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神奇的人体“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1)、阅读①②段,根据有关信息给人体“天网”下个定义。

(2)、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
②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

(3)、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阅读第6、7段文字概括回答。

(4)、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请根据全文内容分点简要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废墟中的妈妈

王世虎

    没有一点预兆,凌晨两点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无情地蹂躏了这座处于山区的小县城。只是几秒钟的时间,一切却已面目全非,大自然如同一头忽然发了疯的困兽,把大地撕扯得四分五裂。

    “快,前面废墟下又发现了一名幸存者!”

    “是个小女孩,大概四五岁。”冲在前面的队友矫健地匍匐在地,边用手电筒往里面照边说,“她还活着,但左腿被倒塌的石块压住了,动弹不得。”

    外边的人都焦急地竖起了耳朵,里面隐隐传来小女孩悲伤的哭泣声。

    队长仔细地观察起周围的形势,末了,无奈地摇摇头:“四周阻挡的水泥横梁和石块太厚重,人力根本搬不动,必须等待重型救灾机械部队来增援。”

    “可是救灾机械装备要到明天才能运过来,”一个队友说,“我们刚刚接到指挥部通知,下午的余震中道路又发生了局部塌方,现在正在抢修中,机械装备最早也要等到明天早晨。”

    “但我怕孩子支撑不了那么久啊!”匍匐在地的队友担心地说,“她那么小,又被困了那么久,不吃不喝的,情况非常危险。”

    “让我来!”忽然,人群的后面有人喊。人们这才注意到她,她哽咽地说:“她是我女儿,让我来吧。”

    大家都自觉地给她让出了一条路,匍匐在地的队友也退了出来。她缓缓地跪了下去,艰难地往狭小的废墟缝中钻。“孩子,我是妈妈!”

    “妈妈——”听到她的声音,小女孩哭得更凄惨了。

    “孩子,妈妈在这儿,别怕!”她温柔地说,“来,把手伸给我。”

    一支脏兮兮的小手从水泥缝中伸了出来,她一把握住,紧紧地。“孩子,别哭,妈妈在这儿,妈妈就在你身边。妈妈相信你是最坚强的,你再忍耐一下,我们马上就把你救出来。”

    果然,小女孩停止了哭泣,喃喃地说:“妈妈,你不要离开我,我不哭……可我就是怕,我旁边有好多死人……妈妈,你能给我唱歌听吗?”

    “好,妈妈给你唱。”她用力地咬咬嘴唇,抑制住快要溢出的泪水,唱了起来:“小白兔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没回来,谁叫也不开……”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她就一直跪在碎石遍布的废墟上,上半身倾进石板缝中,没有换一个姿势,不停地唱歌。

    天渐渐黑了,还飘起了小雨,她仍然跪在那里,一首接一首地唱歌。慢慢地,里面的孩子也没了恐惧,饶有兴趣地跟着她一起哼了起来。期间,有队友过来叫她吃饭,她摇摇头:“女儿都没吃,我吃不下”;期间,也有队友给她送来雨衣,她挥挥手:“女儿都淋着雨,我怕什么”;期间,还有队友过来想代替她守候,她同样拒绝了:“女儿需要妈妈,我要给她唱歌,这样她才不会害怕,不会睡着。女儿一睡着,就再也不会醒了……”

    寂静的夜空中,一直回荡着她那婉约动听的歌声……

    终于,第二天一早,救灾机械赶到了现场。两个小时后,小女孩成功地获得了营救。看着小女孩微弱的呼吸,医生不可思议地感叹道:“一个孩子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竟坚持了近一百个小时,这真是一个奇迹!真不知道,有什么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她!”此时,距发现小女孩已经过去了十五个小时,而她,因为长时间跪在地上唱歌,劳累过度,在看见小女孩被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刹那,昏了过去。

    在场的群众都被她的执着和坚持感动了,钦佩地说:“她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小女孩很幸福,她有一个全世界最伟大最坚强的妈妈。”

    “不,你们错了。”队长回过头,泪眼婆娑地说,“她不是小女孩的妈妈,她的女儿在地震那天就遇难了。到今天为止,这已是她营救出的第八个女儿。”

    顿时,现场一片寂静,许多人的眼睛,都默默湿润了……

 (有删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春天的心

    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公园里,是一片迎春花率先听从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展示着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着早春的时刻。

    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群十几岁的弦子,他们一看到这片迎春花,立刻就像兴奋的小鸟一样,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有的凝神注视,有的嗅着花朵,还有的把脸埋进了枝条里面,完全陶醉了。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子,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就有些纳闷: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讲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就可以了,但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当我为这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孩子们热情地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小女孩,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疾孩子。

    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了她,是为了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

 童话阅读。

吃书的世界

小酷哥哥
( 一 )美好的愿望

天空中, 一只鸟飞过,落在一棵梧桐树上。树旁是一家小书店。顾客稀少,老板无精打采地坐在收银台前。偶有行人路过,他便招呼道:“店里有好书, 请进来看看。”可行人像是没听见似的走开了。“唉,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如果大家能把看书当吃饭一样重要,书店的生意就好喽。”鸟儿听到这话,扑扇着翅膀,飞到无人的角落,摇身一 变,变成了长着白 眉毛、长胡子的调皮大仙:“哈哈,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把书当饭吃,那一 定 好玩极了。”调皮大仙默念咒语: “哔哒 ____ 嘛哩嘛哩____ 古哒咕哒____于是,世界变了 ——以前,孩子们都在医院里出生,可现在,出生地点改在了图书馆。孩子一 出生,就可以闻到浓浓的书香。孩子们肚子饿了,图书管理员会给每个孩子发一本崭新的图画书,孩子只 要拿起书,就会被书上的插图吸引,然后吧嗒吧嗒地把它吃下去。每吃一本书, 孩子的个头儿就往上长一点儿;如果渴了,图书管理员会把干净的图画书装在 榨书机里,倒上一点儿水,榨成可口的书汁供孩子饮用。

(二)书的妙用

    孩子们长大了,要去上学,路上难免会买点儿零食吃。最受小朋友欢迎的零食,不是薯条,而是书条。除了做成书条,书的吃法还有很多:在书里撒上葱花,倒点儿盐,炒着吃;或在锅里蒸煮;或直接用书夹着小酥肉来吃,也有人喜欢用书蘸着辣椒吃 ——吃法多种多样,味道美味可口。书,不仅可以用来吃,还可以用作药材泡在酒里。当然,并不是随随便便一本书就能享受这待遇,只有世界名著或是稀世珍本,才配有这种资格。这样的书营养价值极高,在酒里浸泡一年半载,酒水便会散发氤氲书香。人们只要喝下这种酒,立时神清气爽,返老还童。

(三) 改变嗜好

叶多多的班上有一位家长经常打孩子,孩子哇哇大哭,给叶老师打电话诉 苦。叶多多很纳闷:“按理说,大家海天吃书,吃书长大的人素质都比较高,怎么会出现这种恶劣行为呢?”她来到学生家,看到家中一片狼藉。学生的爸 爸正靠在书架前酣睡。叶多多一眼扫过书架立时明白了原委。吃什么样的书,就会变成什么样 的人。学生的爸爸总是吃一些《喝酒的好处》 《有酒才有话聊》之类的书,吃得太片面,太极端。开卷不一定有益,还得看读的书是不是引导人向上、向善、向美。叶多多当机立断,把这些书统统扔进垃圾箱,立马找来《好爸爸就是孩子 的知心朋友》 《好爸爸日记》等正能量书籍。过了半月,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学 校,送了一面锦旗:  “感谢叶多多老师让我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叶多多一 边笑嘻嘻地接过锦旗,一边想:  “洗心革面这个成语用得不恰当吧。”无论怎样,书让这位家长改善了亲子关系。

(四)洗心革面

警察听说了这件事,一拍脑瓜:“犯人之所以会犯罪,是不是也是吃了许 多糟糕的书呢?”一调查,果不其然。警察学习叶老师的做法,在每个监狱里摆放了书架,供犯人们随时享用。 书架上摆满了《让心里的阳光多一些》之类的积极向上的书。犯人们每次放风 结束,回到监狱,便会抽取一本书来吃。随着时间的流逝,犯人心性渐渐转变,凶神恶煞的犯人变得和善可亲。别人不小心踩了脚,犯人们都会和颜悦色地说:“没事,我的脚随时欢迎你来踩。”此事传到联合国,联合国立时颁布了《向叶多多女士学习》的头号文件,鼓励人民向叶多多学习,扔掉盗版书,多吃正版书;扔掉负能量的书,多吃正 能量的书;扔掉粗制滥造的书,多吃精雕细琢的书。从此,天下太平。

(选自《科普童话·神秘大侦探》2022年第4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