮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早晨,就在那个早晨,当他和工友们一起下到井下的时候,突然“轰”的一声,他只觉得眼睛一热,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七天七夜之后的事了。

    ⑤这次煤窑瓦斯爆炸事件夺去了整整77条矿工的生命,同村出来打工的伙计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但眼睛却失明了。吴亮拿着矿上补偿的5万块钱回到了老家,可不出一年,为治眼病便花了个精光。家里一贫如洗,再也没有了换眼角膜的费用。除非能找到免费的角膜,否则,吴亮将从此只能在黑暗中度过一生。

    ⑥面对一地的碎玻璃碴,父亲像往常一样,默默地蹲下,弯下那早已变得弯曲的腰,伸出柴棒一样瘦削的手,五指上全是一道道玻璃划破的伤痕,一片一片,捡拾着那些刺眼的碎片,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墙角的玻璃堆里。然后,默默地回到屋里,久久地望着面前这个他越来越不认得的儿子,一句话也说不出。

    ⑦然而,这次与往常不同的是,父亲在久久地站了一会儿之后,突然脸上现出了笑容,像夜行的人突然发现面前点亮了一盏灯,像饥饿的人得到一块面包。父亲再次看了一眼吴亮,然后慢慢转过身,坚定地走出屋子。

    ⑧天黑了,父亲像蒸发了似的不见了。吴亮跌跌撞撞满村子里找爹,可谁也没有爹的消息。吴亮恨啊,自己从小没了娘,现在在他最需要爹的时候爹却抛弃他走了。吴亮不吃不喝地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整日在家以泪洗面,心里焦躁不安。他开始后悔自己不该当着爹的面摔杯子砸碗,不该对爹大吼大叫,不该……可这一切都晚了。

    ⑨吴亮迷迷糊糊地睡着,突然听到有人叫他,是县医院来的大夫让他去做眼科手术。吴亮不相信天上会有掉馅饼的事。可大夫们明明白白的告诉他这是真的,是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捐献的眼角膜,而且告诉他,等他的眼睛复明了,那个人会主动来见他。

    ⑩吴亮当天就做了手术。蒙着纱布的吴亮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早一刻揭开纱布,第一眼看到捐献眼角膜的那个人。昊亮在心里想象着,那个捐献眼角膜的人该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人,他要感谢他,他要和他握手,告诉他,自己今后甘愿一辈子为他做牛做马。

    ⑪盼望着盼望着,揭开纱布的日子终于到了。吴亮的心里太激动了,当医生告诉他可以睁开眼了,那一刻他的心都快跳出来了。他慢慢地睁开眼,早早伸出的手僵在了半空中。因为他清清楚楚地看到、听到,站在面前的那个两眼都缠着厚厚的纱布的恩人居然喊了一声“儿呀,你能看见东西了吗?”

    ⑫“扑通”一声,吴亮重重地跪倒在地。散发着药水的病房里久久回荡着一个男子“呜呜”的哭泣声。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过去的生活

王安忆

    ①有一日,走在上海虹桥开发区前的天山路上,在陈旧的工房住宅楼下的街边,两个老太在互打招呼。其中一个手里端了一口小铝锅,铝锅看上去已经有年头了,换了底,盖上有一些瘪塘。

    ②这老太对那老太说,烧泡饭时不当心烧焦了锅底,她正要去那边工地上,问人要一些黄沙来擦一擦。两个老人说着话,她们身后是开发区林立的高楼。新型的光洁的建筑材料,以及抽象和理性的楼体线条,就像一面巨大的现代戏剧的天幕。这两个老人则是生动的,她们生活在高科技的现在,却过着具体而仔细的生活,那是过去的生活。

    ③那时候,生活其实是相当细致的,什么都是从长计议。在夏末秋初,豇豆老了,即将落市,价格也跟着下来了。于是,勤劳的主妇便购来一篮篮的豇豆,捡好,洗净。然后,用针穿一条长线,将豇豆一条一条穿起来,晾起来,晒干,冬天就好烧肉吃了。用过的线呢,清水里淘一淘,理顺,收好,来年晒豇豆时好再用。缝被子的线,也是横的竖的量准再剪断,缝到头正好。拆洗被子时,一针一针抽出来,理顺,洗净,晒干,再缝上。农人插秧拉秧行的线,就更要收好了,是一年之计,可传几代人的。电影院大多没有空调,可是供有纸扇,放在检票口的木箱里。进去时,拾一把,出来时,再扔回去,下一场的人好再用。这种生活养育着人生的希望,今过了有明,明过了还有后,一点不是得过且过。不像今天,四处是一次性的用具,用过了事,今天过了,明天就不过了。

    ④梅雨季节时,满目的花尼龙伞,却大多是残败的,或是伞骨折了,或是伞面脱落下来,翻了一半边上去,雨水从不吃水的化纤布面上倾泻而下,伞又多半很小,柄也短,人缩在里面躲雨。过去,伞没有现在那么鲜艳好看,也没那么多花样:两折,三折,又有自动的机关,哗啦一声张开来。那时的伞,多是黑的布伞,或者蜡黄的油布伞,大而且坚固,雨打下来,那声音也是结实的,啪、啪、啪。有一种油纸伞,比较有色彩,却也比较脆弱,不小心就会戳一个洞。但是油纸伞的木伞骨子排得很细密,并且那时候的人,用东西都很爱惜,不像现在的人,东西不当是东西。那时候,人们用过了伞,都要撑开了阴干,再收起来。木伞骨子和伞柄渐渐就像上了油,愈用久愈结实,铁伞骨子,也决不会生锈。伞面倘若破了,就会找修伞的工匠来补,他们都有一双巧手,补得服服贴贴,平平整整。撑出去,又是一把遮风蔽雨的好伞。小孩子玩的皮球破了,也能找皮匠补的。藤椅、藤榻,甚至淘萝坏了,都是找蔑匠补,有多少好手艺人啊!现在全都没了。结果是,废品堆积成山,抽了丝的丝袜、断了骨子的伞、烧穿底的锅、旧床垫、破棉胎……

    ⑤现在的生活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而那时候的生活,是细嚼慢咽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卧镰

杨天斌

①农历处暑之前割完了最后一垄麦子,镰刀便上墙了,挂在屋檐下,弯弯的刃口闪着骄傲的亮光,像一枚银质的奖章佩戴在农家院的胸口上。从大暑到立秋,镰刀在麦地上游走,割完了一垄麦子又一垄麦子。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此刻,镰刀和人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好伙伴。

②几年前,我拎着一把镰刀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割麦、割荞、割麻、割油菜、什么活都要在腰里别上一把镰刀。一把镰刀的寿命不过几年光景,割着割着就磨秃了,逢上坚硬的东西还会损掉刃口,如此一来就要到青灰的磨石上去磨一磨,让它重新找回锋利。有时候缺了刃口的镰刀仅凭磨一下是不济事的,还需要到铁匠铺“轧”点钢,蘸一蘸火。

③记得有一年,父亲为生产队护秋,为堵截一只偷刨洋芋的獾,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镰刀的一角。

那一刻,我从未看到镰刀是那样沮丧过,像晒蔫了的芋秧一样打不起精神。回到家,我提着镰刀蹲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兴冲冲磨了半夜。镰刀在磨石上发出的悲戚的响声让人不忍卒听,就像受了伤的病人在呻吟。山村的夜很安静,风不动,树不摆,大地和人以及村庄都乏了,都在悄无声息地睡眠,满地只有虚拟的月光朦胧地照着,我在月光下不停歇地磨着镰刀,我看到镰刀在我固执的磨砺中薄下去,露出了锋芒,但拿到眼前仔细一看,刃口仍然露出缺了的一角,丝毫也没有补回来,最后我终于失掉再磨下去的信心,不得不做放弃的打算。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像涅槃的凤凰得到了新生。

④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清的植物,最后终于被磨秃了,再也咬不动任何东西,可它尚能通过磨砺、通过淬火、回炉,重新找回锐利,找回青春。那么人呢?人在劳动过程中,也不断在使用自己,把自己使唤老了、磨成了弓腰驼背,但人却不能使自己重新回到20岁前,再活一次,这样想来,人比镰刀更悲哀,更值得珍惜。天底下大概没有一个农人怕把自己使唤老而拒绝劳作。有一个词组叫“人书俱老”,那是书法艺术中的特指,说是练书法者到老境,人与书艺都达到顶峰,书艺老到。可作为农人,恐怕即使农活技艺达到顶点,也不行了,再也提不动一把锄头或一把镰刀了。

⑤由此说来,庄稼还是够厉害的,时光也是够厉害的,庄稼能用它脆弱的茎秆把镰刀磨光、磨秃,最后变成一把无用的废铁。而人也会被时光使唤老,像一台到了使用期限的机器,闲置在墙根下“晒暖暖”,人和镰刀都有走到尽头的一天。

⑥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挂在了墙上。庄稼人把麦子打碾后,装进粮仓,便从繁忙中走出来,走上街道,互相打问麦子的收成,脸上都有一种收获后的喜悦和轻松,他们穿着短袖的汗衫,坐在秋凉后的门墩上,任减弱了热力的阳光把疲倦抚平,古铜色的脸上尽管缺少水分,但他们仍说笑着,享受着繁忙夏季之后的悠闲。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到来年,等我们重新起用时,也许它已是一把不能再使用的镰刀,只能弃置在墙角与废铁为伍。

⑦我总认为,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这时候的农人头脑异常清醒,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得像一把锈蚀严重的镰刀,失去生命的亮色,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