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云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为低碳生活,后者为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1)、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一句中划线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4)、除了文中所述的低碳生活方式,你还能再支三个“低碳生活”的高招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晨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ù)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是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阅读余显斌的《独行玉器行》,完成下列小题。

    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甲:买、求),很是红火。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王独行却不。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己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⑥可是,也有例外。这人,就是曾白。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

    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

    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

    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

    这蝉,是曾白雕的。

    他少有地一笑:“小子,你出师了。”曾白眼睛一亮:“师父,真的?”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

    王独行愣了一下。“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曾白忙说:“请师父出题。”王独行笑笑:“急什么?早着呢。”

    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对迎接他的曾白说。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

    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

    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 , 拿着玉器走了。

    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为啥?”大家不解。

    “考查不过关!”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我一直(乙:告诉、告诚)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

    但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着他。

    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

    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曾白问:“师父,我能离开了吗?”

    “不行!”王独行一(两:挥、摇)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

    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

(选自《林中凤凰》,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作为仅次于“水立方”的全国第二大游泳跳水馆,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在杭州亚运会期间举办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等比赛。三米深的泳池、六米深的跳水池清澈见底,光洁的池底看似触手可及,这反映出对水质的“高标准、严要求”。

“每一滴水,都要‘过七关’,才能‘游’进亚运会的赛场。”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新闻亡传主任

许灵翀介绍,通过一整套完善高效的高科技水循环系统的支撑,本届亚运会的游泳跳水馆在实现常年“不换水”的同时,水质完全符合国际赛事标准。

水循环系统的“前两关”是毛发过滤器和硅藻土过滤器,在这里,水中的悬浮物、毛发和砂石等颗粒物将被过滤。“硅藻土的过滤精度可以达到2微米,不但能过滤掉水中的杂质,还可以滤除常规消毒无法杀灭的寄生虫。”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泳池水处理设备运行主管方涛介绍,经过两道过滤装置后,水的“浊度”将大大下降。

此后,水流将先后流入臭氧反应罐和尿素有机物分解罐完成水体的消毒和有机物的去除。“通过这两道流程,水中的微生物和尿素等有机物将被杀死、分解,进一步保证了水体的安全、卫生。”方涛说。

(选自“新华网”2023年9月1日,有删减)

材料二:如果水源水质不高,常规处理后难以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就要利用深度处理工艺来代替常规处理工艺。就当前自来水厂水处理的实际情况看,常用的深度处理工艺有以下三种。

活性炭处理工艺。活性炭主要是利用其吸附性,对于过滤异味、有机污染物以及色度等都有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其吸附性,吸附水中的杂质,提高水体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活性炭是新碳,这种碳的吸附效果更好,并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在其表面形成生物膜,对水中的杂质进行降解处理,提高水体质量。

膜处理工艺。膜处理工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处理水中含有的化学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这是因为该项工艺主要是利用膜过滤水源,而膜是利用天然矿石制作而成的。加之超滤技术和反渗透技术的应用,也就是在反渗透技术的支持下可形成反渗透膜,过滤重金属等有害有机物,也可过滤无机盐。另外,膜处理工艺还具有操作时间短、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相关工作人员可根据水源水质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运用适合的过滤膜净化水体。

深度氧化处理工艺。首先是以臭氧为原材料,而臭氧本身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利用臭氧处理水体,即可将水体中的有机物予以氧化,使之成为小分子的有机物,过滤水体,即可降低有机负荷。在此基础上,将活性炭放入水体中,活性炭将充分发挥吸附作用,清除水体中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水体质量。

(选自《科技品尚》2022 年第 3 期,有删改)

材料三: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鞍山市紧紧围绕农村生活污水乱泼乱倒、无序排放等问题,采取推广污水资源化或建设污水处理终端治理模式等措施,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力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落到实处,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让美丽乡村颜值持续增“新”。

记者走进位于河东村村头的污水处理站,里面小型污水处理装置正有序运行,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查看处理设备运行情况。

“污水首先进到厌氧水解池,去除其中的有机物,然后经厌氧过滤池进行硝酸盐等物质的分解,再经氧化沟提高水质等,最后排出,处理后的水可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A 标准,也就是说,可以直接用于景观用水。”村党总支书记陈杨说,这种厌氧发酵过滤后进行氧化沟式处理技术非常适合河东村的实际,最大的优点便是好维护,还省钱。

(选自《辽宁日报》2023年8月10 日,有删改)

阅读《深挖一眼井》,完成问题。

深挖一眼井

①近日阅读,看到曾国藩的一句话“用功譬如掘井”,掩卷深思,感触颇深。生活中,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如“掘井”,认准一处,心无旁骛,充分用功,不断深挖,自有清泉涌出之日。这里的专注、用功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但二者之间,首要的还应该是专注。古人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专注是每一位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品质。

②专注是对心中理想信仰的执着坚守。【甲】袁隆平88岁高龄还坚持行走在青岛的盐碱地里,审视他的杰作——超级水稻。这位被尊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一生的追求就是为了中国人能吃饱肚子不挨饿,这一人生理念陪伴他度过了奔跑的青春、跋涉的壮年,还一直激励着他在夕照辉映的路途上挺直腰板前行。还有许多像袁隆平这样的科研工作者,埋头于单调寂寞、无人喝彩的工作,他们无论历经怎样的艰难曲折,心中的理想信仰始终如熊熊燃烧的火焰,将奉献融化于内,才气勃发于外,从而成就了生命的丰盈。

③专注往往能让人把时间、精力和智慧聚焦于关键目标。【乙】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意思是说,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的缘故。正是因为“用心一也”,身小体软的蚯蚓才能积聚起不竭的勇气与力量,食埃土,饮黄泉。如果干什么都三心二意,虎头蛇尾,那最终只能蹉跎时光,一事无成。

④涵养专注力,责任与担当是最好的守护者。已经离开我们的海归科学家黄大年,不舍昼夜,潜心科研,叩开地球之门,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引领中国走入“深地时代”。他一听到《我爱你,中国》的歌声就热泪盈眶,他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黄大年的专注源于他的责任与担当,源于他那拳拳的爱国心、殷殷的强国梦。

⑤古人说得好:“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信念坚定方能凝神,凝神则能气定,气定而能专注。专注方能根除沽名钓誉之心,荡涤急功近利之意,褪去冒进浮躁之气。只有专注,我们才能凝心聚气,倾力深挖一眼井,迎来清泉涌出之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